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吏-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斯又恰到好处地夸赞韩非,将他吹得天花乱坠,仿佛是管仲、商鞅再世,去秦则秦弱,就像当年商鞅离魏一样。最后使秦始皇下了决心,既然得不到,就杀死他!
等秦始皇后悔时,李斯已经快马疾驰到云阳,将韩非药杀后,哭着收拾其尸了。
除恶务尽,这一向是李丞相秉承的做人原则,这次也不例外。
当然,他可不会将私心暴露得如此明显,在皇帝眼里,李斯此言,是为了实现皇帝自己的理念!
过去,朝堂上有两个人常简在帝心,一是心思缜密的赵高,总能让皇帝信任,常年担任护卫,甚至有资格行玺事。第二个,就是李斯自己了。
但李斯的段位,显然比赵高略高一筹,他不揣摩皇帝喜好细节,而专注于大势。秦始皇下一步想做什么,他都能提前建言,废封建行郡县、车同轨书同文,都是李斯将字放到皇帝目光瞥到的位置上,恭请陛下落子!
这样的臣子,谁不喜欢?简直到了“内事不决问赵高,外事不决问李斯”的程度。
李斯唯独落了后着的,就是西拓之事,他本以为皇帝欲征岭南,将儿子李由安排到长沙郡,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反倒让蒙恬、李信、黑夫三子成名。
尤其是黑夫!虽然他小心地避免多立战功,让李信出尽风头,但李斯却知道,黑夫才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简在帝心的人,又多了一个。
而且黑夫的利害之处在于,常能诱使皇帝偏离初衷,将注意力转移到他处。李斯不知道这黑厮是开了挂,所以才能次次中奖,还以为他有过人本领,对黑夫的警觉,也随着黑夫地位的尊崇,而日渐加深。
但这次的事,以李斯原本想来,黑夫远离朝堂太久太远,是沾不上边的,但没想到,他还是搀和进来了。
李斯瞥了一眼身后不远处的廷尉叶腾,心中暗道:
“是叶腾的授意么?是廷尉想要表明,他与我想法不大一样,急于树立政见,好争取未来左丞相,甚至右丞相之位,而唆使其婿出头的么?”
不管原因是什么,李斯都决定,今日要给年轻人好好上一课,顺便,也踩熄叶腾的小心思。让黑夫知道,姜还是老的辣,西拓之事只是巧合,皇帝的心思,可比你想象的复杂多了!
封禅事件,让李斯确定了,秦始皇接下来的注意力,会放到一统天下人心、舆论上,他的焚书之议,便是为了迎合皇帝。
这时候,黑夫也说完了,李斯便摇头道:“胶东郡守之言,只是站在一场公室告的诉讼上,认为只需罪责涉案儒生、士人,其余人不必追究,未免目光太浅,还是没站在国事角度啊。你可知道,当年商君为何要燔诗书么?”
黑夫拱手:“听说是为了明法令……”
“然也,燔诗书,是为了明法令!”
李斯声音大了起来:“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此皆为律令所不容。以武犯禁好懂,但以文乱法,如何生乱?靠的便是他们的‘法先王’之说!”
这个词让黑夫一愣,张苍曾经和他说过,“法先王”,乃是百家的普遍主张,喜欢托古甚至于复古。
儒家就不必说了,不管哪一派,都认为,三代是最好的黄金时代,今不如古,后不如前,后人所要做的就是对上古三代的统治模式去尽可能地模仿、恢复和延续,最后做到“克己复礼”。
像孔孟之徒,言必称尧舜,问必谈仁义,你问他如何富国强兵,他回你一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你问他怎么一统天下,他回你一句“不好杀人者能一天下”。话虽然好听且道德正确,但对旦夕存亡,敌军兵临城下的战国七雄而言,真的有一丝现实意义么?
老庄一派的道家,虽看儒家不顺眼,但亦认为回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时代才是最好的……
李斯抨击了诸家顽固不化的“法先王”后说道:“如今诸生以古非今,便是此说作祟,就像田间锄草一样,若不艾杀其根,只拔其叶,过上不久,田中又会杂草丛生,而秧苗粟麦皆萎靡不振矣!故必穷追其恶,将法先王之百家,连同其倡导复古的《诗》《书》等焚毁,使无人再敢以古非今!”
在李斯看来,百家多是“法先王”,站在国事角度考虑,那些百家之士,以及其所著之书,皆有罪!哪怕有的学派的确没有法先王的情节,但就像是地里的杂草,哪个农夫会蹲下身子,去看它们的品种?往往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一锄头下去,全部铲除,也不可惜!
干掉这些法先王的学派,法家提倡的“法后王”“法今王”,才能真正大行其道!
在法家看来,随着时代变迁,统治之道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不存在一以贯之、百世不变的先王之道,甚至那些个先王的事迹,也是儒生编造想象出来的。在举世争于气力的时代,君主就应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施行严刑峻法,利用赏罚二柄,调动全民之力。
换成后世的话,就是“与时俱进”!
故以法家看来,随着时代推移,最美好的时代,永远是当下,是“今王”,也就是秦始皇帝统治的天下!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如此,则舆论能一。”
这句话,李斯是说给仲裁者听的。
秦始皇微微点头,他想要的舆论是什么?是今不如古,是秦继承三代事业么?不不!皇帝在泰山顶上封禅刻石,表明的意思很明显:
“秦一天下之前,是暗淡无光昏悖混乱,从此之后,天下进入崭新的光明的新阶段!”
简而言之,不法先王,而法今王!
这正好与李斯,与法家的政治取向,不谋而合!所以李斯提倡的禁绝诗书百家,让封禅之后,思想出现了较大转变的秦始皇有些心动。
之后,李斯又开始谈六国史书的问题。
“黔首未集,人心思念其故国,都是六国之史事遗留的缘故。”
他开始列举最近的事件,临淄抓获的倡优、士人,不就常在酒肆街巷里大谈齐桓公、晏婴、田单之事么?百姓天天听这些,或会怀念过去的生活,复国的幽灵便永远盘旋在六国上空。
而六国史书里,也常常有对秦恶毒的中伤,楚国人骂秦人“秦戎”,关东诸侯也说秦“与戎狄同俗”,好像他们是茹毛饮血的异族——还真有不少六国民众,至今仍如此认为。
在李斯看来,这件事好办,先烧了掠夺来的六国史书,把民间私藏之史也尽数焚尽,再严禁谈及六国史事,这样一两代人后,谁还记得晏婴、田单?
欲灭其国,先亡其史!李斯的解决方案,简单而粗暴,有些人的名字必须从史载里抹去、从百姓记忆里抹去,有关他们记载的书,最好无声无息消失,永远消失。
最后留下的,只有秦,只有现在!只有伟大的秦始皇帝!
“焚其史,则人心一也!”
李斯阐述完自己琢磨许久的想法后,看向贸然出头的黑夫:
“少上造,你如今还认为诸生无罪,书不可焚,百家之言不可禁么?”
黑夫一下子变得低眉顺眼:“丞相所虑甚远……一舆论、人心,的确十分重要,也是朝廷现下最需要做的事。”
但他又抬起头,看了一眼心中天平已渐渐偏向李斯的秦始皇,笑意依旧:“不过,臣却有一个法子,不必禁绝百家私学、焚尽书籍,便能达到丞相所说的一舆论、人心之效!”
第0514章 万马齐暗究可哀
“臣有一个法子,不必禁百家、烧史、焚书,便能达到丞相所说的一舆论、人心之效!”
黑夫很理解李斯倡议“焚书”的缘由,从封建郡县之争开始,部分儒生士人鼓噪复古已经很久了,自泰山封禅,他们与朝廷离心离德后,有颇多的人以古非今,表达自己的不满。若是放任不管,任由谣言诽谤流散,长此以往,的确会动摇帝国的根基,这是皇帝无法容忍的。
既然有商鞅这个前辈烧诗书明法令在前,焚书,就成了最简单也最便捷的方式……
但将打击面从《诗》《书》扩大到整个诸子百家,且要全面禁止言谈、教学,甚至到了灭天下私学的程度,实在是太夸张了。
那样的话,烧的可不止是《诗》《书》和六国历史,想想吧,荀子的《天论》,墨家那些简直可以称之为物理学的理论,眼下在皇帝和李斯眼中虽是“不中用之学”,但假以时日,未尝不能成为科学的萌芽。还有后世脍炙人口的《庄子》等书,若也不由分说,被一把火焚得干净,在黑夫看来,简直是在暴殄天物。
虽然官方博士藏书没烧,可一旦这些知识仅有寥寥数人能够接触,在民间没了流传的空间,传播就是犯法,它们距离彻底消亡也不远了。
每个国家都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官方也会大肆宣扬,但若将其他学科全部禁绝,让人天天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二十四字真言和党纪党规,谁受得了?
思想需要统一,但却不能太单一,春秋战国创造的百家之学,如同野蛮生长的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滋润了后世两千年。若一棍子打死,让华夏出现文化断层,实在是可惜。就像是田地里,虽然杂草除尽,然谷物的繁盛之下,其生态系统亦是脆弱的。
历史上无数次证明,将学术问题政治化,打压异己,独尊儒术,搞文字狱,可以短时间内让反对的声音消失,遗害却是无穷无尽。
万马齐喑,终究是可哀的事。海纳百川,方能成其大也。
人作死就会死,那些嘴长的儒生黑夫救不了也不想救,他只希望,切勿扩大化,让其他无辜的池鱼也被殃及。
今日之事,或许会得罪李斯,但以黑夫对皇帝的了解,或许他更乐见自己表达出不同的想法呢……
当众和李斯搞辩论赛?没那个必要,管你说得天花乱坠,激情澎湃,黑夫知道,皇帝和法家,根本不关心长远的未来,他们只看现实,只看成效!
于是黑夫便立刻直插主题,抓紧每一次说话的机会。
“陛下!我听说过一句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一味禁绝私学,尽焚其史,其实无济于事,民间总会有暗中口口相传者,岂能堵得过来?”
亲近李斯的五大夫王戊闻言,立刻道:“胶东郡守,你在讽刺陛下是周厉王?讽刺丞相是荣夷公?觉得此举会导致道路以目,国人暴动,天子出奔么?”
“若没秦始皇镇着,还真有可能。”
黑夫心中暗道,嘴上却笑道:“五大夫误会了,我的意思是,舆论如流水,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与其一味堵塞,不如且堵且疏,使之归于海中!”
秦始皇制止了还欲再与黑夫强辩的王戊,问道:“怎样且堵且疏?”
黑夫道:“臣先谈私学,再谈史书。”
“诚如右丞相所言,不论是儒、墨、道等,皆有法先王之说,但人无完人,何况学派?常常糟粕与精粹并有,门徒也是鱼目混珠。但儒家教人忠君,这点并无过错。墨者自从惠文王时入秦,为我大秦贡献了不少能工巧匠、机巧器械,兼爱非攻之言虽不可取,然尚同之言,于统一天下也大有裨益。”
“臣去胶东赴任时,也有儒生不服法教,于是臣下令,凡是郡中欲开私学者,都要在郡府学过律令,这才授予私学符节,可以开坛设学。那些夫子们,不得教授齐史、齐字,且要用官府编篡的课本授学,宣扬诸夏同祖,秦齐一体。同时,大兴公学,士人考试优异者赏钱。半年下来,公学日益昌盛,迟早会整合私学,民间私学虽未绝,却再没有人敢以古非今,诽谤当世。”
“故臣以为,胶东之事,可以推广至天下,对百家之学加以甄别,违法者禁绝,无过错者,便将其纳入祭酒治下,不用一棍子打死……”
李斯听明白了,黑夫这是在极力推销他的“胶东模式”,竟想让那些举措变成国策!
他能感受到,此子的熊熊野心!
“一郡如何与全天下相提并论?”
李斯摇头:“陛下,臣之策如火,胶东郡守之策如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若驰私学之禁,迟早还是会同先前一样,复古之声难息,还是禁之为便!”
“二卿之言皆有理。”
秦始皇却不置可否,问黑夫:“对六国史书,难道也能且堵且疏?”
这是道送命题,但黑夫却应道:“然也!如右丞相之言,禁绝民间私藏六国、春秋史书,统统收缴到咸阳,此为堵。但收缴的理由,却不必是焚书,或可宣称,大秦欲修古往今来数千年之史,故收天下史书杂考之,有志之士,亦可入朝协助修史,此为疏!”
“修史?”
秦始皇皱起眉来,群臣也面面相觑。
黑夫道:“没错,由朝廷出面,修五帝、夏商周及春秋六国之史,贯穿古今,汇为一本!”
也难怪他们不太理解,司马迁的爷爷这会估计还没生呢,中国还没有为前朝修史的传统。列国修的都是自己的编年史,如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秦之《秦记》。
不过也有例外,张苍恍然大悟,立刻出列道:
“陛下,臣曾任柱下史,御史府石室中,曾收录魏国史书,因以竹为书,以年为纪,亦称《竹书纪年》,与别国之史不同,竟是从五帝之事开始记载,故有《五帝纪》《夏纪》《殷纪》《周纪》《晋纪》,最后才是《魏纪》……”
魏国的这部史书,可以说是为前朝修史的典范,也是黑夫设想修史的范例。
李斯不以为然:“天下之士,常以前代、六国之史讥讽朝廷法令行政,禁尚不足,岂能修之?这不是南辕北辙么!”
黑夫却一笑,说起一件不相干的事:“在右丞相眼里,尧舜时代是怎样的?”
李斯淡然道出了他的观点:
“孔、墨之学,均称道尧、舜,然取舍大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都自称得到了真传。自儒士称道的殷周之际到现在八百多年,自墨者所推祟的虞夏之际到现在两干年,其史已不能尽知,三千年前的尧舜,更是无法确定!儒墨说那是极盛之世,然我以为,均是编造的伪言,这些法先王者,不是愚蠢,就是欺骗!故老夫不谈尧舜!古法先王者均可论罪!”
“尧舜不足法也,右丞相真知灼见!”
黑夫翘起了大拇指:“依我看,这世道,非但不是越古越好,实是相反,越往古越差!”
“啊!?”
原本以为,黑夫是在帮他的左丞相王绾大惊失色,李斯也微微一愣,倒是秦始皇眼前一亮,来了兴趣。
抛出惊人之语后,黑夫道:
“臣在咸阳时,有幸读过《韩非子》中的《五蠹》一篇……”
李斯瞥了一眼黑夫,这是皇帝最喜欢的文章,而每每提及韩非,秦始皇常是既悔且怜,也会想起来,是李斯给韩非送去了毒药。
黑夫仿佛不知,侃侃而谈:“韩子在五蠹里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这时出现了一位圣人,他在树上搭巢穴,避免地上之害,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当时人民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蚌蛤,腥臊恶臭,伤害肠胃,民多疾病,寿命短暂。这时候,又出了一位圣人,他钻燧取火,用来烧烤食物,除掉腥臊臭味,使民少病多寿,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有巢氏、燧人时,人以木为兵器。到了神农之时,以石为兵器,砍伐树木,开始建立屋舍。大禹之时,这才学会了冶炼,以铜为兵,开山疏导河流。到了近数百年间,又作铁兵,到了陛下施政这几年,百姓才多以铁制农具耕田犁地,较铜农具更耐用,力半而功倍。”
“如果到了如今,还有人巢居,茹毛饮血,钻木取火,那一定会被认为是不开化的蛮夷!若有人以石镰收割粮食,亦会被认为是贫贱闾左。”
“故燧人、有巢,号为圣人圣君,但与现世相比,不过是植立之兽,既愚且暴,尚不如今之黔首。神农之世,哪怕是帝王,也是穴居藿食,尚不如今之士人。以此观之,越古的时代,岂不是越差,若推到万年前,更是仿若禽兽!”
复述完韩非的理论后,黑夫掷地有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简而言之,世道必进,今胜于古,此乃天演之道也!”
第0515章 野火烧不尽
黑夫这番“历史进化论”掷地有声,换了其他朝代,肯定被骂得狗血淋头,但在秦朝,却无人对他口诛笔伐。
王绾和博士们自身难保,只能干瞪眼。李斯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因为法家亦是此种观点,当年韩非献上《五蠹》之书,秦始皇读后大生知己之感,时隔多年,依然时常拿出来揣摩。
说到这,秦始皇也听明白了,黑夫的看法与李斯其实大体一致,都是倾向于“法今王”,对儒生和诸子动辄称道尧舜之治更是嗤之以鼻,同意该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