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吏-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系,一下就拉近了不少。
“不曾想,你与我家,还有这等渊源。”
王贲露出了笑,邀请黑夫入室内详谈:“天冷,进去说话罢。”
外面正下着小雪,黑夫他们为了赶时间,离开沛县后,基本上日夜兼程,没有过多停留,马速很快,即便在封闭的车舆内,也冻得够呛,如今一进室内,顿时一股暖意传来,而热源,就来自可以让两人对坐的土炕。
黑夫乐了,三年前,他在北地郡让人鼓捣出暖炕,最初只是他府中使用,慢慢地,被叶子衿当做小恩小惠,教予北地郡官宦人家。两年前,又被同样很冷的陇西、北地学了去。一年前,带暖炕的居室在咸阳风靡,不曾想,这么快就传到临淄来了。
王贲邀请黑夫上炕,隔案几对坐:“我几年没回关中,那边真是日新月异。几乎每年,都有新鲜事物传到临淄来,先是薄薄的纸张,后是高鞍马镫,听说,都是尉郡守所制?”
黑夫道:“黑夫只是胡思乱想,真正做出它们来的,是墨者和工匠们,而证明其的确有用的,则是刀笔吏、将卒骑从。”
“那证明这暖炕有用的,便是我这种,受过伤的老迈腿脚?”
王贲拍着身下的炕道:“这是吾子让咸阳工匠来做的,说是怕我年纪大了,旧伤复发,惧寒。”
他笑道:“这不肖子虽被人戏称为‘失道校尉’,在塞北丢尽了王氏的脸面,却也孝顺。”
蒙恬、李信、黑夫,是讨伐匈奴最大的赢家,而冯劫、王离,则是输家。王离因失道未能支援到河南地,无功而返,被秦始皇削了一级爵,对他打击不小,如今没有被任命新的职务,在家照顾年老体衰的王翦,打理田地产业。
黑夫接话:“小将军只是运气差了些,陛下方有事于西方,有的是再度立功的机会。”
“我也是如此与他说的。”
王贲道:“男儿勿要轻易气馁,李信将军遭逢大败,尚能知耻后勇,立下赫赫大功,何况是他?尉郡守做郎官时,与犬子是同僚,平日里还要多写书信去,替我劝劝他。”
“老子跟王离又不熟……”
黑夫心中暗暗吐槽,但王贲代表王氏军门对他的亲近和善,又岂能听不出?这小王将军,和老王将军一样圆滑,可那小小王,怎么就没学到其祖、父的处事之道呢?
王氏,秦灭六国的第一功臣,如今却过得不好,王翦日益病重,王贲滞留齐地,王离又遭遇挫折,一时间朝中无人,虽然在军中还有些旧部威信,但相比于蒙氏这冉冉升起的新星,真是日益式微了。
如此一想,黑夫便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手段,功高震主,一向是开国统一后的大难题,放了后世,历代开创者基本都要杀一波功臣才能安心。但秦始皇却只是略施手段,王氏就如流星陨落般衰弱下去了。虽然对王翦、王贲来说,略有些不公平,但总比屠戮要好无数倍。
总之,因为王氏局面不利,所以面对和王氏有些渊源的黑夫,王贲便表现出一副以子侄待之的姿态。
“接下来,便是问我对齐地、临淄印象如何,然后说一说治齐地治胶东的难处,末了拍着胸脯说,孺子别怕,本将军罩着你罢?”黑夫暗道。
果然,饮过烫熟的温润黄酒后,王贲便发问了。
“尉郡守,入齐何见?”
黑夫一笑:“我从薛郡入济北,却见泰山在左,亢父在右,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实乃险固之塞也。在济北时,行经午道,虽是寒冬腊月,霜雪阵阵,道上仍然东来西往,商贾繁盛络绎不绝。沿着济水东来,又见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铁山烟火不绝,海滨鱼虾贩至内地。总之,语其形胜,则不及关中之险阻;语其封域,则不及荆楚之旷衍。但其富足人众,则不亚于两地。”
黑夫赴任前,照例从张苍那搞了不少关于齐国的书,尤其是讲山川地理的典籍文献。原来,齐国八百年前刚受封时,人口是很少的,毕竟这里是海滨盐卤之地,农业不好搞。多亏了太公望因俗而治,与东夷人相善,劝其纺织女功,极其工艺技巧,通鱼盐之利。于是远近的夷人都来归顺他,就像钱串那样,络绎不绝,就像车辐那样,聚集于此。
于是齐国便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的诸侯都得仰仗齐国,纷纷敛袂朝拜。
到了后来,齐国一度中衰,但管仲却重新修治太公望的事业,设轻重九府,专门管理财富货殖,于是齐桓公得以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从那时候起,齐国的人烟繁盛,大国地位,就奠定下来了。到战国田齐威、宣两代时,甄于极盛,齐闵王能和秦昭王并列东西帝,差点瓜分天下,靠的就是这雄厚的国力。
而近半个世纪来,秦和其他五国年年开战,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齐却奉行孤立主力,闭门而守。整整五十年的和平,让这里成了天下最安宁富足的地区。秦灭齐又是和平统一,所以齐地的繁荣,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黑夫对齐地的形势观察的不错,王贲颔首道:“不错,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亦可谓四塞之国也,当初若非齐王建及后胜不战而降,欲灭齐国,恐怕还要费一番气力。”
黑夫记得自己四年多前入咸阳时,正好在灞桥上见齐国君臣被俘入朝,十分凄惨,还当场撞死了一位不愿受辱的忠臣。
而那投降的齐王建,也没好下场,秦始皇对这些投降的六国君臣丝毫不客气,他将齐王建安置在边远的共地,居处在荒僻的松树、柏树之间,当地官吏也鄙夷齐王,不供给食物,最终活活饿死……
至于后胜?既然全天下都已经归秦了,这个家伙就再没了用,被李斯将秦贿赂的金银钱帛全搜刮一空,贬为庶民,流放到蜀郡去,再没了音讯。
黑夫好奇的是:“齐人怜惜齐王建么?”
“尉郡守听听就知道了。”
王贲一拍手,有个乐官和舞姬便从外面进来了,乐官鼓琴,舞姬大声放歌:“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歌词简单,曲子哀伤而无奈,但齐人怨恨齐王建不早点与诸侯合纵攻秦,听信奸臣宾客之言,致使国家灭亡的意思,却再明显不过。
等乐官舞姬退下后,王贲叹道:
“齐王建虽昏庸,但死得凄惨,齐人且恨且怜,依然怀念着故国啊。”
黑夫深以为然,他一直觉得秦始皇这么搞有些不妥,灭其国后,其实不必苛待其君,封个安乐公昏德公啥的,当猪一样软禁着,好过虐待饿死。
虽然当地百姓也恨昏君,可事情传回来后,难免会生出一种悲愤之情,同仇敌忾之心,楚怀王就是最好的例子。只可惜那时候的他人微言轻,眼下六国君主差不多都死光了,而六国贵庶之怨恨未消,亡国的耻辱和悲哀依然萦绕在他们心头,对秦的统治,自然消极配合。
这时候,王贲又问道:“尉郡守方入齐地,便知其险要形胜,入临淄又何见耶?”
黑夫道:“临淄甚富而实,且人口众多。我的家乡南郡,江陵城号称朝衣鲜而暮衣蔽,到了临淄,我才发现,此地远胜于江陵,不亚于咸阳。尽管来时天气不好,入了城后,走在涂道上,却真的是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
有点后世十一国庆去古城景点的感觉,看啥风景啊,光看人了,不过黑夫早就习惯了,只是在王贲面前故作感慨。
王贲笑道:“尉郡守是刚好赶上集市日了,不过你途经的,只是外围不算拥挤的街巷,若出了府邸往北,便能到临淄最繁华的庄、岳两条街道,每逢开市,都要敲满三百下鼓,散集时,敲三百声钟,十分壮观,就算不是市集日,平常也是朝满夕盈。其民无不吹芋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
这些人里,有无偿表演自娱自乐的,也有类似后世卖艺者的人,摆了个摊位,吸引人停下来观看,讨一点赏钱。
而秦蜀之丹漆旄羽,江汉之皮革骨象,吴越之楠梓竹箭,燕赵之鱼盐旃裘,魏韩之漆丝絺纻,都在临淄庄岳之市汇聚交易,人来人往,声音嘈杂,尘土飞扬。当然,这一切也并不是免费的,据说一月之内,庄岳之市便能得市租千金,巨于咸阳、邯郸……
“难怪我一路所见,都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人众殷富,宽缓阔达,这就是齐人的特点,他们通常是市民、工商、渔夫,做了几百年生意,较少农耕的固守心态,想象力丰富,不喜欢法律限制,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简直是只知道耕战打仗砍人头的秦人反面……
光是想想都明白,秦要统治齐地,有多么难。
于是黑夫问道:“敢问君侯,临淄人口几何?”
王贲镇守临淄五年,当然知道:“临淄中七万户,口数,不下四十万!”
黑夫咂舌,咸阳在秦始皇灭六国后,迁了那么多人口进去,扩建了许多土地屋舍,城区也才五十多万吧,临淄果然是天下第二大城市。
他又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临淄四十万人口,而从西边来此处的关中秦吏,又有多少?”
“你问到点子上了……”
王贲眼中,露出了一丝疲倦:“虽然临淄驻军过万,但多是每年轮换戍守,且大半由中原各郡征发,秦地毕竟太远了。至于从关中过来,常年留任,官大夫爵位以上的治民秦吏……”
他伸出四个指头:“仅有四十人!”
第0473章 官僚帝国
酒足饭饱之后,黑夫躺在有暖炕的屋内,继续翻阅着他请张苍挑拣抄录的齐地文书、典籍。外面北风呜呜的吹,让他心神不宁,索性将书一放,回想起与王贲的对话来。
“四十名秦大吏、长吏、百石吏,治四十万临淄人……这要能管得过来,那才有鬼了!”
秦朝跟课本上的所说的“封建帝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封建已被法家打倒废黜,被始皇帝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它是一个崭新的官僚帝国,有中央和地方两套官僚体系,以代替封邦建国。不再有侯王卿大夫拱卫四方,支撑这个帝国运转的,是成千上万的“秦吏”!
秦朝的地方官吏,有大吏,长吏、百石吏、少吏之分,大概是省厅级、处级、科级和小科员的区分。
大吏便是郡上的郡守、左右郡尉、郡丞、监御史四到五人,以及大县县令,这群省部、省厅级干部,爵位少上造到五大夫不等。
在大吏之下,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这群处级干部,包括正处级的县尉、县丞,以及郡上各曹掾、啬夫、长史等副处级,爵位公乘到官大夫。
百石吏就更多了,郡上的士史、尉史、卒史、主簿、牧师令,县上各曹掾,还有乡啬夫、游徼,爵位官大夫到不更,相当于科级干部,例如沛县的萧县委组织部长和曹院长。
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比如沛县的刘亭长,这些人是大秦真正的基层公务员,一般都是不更爵以下。
过去十年间,黑夫从小公务员混到高官干部,对这座行政金字塔再熟悉不过。
他和御史府的张苍聊过天,知道不算少吏,秦朝的大吏、长吏、百石吏加到一起,大概八千人。
以目前的四十个郡算,平均一个郡两百名官员。
若按照人口分,全国近三千万人口,平均下来,8个官管一万人,再有几十名当地少吏协助,配合上什伍连坐制,极其细致的秦律,完全能将地方治理得服服帖帖,这也是后世“皇权不下县”在秦地不存在的原因。
“但这仅限于关中、南郡等统治多年,已适应秦法的地方,临淄可不一样啊……”
秦朝讲究异地为官,大吏和管司法、戍卒的长吏,百分百是从外郡调任的,在临淄城,他们的数量加起来,仅有四十人。
但治理一地,不熟悉风土人情的外来者,就像是聋子、瞎子,还得有土著辅佐,故其他的长吏、百石吏,多从当地士人中征辟。
这就相当于,一个空降的秦吏,管着七个临淄本地官员,通过他们的口舌手脚,才能约束下面的数十名少吏,再推移至上万黔首。
不是秦不想往这边输送更多官员,而是一国并六国,能用的官吏全都外派了,你临淄需要官吏,难道燕赵楚魏就不用?
再者,临淄到咸阳,两千多里地,以这年代的交通情况,快则月余,慢则两月,通讯手段限制了统治半径,临淄显然在这半径之外。
除了官员比例、距离外,治齐还有一个大难题,那就是语言……
正思索间,外面传来推门声,接着是共敖询问的声音,是陈平回来了……
……
陈平还是老样子,每到一地,先在市肆里转一圈再说,不愧是曾出塞当过间谍,差点把冒顿单于阴死的谋士,一地山川险阻,道路城郭,陈平都了然于心。黑夫之所以能在王贲问他“入齐何见?”应答如流,多亏了这一路来,陈平将他的见闻记录在纸上,一一呈给黑夫过目。
今天来到临淄,陈平在稷门就下了车,要去游览他曾心向往之的稷下学宫,接着步行穿越半个城区。
陈平换下了落满雪的裘服,入室拜见黑夫:“郡守,下吏回来了。”
黑夫亲自给他温酒,笑问道:“陈生,今日去稷下,有何收获?”
陈平搓着冻僵的手,放到火炉上面,叹气道:“无甚收获,百年前极盛的学宫,稷下先生早跑光了,收录的书籍也全被搬回咸阳。”
“而王贲将军的部下将学宫当成了军营,昔日邹衍、田骈、慎到、荀卿讲学的桃林,如今已经被驻兵砍伐一空,当成柴火烧。衡门前的泮池,一群军汉在那洗衣游泳。曾几何时,响彻临淄的辩论和读书声,如今只剩下卒伍训练的吆喝……”
陈平虽然家贫,却好读书,也算个学子,他年少游学时的梦想,就去稷下拜一位黄老名师,可如今终于来到此处,却成了这般光景,脸上难掩失望之色,这也是他对秦政最不满意的地方。
黑夫默然,这座古代大学的衰败,跟秦的政策不无关系。不过,稷下虽衰,稷下先生们却大多去咸阳做了博士,希望能在新政权里有一席之地,继续以学术入政。虽然他们依然有资格翻阅、抄录秦从六国掠夺来的书籍,但只是装饰品,不得重用。
恢复稷下当然是不可能的,黑夫一个胶东守,手也伸不到这来,而且这种做法,无疑是对皇帝舆论统一的政策宣战,他只能从暗处出发,尽量避免“焚书”事件发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是不读书的……
“纸张已通行数年,官员开始习惯用此物抄录法律,书写奏疏、爰书,只是民间运用还不够多,我要不要添一把火,让这天下,处处皆是稷下呢?”
这时候,陈平自知失言,连忙停止了这个话题,说起了他在临淄城区的所见所闻。
“倒是见了临淄之繁华,只可惜,我欲询问事情时,不管用关中雅言,还是洛阳雅言,亦或是梁地方言,跟临淄人都是鸡同鸭讲,根本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黑夫这些年东征西讨,结识了许多人,也听过五花八门的方言,全天下综合起来,方言大概有十四种之多,分别是:秦、西秦、晋、梁、赵魏自河以北、郑韩周、宋卫及魏之东部、齐鲁、燕代、燕代北鄙朝鲜冽水、东齐海岱之间淮泗(青徐)、西楚、南楚、东楚(吴越)。
这是大的分类,各处方言还能细分,有三十四种之多。而秦地方言和齐鲁方言的区别,比后世陕西话、山东话的差距大多了。
于是黑夫给陈平说起了,他在临淄听小百度张苍讲的故事:“有楚国大夫想让其子学齐语,便请了一位齐国夫子,来教其子。但这楚人之子周围有许多楚人整天在打扰他,同他用楚语交谈,刚学会的齐语没几天就忘了,就这样过了一年,即便那楚国大夫用鞭子鞭挞其子,他依然学不会齐语。最后,那大夫便将儿子带到齐国,让他在这庄岳之间居住,那楚人之子为了与旁人交谈,不得不学齐语,不出一月,便学会了。”
这个故事叫做“一傅众咻”,也说明了,黑夫他们家的西楚方言,与齐鲁方言不能互通。
陈平道:“别说是临淄和咸阳、大梁、安陆了,我听闻,临淄与胶东,虽同属于齐地,却一样不能互通。”
因为胶东郡方言夹杂了大量古时的东夷淮夷词汇,属于“东齐海岱之间”的青徐话,和齐鲁话还不是一个调调。
这也是单纯由外来秦吏,绝不可能治理齐地的原因,双方语言不通,还统治个鬼啊。
这种统治显然是不靠谱的,后世有言,令出于上而行于下,咸阳的一条政令,在临淄郡县一级或能被严格执行,但到了乡、闾,就要大打折扣,普及到个人头上,就跟没有似的。
而从下而上看,齐人有自己的文化、历史、方言,有学术自由的大学,有关市几而不征的贸易。两代庸主以黄老思想统治齐五十年,使齐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