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欢乐)-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壮将领统领。
吕布大军从洛阳出发,渡过黄河,到达邺城,邺城往北平有直道,大军火速到达北平。
北平再往辽东方向行进,道路开始泥泞不堪。吕布觉得很纳闷,太史慈、于禁在此镇守了五六年了,连路都修不好吗,随后得到消息,于禁本来从辽东到北平已经修通了直道,蹋顿担心吕布大军前来,派人毁坏了直道,并引了几条河水把直道冲断。
吕布大军到达北平正赶上夏秋之交的九月份,这个时候北平到辽东一带特别多雨,雨水一直下个没完没了,往辽东的路上到处都是积水,说它浅吧却不能通车马,说它深吧却不能泛舟,吕布犯愁了。
郭嘉在旁笑道:“皇上,您忘了吗,我们之前曾秘密翻修过的卢龙塞吗?”
吕布这才想起来,他之前派田畴探访出来的东汉初年废弃的西汉要塞卢龙塞,当年曹操就是靠田畴的指点,从那里出塞,奇袭柳城,趁蹋顿不备,一举将其击溃,吕布当年吩咐田畴将卢龙塞秘密修建过,却一直没用,就是等着对付蹋顿用的。
吕布自己都淡忘的事情,他的下属却一直在执行着,北平到卢龙塞的道路早就修好,并且一直在秘密维护,这条道路隐蔽在崇山峻岭之间,两边都是遮天蔽日的草木,一些容易被发现的地方也巧妙地做了隐蔽,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被乌桓人发现。
为了瞒过蹋顿,北平城里飘扬着吕布的龙旗,而吕布却亲率五万精锐骑兵,沿着北平到卢龙塞的密道,纵马驰骋,张辽领后续人马跟在后面。
道路很平整,吕布大军五万人马行进很快,二十日后就到达卢龙塞。
而当年曹操为了确保行军的速度,将辎重部队全部舍弃在后方,仅带轻装人马向北沿山继续挺进,然而所经的道路残缺不全,每逢绝路险壁全军将士便得凿山填路方能通过,以至于两个月来仅仅行走了三百余里。
卢龙塞位于徐无山麓的最东面,坐落于两山之间,左侧是梅山,右侧是云山。卢龙塞依山修筑的城池,有三道城墙构成一个“日”字形的防御体系。外围主城墙高五丈,宽三丈,长一百丈,由石块从里到外整体码堆而成,中心竖有一两丈高城楼,叫望日楼。在主城墙两端,依着山势修建了辅墙,城墙上也各有一楼。矗立在梅山上的叫梅楼,修建在云山上的叫云楼。由两边辅墙开始,向更远的山上延伸。西汉时期修建了一道大约两百多里的城墙,用以防止胡族入侵,由主城墙向后一百步,在两山之间,再筑了一座高大城楼,城墙高宽皆与主城墙一样,长五十丈,上有一楼名卢龙。两边以石墙与主城墙相连。两侧是两列士兵营房。再往后,相距一百步,就是面对官道的新月楼。这道城墙高四丈,宽两丈,长八十步,上有一楼叫新月楼,这里两侧都是堆积粮草的库房,马棚和治疗伤兵的木屋。
卢龙塞自从在东汉初年被废弃后,一百多年都无人问津,完全废弃在乱草丛里,乌桓人骑马根本靠近不了,也渐渐地忘却了这里还有一个要塞,尽管吕布派田畴整修此地,但为了瞒过乌桓人,卢龙塞外的荒草没有根除,不过这难不倒吕布的五万大军以及精锐的工兵队伍,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卢龙塞外遮天蔽日的荒草灌木全被清除。
吕布派出精锐斥候,将方圆百里的牧民全都屠戮干净,避免他们向蹋顿报信,随后吕布大军偃旗息鼓,昼伏夜行,三天后,骤然来到白狼山乌桓的王庭。
蹋顿此时还以为吕布大军堵在北平难以到达辽东,他正领五万人马配合高句丽、扶余、三韩诸国人马攻打辽东城,后方王庭空虚,仅有两万多残弱,经不起吕布大军一阵冲锋,蹋顿的侄子楼班被张飞一矛刺死,另外的三个部落首领也陆续被颜良、文丑、徐晃斩杀,都不用吕布亲自动手。
张辽领后续人马火速跟上,接管了所有部落,愿意归顺的接收整编,不愿意归顺的戴上脚镣充作劳役,田豫已经在原先中部、东部鲜卑的地盘经营了很久,有一整套完善的驯服游牧民族牧民的办法,他派来了两千大汉牧民和八千汉化的鲜卑牧民,迅速接收了乌桓所有部落,把乌桓变成了一个建设兵团,以放牧、养殖为主,乌桓的地盘很快就变成了中华帝国的一个郡。
蹋顿听到后方王庭被袭击的消息,赶紧说服高句丽、扶余、三韩三国的统领,说吕布必在白狼山,若是我们一起发兵过去,把吕布杀了,就大功告成了,那三个国家的统帅听信了他的话,只留了小部分人马虚打旗帜瞒住太史慈,四个势力合兵一处共计十五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奔白狼山。
在白狼山下,蹋顿看到吕布只有五万骑兵,大喜,十五万联军乱糟糟地杀向吕布的骑兵阵。
吕布勒马登高一望,看到蹋顿的联军阵列不齐乱糟糟地不成章法,当真是乌合之众,便对张辽下令:“敌兵不整,可以击之!”
张辽、徐晃、张飞、颜良、文丑分五路下山,奋力急攻,蹋顿联军前驱人马人困马乏又乱遭一片,前面没有一个将领是张辽等人的一合之敌,全都被斩落下马,五个人领着后面的精锐骑兵,如劈波斩浪一般,蹋顿联军一片大乱,蹋顿措手不及,张辽拍马斩蹋顿于马下。(未完待续。。)
第852章 灭野猪皮的祖先
蹋顿一死,乌桓人士气大溃,更加溃不成军,纷纷请降。
高句丽、扶余、三韩诸国人马见大势已去,都纷纷溃逃。
他们溃逃路上遭到徐盛、丁奉、孙礼、鄂焕等小将率领的十万步兵伏击。
十万三国联军往辽东城溃逃而去,太史慈、于禁领两万人马从辽东城里冲出,对三国联军夹击。
三国联军最后溃逃回去的不足一万,因为这个区域的人多半怕死,所以多半投降,宁死不降的屈指可数。
投降的俘虏的全部被押做劳役,接受改造,表现优异的才有机会转为汉籍,成为中华帝国光荣的公民,表现一般及其以下的只能一辈子做劳役。
吕布和太史慈会师,整顿人马,补充了部分乌桓骑兵,组成二十万人马,等待高顺从后方通过卢龙塞运来粮草,即刻发兵攻打高句丽。
吕布留太史慈、于禁领五万人马收复乐浪郡,讨伐南边的三韩,留张辽、阎柔领五万人马料理乌桓后事,并防守扶余,吕布亲领十万大军讨伐高句丽。
高句丽东川王亲自率领步骑五万余人迎敌至沸流水,在梁口跟吕布大军对抗。
两军对阵,高句丽军以死相搏,吕布大军一力破之,东川王被打得大败,吕布大军斩首四千有余,降者上万,东川王率残军狼狈逃回,据守坚固的丸都城。
吕布大军围城后,见山城的西北面山体陡峭,上面的守兵也不多,就采用避实就虚,正面佯攻,西北偷袭的战法。选派一些身强体壮善于攀登的士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守兵,束马悬车,攻破了丸都山城。
东川王领一万残兵从北门逃出。吕布命颜良、文丑领四万人马追杀,东川王逃到扶余国,扶余国是高句丽王室的母国,虽然以前一直不和,现在面临同一敌人,扶余国王派出两万人马,救下东川王,扶余王人马不敌颜良、文丑的四万人马,败退扶余都城。
颜良、文丑久攻不下。吕布留徐盛领一万人马镇守丸都城,料理高句丽的后事,吕布亲领大军攻打扶余都城,这次扶余都城没有丸都城的破绽,吕布调动攻城器械,霹雳车、弩炮、火药弹连番轰炸,四天后,攻破扶余都城。其实这个扶余都城的城池牢固度还不如中华帝国的一个普通县城。
扶余王和东川王继续往北逃,逃到了肃慎的地盘。肃慎人活跃在辽河以东,北至黑龙江中游,南至松花江上游中段,东抵海滨,方圆数千里。
肃慎人喜欢养猪,但与汉族的习惯圈养不同。他们习惯自由放牧,任猪群漫山遍野乱跑,随意繁殖。一到寒冷季节,他们要杀掉一大批,用冰雪冻上猪肉。只留一小部分,饲养在人们过冬的地穴里。家族的首领们,把冻肉平均分给家族成员,只把冻肉在火上暖一暧,大家就那么生吃起来。他们用猪皮裁制衣裳,还用猪毛纺线,他们不习惯于穿裤子,只在腰间系一块遮羞布,他们还在身上搽上一层猪油,用来防寒和皮肤干裂,条件好的富有人家,还畜养大群的马、牛、羊。
肃慎人不论男女老少,都留着长长的发辫。
从这些风俗习惯上,已经看出他们是什么人的祖先了,他们的后人何其伟大,消灭了大汉民族建立的两个文化鼎盛的王朝北宋、明朝,伟大得让吕布牙根疼,所以尽管肃慎王恐惧于吕布大军,将扶余王和东川王杀了,把他们的人头都送给吕布,吕布还是无法忘却历史的耻辱,无法忘却历史的吕布以肃慎不服王化为理由,发动了对肃慎的讨伐战。
战争一开始,并不顺利,肃慎人擅长弓箭,尤其是毒箭,他们有一种弓箭名叫楛矢石砮,肃慎故地生长着一种特有的叫“楛”的灌木,这种灌木虽然貌不惊人,却材质细密,韧性超强,不易折断,用来做箭杆十分难得,同时肃慎故地还有一种坚过于铁的黑曜石,可以打磨成锋利箭镞,用楛木制作箭杆,用石砮制作箭镞,再配以长弓,箭簇上涂上毒药,见血封喉,夺走了上千名大汉男儿的性命。
而吕布大军的弓箭好像对这些肃慎人不管用,锋利的箭矢射到他们身上根本不见血,吕布查看了几个肃慎人的尸体,才看出端倪,因为他们不习惯穿衣服,习惯在身上擦猪油,披猪皮,久而久之,他们身上就起了一层跟野猪皮没什么两样的角质层,这种角质层很厚,能够抵御一般弓箭的攻击。
吕布冷笑,野猪能抵御一般弓箭攻击,能够抵御强弩、霹雳车、弩炮、火药弹吗?吕布把所有攻城器械运过来,步步为营地对付肃慎人,强弩为主,霹雳车、弩炮、火药弹狂轰乱炸,把肃慎人所有的据点全部击毁,一直把肃慎人逼到大兴安岭深处。
吕布准备跟肃慎人死磕下去,派人到处往肃慎人可能的藏身之处放毒烟,逼他们出来,还从中原调来精锐的斥候兵,调来南蛮兵组成的无当飞军,携带强弩,弩箭上全部涂上剧毒。
吕布派人调查清楚了,肃慎人所有部落加在一起,不过四万人而已,真正能端起弓箭跟汉人对射的也不过只有六七千人罢了,虽然人数很少,却都是纵横山林如飞、身上皮糙肉厚的怪物,被吕布寄以厚望的无当飞军进入大兴安岭里面,跟肃慎人对阵,四千无当飞军折损大半,他们射杀的肃慎人不足一千。
有人劝吕布就此罢兵,吕布以大国尊严岂能被如此龌蹉小部落所羞辱,实际上是想彻底消除汉人最大的威胁,他发誓,宁可赔上四万条命,也要灭了肃慎一族,他不能让自己的子孙再戴上猪尾巴。
不过肃慎人藏身之地尽是深山洞穴,又在茫茫大兴安岭里,就算吕布把十万大军全散入大山里,短时间里也无济于事。
此时吕布的义子陆逊得知吕布的窘境,派了六千山越兵前来,山越人也是惯常山林作战,又擅长毒箭,用来对付肃慎再好不过。
陆逊还在讨伐山越,三年了,一边讨伐一边整编,估计还需要三四年才能彻底消除山越的隐患。
演义上对山越祸患一笔带过,实际上,东吴政权一直花费了近半力量在平定山越。
自孙权继兄执掌江东以来,所制定的战略方针总体是建立在防守反击基础上的,但凡主动出击的战斗,如濡须之战合肥之战,大多以失利告终,即便后来的石亭大捷,也凭的是诱敌深入致胜,卒至王浚楼船下吴亡国前的八十年岁月里,造成一种“敌不能渡江;我不能越淮”的格局,如果将原因单单归咎于吴政权不思进取上,有片面之嫌,除了外线不擅平野作战外,内部的心腹之患…山越问题久而未决也是重要的客观不利因素。
山越,是聚居在江南山丛中的蛮夷部落,也就是《三国演义》内所述的东吴山贼,东吴匪患的猖獗通过宣城周泰救孙权事便可体会到,那一战周泰身中十二枪,若非神医华佗,堪堪送命,不光是周泰,几乎所有的东吴名将都参与过从讨山越的战斗,但看《三国志吴书》就有陆逊治会稽、吕蒙击庐陵、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贺齐伐上饶、吕范平鄱阳等,余者在韩当、凌统、蒋钦、董袭、全琮等传中也均可找到这方面记录,而黄盖更是一生的武功差不多全报废在山越身上,因此孙权主政前期七八年间,外线用兵仅仅是对付黄祖的复仇行动,大部分时候都在做“分部诸将;镇抚山越”的工作。演义三十八回内说到“东吴各处山贼;尽皆平复”,此话不确,其实山越问题根本没有肃清,因为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的本性使然,这个问题的长期存在令孙权头痛不已,是以他不敢倾全力外御。
《三国志吴书》有一卷是贺齐、全琮、吕岱、周鲂、钟离牧传,之所以将这五人列在一起,也是拜山越所托,卷尾评语说得很清楚:凡此诸臣;皆克宁内难,绥静帮域者也;而这五人同又是东吴中后期的骨干之才,将这么多的人才又使他们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剿治内乱上,而不能用于对外作出相当贡献,吴政权为此的代价不可谓不菲。
吕布将江东大部分陆军全都交给陆逊,让他全权主持讨伐山越的事宜,老将黄盖做他的副手,吕蒙都督长江水师协助与他,吕范以宗正之身领扬州牧也在后勤上支持陆逊,后来的全琮、周鲂、钟离牧等将领都归于他的麾下,全力讨伐山越,山越的祸患渐渐平息,相当一部分山越精兵编入朝廷军队,对付其他的蛮族。
山越兵团和南蛮的无当飞军合作,配上吕布军中的精制弩箭,潜入山林,搜寻肃慎人的巢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彻底地消灭了肃慎人,只有数百名年轻貌美的肃慎女子保留了肃慎的血统,不过她们跟汉人的子嗣都只能是大汉民族,肃慎人的血统终将渐渐消亡。当然这些肃慎姑娘嫁给汉人之前,要好好地洗刷她们身上沉积多年的猪油。(未完待续。。)
第853章 平定高丽半岛
在这一年时间里,吕布本人领两万禁卫军回到洛阳,派张飞、颜良、文丑诸将领五万人马支援太史慈攻打三韩,留张辽都督八万大军在外围堵住每个山路出口,时不时进山扫荡一阵子,务必把肃慎人清除干净,但张辽大军大部分的时间则是督促乌桓人、扶余人、高句丽人以及转移到这里的服劳役的汉人罪犯,共计四十多万人,共同开发这片黑土地。
这片黑土地位于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她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双水合流,东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东流到海。
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因此,这里有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这里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
不过现在是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需要大力开拓才行,所以吕布组织了四十万人去开辟那片沃土,并且还从内陆鼓动民众前去,特别是北方的习惯了寒冷气候的民众,这些合法公民到达北大荒后就能自动享有五百亩地,并享受五个农奴,还可以免税三年。
这样优惠的政策激发了四万人前去。这四万人当然多是男性,他们迎娶扶余、高句丽的女人为妻妾,在这里生根发芽,不过他们接受的还是儒家教育,并全部编入了当地郡县兵,四万郡县兵有效地控制了这片土地。吕布再在这里放置一万正规军,再把扶余人、高句丽人的王室贵族们杀个干净,足以让扶余人、高句丽人永远都不可能再复国,足以保证这块富饶的土地永远太平下去。
这里便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北大荒,这里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湿沼泽地,生长季较短,但可以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只要注意低温冷害。就能迎来丰收。
张辽大军监督那些扶余人、高句丽人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军垦农场,后来的大汉公民们又开垦了一个个私营小农场,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数年后。两千多万亩耕地,小麦、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
吕布记得,后世北大荒由于过量开垦,使湿地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