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4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操典上其实也要求持在手中三秒后再脱手。
  只是没想到,李道林最后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个失手,酿成了这等大祸。
  哪怕屠承自幼和李虎一并长大,郑国公府素与开国公府交好,可此刻屠承脸上的恼恨之意,根本掩不住,放声大哭起来:“父亲,你死的好冤哪!!”
  李虎则是满脸木然,连孔敬都这般说了,看来,今日之事果真是他父亲李道林失手造成的。
  李家的顶梁柱死了,还连累了至交屠家,更累得天子病危……
  李虎今年也不到二十岁,他完全想不出,如何能扛得起这片天地。
  感觉到前方两道锋利的目光看来,李虎心中愈发如死灰般。
  原本李家定下的策略,便是暂且蛰伏。
  蛰伏最多二三载,待武王龙御归天后,李道林也就彻底隐退致仕。
  将来,则由同太子关系极好的李虎挑起开国公府的大梁。
  以李道林在军中强大无匹的人脉和威望,再加上李虎本身是极好的将帅之才,想来李家门楣,只会更高。
  谁曾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贾琮要开口说些什么,决定鲍同等人命运时,忽见一身影大步从外进来。
  贾琮见之眼皮一跳,脸色都变了,大声问道:“古叔,可是父皇……”
  此言一出,灵帐内众人齐齐骇然!
  就听古锋面色凝重,沉声道:“太子,皇上刚刚醒来稍许,见太子不在,就让我来传话:此事为意外,谁也料不到会这样,让太子不要苛责鲍将军,他是忠臣,是太子日后可倚重之人。也不要降罪开国公府,李道林虽为人臣,实为朕之手足,他也是为了国事而薨。还让郑国公府、宋国公府不可记恨开国公府,最后,让太子早点回宫歇息,说完就又昏过去了……”
  “陛下!”
  “陛下啊!!”
  再被赞为忠臣的鲍同,伏地嚎啕大哭叩首不已。
  李虎同样泪如雨下,磕头谢恩。
  贾琮则不再停留,没有理会众人,急急带人回宫。
  心如刀绞!!


第七百六十四章 日落(下)
  “父皇?!”
  快马加鞭回到皇城的贾琮,急急回到咸安宫,甫一进殿内,就看到高台龙榻上,武王倚着锦被而坐,气色竟有些红润。
  贾琮先是惊喜一唤,可看到正在垂泪的太后、叶清、黛玉等人,心里不由一沉,浮现起一个词来:
  回光返照!
  “父皇!”
  再看到一个“故人”张友士,贾琮心惊之下面色骤然雪白,看向武王颤声喊道。
  武王面色倒颇为坦然,微笑着招手唤贾琮到近前。
  贾琮一步步上前,眼泪却止不住的流下。
  到了这世间,太多人对他恶,欺他辱他恨他欲杀他,贾琮都不惧。
  但对这寥寥数位待他极好的亲长,却心怀“惧意”。
  他打心底,不愿他们有事……
  先前衍圣公故去时,他就很是难受了许久。
  但真正让贾琮感到恐惧的,还是眼前……
  “父皇!”
  贾琮走到龙榻前,跪地唤了声后,来到这世上第一次,如孩童于父亲前那般,呜咽哭了起来。
  他这一哭,惹得太后叶清等人无不痛哭出声。
  崇康帝驾崩时太后虽也悲伤,但到底比不得眼前。
  这是她打小最疼爱的幼子啊……
  武王眼中闪过一抹哀色,有些吃力的将手抬起,抚在了贾琮头上。
  自从第一回他发现贾琮有避让的意图后,一直只拍贾琮的肩膀的。
  只是现在,他着实没力气拍到贾琮的肩膀了……
  “太子莫哭,朕心无忧无憾矣。上天待朕着实不薄……”
  贾琮泪如雨下,劝道:“父皇莫要气馁,再输血用药,儿臣遍寻天下名医,总能有希望的。”
  武王苦笑着摇头道:“太子啊,朕实不愿再受这个罪喽!朕日日受着万蚁噬身毒火焚心之苦,头脑也昏昏沉沉……若是北疆战事不顺,或是太子年幼愚笨,朕纵然撑不住,也要硬顶着。可如今北疆大胜,还是在太子一力主导下,一举覆灭喀尔喀三部,解了北疆至少二十年之难,军中无不敬服……朝堂上也被太子用赵青山之流镇住,纵是朕亲力为之,怕也难及太子。如今,更是连皇孙都有了……朕实无憾矣,更无忧矣,故而想早点解脱,去见孝贤皇后……太子不必悲伤,朕也不会今日就大行的,总要等南征大捷传回之后,这不是,将你原为皇兄寻来的那位杏林高人也请来了……”
  原本崇康帝负火器伤,熬不到元春诞下皇子的那天,便想学林如海,故而让贾琮寻来了张友士。
  只是那种活着,其实是自欺欺人。
  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也完全没了意识,只能叫做活死人。
  武王何等骄傲之人,若非为了扶持他这个太子走完最后一里不定之路,又如何甘愿至此?
  此即,父爱如山。
  “父皇,儿臣很聪明的,可以自己走好道路,父皇,儿臣想让你走的有尊严。儿臣并不知,父皇竟如此痛苦难捱……”
  贾琮落着泪,愈发心如刀绞的轻声劝道。
  周围人闻言,也跟着泣不成声。
  武王闻言,握了握贾琮的手,温言道:“听朕的,朕到底是大乾的皇帝,要为祖宗的江山担负起责任来。朕在一起,则军中安稳。待南征之后,太子大赏三军,则愈安。只是太子要切记,火器虽利,却不可传诸六军。地方守备军队不需换,漕运军队不需换,各省督标营、抚标营皆不需换。绝不许一颗子药,流入民间。凡私藏火器者,一律诛族。纵是武官非得命而不可佩也,便以开国公、郑国公之殇为戒!两大国公的性命换来的教训,谁敢不服,便是包藏祸心,当诛之!”
  贾琮点头应道:“儿臣记得了。”
  武王闻言,满是宠爱和不舍的又看了贾琮稍许后,转眼看向哭成泪人的太后,轻声道:“母后,恕儿臣不孝……”
  “皇儿啊!”
  太后一颗心真真和刀子剜了一大块般,哭的不能自已。
  武王劝道:“上天垂幸我天家,让太子归宗,以安天下。北疆一战大胜,刘乾皇室再无动荡之忧,朕不复牵挂,惟不能奉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幸太子纯孝,必能代朕尽孝母后。朕安然之后,母后仍可为太子宫廷选秀,更要大肆操办,不可让天下军民以为朕危,令南征之役凭添波折。”
  太后哭着应下后,武王又对泪眼连连的叶清微笑道:“那年丫头才三岁,不过垂髫,却亲昵于朕。朕与孝贤皇后皆喜你聪明伶俐,相约待太子长大,当以你为太子妃。只不想沧海桑田,世事无常,变化至今,丫头也有了自己的主意。这般也好,过你喜欢的日子,像孝贤皇后,好在,小九儿终究还是朕和孝贤皇后之媳。”
  叶清哭的泪流满面,唤了声:“九叔……”
  武王笑着点点头,脸上的红光越来越少,开始变得蜡黄,最后看着黛玉,轻声道:“太子妃世德钟祥,崇勋启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天家能得汝为儿媳,亦是天家的福分。”
  黛玉闻言,本来泪流不止,此刻愈发泣不成声,拜道:“儿媳能入天家,为百世得来的福运。只求父皇保重龙体,早日将养得当,方是太子与儿媳的福分。”
  武王含笑点头,最后目光又落在贾琮面上,见他泪光虽干,但眼中悲痛之色愈重,终也红了眼圈,气息愈弱,叮嘱道:“朕此生,磊落光明,唯负三人。一为太后,虽偏宠于朕,朕却辜负慈恩。太子,日后,你要代朕好生孝敬太后。”
  贾琮缓缓颔首,就听武王又道:“二为孝贤皇后,她本为仙子落凡尘,虽借朕之手,除去了明香妖教,但本不愿入天家。是朕许诺于她,此生不再她娶,只守一人……不曾想,却害得她命丧祝融,朕负了她,极想她……”
  沉默了好一阵,直到太后压抑不住啜泣声,将回忆中的武王唤醒过来。
  武王忍着极大的痛苦,又颤着手抚在贾琮额上,声音已经极轻微,道:“三,则是太子。朕不是一个好父皇,让元寿吃尽苦头,被奸佞苛虐。此生太短,若有来生,朕与孝贤皇后,再偿与太子慈爱……”
  “父……皇……”
  贾琮本已干的眼睛,再度充满泪水,哽咽难言。
  武王含笑,目光艰难的转向了古锋和银军,张了张口,却已发不出声来。
  古锋、银军跪地,含泪道:“皇上放心,臣等誓死效忠殿下!”
  武王微弱的眨了眨眼,一旁张友士见之,忙上前道:“殿下,若要施针,不可再拖了……”
  “皇儿!!”
  太后大哭不已,叶清、黛玉也齐齐哭出声来。
  贾琮眼睛不曾离开武王还未闭合上的眼睛,虽心如刀绞,却还是缓缓点头,道了声:“施针罢。”
  张友士不敢怠慢,上前开始施针。
  武王慈爱的目光一直看着贾琮,终再也负不起如山的眼帘,缓缓阖上……
  贾琮前世父母双全,且身体康健,无灾无病。
  祖父母又过世极早,他并未记事,所以未曾体会过这等失去至亲的滋味。
  此生,他穿越而来在贾府受尽欺辱和白眼,尝尽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虽有贾政仁爱,却不是个能管事的。
  宋岩虽也慈爱,却未有贾琮抚育之权,终究只是师恩。
  直到认祖归宗之后,虽不过短短百天,武王却给予了他无尽的偏宠和慈爱。
  甚至到了身体无以为继的地步,武王依旧在为他筹谋铺路,斩荆披棘……
  这等慈爱,纵是铁石心肠也该暖化了,更何况是贾琮?
  看到那双眼睛再不能睁开,慈爱的看着他,看着这世上最疼爱他的亲长沉沉睡去,贾琮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大喊大叫,他只是轻轻上前,将脸贴在了武王已经渐渐温凉的脸上,久久不肯起身……
  ……
  慈宁宫,寿萱殿。
  刚刚看过太医服下药的太后倚在凤榻上,对红着眼侍奉她的叶清和黛玉悲声道:“哀家无事,身在天家,总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人间惨剧。都道天家好,可也有人只愿来生不再生于帝王家……不过,现在比从前好许多了,哀家知道,皇帝心里是真的安心了,才会松开那口气,放心的安睡过去,他苦了十五年,直到认回了太子,才又高兴起来。只是他太累了,哀家的皇儿太累了,就让他好好睡去罢。你们不要服侍哀家了,去看看太子罢。这个孩子,打小养在宫外,备受苛虐,好不容易寻回了父亲,好生疼爱,如今却又……他虽不哭不闹,可哀家看着都不落忍。你们去看看他,太子是万万不能有事的,万万不能有事。”
  叶清和黛玉闻言,对视了眼后,都面露忧色。
  贾琮的悲伤,不止太后,她们更能体会。
  武王待贾琮太好了,好到令她们都侧目甚至取笑贾琮。
  如今武王成了这般模样,不问而知,贾琮的心里该有多痛……
  两人不再多留,服侍着太后躺下,叮嘱昭容彩嫔照看好,而后便出了慈宁宫。
  “带大宝、小宝去吧?”
  出了寿萱殿,黛玉忽然建议道。
  叶清闻言,登时蹙起修眉,看向黛玉,迟疑道:“不大……不大好罢?”
  黛玉摇头道:“三哥哥从不信那些,再者,大宝小宝也该去见见皇祖父……姐姐,如今三哥哥心里极苦,咱们先前劝了没用,现在去了也白费的。我去和十三娘姐姐说……”
  叶清闻言,眉心舒展开来,捏了捏道:“怪道清臣总跟我说,一孕傻三年,还真有点道理……”放从前,这等事她怎会考虑不到。
  说罢,同黛玉点头道:“就照你说的办,咱们走!”
  ……
  咸安宫,东暖阁内。
  贾琮静静的坐在武王龙榻边,不言不语,看着平静的躺在那,却感觉不到呼吸起伏的武王。
  无言而浓郁的悲伤,弥漫在整座殿内。
  贾琮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考虑。
  没有去思量从今日起,他便是这个帝国唯一的主人,唯我独尊。
  没有任何雄心壮志,没有任何宏图伟略。
  他只是坐在那里,守着他的父亲……
  古锋、银军并王春、展鹏等人守在殿内,看到贾琮这个样子,都动容不已。
  夜色一点点加深,深秋的宫里夜里已经清寒。
  皇庭内的梧桐树,枯叶纷落。
  一片乌云遮住了弦月,莫大的皇城宫群,陷入了彻底的黑暗宁寂中,唯有几点灯火在晚风中飘摇……
  人心苦,夜未央。


第七百六十五章 南来的消息
  “啊……”
  “啊……”
  宁寂清凉的咸安宫中,忽然响起了阵阵婴孩啼哭声。
  众人侧目看去,就见叶清和黛玉二人,一人怀抱着一个襁褓,在一众昭容、彩嫔的护从下进来。
  尽管不大合规矩,但无论是古锋还是银军,心里都很松了口气。
  以他二人的心性,这会儿都觉得快喘不过气来了。
  贾琮虽不哭不言,但身上那股哀绝之气,随着时间的蔓延,几乎让人绝望心惊。
  他们根本不敢上前去劝,也知道那是白费口舌。
  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法子来解当前之难,没想到叶清和黛玉倒是聪慧。
  虽然抱来的不是贾琮最疼爱的小公主,但这两个小王子生的虎头虎脑,最得武王疼爱。
  想来能解当前之局。
  果然,一直未有反应的贾琮,在听到这啼哭声后,身子终于微微动了动。
  而后侧过脸,看向来人。
  叶清张了张口,想了想,还是让黛玉先说罢。
  她心里有数,在贾琮心里,黛玉的地位终无人能及……
  黛玉也的确可人,抱着大宝上前,走到龙榻边,同贾琮轻声道:“父皇原最疼爱大宝小宝,我们带他们来看看皇祖父。”
  看着襁褓里睁着还闪烁着泪花的大眼睛看他的大宝,贾琮眉间的郁色终于消散了些,又看了眼叶清怀里抱着的小宝,缓缓点了点头。
  这时王春终于敢上前了,躬身劝道:“主子,夜深了,宫里也还没起地龙,是不是……”
  古锋也瓮声道:“殿下,臣要送皇上进暖阁歇息了。”
  贾琮沉默了片刻后,又转过头看向武王,轻声道:“父皇,你且先安歇,儿臣告退了,明日再来请安。”
  说罢,又坐了片刻后,方从黛玉手中接过大宝,与古锋、银军二人微微颔首,离开了咸安宫。
  ……
  旬月之后。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因为短缺了哪个,就停止运转。
  甚至,神京城内绝大多数百姓,都不知那夜发生了何事,也未感觉到日子有何不妥。
  就算事后听说了薨了两位国公,却也没几人在意。
  这二三年来,皇帝都连着死,亲王、郡王更是扎堆儿的死,只要不祸及百姓,又有几人关心?
  还不如入冬之后,菜价上涨让他们分心……
  除了百姓不关心外,还有一拨人,不但不难过,反而十分暗喜。
  那就是文官。
  因为只要武王在一日,被粗鄙武夫压在头上的威胁,就会如利剑一般一直悬在他们头上。
  武王的确是一员盖世战神,但论起理政水平,简直一塌糊涂……
  当初若非受牖民先生和松禅公两位当世大儒天下师悉心教导的太子,及时认祖归宗天家,那么这会儿满朝上下怕都是武夫的身影。
  只要武王在一日,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再次发生。
  如今武王昏迷不醒,未尝就是一件坏事。
  而就连贾琮,也渐渐恢复了平静。
  至少表面上看去,除了更加沉稳外,已和从前没什么两样了。
  大明宫,养心殿。
  西暖阁内,内阁诸臣并兵部尚书叶楚俱在。
  面色淡然的贾琮坐于御椅上,殿内设一座,太子太傅赵青山独坐。
  兵部尚书叶楚将手中公文读罢,躬身而立。
  贾琮微微颔首,淡淡道:“刘耀伦上了请功折子,孤听说有人不满意,觉得他要的太多了,请封的军功人数太多了,还说朝廷户部没那么多银子,那今天就议一议罢……叶兵部刚念了遍,孤是没听出有什么问题,你们谁有意见,站出来说。”
  以内阁舍人分掌户部的董新,原在户部做司官时就是一块硬骨头,多少人在他身上碰了钉子。
  虽极敬畏忠心于贾琮,但此刻还是选择坚持他的立场,对刘耀伦的请功有异议者,便是他。
  董新出列,躬身道:“殿下,臣绝无否定镇军大将军军功之意。臣亦听闻,殿下欲以英国公厚赐。只是,臣以为此战之关键,在于殿下筹谋数年准备的火器。是以火器之利,方使得北疆都护福建下这等丰功伟业,其功,实在殿下。当然,臣非佞臣,且知殿下无意揽功。只是若镇军大将军只求厚葬那阵亡的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名士卒,臣自无话可说,尤其是那一万先锋大军,加重抚恤也无妨。可连剩余的六万多将近七万大军,都以三倍军饷例厚给,是不是太过了些?这还不算对那些参将、守备、游击等军官的赏赐。加起来,数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