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明(特别白)-第5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割地赔款称臣,朕看史书,则样的事情似乎多在汉家,却没想到也能用在别人身上,王通你说的大好,朕听到这里,却觉得不把握了。”
“陛下说的是,老臣也觉得古怪。”
王锡爵这话却是凑了个趣,大家虽然这么说,可基调却已经是定了下来,万历皇帝用手在椅背上拍了拍,开口又是说道:“邹义那边牵头,倭国那里的消息,不管是从官方还是民间,都要尽可能的多打听些来,王爱卿所说的还是要验证下的,毕竟是这等大事,小心万全为先,王通,此去朝鲜,先做好眼前的事,其他咱们再做计较,徐徐图之!”
万历皇帝这番话实际上已经是默许了王通的这些提议,接下来的都是些细节性的工作了。
这样规模的大军出动,少不得要举行大典,天子亲自授予兵符印信,祈祷列祖列宗和天地,保佑这样的大军必胜。
以往京师百姓是看个热闹,勋贵之家连热闹都懒得看,京师勋贵子弟不少都是在军中效命,在这个时节早就走动关系,讲自己从军中摘出去,免得真上沙场上去送死。
如今却是不同,凡是求点上进的人家,都是找关系托人说情,要自家子弟跟着王通出征,这些年情况不同以往,安享太平富贵固然是条出路,可要是想有些出头的指望,给自己给家里挣出更大的一份富贵来,那就要出征打仗。
见了血,有了军功,上面就是信用非常,总有个位置能提拔上去,不说别的,襄诚伯陈家现在的风光是怎么来的,那皇商唐家现在都抖成什么样子了。
对这样的人情关系,王通也不用出头推搪,实际上以他的身份地位,也没什么人能用人情过来拘住他,凡是想要出征的,直接都是推给马三标和李虎头,想要为国效命这个欢迎,但要先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
应酬什么的,王通也就是和邹义、吕万才等故旧聚了聚,其他的也都是推拒了,在腊月初王通就已经是住到了京师外的军营中,对他来说,这已经是战时了,三江系统、锦衣卫都是运转起来,开始在各处盘查军需,检查军备。
出征前的大典颇为隆重,入朝抗倭,这战斗为了保卫大明,但动用军力极大,耗费也是极大,也是事关国运,朝野上上下下都是齐聚,就连百姓家里,有条件的也是点香祈祷,盼望大明此战大胜。
礼官唱礼,天子阅兵,一道道手续走完,就是万历皇帝在高台上授予王通尚方宝剑和都督旗牌将令。
这个手续是万历皇帝亲授,王通要跪在下面双手接下的,就在这台上,百官万民的注视之下,王通结果了万历皇帝手中的各项物品。
“此去必胜!”
万历皇帝朗声说道,早有一旁的礼官给下面发出了信号,下面都是跟着齐声大喊道:“此去必胜,大明威武。”
也有眼尖的人注意到,万历皇帝授予尚方宝剑和都督旗牌将令之后,躬身将王通搀起,还说了几句什么,众人表面上庄严肃穆,私下里却是感叹,这个君臣情谊的确是了不得,恩宠若此啊!
“这次大胜回返,就不要回松江了,来京师,咱们君臣好好处下去吧!”
万历皇帝私下叮嘱的这句话如果被人听到,恐怕更是惊叹不已了,王通没想到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会这么说,略一迟疑,躬身跪下,开口说道:“臣领旨谢恩!”
万历二十年腊月十一,正是大军出行的大吉日子,举行仪式,大军正式向辽宁进发。
京师这边举行仪式,大军启程,在辽宁义州一带,战斗已经是打响。
万历二十年十一月的时候,鸭绿江已经是封冻,冰冻三尺在这等地方是描述实际景象的,莫说是走人,就算是重载的四轮四马大车都可以安然通过。
宣府总兵李如松率领本部骑兵三千,辽西总兵李如柏为副,率领辽西骑兵八千,步卒一万,辽东总兵麾下步卒四千。
这次的调遣,尽管辽东总兵马林和辽南总兵孙守廉并不怎么卖李家的面子,奈何他们部下也有不少人是李家的旧部,真不是太好拦阻,到最后还是辽宁巡抚徐广国出面,说义州大明边境一带也需要兵马驻守,这才算是留下了辽南和辽东的骑兵。
徐广国也有实际的考虑,因为现在辽宁和辽宁边墙外的各处,正在向义州这边运输粮草,为了接下来的大军到达行方便。
冬日里运输虽然说路面硬,大车行走方便,可毕竟麻烦,真正的大规模汇集粮草还要等到来年水路畅通,直接从山东那边运粮入鸭绿江。
眼下这个情况,粮草运输的运力都还嫌紧张,又要抽调出来给前头部队用,自然是捉襟见肘,颇为的麻烦。
按照王通的意思,李如松率领的这支部队并不是要展开什么太大的攻势,而是让平壤那边的倭寇大军没有办法聚团,修筑工事,这样也不需要太多的兵马,可李如松率领的军队数量明显是大大超出了做这个的范围,给他们支应粮草的压力也很大,徐广国自然不会允许。
近三万的大军入朝,这也是大军了,过了鸭绿江进入朝鲜一侧,原本布置在这边的探子和侦骑都是可以用起来,道路扎营之地也都是熟悉,并没有什么阻碍。
相对的,李如松率领这支军队的动向,倭寇也同样是知晓,也在平壤城这边做好了准备。
李家将门用兵,说是轻佻也好,说是迅捷也好,依靠骑兵快速的向前推进,攻其不备,这就是李家上下用兵的特点。
这次在朝鲜也是如此,大军行走半日后就扎下营盘,但李如柏率领骑兵四千,携带两日的干粮草料,一直向前,看看有没有给敌人突袭的可能。
不过到了冬日,朝鲜北部平安道、黄海道和京畿道一带,比倭国的北陆还要寒冷几分,倭寇的兵马也是不敢轻动,只是窝在堡垒之中据守。
祖承训率军突进的时候,曾经在半途一个市镇休息,现在这个市镇已经被倭寇占据,并且修筑了土寨,布置了三千兵据守。
这实际上是证明倭寇对朝鲜北部的控制在逐渐的加强,这个土寨是拦在骑兵去往平壤的必经之路上,第一场战斗就是在这里打响。
寨子很简陋,就近砍伐的树木,真是连树皮都没有剥下,直接削尖了一段插在地下,插木桩的地方外面埋半尺土,然后在外面挖掘壕沟。
这个工事虽然简陋,可在这个严寒时节,只要是在外面的粗木栅上浇水,在土墙上浇水,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坚固的工事。
尽管来之前下面的探马侦骑也都是说过朝鲜这边的种种情况,可李如柏看到了这个土寨还是大笑。
“就这么一个狗窝还拦在路上,小的们,平了他算是首功!”
但真开始打的时候,却并不是那么容易,修建土寨的地方是在半山,只有两条路可以供进出,其余的都是乱石或者坑洼地形。
四千骑兵对土寨里的三千步卒,野战自然优势巨大,奈何要是攻寨的话,骑兵也要下马,也要砍伐树木制造工具,一步步的仰攻,这个颇为的麻烦。
实际上,李如松给李如柏的交待很简单,不要理会这些寨子工事,他们自己在山上不好上去,实际上土寨里的兵马也不好下来,李如柏率领的这几千骑,任务就是一路的向前推去,验看大军行进的道路上有没有敌人的大军或者是其他的异常,至于攻城拔寨,这不是骑兵的任务。
李家将门轻佻,这是王通的评价,轻佻的表现之一,就是好大喜功,看到这么一个土寨子,李如柏那里想得到其他,只想着拿下此处,先在入朝大军中得个头彩,也让家里的人高兴高兴。
战争不是单方面的,不是一方的将领想如何就能如何,当李如柏手下的骑兵靠近那寨子跟前,寨子里的铁炮和弓箭一起发射,立刻死伤了几十人,狼狈的退了下去,李总兵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气,当即是大骂着加了更多的人上去。
第一卷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李家首战胜
“二少爷!弟兄们已经是丢了三百条人命了,再打还要死更多!”
跟在李如柏身边的一名军将低声吼道,已经攻了三次,里面的倭寇也不冒头,就是用铁炮轰打,或许还有朝鲜的投降士兵,在里面不断的射箭出来,这支辽西的骑兵死伤不少,对于四千人的部队来说,死亡三百人是肉疼,可还不至于伤元气,但自己这么没结果的上去送死,对方好整以暇守御射伤,这就太让士气低落了。这军将叫“二少爷”而不是叫“总兵”,显然动了火气,已经不按照军中的称呼,而是按照族里的了。
被这么一叫,李如柏脸色铁青,却不再派人上去攻打,只是冷冷的说道:“留两千人就地监视,派人回去告诉我兄长,其余的人随我继续向前。”
打到这个时候,才发现这个土寨打不打没什么区别,特别是对于他们这一支骑兵来说,这更让人丧气。
三天之后,李如松率领大军赶到,对自己亲弟弟的指挥他也不好说太多,只是说道:“你安排几千人盯着还是对的,这一处也不能放着不管,要不然粮道会有威胁。”
对这样的寨子,李如松的手段倒是简单,直接下令说道:“炮轰!”
靠近北直隶的边镇,都在天津卫的匠坊买过火炮,大家都是不愿意多花银子,价格适中,威力也不小的六斤炮就成了最佳选择。
李家将门在这上面却比旁人舍得花钱,却是购置了十门九斤炮,不过天津卫匠坊卖给各个边镇的火炮有个说法,六斤以上的不给炮车炮架,这也是出于制衡的考虑,不能让边镇有太多的野战火炮。
但定下这个规矩后,实际发生的情况却让人很无言,除宣府和蓟镇、辽镇之外,其余各镇根本不感兴趣,宣府和蓟镇也不过是买几门三斤炮和六斤炮给总兵直属的部队中,辽镇则是购买了九斤炮用作城防,也就是仅此而已。
曾有榆林镇的人过来购买六斤炮,因为难得那边有兴趣,三江系统还安排调查了下,结果发现是草原上某商团想要置办,商团武装最多只能拥有三斤炮,这个交易自然被否定了。
没有炮车和炮架,但从前的将军炮同样也是没有炮车炮架,但三江匠坊的九斤炮要比大明其他作坊铸造的要轻,质量要好,射程也要远,所以直接拿过来用了。
摆下大炮,对准那土寨轰了过去,第一炮没有打准,第二炮却直接把那木栅打了个窟窿,接下来几炮直接将木栅打垮了。
这土寨的屏障被打垮,看着几门炮都被推上来,寨子里面的倭寇军队也知道不能死守了,听到里面叫喊连声,旗帜挥动,里面的兵马也在向外涌出。
此时却显出这土寨的坏处,连接内外的道路颇为狭窄,别人攻不容易,可自家出击一样是不容易。
这边辽镇一系的兵马虽然不上前,可火炮却不停的轰打,倭寇兵马顶着火炮才能到平坦地面处列阵,在炮弹不断落下的状况下,兵马不断的死伤,如果不是地形逼仄,队伍很可能维持不住直接散掉。
有好的武器,还要有好的纪律和训练,不仔细的清理炮膛,炮膛中参与的火药残渣太多,炮身发射的很快,为了防止不炸膛,射击也要停下。
而且辽镇的炮兵并不能像虎威军炮队一样的快速射击,看到敌人列阵,他们没有把握用炮火封锁住敌人的冲锋,有的火炮已经是因为炮身过热,不敢继续射击,有的炮兵则是动作走样,大大的慢了下来。
他们这个德性,李如松等人也都是明白,不过倭寇要野战,却是正和他们的意思,当即就是把马队调了上去。
“我们一人出三百!”
“大哥你带走的老底子多,你出四百,我这里出二百!”
李家的家丁亲兵对李家军将来说都是命根子,尽管是战前,可还是要为谁出的多,讨价还价,不过也没什么太多计较,想来这个数目本就在他的范围之内。
旗号挥动,原本在骑兵之中的一些人开始出列,原本是大队混杂,可这时候却能看出不同,出列的这一干人大都是穿着虎威板甲,马匹也要比寻常的高大健壮,人更是如此。
早有李家的亲信军将喊话,能看到这一干辽镇的骑兵在阵前列队,却是排出个前凸的尖锐阵型。
一声尖锐的呼哨,李家的骑兵开始缓缓向前,最前面几个人尽管是双手拿着武器,还有人要扶着大旗,都没有握着缰绳,可他们的坐骑依旧是听从控制,小步向前,六百披甲的骑兵排列整齐的队形行动,在他们的后面则是大队散开的骑兵。
逐渐加速,尖锐阵型的两翼缓缓向前,队形逐渐变成了横队,随着速度的逐渐加快,蹄声越来越密集,地面也开始震动。
“……佛祖啊!!”
“……大明神……”
本就有些散乱的倭寇阵型更是骚乱,不少人都在惊慌失措的喊,向佛祖和他们的神明祈祷。
在朝鲜的这些倭寇兵马,的确都是在战国中熬练了许久的老兵,他们不怕死亡,他们也见过骑兵,可他们见过的骑兵是什么,倭寇的所谓骑兵不过是矮小的骑兵骑在驴子大小的马匹上,根本没有办法和眼前这样的声势相比,披甲的骑兵在高头大马之上,马队冲来,好像是天崩地裂一般的声势。
每个人都觉得不自觉地颤抖,他们不觉得自己手中的长矛能够抵挡住好像是海潮一般的冲锋。
“这些该死的近畿杂种,就知道让我们西国的勇士去送死,铁炮队准备上前,弓箭队准备上前!!”
倭寇的将领在那里破口大骂,不过该有的应对还是在,百余名铁炮兵也是颤抖着到了队列之前,弓箭队则是在铁炮兵之后。
这也就是短短的时间,骑兵已经到了跟前,原本和鞑虏的骑兵步卒作战,辽镇骑兵也有靠近了先仰射一轮弓箭的习惯,可看到这样的敌人,李家的骑兵们都是轻视到了极点,直接放马就是冲了上去。
进入铁炮射程,铁炮开火,在这样的声势下,倭寇的铁炮兵也是没有办法集中精神,前面三十几骑直接是翻倒,但冲势已经起来,大队上前的速度没有减慢分毫,还是继续向前冲来。
对于倭寇的兵马来说,见识到这样的骑兵还是第一次,他们没有办法准确的判断骑兵的速度,不少铁炮兵还准备装填弹药射击第二轮,如雷的蹄声中他们突然听见从头上飞过的箭支尖啸。
已经是在弓箭的射程之内了,距离已经这么近,一抬头,骑兵已经到了跟前,辽镇骑兵脸上也是有狰狞的神色,挥刀就是劈下。
百余人的铁炮队没有丝毫的阻碍作用,直接被数百甲骑淹没在马蹄下,身后的弓箭队也是如此,甚至都看不见迸溅起来的血花。
如果是虎威军,此时早就已经将长矛竖起,好像是个刺猬一样的面对骑兵,当然,虎威军的火铳射击也不会让敌人的骑兵这么容易靠近。
但这是倭寇,被火炮轰打,又见识到了这样的骑兵冲击,都已经是胆寒心颤,已经没有结阵对抗的勇气了,骑兵冲过了铁炮队和弓箭队,后面的长矛队直接就是溃散了,领队的武士们转身砍杀,也有的人怒吼着上前,只是在这样的局势下,一把刀,一杆枪,没有丝毫的作用,只会被这凶悍的冲锋粉碎。
更多的武士反应并不比那些足轻出色,他们也是转身逃跑,骑兵追击逃亡,把兵器向着敌人的后背砍杀,这是最容易的事情。
除却前面的精锐骑兵,后面还有大队的骑兵跟上,倭寇此时已经逃无可逃,眼看就是个全歼的局面……
可追在最前面的骑兵在敌人溃散之后就已经是放慢了马速,等敌人四散而逃,变得没有威胁的时候,冲锋的骑兵已经是争先恐后的跳下马,开始砍下敌人的首级,后面跟着的大队骑兵也是如此。
停下马匹的骑兵自然阻碍了后面那些人的行进,整个部队的攻势很快就是停滞了下来,杀掉的敌人已经足够多了,最多不到四百名倭寇逃出了战场。
看着前面闹哄哄在那里疯抢首级的手下,还有一帮人知道自己抢不到首级,却是直接朝那寨子中冲去,想要去搜刮财物。
这么乱的局面下,想要派人继续追击残敌都做不到,不过,这样的局面,李如松李如柏一干人也都是见怪不怪了,丝毫不觉得不妥,李如柏在马上兴奋的挥了挥马鞭,开口说道:“等下再找个朝鲜人的村子,凑够了三千倭寇首级,这可是入朝的首功,让他们抓紧报到京师去。”
李如松却不在意这个,只是看向了东边,自言自语的说道:“马上就是平壤了!”
第一卷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兵临城下
平安道的南段就是平壤府,也是朝鲜王国的第二大城,这里之所以兴盛起来,就是因为他靠近大明,水陆的交通都是很方便。
朝鲜的军事实力一直就没有怎么强过,也就是在元明之交的时节捡了些便宜,说起来,朝鲜闹倭寇的时候比大明还要早很多,倭寇在朝鲜南部横行无忌,几次威胁朝鲜的王城所在。
因为有这个麻烦,所以朝鲜一直也有将王城前往平壤的打算,就近接受大明的庇护,当然,这其中有没有别的打算就没人知道了,历代朝鲜国王总是落力的经营此处,在朝鲜这样的地方,平壤城也算有过得去的城防和工事,还有几个大的仓库。
不过这样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