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有人发动了兵变。。。

    张海还是感觉出了似乎哪里不对,并在这之后不久终于从这有些可怕的梦魇之中惊醒了过来。

    柳香似乎睡的也很轻,在张海醒来后不久也醒了过来:“怎么了,是什么不好的梦?”

    张海与柳香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如新朝三年北征时的时候,不过这种事情觉得还是没有必要隐瞒:“我想,如果我们率领的大军还是遇到了饮水方面的问题。在那人烟稀薄的地方,出动的人马又多,还处于四处临敌的状态,就是我们能够找到水源恐怕在水源的净化处理等各个方面还是会遇到不小的困难。

    “我们没有必要一次出动这么多人马的,不是说好了可以分批过去么?“柳香忽然说道。

    “是我多虑了,我们是可以只派少数先锋控制和征服前方的。。。”张海也只能这样回道。

 第10章 战略思路

    p。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1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透过微微的轻纱,窗外的微弱的灯火还没有熄灭,天色已经蒙蒙亮了,但还没有完全到起**的时候。

    张海再一次从更高的层次上整理了一下更高层次上的思路,不停的询问自己再做整体上的回答。这些也都没有瞒着身边人。

    “为什么要准备两三年后的这次远征?是因为国库因为多年的透支快到底了么?”“钱其实根本不是问题,再有两年的时间,不仅仅是中部和东部,就是西部的农业经济也应该有所改善了。而且新朝经过建朝初期的各地摸底与移民调整,农村人均农业资源的分布更为平均。加大劳役减少雇佣的方式节省经费也不是什么问题。更别说要仅仅是抢钱抢粮抢女人,周边其实有很多比遥远的西方更弱的对手。”

    “远征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惜代价的获得足够的经济与财力近代化。对外移民应该比运粮要省钱。西方殖民者的对外殖民,恐怕很大程度上就是就是减轻人口压力。每年把六十万吨粮食运过来,那最多也不过能够维持二百万人的温饱或者一百二十万人稍微好点儿的农业生活,减少一百二十万人的人口负担。可要是每年把六十万口移出去,三年的移民就能回本。二十年的时间就等于减轻了一千二百万人的人口压力。按照一点二亿人口的粗估,以及近年来依靠种种抽查估计的每年千分之十五左右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这等于是六成左右的增长人口带来的人口压力都转移出去了。而且转移的人口可以以青壮年为主,并不会给国内生育率带来怎样的影响。。。”

    “问题在于:中国的地理态势相比濒临三大洲核心地带并有海运相连的欧洲来说实在是太差了。如果不展开热带开发,那么几乎就只有跨越太平洋去中美洲和西北陆路运输两条路可走。如今新朝可以动用的所有能走海路的海船,包括那些内外征战中缴获过来修修补补的船只在可以达到二十万吨左右的规模,每年可以向新大陆移民二十万人。通过西北道路展开陆路移民,估算这种仅仅相当于后世无路面土路的道路折算未来车辆的通行能力不会超过六百吨左右的运输规模。抗战时期的新疆公路大概也就在每年十余万吨汽油及十万吨以下其他物资的运输规模。而人携带的车辆实际上远比汽车更毁路面,运输能力最多折算不到二百吨每年,包括每人能够挽载重的百公斤后勤物资在内,那么连同人行体重在内,每年向外移民的能力也就在四十万人左右,仅以走人而不是走货而论,通过丝绸之路向外的通过能力实际上要超过跨越太平洋的海运。”

    “在历史上的欧洲,由欧洲向各国的移民到了20世纪初才达到最高峰的每年六十万人的规模,之前远远没有这个规模。近代欧洲本土实际上要比亚洲绝大部分地方富裕的多,对外移民的人往往是以极为落魄的罪犯为住。而分权文明的欧洲也很少有大规模政府组织的有组织对外移民。”

    “根据现有的摸底情况,以新朝圣主在国内的威望为筹码,让中等地方一名根本没有移民意向的底层的光棍离开故土还是要费一定的成本才理想。但平均一年左右的充足路费盘缠加上必要的武装和安家奖励和成本,每年移民六十万人大概需要三千万两左右的成本。”

    “这是一个不小的成本,当下未必能够回本,但按照现在国内工商业发展的情况,再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工商业及农业领域的税收就能够弥补这个成本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人口调整的情况下把移民所转移出去的土地调整集中为国有农庄增加一定的收入。这样做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带来一定的弊端。不过以新朝的组织力来看,这却是可以承受的。”

    “欧洲的殖民收益除了移民和转移人口压力缓解人地矛盾之外。如日朝等地一样,文具造纸等方面的产业将是最主要的收益。甚至在殖民当地搞出发达的书籍产业和培养优秀工匠,对国内的助益也很大。文具以普通的纸张和普通的丝绸为论,每吨的价值都在千两左右。这样的物资是仅仅是平均每年二十万吨的海运回国能力,就是两亿左右的殖民收益了。而这些方面的培植产业和经济殖民,几乎不可能指望那些落后民族多少帮助。就连天方教世界中的一些开化者,比如萨菲王朝或者奥斯曼土耳其之类能够的帮助也很有限。能够这些东西,就只有欧洲:至少是莱茵河以西,也包括俄国和波兰等地。”

    “这样一来,远征的唯一目的就是西方,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垮对手控制足够地方,这种倾国之兵的战略性行动才能得到合理的必要收益。而任何针对荒蛮土著的行为,除了震慑这些人掠夺这些人的土地以供有些的人口压力转移之外,就再无其他用处。军队西征之后应该尽量避免四处开树敌,而以最为核心的目的为首。”

    “这次行动当然也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远征部队遭遇到了覆没的危险,那国内怎么办?如今的南京兵工及全国的统治体系一年可以保证生产四百万两规模的兵工并建立四万新军主力部队,可这并不够。不能像以前那样只在南京城留少量的正规部队了。最好要有两个暂编师群三万人留下来。这样队伍就算出了意外,一年之内南京城内所新建和拥有的七万主力部队也能安定局面并最大限度的应对可能的风险。。。”

    就这样,从凌晨到天亮,张海认真的思索了很多的事情,并时不时的与身边人讨论,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也就清晰起来。

    “要是那卫拉特蒙古诸部还有叶部等实力能成为我们所用就好了。”张海不由最后自言自语道。自从新军主力部队兵力实力暴涨以来,张海第一次有了与外人在一定程度上“妥协”,不搞迫使对方无条件投降的强硬立场的打算。

 第1048章 边关消息

    p。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1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张海早上起来之后一般是先去一直就在西院忙碌的李千兰那里有没有什么消息。**的时间,说不定有些并非十万火急但却也很重要的奏报就可能送来,而不会被耽误。

    李千兰等孩子们这些年来处理奏报已经比较井井有条。大致分成三班倒班职勤,基本上送来的奏报就是没有紧急标签的,也基本上能在最多不超过八个小时的时间内就能做出有效的处理,而通常是三四个小时左右就能忙完了。包括总结和检查在内也不过五六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其中一封奏报虽然不是什么紧急的边关消息,但也被张海送了过来:“圣主:西北边境边关传来的消息。。。”

    张海不由的楞了一下?“西北边关传来的消息?是那叶尔羌部?大军刚刚结束行动主力回师不久,一些人就有些皮痒啊。。。”

    张海其实本来不打算对西北等地用兵,而是在两三年后再举大兵进行一举定乾坤的行动。不过如果要在近期对西北用兵,张海也并不反对。

    如果目标仅仅是河中那一票。一个暂编师群的新军主力部队就应该是稳赢。其实一个旅就能够达到目的,只不过多少会有些风险不便分兵罢了。

    “如果是边关的战事,我想驻守在那里的人是没胆量不以紧件送报的。”柳香说道。

    新军的驿报实际上一共只有两种:急件和非急件。任何形式的举兵叛乱,阴谋造反,任何规模的边关袭扰,甚至任何形式的严峻渎职等都可以用急件的形式传来。这种奏报送往南京的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七八封而已,有一封就算是不错的了。大多是地方上群体**件这种事情一类的。

    这种奏报一般不会攒在一起发,用的是十分优良的好马以及马术精良的通信员。不靠接力传消息,仅仅是人证换马南下的情况下昼夜速度可以达到日行千里,最多的情况下不超过六天就能够抵达京城。达到“八百里加急”也达不到的标准。更不要说所谓的“八百里加急”根本就是接力传信,而不是人证传信。如果只论消息的接力传信速度,那么则可以达到日行一千五百里,此时新朝控制区内的任何紧急信息可以在四天左右的时间内传达到京城。

    而一般的非急件,实际上就相当于过去日常通信很少用,只有在外敌入侵这种罕见大事上才会用的“八百里加急”。一个时辰一个二十五公里左右的驿站,再加上夜间急行二百里左右的距离。

    信笺一般还是由轮值的一名女孩儿亲启,以防止意外。然后再交由李千兰及张海等人阅览。

    新朝行文用书反对“官八股”而讲究白话直言,官僚体系极为简单也能够保证这一点。

    信笺中的大意是卫拉特蒙古几部首领的使者已经抵达边关,递交了信函,请求入境。新朝的一个规矩是凡此类事情要将当地使臣队伍留在边地招待一段时间,以便请示。

    这消息大概也不过六天左右的时间就传到了南京,回信也不超过半个月。因此是张海等人在订立类似的规矩的时候能够接受的。

    “一行人来了不少,还带了不少好马。你觉得他们这一次来,是像过去那样碰碰运气打算要点儿回敬,或者打算联络联络关系,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张海忽然询问道。

    李千兰做为张海身边女孩儿们的总领,这七八年的时间以来处理和阅览过无数的奏报和事情,拥有的经验实际上甚至不是相当于拥有左右相地位的刘栋与马辉等人可以并论的。

    她思索了片刻之后回道:“人要所予,必有所求。我看过不少征讨西南的战斗详报。那些西南的土司势力虽然也明白我们新军主力部队是一支强大的队伍。可还是再用传统的老眼光衡量我们的队伍。认为我们的士兵不过是装备精良一点儿并且敢战一点儿的职业武士。相当于他们千夫长亲军或者行营护军那种层次上的强兵而已。如果这些人真的很精明,那么应该是想方设法了解一些有关我们新军主力部队的消息。从对方有魄力有决心一次送来这么多好马,听说还有其他一些。。。一些特殊的”礼物“前往过来。我想,应该不会是报着以前朝贡****那样心态的无知之辈。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图谋不轨的刺杀。”

    张海听到这里也多了不少的期望。张海实际上十分希望这些人报着试探虚实的态度来观望新朝的。如果是那样,那么自己不介意在这些来使面前展示一下新朝部队的真实实力。因为如今的新朝已经不再需要“隐瞒实力“这种“下等人做法”,要威慑和压服那些人,张海宁愿这些来使的面前观摩一次更具有对抗性的“演习”,并且不介意让这些人一共“检阅”新军主力部队,凭亲自参与“抽查”,让他们切切实实的明白,新朝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了什么样儿的地步。对于这些武力竞争中出来的人来说,展示实力显然还要在“利诱”的重要性之上。

    至于刺杀的可能性?在这方面可以勉强算是“身经百战”的张海早已有了一套非常成熟的程序与机制,不怕荆柯那一套了。

    “卫拉特蒙古及叶尔羌汗国那里的基本情况外情部那里送来什么消息没有?”张海忽然问道。

    “倒是有一些这方面的情况”李千兰对此早有准备。西北方向的事情也算是外情部的重中之重之一。这几年的时间以来已经积累了不少相关的情报。

    太过简单的一些信息李千兰明白张海会在心里有个数,因此就首先提了提一些比较关键性的概况:“根据外情部的一些情况的汇总:叶尔羌汗国人口总数大概在五十万左右的规模,还要略多于卫拉特蒙古各部的四十万人口。是天方教影响的区域,不过并不能算是天方教法控制下的人口,有很大的可能同化过来。当然,叶尔羌汗国的国力虽高可战斗力评估要逊色于卫拉特蒙古各部。如今在原西域督护府的范围内,靠西的准葛尔最具有野心和实力。当然,卫拉特蒙古实际上的盟首还是和硕特的顾实汗。。。“

    听到这样的消息,张海也放下了心来:弱小的实力却拥有大义的名分,这实际上是比较有利的一种情况。

 第1049章 年前财报

    为了了解更多的一些情况,张海最终还是将外情部当值的田宾直接请来,还有在实际上拥有左右相地位的马辉、刘栋等人一起请来,召开了一次有关西域乃至更远的地方战略选择的一次商讨会议。刘洪涛做为负责兵事的重要人物也参加了。李千兰以及几个在相关方面经验比较多的身边的女孩也一同列席直接在西院召开的这次会议。

    马辉与刘栋等人前来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次会议想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因为临近新朝八年春节的缘故,以为是像以往一样的例行的年会。以往的时候,也至于例行的年会才会这么郑重的将负责高层政务方面的核心弟子一起开个会议。

    张海也没有示意什么,虽然有关新朝七年财政工作报告方面的情况通过严密的奏报体系和内情部张海也掌握个大概的情况,但并不反对同负责这些事物的弟子们核对一下情况。

    “春节虽然还有一个月,不过新朝七年的财政情况还算是有个谱的。因为全国各地的秋收基本结束了,只剩下部分财政上缴与转运问题而已。去年我们的财政收入是总计折合八千六百五十万两。在新朝七年,工商税收的比例从一成提高到两成,官营工商业的规模虽然没有按计划扩充到五十万人左右的规模,不过的利税还是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这样算下来:工商税收有了本质的改善,六千万两左右的规模。在加上略有增长的田税三千三百万两、官田、银课与盐税还有海贸等合计两千七百万量,全国的财政收入达到了折合一亿两千万两的规模。因为各地经济在新朝七年的改善,投入的财力倒没有引发太大规模的贵金属贬值。全国的平均粮价以官方为基准价,仍然维持在大约百斤细粮一两银左右的水平。在加上日朝等地大概四千三百万两左右的收益,全国财政总收入估计在折合一亿六千三百万两左右的规模。新朝七年的普及教育进入第四个年头,费进一步增长,达到了一亿两左右的规模。今年虽然也有不少灾害,但各地区调整人口和救灾等方面的费还是少了一千万两左右。同新军主力部队还有西南战事相关费用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一点。噢,还有西北的交通线准备工程以及增编一个暂编师群的新军主力部队等也去了不少,同移民及灾害方面减少的人口大致相当。总的来说,因为新朝四年教育费用的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从去年的一亿四千五百万两增加到了一亿六千万三百万两左右的规模,这是我们新朝建朝以来第一次实现了财政上的收支平衡。。。“负责介绍这些事情的还是刘栋。当刘栋谈起新朝财政收支第一次实现平衡的时候,张海其实并不没有怎样的欣慰,而是认真而严肃的说道:“新年七年的大致经济状况,对对你掌握的情况吧”

    即便不算日朝等地,折合一亿两千万石成品粮的财政是一个历史上或许两宋时期才会有的颠峰了。虽然是以工商官田等方面的税收为主,但以张海的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是一个门槛和顶点。即便是一些近代社会,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入占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也保持在百分之十几左右的规模。只有像建国初期新中国那样的政权,才能够做到在一个稍微有点儿底子的农业社会达到现代国家的财政效率。张海觉得以自己的威望来在新朝做到这点儿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如果把政府负担提高到像现代社会那样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比例,那么民众的实际负担在**现象稍微有所突出的地方就很容易超过半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那样的政权或许可以靠整个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