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杨秋霞等人虽然远离军务几年了,在当初毕竟也是曾经分担重任的人,并没有引起城头上老部队出来的中高级军官们怎样的误会。
“投弹训练的成绩怎么样儿?”**在经过城头上城防部队新兵第18连演练地段的时候向一名连长询问道。
做为新军步兵连连长的老战士虽然不是当年青州以来的老兵,也算是南京新生后的第一老战士了,从军已有六七年的时间并参加过平定天下前后诸多内外战事。对于贴近实战的战斗训练也算十分重视。
“两斤半的标准掷弹,已经能够达到平地十五米,从城上到城下近十丈的标准了!”负责新兵训练的连长回答道。
两斤半大概1。公斤左右的新军标准掷弹因为这时代的技术限制和对威力的基本要求不可避免的要比一般的现代或标重了不少。用这么重的掷榴弹在身着不算轻的铠甲的情况下投出十五米以上的距离差不多相当于现代重一点儿的三十七八米左右的投掷成绩。对于刚刚练习投弹不久的新手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需要下一定的苦功才能达到了。要至少能把轻炮出十丈左右的距离,也是为了在城下的敌兵手抛器材威胁范围之外实施打击的一种手段。
不过**却似乎并不看好的这种运用练习法,询问道:“这你们投过实弹没有?测试过它们的威力没有?”
“投过一轮实弹,还进行过至少五次实弹的抽测。这新朝的标准掷弹难以威胁新朝最为精良的那种铠甲。但是对一些十分落后的传统铠甲却多少有一定的杀伤力,算是有一些门道。”
“这样说来,把这种掷弹在很近的距离上引爆应该也不会对优良防护的官兵们造成威胁?”
第18连的连长还算是个颇有悟性的军官,大致明白**说的是什么了,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
**却谦虚的说道:“我也仅仅是一些想法而已,未必得到实战的检验。我只是觉得,在实战中这种掷弹是十分容易被敌军所躲避的。在拥有比敌人更完善的铠甲防护下,需要发挥近战攻击的勇气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它的效果。”
第1033章 掷弹试训
王新盟这时也与**杨秋霞还有柳香等人一起来到城头。主要是为了在安全的方面避嫌。毕竟自己实际上肩负着至少半个“九门提督”的职责,是南京城内此时唯一的旅规模主力部队。如果自己不一起来露面并在潜在意义上有质子的意思,那么**杨秋霞柳香这么多重量级的人物是不敢贸然的来到城头上的。
从程序上说,虽然**等人的地位高出一般弟子乃至主力旅旅长不少,不过贸然干涉军中事物也于礼不合,需要与王新盟等人一同前来。
见到**贵为圣父,迫于权限的缘故却不能把话说的更为明确一些,就助声道:“我刚刚也看过不少西南战事上送来的经验总结。这重的确要凭借敌我防护装具上的差距敢于近战才能发挥出必要的效用。”
说罢,王新盟命人抬来了不少的“防御盾牌“,这些盾牌有可以收放的支架,重量都不算太轻,大概有二十几千克的样子。这么沉重的盾牌很难用于单兵携行进攻,更多是用于防卫。
新军主力部队自从攻占南京并物力条件越来越好以来,就很少使用早年的时候经常使用的那种金属盾牌了。
新军在实践中明白了为什么在西方,军队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曾经在古典时代发挥作用的盾牌就越来越不重要并在很大程度上被铠甲替代,最后连同铠甲一起退出历史舞台:当军队的单位战斗力不高,需要以纵深很大排数很多的队形交战的时候,并且对方也缺乏威力靠谱的弓箭,往往只有轻**和标。。pbx。m那么盾牌在很大程度上是值得的。可是当投射兵器的威力不断发展,只有那些比较有力量擅长武艺的士兵装备盾牌才是划算的。而到了队列火力战时代,排数更低,火力威慑力更大,盾牌所占的重量比重就太大了。
不过因为新军在实战中面对的对手往往火力水平不高,达不到文艺复兴时代西方的水平,大型钢盾依然装备了一些。在了解到的一些运用经验之后,王新盟就有了利用钢盾和重进行新式训练的想法。
还没有因为早熟丧失了朝气的少年们,并无旧军队里那种对火器的畏惧,反而在长时间有些枯燥和疲惫的军训生活后对火器训练即兴奋而又有些紧张。
为了避免风险几率,在少年们将钢盾支成一面墙之后,王新盟就亲自穿上铠甲,接连使用十支绑在竹竿上的重并让这重在距离少年们支起的盾牌不过两米左右的距离上引爆了。
这时代的威力甚至远不如用工业或是高禄酸钾制成的现代爆竹用药,但是足有一斤重的优质外加累计一斤半的弹片在两米左右的半径上还是体现出了巨大的冲击力。这个范围内的气浪虽然不能把人炸倒,但也会让人们感觉到似乎有什么巨大的东西猛烈的撞击到了钢盾上一样,与此同时:爆炸的声音在两米有余的距离上依然十分震撼并让人心惊胆颤。尽管有盾牌的掩护,连续十次爆炸在一个排的少年官兵支其的盾墙前连续不断的爆炸开来的时候。还是有两名少年因为承受不住震撼带来的压力被连人带盾一起炸倒,虽然没有出现重伤或死亡仅仅是负了轻伤都算不上的小彩,可也让所有18连参加试训的少年们在震撼的爆炸声面前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你们怕了没有?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这种样式的战争可以选择退出。每个人的天赋都有不同,有的人天生勇敢而会成为战场上的英雄。而有的人天性懦弱,只会在战场上成为别人的累赘。当然,这不是说懦弱这种性格是多么的令人鄙视,懦弱的人也可能有他擅长的方面,也有可能在其他方面为社会甚至军队取得成就。比如教书育人甚至是更高一层的管理工作等等。也有可能成为艺人等。这远远比成为战场上的累赘好的多。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有自知之命可以清楚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同很多新军军官不同,王新盟不是一个为人特别严厉的人,但在对新兵们训话的时候口气也是十分郑重的。
宋元明以来数百年的影响,军人和战争这个行当在国民的印象中已经根深蒂固的成为负面的典型了。正所谓“好难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新朝这数年的时间以来通过军人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根本性改变外加新军主力部队屡战屡胜的光辉业绩,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不过数百年来的认知也很难在短短的数年内根本性改善。即便是这些完全接受新化教育的少年们,很多人受家长的影响还是觉得新朝主力部队在外战事频多总有伤亡和意外风险。而且在整个南京城及其周边经济大环境改善不少的情况下,就是不从军也往往有着不算太差的出路了。犯不着去过刀头添血争虚名的日子。在南方繁华一带,懦弱二字也算不上是什么挖苦讽刺。市侩和不出头本来就是很多地方的处世哲学。因此王新盟的这翻话也并没有被视为讽刺。
不过在这南京第一批新一代的少年中,这么多人里只有自己因为爆炸声面前的胆小而不得不退出新军主力部队也终究是有些令人害羞的事情。
在清醒过来之后,两名少年还是懊悔自己的懦弱,含着泪光离开了队伍。
对军务有所了解的柳香却知道:兵器的测试与训练尤其是这种装备,是一份十分危险的事情。王新盟这样做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最大可能的减少在火器训练中出意外,减少因为火器训练带来的过高死亡率,以面对这些少年们的形态带来不好的影响。
为了鼓舞士气,王新盟接着对少年们说道:“近接临敌交战,你们不要害怕敌人,也不要畏惧手中的重。要勇敢的将它当成爆破杆一样抵近拉响。我们有优良的防护而敌人绝大多数没有。爆破杆更可以在距离敌人更近的地方爆炸,没有我们畏惧而敌人却不畏惧的道理。”
第1034章 西南无事
连绵一百二十里的南京外城一整天的时候也不可能走的完,更不要说**、柳香、杨秋霞等一行人这之间还要检阅和视察不少地方的队伍,以避免给城头上的队伍不公之感。
杨秋霞与柳香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宫中以免宫中出了事情,**与第四旅的王新盟一起巡视城防队伍。
如今南京城外廓变成了内城,城防内的标准城区人口虽然有所淘汰精简也有所增加,但总数在这七年的时间以来依然恢复到了两百万之众。大军在外出征的时候,除了新军主力部队以外,十五岁到十八岁左右的少年全部被动员起来,不计做为预备队的第四旅还有宫内的警卫力量,城防的总兵力重新增加到了八万人左右。
可是在**看起来,这八万人左右的守军分散在连绵一百二十里蜿蜒曲折的城头上兵力依旧显得有些分散了。
这数年以来在兵事上更有经验的王新盟却说道:“这城头外围的守备大概有六百个左右的前堡;每个前堡都可以有值勤到后备队总计一百名官兵,新朝这些年来生产的精制官多达几百万之多,还有大量的火炮,总装备价值不下千万两;在这城防上有有上百万件过去那种比较落后的城防臼铳;每名官兵还有比较像样的带刺刀燧发钢铳一门。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两个前出的堡垒二百名守军就可以在交战中打出三千发早已填装好弹药并且有一定威力的火器。再加上两个炮垒的二十余门火炮和大量准备好的轻重掷弹等火药兵器,足可以给蜂拥攻城的敌兵在一次狭小范围内的集中冲击中造成四五百人的杀伤。。pbx。在这之后还有预备队可以源源不断的增兵。像我们在朝鲜日本还有国内遇到的那些平庸的对手,是几乎没有可能攻破城防体系的。就是战报总结中类似于大小金川一带那样的残敌核心兵力也不可能。如果遇到几万甚至十万新军主力部队那样的队伍进攻,甚至哪怕是遇到近卫部队主力的进攻,在对手拥有大量线膛手的情况下即便有这样这样的防御体系也肯定是守不住的。没有人用勇气在诸如神箭手精度的大量狙击火力下露头还击。这些动员起来的官兵们在航空热气球从数百米高度上发起的攻击时表现如何就更是难说的了。。。”王新盟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十分自然,不像是有多大忧虑的样子。**却明白这其中的含义:南京城防水平必然是张海有所考虑的:它或许可以给小股的精兵造成很大麻烦,却根本当不住新军主力部队最精锐力量的进攻。使得张海自己所率领的队伍遇到城头的时候可以轻易攻破,但叛乱的公安军或者其他什么内外敌人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看来,如果遇到最坏的情况,还真不可能完全凭借武力来维系这新朝的根基了。“**在新中默默的想到。
在一天的巡视并休息了**之后,杨秋霞与柳香等人终究是回到了宫中。柳香还是放不下西院那里的消息,依旧同李千兰等孩子们一起翻阅着最近送来的各种战报。
于燕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也主要是规规矩矩的在北殿读书,并在北殿仆人们的安排下生活和学习,没有放松自己的意思。
这数年的时间以来,于燕也大多是这样渡过的。为了尽可能的掩饰自己,于燕以角色带入的方式尝试着像演戏一样融入一个新的身份。也不在像数年前一样经常在梦里梦见自己那悲惨的遭遇还有刻骨的仇恨。
“自己真的可以因为**杨秋霞等人是个好人,就放下自己幼年时的仇恨与使命么?“
于燕想起了不久前张海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还是在内心之中明确了自己的态度:”这绝不是一个善于自控的圣主明君。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有很多令人惊异和不解之处:但绝对不是像是能管理好国家的人。他对江山又是那样的不在意,对自己的**更是没有多少控制和把握,更加不擅长言谈和情调乃至没有多少品位,这样儿的一个人有什么资格得到自己的爱与敬重?他有这古往今来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如果他没有这至高无上的权力,想必就是个落魄户吧?不过这样也好。一个用新朝内部的词‘情商‘,情商这么差的人,以自己的条件相比在以后有很大机会扭转自己现在处境危险的地位。。。
当于燕正在思考着将来应该如何大展宏图的时候,杨秋霞终究回到了北殿之中。稍做休息就来到了于燕所在的地方:“昨天我与香儿有很多要事要做,冷落了燕儿。希望你能够理解。你放心:我一定会让海儿将你光明正大的娶进门。就算在天家不能给平妻的名分,也必然是比旧时的贵妃地位还要尊崇的人,海儿以后就算在有什么人进门,我想也不会像旧时的君王那样多到足以冷落了每个人的程度。。。”
于燕受**若惊的回道:“小女怎敢与圣后相提并论,其实现在这样。。。这样也很好。”
于燕听到杨秋霞这样的信任自己,有了告诉自己怀孕事实的打算。可左思右想还是觉得有些不妥。毕竟谁也难以确定杨秋霞或柳香等人会不会真的是大度之人,还是等张海回宫之后再做打算不迟。
柳香以及**杨秋霞等人在宫中担惊受怕的日子没有过太久,大概五天之后终于从西南前方传来了不少消息。证明了张海应该并没有大碍。而且西南战事的进展也很顺利,敌人云南广西境内的残敌已经被围困在了东川一带的大山中。至于四川和贵州等地的土司势力,实际上经过当年杨应龙等人的事情再加上几年前明末新初之际当地土司先后在明、新两朝的清理打压之下,已经再不复当年的声势了。
西南战事在新年之前大致结束几乎已成定局,众人心中那颗悬着的心也算放了下来。
第1035章 西南无事(二)
东川一带的大战最终落下了帷幕,云集起来的新军主力部队在解决了沐天波所率领的那股唯一能造成麻烦的强敌之后就再也没有遇到像杨的对手。新军主力部队大概仅仅付出了百余人的战死以及三四百人的伤亡就将云南一带土司联军最后机动力量瓦解了。
在张海等人原的看法中:滇西、四川等地还会有连绵的恶战,整个明代,四川一带明朝与西南少民发生的大规模冲突可不止一次,不论怎么看:在新朝如今这种“就是要你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蛮横政策之下,那些土司势力就算再畏惧新朝势大也会战斗到底。
而实际上,张海还是低估了大小金川之战外加新朝这数年时间以来在西南等地的文化与宣教影响。
西南等地催路拉朽一般的战事也给西南当地的很多人以巨大的震动。强龙难压地头蛇是西南包括汉民族在内的各族长久以来的认识。不论是蒙元还是其他的什么南下势力,都不会为了那贫瘠之地的“改土归流”负出不可接受的风险和代价。
不过倾巢而出的西军主力部队这只“强龙”太大了,相当于有战斗力的几百万大军可以分成单路数万人战力的队伍在整个西南南方的几乎每一个重要角落展开拉网式的扫荡。
按照传统王朝可能的能力:彻底的把西南以暴力手段完全汉化至少要持续数年之久甚至更长时间,顺利的话也要伤亡十数万人以上。。pbx。m可新军压倒性的战斗力使得仅以不到十万主力部队、三千新军主力部队和万余用于辅助的公安军所遭受的伤亡损失就彻底的扫平了从广西到贵州再到云南等地的各部土司势力。
四川境内的各少民土司势力不像云南等地那样封闭,尤其是这几百年来同汉地杂居不少的情况下。
各地的公安军县营在王光所率领的新军主力部队独立第一旅和“成都青年学生军步兵旅”大概两个旅累计八个营战斗群的威慑之下就彻底攻破了十多个地方土司势力盘踞的州县。
除了三四处来不及逃跑不得不顽抗到地,还有两家不知死活的向滇地逃亡而被新军公安军部队所消灭之外,位于四川西部边界地带包括藏民在内的不少人也都不得不逃向高原了。在这大逃亡的路途之中抛尸荒野的人不计起数。
负责四川战事的王光在协同动员起来的四川各地公安军完成了对不少仅仅只剩下老弱的土司山寨的包围之后有很多事情拿不定注意,最终还是决定给张海所在的队伍写一份密级并不算太高的书信,谈谈自己在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上的看法。
在王光看来:西南的各少数民族,除了极少数例子以外,绝大多数并不适合以当年北征的时候针对蒙满等民族的那种政策。明代以来,这些当地的土民虽然也曾经多此做乱,但与汉民并无宗教信仰上的对立,也没有生产生活方式上的对立。千百年来的相互了解也更多。
只要坚持“迁徙富裕地带”“严禁聚居”,即不需在一村或一坊之内有三户人家以上的政策即可并坚持一定时间的严格管理。不要说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