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这枪的精度是很好,可是在优秀的射手手中它唯一能够发挥比前装线膛枪或者新军传统火器表现更优秀的作战领域就只有城池或城堡的攻坚战了。而面对野战中的敌军时,其有效射程大部分也在对手的弹矢火力压制范围内,精度的意义不那么重要,而射程上的缺陷却显而易见。
“看看另一种后膛枪的表现。”张海说道。
不少战士觉得可能是小口径高初速的局限才使得后装枪的射程不那么良好。17毫米口径左右的大型后膛燧发枪似乎同样表现优秀,甚至可以说一开始的时候比前装线膛枪更为优秀。可是在半分钟之内包括已经填装好的弹药接连打出了四发子弹之后,枪管就产生了过热的问题,精度也远非之前那样理想了。
最终的测试结论也很显而易见:在黑火药时代如果要保证枪械的威力,射速就不比每分钟三发有明显的改善。因为不仅仅黑火药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还没有弹壳去带走热量。而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关内作战的时候往往也至少得上千焦尔的有效射程处抵达能量才能够应对敌军各种可能的进攻中的防御手段。
随后,对于这种类似于前装线膛枪弹道性能的大型后装枪战士们又用几十发子弹进行了精度实测。尽管大型后装线膛枪的精度十分类似于前装线膛枪,但在中远距离上还是有些差别。因为相比前装枪,后膛填装时也保证足够的精度对于子弹和枪管的公差游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负责试射的战士们积累了不少实射经验,采用后装线膛枪的情况下对八十步处的头靶命中率也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精度下降十分明显。而攻击三百米初的传统箭靶和四百米处的抢靶命中率也只有二分之一左右,比前装线膛枪整整低了一半。这恐怕也是南北战争时期的南军狙击手最终没有选择后装狙击枪的重要原因。
实战射速没有质的提高,中远精度下降一半,仅仅有后膛填装者一个优势,成本还略高。这些因素使得张海最终决定放弃原来的设想的大型后装线膛枪,仅仅保留做为攻坚用途的小型后装线膛枪。
“这半年以来的其他方面军备生产怎么样?”张海忽然问道,虽然这方面的信息已经有个大致资料,但还是要确认一下。
在主力部队出征前,队伍上一共生产了14。4万支精制的燧发排枪枪管,至三月份的时候实际上累计持续进一年的生产一共生产了二十九万支精制的燧发排枪枪管及不少的超轻臼铳。即便减去不少战损,如今的新军主力部队主要步兵基本上都做了平均每个战士至少装备四支四管燧发排枪,再加上每人十支超轻臼铳及十多个陆海炮兵团和各个铜鼎炮炮营,可以说军备生产的任务不像以前那样大了。之后的改进,就是增加线膛枪来替换一部分战士手中的超轻臼铳做为整个火力体系的升级。
张海以前的看法是枪铳单位的万余名员工三分之二负责民转产,三分之一仍然负责新式军的加工制造。不过了解到了线膛枪子弹的成本之后觉得至少要投入四千名熟练工匠用于新型枪支及其弹药的生产了。这些武器体系的主要成本是弹药,按照三千多名员工每年生产出十一万发子弹,其中九到十万发用于维持基本训练技能的话,就仅仅能维持两千名左右足够优秀的线膛枪射手。今后几年兵工单位扩充为原来的三倍,那或许有可能最终维持五千到六千名左右的线膛枪手,不过那是七到十年之后才有可能达到的目标了。
“如果要建立第一批部队,今年的任务未必有那样重了。如果有四千熟练工匠的资源,那么今年以内大概再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一个精确射手营所需要的枪械及弹药的供应,这还不包括我们至今所生产出来的测试武器”负责兵工生产的李师傅很有底气的说道。
第531章 新的方向
靶场上的新枪试射进行了大概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阵阵的枪声传到不远处的亲卫连乃至独立近卫部队的战士们那里。不过这却没有让宫城内的官兵们怎样在意。
关内的势力被新朝打败了,关外的主要对手消灭了,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斩草除根式的彻底击败。要算天下间如今新朝可以称的上对手的势力,主要在万里之外的西域甚至更远的地方。如果近期内没有西征的需求,那么新军主力部队唯一可能用到的场合就是国内的戡乱了。其实主要是针对那些公安军有可能的逃亡或叛乱。而边地的少数民族,从西南到夷州再到海南等地当然也有一些,不过这早已称不上是新军主力部队要全力以赴应对的生死大敌了。只要能确保国内公安军系统的可靠性,不在乎伤亡损失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这些力量,最多抽出少数新军主力部队帮帮忙就能解决问题。
靶场上的测试结束后,张海又与柳香一起去皇城西工坊同各处的工匠们聊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
从宫城再到皇城西工坊,这些“天子脚下”的地方张海都感觉到一些不是很好却必然产生的倾向:那就是随着大战的结束,在对待纪律,训练,学习等很多事情上。即便是独立近卫部队乃至亲卫连的战士们都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了,张海也只是纠正了几组人在站岗值勤的时候聊天这样比较过分的行为。当然也并没有给予严惩。
“也就这几天的时间了,你们可要记住了:如果四天后还是这种状态,可别怪我或者你们的长官不讲情面。”张海以郑重却不是很严厉的口吻提醒那些违纪的战士们道。
“听说排级以下的老战士们后年就要退伍了?”路经皇城北的时候,一名亲卫连的战士终于鼓足了勇气向张海问道。
“第一年不算,我们起事到现在也有三年的时间了,再有两年就到了五年时间了。过去军队里常说十年从军,我看就算是你们当中的人除了极少数的人没有多少人能保证十年从军。我们能够给人以足够考验的大战,至少要到下一代人去了。你们告诉队伍当中那些不愿意再受军营约束的人趁早准备转预备役。虽然这些人暂时在战力上比新战士或许强出不少。但水只有流动才能不腐,这个道理,相信带过兵的人都知道一二。你们要告诉我们的战士,转预备役不是惩罚或者什么丢人的事。新朝还有很多新的工作比和平年代下当兵值班更有意义。要让真正热爱军营,能够习惯于军营中有纪律生活的人留下来。”张海这样对亲卫连的一些战士们说道。
面对将要到来的选择,新军主力部队中的不少老战士的感情都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对和平生活的盼望对战争的一丝厌倦和危机,另一方面则是对军营的独特感情。即便在独立近卫部队中不少人也是如此。
在传统旧军队里,将帅身边的亲兵家丁是令人羡慕的位置,除了丰厚的待遇之外,他们在战场上的参战机会乃至面临的危险实际上要比普通士兵小的多。而新军主力部队中从亲卫连到近卫部队,很多时候是做为战争的中坚主力来运用,伤亡比例在各旅当中也是数一数二,尤其是这一年以来。
不过张海却了解:这种伤亡或许在旧军队中算是不轻的了,可还远没有到类似近卫部队这种优秀的近现代模式军队承受的上限。
“你们无需担心,我相信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可以在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确保自己做为一名战士的节本觉悟。”张海忽然补充道。
新的军队模式和条件下,寻常部队五年服役的时间就已经算是很久的了,可是对于一些特殊部队:如核心近卫部队及亲卫连,今后可能要新组建的骑兵及海军等等却远远不够。在那些特殊军种里,新的条件下十年的时间也并不算长。
张海同柳香一起又去查看了宫城附近的铸炮工坊,夏季作战的时候让新朝从两广及福建等的新获得了不少工匠,花了数个月左右的时间已经十分熟悉了在新的环境下及要求下利用新的条件进行铸炮。虽然在管理和要求上似乎有些严苛及不近人情,但丰厚的报酬和新军体系内足够的荣誉及待遇奖励则让从澳门来的不少工匠也有了新生的感觉。
“队伍上还需要那么多火炮么?而且还是这样的规格。”在柳香与张海分头视察中空闲的时候,宋子悦有些不解的问道。
如今的主力部队除了八个步兵旅及独立单位所属的九个炮兵团以外还有各营的营属火炮,总共不过四万人左右的八个旅群一共四五百门各种火炮。关外作战的时候即便拥有相对充足的骡马,而且每门炮所携带的炮弹也很有限,同样给队伍的快速机动作战带来过不小的负面影响。
而这五千名熟练的筑炮工匠,还是用不计成本尽可能节省工事的以铜炮做为火炮材料主力,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不少曾经负责过兵工厂内管理的弟子们都了解个大概:五千名合格的兵工劳动力,在不缺原料的情况下一年的产值能力百余两。五千人就能满足每年生产价值五十万两的兵器或工具。就是那种一千七百斤炮管重量的红夷大炮级别的青铜炮,每年的产能也将多达三百门上下的水准,就算考虑到炮弹和火药的一些成本,还有专门的轮架成本,那每年生产十八斤弹重炮的数量也将多达至少二百四十门。
看着张海有些失望的眼神,宋子悦也终于回过味来了。再考虑如今新朝当下的实际条件,着显然不是为了大规模的扩充陆军展开大规模的陆地战争做准备。也只有在那些海船上才需要这样规格,数量又如此之多的火炮,而且要安装这些火炮的船只规模也必然不小。
“队伍虽然现在并没有展开海陆远征的规划,但必然要有足够控制海路并通过海路威慑周边的能力了。”张海直言不讳的说道。
第532章 海船思考
明末时的龙江船厂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直到这几年以来扬州一带的造船业逐步迁移到南京一带,新朝三年夏季的时候又从福建广东一带获得了不少造船工匠后才逐步恢复了百年以前的元气,甚至在规模上更有甚之。新朝定都江东一带,又使得运河沿线的造船需求大幅度减少,近五千名京师造船厂的工匠中的四分之三都可以用于大型海船的建造。
可在这南京一建造大型海船的工时和造价似乎远远超过了预计,这使的张海也大致明白了南京一带造船业的萧条或许不完全是历史导致的结果。
“千吨级的福船大概需要二十万两银子?这是折合京师一带粮价的情况么?建造周期大概多久”四月初三视察船厂的时候张海像周松等人问道。
“不全是京师江东一带的人力雇佣成本,长江及南方一带木料的运费占多半,以最快的速度估计,这样的大船建造就算在我们的管理体系下也要一年时间。平均下来每年大概可以有两艘这样的大船下水。加上我们队伍上原有的六艘封舟大船,明年或后年的时候就可以有八艘大船了。或许刚好可以吃下二百多门重炮,再往后,炮厂造炮的进度显然是我们赶不上的。”
海的印象里,十七八世纪类似规格的欧洲风范战舰不过几万到数万英镑而已。虽然按贸易价格折算下来差不多,但是这个时代因为美洲金银的广泛流入,欧洲各国的人力粮食物价实际上明显高于中国。在艺复兴晚期到启蒙时代一英镑的实际购买力能相当于一两银子就不错了。千余吨的船如果造价为二十万两银子,那实际人力总工时折算至少几倍于欧洲同类船的造价了。
不过当张海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时候,又大致回忆了下帐目,觉得问题不是太大。中国不比人地压力小的多的欧洲,优良的木材从湖广两广福建等地运往南京的运输成本虽然要比运到北京造宫殿小不少,但也小不了太多。更别说首批船只的建造在船坞等方面的成本了,平均下来每吨差不多就是近二百两银子上下,几乎同故宫这级别的宫殿每平米的建造成本相仿了。
在京城南江边的船厂上,见到那些高达的硬帆还有宽阔的船身,张海也不由的想起一些事情。
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张海对核心弟子们的重要要求,对于周松这样的一个方面的负责人,张海也没有放松这种要求,把一些自己曾经也有疑惑的问题提了出来,要看看周松从细节到长远战略方面的思考能力,或者说有没有意识到一些问题,于是问道:“西洋的船型虽然大船没有我们没有获得过,但是通过那些小船的构造举一反三的来看,你觉得那西方的帆船相比福船的优势主要在哪里?”
这个结论并不需要多大质疑,虽然那些荷兰人在中国海盗面前没有占到什么上风,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来华的荷兰船只以几十吨到百多吨的小船为主,而且人数也远远不足造成的。西洋海船在大海上的优势,就连在海路上跑的一些并非靠海的人也都略知一二。而周松当然也了解到更多,意识到更多。
“论风帆,其实软帆对硬帆的优势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西洋的帆船需要占用很多的人力才能保持航速和灵活性上的优势,而如果有同样的人力空间,我们可以做为人力螺旋桨的辅助动力,即便是在大海上长途航行的平均速度也不一定更慢。但论船型,从作战的角度来说就要大多了。。”周松继续说道:“我国的海船以往因为用材质量难以保证,往往要用内舱的舱板来使得整个船体更为坚固。这样就削弱了最外层的防护。而西洋的海船木材大多集中在船壳不说,还有很多龙骨予以掩护。在舟山的一艘被我们的火炮袭沉的那些帆船不过是数十吨到百吨左右的小船,但很多九斤弹长炮炮弹在打断了这些船的龙骨之后就没有将炮弹留在船内。如果是同我们福船这样大的千吨级排量的海船,我们的十三斤弹长炮在有效射程内也不能保证打断其龙骨都难说了,师傅要求海船的主力火炮为十八斤弹长炮才是合适的标准。这也是我们的铜炮制作更为精良而已,要是那些同等级别的西洋火炮,未必能在几百米外的远距离威胁到那些船的龙骨。其次:依靠龙骨和外壳集中木料带来的更坚固的船体还使得西洋同等级别的船上可以在侧弦部署更多且更重级别的火器,而且有足够的空间安排足够的火器。我们的千吨级上下的福船因为长度和内部空间的问题,三十门炮都要交错布置并通过专门的木墩及木板条来解决重炮的后座问题。这三十门重炮还有四门要布置在船头及船尾,十二门安排再甲板附近;两侧一共大概只能安排十三门火炮,经过我们足够的改装才有了将大多数火炮集中在其中一侧的能力。而原来的福船内的情况,在布置火炮方面同西洋船只的差距可想而知。”
“那么你觉得仿造西洋的船型,但帆船仍然使用更节省人力的硬帆,并安排更多的踏桨桨手是不是一个更为合理的选择?”张海忽然问道。
周松沉默了片刻才鼓起勇气说道:“那未必值得。”
“说说理由。”张海继续问道。
“按照师傅以前所讲的战略,同强手海战至少在今后一代人的时间内不是我们海上力量的主要目标。而在几千里的范围内运送人力的任务却很繁重。因此就算仿造西方的船型,每艘船也不可能安排太多的火炮和弹药,而要更重视兵力或人力的运送。而在船只火力上,虽然每艘千吨级左右的船只能携带三十门左右的火炮,但对于应付周边几千里范围内的一切对手却也已经足够了。即便是西洋的主力舰前来,因为在火炮性能上的优势,也可以有效的弥补。”
第533章 爆破火船
谈到火炮性能优势,其实张海也并不怎样乐观。千吨左右的主力舰因为自身结构上的缺点,防护力顶多相当于七八百吨的寻常西方主力舰的七八成就不错了。而三十门火炮依靠初速带来的有效射程优势再加上威力优势,顶多也不过相当于九十门重炮而已。和同级别的西方风范战舰相比,在火力上占明显上风,而在防护性能上稍弱。就算整舰的性能有优势那也微忽其微。
按照每年下水服役两艘主力舰的速度,加上原有的大船,在十年之内新军主力部队的全部海上力量也不过二三十艘主力舰的规模,再加上其他一些舰只,能不能满足中动印度一带的攻略都很难说。
在地面战中,只要在金属枪管上和金属防护装具上拼人工、拼财力,并最大限度的集中起来,加上优秀的内部凝聚力及管理,可以依靠雄厚的软硬资源打造出相比对手战斗力明显占上风的部队。而在海战或者水战中,远远比**更为坚固的船体让火力明显占优的一方实际杀伤效能优势也很有限,在新军几次水战经历中,即便是对付火力水平相当差的明军水师也几乎用了与之兵力差距不大的队伍以绝对优势的炮火力量才取得上风。而在新朝三年夏季东南一带同那些海上强龙的水战中,尽管火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