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乎所有的印度飞行员都下意识地选择了掉头逃跑,但结局却是大同小异。神秘式的速度并不比“鹞Ⅲ”式战斗机快,把尾后攻击位置让给“鹞Ⅲ”式战斗机,正好给了“鹞Ⅲ”式战斗机发射红外线导弹的机会。

“鹞Ⅲ”式战斗机的标准配备是四门30mm机炮,再加挂两枚雷达制导导弹,两枚红外线制导导弹,作为专门作为空优的战机,可以说是远攻近战都非常厉害。尽管它的速度并不是当时同类飞机中最快的,但机动性却相当优秀,空中缠斗的能力极强。而且,从“鹞Ⅰ”到“鹞Ⅲ”,它经历了埃及苏伊士运河作战,越南作战,是用“渐改法”逐步完善性能并发展出来的,综合指标非常适合于实战。

而巴基斯坦装备的美国造F…104有它固有的优点和缺点,可正因为过于追求速度,却牺牲了其它的性能,使它能飞得象火箭一样快,但在空中格斗时却笨拙的象一块砖头。

空战过程简短而快速,便演变成了追与逃的游戏,幸存的两架猎人式战斗机拼命拦截,但在占据数量、性能优势的“鹞Ⅲ”式战斗机围攻下,纷纷冒烟起火,向地面栽去。

塔内加中校痛苦地发现,他的神秘式战机或许能逃过军刀的追杀,但却无法摆脱这种新式战机的掠袭。他成功地闪避了两枚红外线导弹,但却没能躲过占据尾后攻击位置的敌机的高速机炮。炮弹撕开了在低空逃窜的神秘式战机的机体,塔内加中校弹离了机舱,但厄运依然伴随着他。由于神秘式战斗机上安装的SNCASO弹射座椅不象猎人式战斗机上安装的马丁·贝克座椅那样具备零…零弹射能力,由于弹射高度过低,他阵亡了。

一比十,印度空军第一中队只有两架飞机逃了回去,而南洋联邦损失的战机是在混战中被友机发射的红外线导弹所误击坠落的,在现实空战中,这种情况并不算太意外,所幸的是飞行员随即被基地派出的直升机营救回来。

空战再一次巨大的胜利让巴基斯坦人欣喜若狂,因为战绩又被巴空军据为己有。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激动地对外宣布,九月十四日将作为空军节,以表彰“巴空军”的出色功绩。

印军因为空军一再的失利而感到震惊,显然印度人不了解南洋联邦,不了解黄历的行事风格。警告只说一次,这与其它国家把抗议和警告挂在嘴边,却很少有实质行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充满自信强国风范,正在黄历的手中渐露峥嵘。

对于南洋联邦发表的将全力帮助巴基斯坦的声明,印度人对此估计不足所造成的后果便是空军遭到沉重打击,地面部队将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作战。

当然,印度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南洋联邦即使帮助巴基斯坦,要使巴方的武备水平超过印度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关键是时间,大量的武器装备从出厂到运来,不是短期能办到的事情。而且新式的武器装备送到巴基斯坦人手中,总还需要一个熟悉训练的过程吧?但他们没想到,南洋联邦是处心积虑的,而且支持巴基斯坦的力度是出人意料的。在印巴战场上,似乎成了南洋联邦新式武器表演和试验的舞台。

在南洋联邦参谋人员的建议下,巴基斯坦对于新到武器装备的运输采取了极为保密的措施,运送坦克、火箭炮的军列不仅遮盖严密,而且铁路沿途都进行了严格的戒备。而武装直升机则进行分批飞行转移,时间也多选在黄昏和拂晓。在这种布置下,这批足以改变战争进程的先进武器悄悄地来到了前线,保证了进攻的突然性,而印度人正纠结于空军的失败,以及怎么对付“巴空军”的新式战机,对这些新情况却一无所知。

第308章 决定性的大空战

尽管空军遭受到挫败,但印军并未放弃进攻,在兵力和坦克等常规武器方面,他们认为还占有优势。所以,九月十八日,不甘失败的印军将预备队第一装甲师投入战斗,协同三个步兵师,兵力两路,沿锡亚尔科特向拉合尔发起强大攻势。印巴两军在通向查谟和克什米尔的门户查温达展开了总决战,查温达距离克什米尔南部中心查谟仅二十七公里,巴军以前就是通过这里进入克什米尔参战。如果查温达失守,就等于切断了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之间最重要的联系通道。

印军第一装甲师号称王牌,该师拥有英国提供的清一色的百人队长坦克,性能在南亚堪称一流。而巴基斯坦已经用军列将第六装甲师两个团从卡哈布急运到锡亚尔科特,在该地区集结了一百三十多辆坦克,其中二十四辆美制M47和M48巴顿坦克是巴军唯一能和百人队长坦克抗衡的装备。

鉴于南洋联邦援助的豹式坦克还在运往拉合尔的途中,巴军为了争取时间,采取了收缩防御。

印军试图采取“坦克劈入战”的打法,先后在前线集结了四百多辆百人队长坦克,力图将巴军的查温达——锡亚尔科特防线一劈两半。九月十八日,印度第一装甲师强攻锡亚尔科特城外的防御支撑点费劳拉。交战中,巴军依托地面防御,还在援巴空军的护航掩护下,出动大批飞机对印军坦克纵队展开攻击。双方一直厮杀到九月十九日,印军进展甚微,而坦克损失至少六十辆。

九月二十日,锡亚尔科特战役达到高潮,印度第一装甲师所属的第十七浦那装甲骑兵团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打到锡亚尔科特附近的铁路编组站布托道格拉迪。负责守卫此地的巴军第二十五骑兵团巧妙配置部队,并得到了南洋联邦武装直升机的有力支援。地面有反坦克导弹,空中有突然出现的武装直升机,给予印军浦那装甲骑兵团重创。浦那团团长连续换乘两辆坦克指挥,结果都被击中,在遭受第二次攻击后,这个倒霉的家伙和座车一起报销。

任何武器的目的主要是摧毁敌人,而南洋联邦前来支援的“空中坦克Ⅱ”型武装直升机几乎可以摧毁它所侦测出来的任何种类的目标。这种武装直升机的装甲厚度比Ⅰ型有了很大加强,换装了马力更强劲的发动机,而且武器装备也进行了更新,威力更为强大。

武装直升机的下方是一门三十毫米链炮,装填一千二百发炮弹,发射的是一种重量很轻的三十毫米炮弹,炮弹有着很小的锥形装药弹头,可以射穿几公分厚的装甲。这样它可以从上方或后上方摧毁一辆坦克,而且几乎可以摧毁当时使用中的任何种类的装甲人员运输车,或是战斗车辆。同时,这种链炮还可以发射人员杀伤破片弹,对于暴露在炮火下的敌人地面部队最有效果。

“空中坦克Ⅱ”型其余的武器都挂在机身两边的粗短机翼上,每个机翼下都有挂架用来装置导弹和火箭发射器。从理论上讲,“空中坦克Ⅱ”型如果装置空空导弹的话足以对付飞进它的射程内的任何飞机。当然,这并不是说,武装直升机上的人员可以击落高性能的喷气战斗机,而是说,他们可以击落其他直升机和地面支援机。

自从直升机开始加装武器以来,小型的非制导式火箭一直就是它们的武器装备之一,“空中坦克Ⅱ”型也不例外,它装置了威力强大的70毫米火箭,在实战中通常携带两个可以发射十五发火箭的发射夹舱,火力十分强大。

事实证明,坦克虽然号称“陆战之王”,但随着飞机性能的飞速提高,如果没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坦克会在地面进攻中被大量消耗,难以起到突击的作用。也就是说,大规模坦克战的进行还是要与空中的争夺为前提,没有制空权,坦克的使用便没有保障。

九月二十一日,印度空军进行了最后一次夺取制空权的拼搏。一个中队的蚊蚋式,一个中队的猎人式,共四十八架一线战机被紧急调往前线,与南巴空军在锡亚尔科特上空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借助于预警飞机和地面雷达的双重侦测,南巴空军对敌机袭来的方向和数量了如指掌,就连印军飞机的距离、高度、速度、电波频率和其它资料也被指挥中心计算出来。南洋联邦援巴空军以一个中队的“鹞Ⅲ”式迎战蚊蚋,巴空军则出动一个中队的军刀与猎人进行搏杀。

天空中硝烟阵阵,炮弹、子弹横飞,不时有导弹拉着尾迹扑向目标。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导弹的呼啸声、各种爆炸声震耳欲聋,响彻天空。由于有预警飞机的有效导引,“鹞Ⅲ”式战机如虎添翼,再加上其超越蚊蚋的总体性能,使空战虽然激烈,却并不势均力敌。印军飞机飞行员进入战区后,才突然发现他们的联络系统遭到了电子干扰,耳机里听不清地面的指挥口令,与友机的通话也混杂不清,从空战一开始,便陷入了被动。

激烈的空战结束了,锡亚尔科特上空暂时获得了平静。南洋联邦空军理所当然地取得了大空战的胜利。当战果统计出来,令巴基斯坦人大吃一惊,十六比二,难以置信的比例。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空军也获得了胜利,八比十二,军刀最终还是战胜了猎人,巴空军飞行员也的确表现神勇。

现在,印度空军已经无力再组织反击了,一线战机尚且不是对手,派二线战机上场,岂不是自寻死路,自取其辱。

制空权已经完全掌握在南巴空军手中,甚至连巴基斯坦的二线战机也纷纷上阵,对印军地面部队实施空中打击。九月二十二日,随着豹式坦克的运抵,大反攻战役拉开了帷幕。

第309章 阿三的惨败

世界空军专家就预言空战的未来属于空空导弹和拦截机,战斗机以及空中格斗技术将退居次要地位,机炮的时代将成为过去。但一九六五年印巴大空战却恰恰支持了与此相反的理论:战机对机炮的依赖胜于导弹,飞机机动性、飞行员的技能比过去更加重要。或者可以这样说,在导弹和制导系统得到更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前,机炮的作用不可低估,飞行员的经验和技术更是至关重要。

从南洋联邦空军的战绩来看,导弹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武器,但无论是雷达制导,还是红外线制导,都存在着缺陷。发射的时机,以及发射的方式,往往是考验飞行员的技术和经验的关键时候。而只要导弹还存在着最短发射距离的限制,废除机炮就显得得不偿失。

巴基斯坦空军也发现了所装备的飞机的缺陷,作为主力机种之一的军刀虽然有响尾蛇导弹这样的撒手锏,但一击不中后,在机炮对决中,12。7毫米机关枪显然威力不够大。在实战中曾有猎人式战机被子弹击中依然拼命顽抗,反而击落军刀的例子。另一种主力机种F…104星战士,在空战中更加乏善可陈,尽管其速度超群,但机动性与轻型战斗机相比,却居于劣势,并不是充当空优战机的选择。

印度空军虽然遭受重创,但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们发现神秘式、猎人式战机已经落后,连巴军的军刀都不能抗衡,更别提南洋联邦的新式飞机了。而超轻型战机蚊蚋式虽然与“鹞Ⅲ”式战机相比,居于劣势,但与巴军的军刀式对战,战绩却占据上风。这在某种程度上坚定了印度空军对超轻型战斗机的信心,战后,蚊蚋式战机装备了更多的空军中队。

9。22大空战以印度空军的失败而告终,制空权的丧失使印军地面部队陷入了不利的境地。没等印军指挥中心作出明智的决定,巴军的反击开始了,九月二十三日,成为了印军永远难忘的惨痛回忆。

空中,是倾巢而出的南巴联合空军,军刀、星战士、“鹞Ⅲ”式、“枭Ⅲ”式、B…57轰炸机、C…130改装型轰炸机,再加上武装直升机,近三百架战机呼啸往来,用炸弹、火箭弹、机炮织成一道道燃烧的地毯,将印军地面部队包裹其中;地面,巴军坦克全部出动,与一百辆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豹式坦克汇成了一股钢铁洪流,在空中火力的支援下,越战越勇,猛攻已成强弩之末的印军部队。

这场大战从清晨一直持续至夜幕降临,巴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印军第一装甲师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几个步兵师也伤亡惨重,几乎丢弃了全部辎重,仓惶撤过亚克尔运河。夜幕下的锡亚尔科特郊外,六千米长的地域内布满了印度人丢弃的坦克残骸,向人们诉说着印度军队的悲惨遭遇。

巴军终于收复了全部被占的国土,但军事进攻并未停止。既然印度能悍然进攻巴基斯坦领土,巴基斯坦为什么不能以牙还牙?再说,还有南洋联邦的支持,为何不趁此机会多取得些胜利,为以后的停火谈判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呢?

印巴两军在亚克尔运河对峙,看似陷入了僵局,但巴军和南洋联邦援巴部队却在暗中进行着攻击的准备。九月二十五日,巴军在拉合尔以南地区突然发起猛烈进攻,在空军支援下一举杀进印度国境,攻占了印度边境重镇克姆卡兰。而在克什米尔,得到坦克和火炮加强的巴军第12步兵师,在一部分援巴空军的掩护下,由马利克少将指挥,从乔里安出动,向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攻击前进。

借势而动,双管齐下,巴军趁着印军遭到惨败,后备军队还未赶到时发动攻势,力争在国际调停前取得更有利的姿态。当然,如果能用武力解决克什米尔问题,那是最理想的结果。

在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郊外的瑞提那要塞,印巴两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生死搏斗中,两军士兵都爆发出令人惊骇的宗教狂热,喊杀声震天动地。为了阻击轰鸣前进的巴军坦克,被逼无奈的印军使用了肉弹战术,印军士兵冒死接近巴军坦克,用炸药包炸毁了冲过来的第一辆坦克,随后,又炸毁了第二辆。但是,巴军推开被炸毁的坦克,继续发起冲锋,相继占领了瑞提那周围的许多地方,使印军陷于被动。

九月二十六日下午三点,巴军使用了刚刚运抵前线的车载火箭炮,将如雨的火箭倾泻在印军阵地上,使印军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随后,南巴联合出动了近百辆坦克,在武装直升机和喷气战斗机的支援下,发起了决定性的进攻。印军在对手强大的攻势下,伤亡惨重,瑞提那要塞被巴军夺取,斯利那加的最后一道屏障被击碎。

六点三十分,南巴联军的坦克开进了斯利那加,越城而过,连夜追击溃逃的印军部队。而失去了战略支撑点的印度军队在钢铁洪流和空中战机的联合打击下,溃不成军,由于战场混乱和来不及撤退,印军不仅遗失了大量重型装备,而且大批士兵被追击而来的南巴坦克部队迫降。

在斯利那加通往南部腹地的公路上,到处是被击毁的坦克、装甲车、汽车残骸,燃烧的火光象一支支照路的火炬,绵延十几公里。在火光照耀下,被空袭炸死的印军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倒卧在公路附近,而溃逃的士兵满脸惊恐,麻木而机械地向南逃跑,南巴空军的战机不时呼啸着飞来,然后肆无忌惮地用机炮、火箭和机枪杀戮着这支斗志全无的败军。

对于每支战败的军队来说,结局都是悲惨的,一旦士气全无,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身边不断倒下的同伴,耳边的爆炸和惨叫,一切都激不起失败者的意志,他们象一群行尸走肉,脑中只有一个念头:走,走,走出这血腥的地狱。

第310章 南亚的复杂关系

侵略者从来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得手时洋洋得意,恃强凌弱;而一旦失败,又会拼命抵赖,装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

在发动战争时,印度人认为自己的实力远超巴基斯坦,作出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首先,印度的飞机有七百多架,而巴基斯坦只有不到两百架;其次,印军的常规武器占有很大优势,特别是坦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要胜过巴军;另外,印军的人数也要比巴军充裕,动员能力也超过巴军。

由这样的理论推断出战争的乐观前景,似乎不无道理,但战争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世界战争史上也不乏以弱胜强,以小击大的战例。再加上南洋联邦的倾力助战,低估了这个意外因素恐怕是印度人所犯的最大错误。

战争的主动权已经落入了巴基斯坦人手中,在两个战线上巴军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展,一路占领印度边境重镇哈姆卡兰后,乘势推进印度国境内六千米,共占领了约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印度国土;另一路在攻占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后,继续向南推进,夺占了克什米尔的大片土地,在克什米尔这个导致印巴长期敌对、积怨的地方,占据了优势。

那么,克什米尔到底应该归巴基斯坦,还是应该归印度呢?这恐怕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考虑到历史、宗教、人口等因素,印巴双方都有合理的理由。

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克什米尔土邦地区的归属应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而克什米尔的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