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那些事儿2-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十万大军就在这个白痴的引导下,沿居庸关、怀来,向大同挺进,而前方等着他们的,是死亡的圈套。

  八月一日,大军到达大同,在阳和差点被干掉的郭敬已经逃回来,并见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王振。

  看着郭敬那惊魂未定的眼神和体态,王振不禁嘲笑了他一番。

  〃我有二十万大军,还怕也先吗?〃

  但郭敬接下来说的话,却真正震惊了本就是无胆小人的王振。

  他汇声汇色地向王振讲述了那从前的战斗故事,并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战败时的惨况。

  司礼监王振,也就是个奴才。

  在他大权在握的日子里,他作威作福,不可一世,还梦想着建功立业。其实在心底,他很清楚,自己不过是骗取了皇帝的信任,狐假虎威的一个小人,一个懦夫。

  于是他一改之前的豪言壮语,立刻下令班师。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0'
   
此时大军刚刚到达大同,并未走远,如果按时撤回,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也先暂时也摸不透这二十万大军的底细,不会立刻进攻。虽说师出无功,就算是出来旅游了一圈吧。 

 

可是王振这个死太监偏要搞出点花样来。

 

王振是一个小人兼暴发户,他的所有行为模式都是依据这一身份而定位的,而像他这一类的暴发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炫耀。

 

王振的家在蔚县,当时属于大同府的管辖范围,于是他决定请皇帝到自己的家乡看看,小小的蔚县有什么好看的呢?

 

其实王振的目的很简单,就如同现在的有钱人喜欢开着车回到自己的老家,然后大按几声喇叭,把全村的人都叫醒,然后让全村老小出来看自己的新车、新衣服。

 

王振带了皇帝和二十万人,回自己的家乡也就是这个目的。

 

他无非是想炫耀一下而已,当年那个穷学官,现在出人头地了!

 

虽然已经变成了太监。

 

一错再错

 

既然王振决定要回家去看看,那就去吧,大军于是调转方向,向蔚县出发。

 

事实上,王振的这个决定倒是正确的,因为从他的家乡蔚县,正是由紫荆关入京的必经之路。只要沿着这条路进发,足可以平安抵达京城。

 

八月三日,大军开始前行,但行进仅五十里,队伍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接到命令,所有的部队立刻转向,回到大同,沿来时的居庸关回京。

 

这简直是个让人抓狂的决定,大军已经极其疲惫,如果继续前进,不久就能回京,并确保安全。

 

好好的路不走,走到半路,居然要回头取一条远路回京!

 

发布这条命令的人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那就一定是疯了。

 

王振有正当的理由,而且似乎还很高尚。

 

“秋收在即,大军路过蔚县,必会践踏庄稼,现命大军转向,以免扰民。”

 

真是太高尚了,司礼监王振践踏人命,贪污受贿,祸害国家,诬陷忠良,现在竟然突然关心起蔚县的庄稼起来,实在是明察秋毫。

 

后世的史学家无不对此“高尚行为”深恶痛绝,还有很多人分析,蔚县的田地应该都是王振自己的,所以他才那么在乎。

 

其实在我看来,是不是王振的并不重要,因为即使这些田地不是他的,也不能说明他的品格有多高尚。无非是施以小恩小惠,显示自己的权力而已。

 

王振最终还是挽救了蔚县的庄稼,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数十万条人命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1'
 
天降大雨,二十万大军行进更加困难,士气极其低落,士兵们怨气冲天,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说什么也没用了,老老实实地走吧。 

 

八月十日,经过艰难跋涉,军队到达宣府,眼看大军就可以安全进入居庸关,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也就在此时,一直尾随而来的也先终于看清了这支明军的真实面目,经过数次试探,他已经明白,只要发动攻击,必定能够击败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

 

在躲避及尾随了一个月后,也先这只黔虎终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冲击。

 

所幸的是,明军发觉了也先的这一企图,立即派出主力部队骑兵五万余人进行阻击,统帅这支军队的人是朱勇。

 

朱勇的父亲朱能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就如同张辅的父亲张玉一样,但朱能和张玉的不同之处在于,张玉的儿子张辅也是个优秀的军事人才,但他的儿子不是。

 

朱勇带领着五万大军自信地出发了,他虽然是负责后卫工作,但其实他的兵马要多过也先两倍,因为据可靠情报,也先只有两万骑兵。这也正是朱勇自信的根由所在。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

 

具体经过就不用多说了,只说结果吧:

 

“鹞儿岭中伏死,所率五万骑皆没。”

 

五万人中了两万人的埋伏,全军覆没,这充分地说明了朱勇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

 

不过在我看来,死在鹞儿岭的五万大军还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是奋战而死的。

他们没有死在土木堡,没有死得那么窝囊。

 

消灭了朱勇,通往胜利的道路终于打开了,也先的前面,是一片毫无阻拦的坦途。

 

 

土木堡

 

虽然朱勇指挥不利,但他的军队还是为皇帝陛下争取到了三天时间。

 

三天救命的时间,但也仅仅只有三天。

 

八月十日从宣府出发,明军用三天时间赶到了土木堡,这里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

 

下面的事情我想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到,又有一个人反对。

 

这个人还是王振。

 

他如同以往一样,找到了一个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一点也不高尚。

 

“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时不入城,就在这里等待!”

 

一个人犯一次错误不难,难的是从头到尾都犯错误,类似王振如此愚蠢而不自知的人,实在是天下少有。

 

对于这位司礼监先生,我已经无话可说,抛开他的恶行,单单他的愚蠢和无知,就足以让他遗臭万年,为万人唾骂。

 

一个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被骂,而在于骂无可骂。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2'
 
就这样,明军失去了最后一个脱困的机会。 

 

也先终于赶到了,他擦干了朱勇在他刀上留下的血迹,准备再次大开杀戒。

 

八月十四日夜,也先突然发动攻击,明军促不提防,全军败退,但由于人数众多,也先不敢过于深入,明军于是趁此机会结成紧密队形,并挖掘壕沟,准备长期作战。

 

据我估算,也先此时的兵力应该不止两万,应该在五六万左右,但即使是这样的兵力,他也无法击溃固守的明军。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溃败

 

八月十五日,也先突然派来使臣,表示愿意和谈,王振十分高兴,立刻派出曹鼎参与和谈,此时,似乎是为了表示诚意,也先的军队已退去。

 

面对这种情况,熟知兵法的兵部尚书邝埜冷静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是也先军队的诡计,不能轻信,应该固守待援。

 

也就在这个时刻,王振终于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愚蠢,犯了最后一个错误。

 

“大军立刻越出壕沟,马上转移!”

 

在正统十四年的这次军事行动中,王振以错误开头,用错误结尾,他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意见,即使明知自己的愚蠢和无知,也能够发扬厚颜无耻地精神,充耳不闻,真正做到了把错误进行到底。

 

李景隆,你在天之灵想必也不会再寂寞,因为一个比你更愚蠢,更白痴,更无知的人已经出现了,而这个人马上就会来陪伴你。

 

不出邝埜所料,大军出发仅三里,已经消失的也先军队就出现了,“铁骑揉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

 

经过长期奔波,被王振反复折腾得士气已经全无的二十万大军终于到达了极限,并迎来了最后的结局——崩溃。

 

彻底的崩溃,二十万大军毫无组织,人人四散奔逃,此刻不管你是大将,大学士,还是普通士兵,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逃跑。

 

说起逃跑,实在是个技术工作,除了看准方向外,还要有充足的体能作底子,这下子平日不劳动的大臣们遭了殃,因为也先的士兵们在屠杀这件事情上做得相当彻底,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是进士及第(曹鼎是状元)还是进士出身,马刀之前人人平等。

 

四朝老臣张辅曾横扫安南,威风无比,也于此战中被杀,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此外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人全部被杀。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3'
 
财产损失也很严重: 

 

“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

 

数十年之积累,数十年之人才,就此一扫而光。

 

二十万大军崩溃,五十余位大臣战死,他们本不该死,这就是最后的结局。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有一个该死的人终于死了。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4'
 
社稷为重,君为轻,和国家比起来,你朱祁镇不算啥,但问题在于你得给个准消息,死了开追悼会,活着咱们再想办法。 

 

太后和皇后当然希望他还活着,但大臣们就不一定了。

 

从后来的事情发展看,大臣们的意见应该是:皇帝死了比活着好。

 

朱祁镇,你还是死了吧,反正这一次把你祖宗的面子都丢光了,你死后我们好重新立一个皇帝,简单方便,别又搞出个建文帝来,折腾几十年。

 

有的时候,皇帝的命也是不值钱的。

 

虽然很残酷,但这是事实。

 

朱棣为了建文帝的消息足足等了二十一年,但朱祁镇的大臣们是幸运的,他们只等了一天。

 

正当大臣们盘算着这个问题时,有人前来通报,一个叫梁贵的锦衣卫(千户,随同出征)有要事禀报,也正是这个梁贵,带来了确定的答案。

 

皇帝陛下还活着。

 

人质

 

朱祁镇确实还活着。

 

在大军崩溃的时候,他的侍卫不是战死,就是早不见了踪影,人人只顾得上自己逃跑,也先士兵的喊杀声,被砍杀士兵的惨叫声汇成一片,小小的土木堡一下子变成了人间地狱。

 

朱祁镇虽然没有识人之明,却不是个窝囊废。

 

他失去了二十万大军,失去了大臣和侍卫,也失去了随身的所有财产,却保留了一样东西:

 

大明皇帝的尊严

 

在这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他没有像其它人一样四散奔逃,而是安静地坐了下来,

等待着决定自己命运时刻的来临。

 

此刻陪伴着朱祁镇的,是一个叫喜宁的太监。

 

不过,他可不是个好人。

 

一个瓦剌士兵发现了盘膝而坐的朱祁镇,便上前用刀威逼他,要他脱下身上穿着的贵重衣物。

 

出乎这位士兵意料的是,这个坐着的人根本就不理他,看都不看他一眼。

 

这位瓦剌士兵万万想不到,已经一盘散沙,只顾逃命的明军中居然还有这样的一个沉着镇定的人,自己手持利刃,张牙舞爪,这个人手无寸铁,却镇定自若,他顿时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

 

于是他举起了手中的刀,决定杀了这个人。

 

这一刀如果砍了下去,倒是省事了。

 

但就在此时,他的哥哥赶到了,这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看到此人有如此气度,便阻止了他,说道:“这个人举止特别,不是一般人。”(此非凡人,举动自别)。

 

他随即请 朱祁镇先生去见也先的弟弟——赛刊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5'
 
赛刊王是瓦剌的高级人物,世面也算见得多了,但这位被俘的大明天子还是让他吃了一惊。 

 

朱祁镇见到赛刊王后,也没有和他说客套话,居然先给他出了一道三选一的选择题。

 

“子额森(也先)乎? 伯颜帖木尔(也先之弟)乎?赛刊王(猜对了)乎?”

 

赛刊王大惊失色,俘虏见得多了,但这样的真没有见过。派头实在不是一般的大,胆量也确实过人,他也拿不定主意了,只好跑去找他的领导——也先。

 

也先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他认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大明的皇帝,于是便让两个见过朱祁镇的部下去看,并最后证实了他的猜想。

 

一场争论就此展开。

 

七十多年前,蒙古贵族们被赶出中原,数十万大军被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打得落花流水,才流落到了茫茫草原大漠。也先虽然不是黄金家族的人,但他已拥立了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为大汗,继承了皇室正统,更重要的是,他也是蒙古人。

 

虽无家恨,却有国仇。

 

也先首先发言,他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对众人说道:“我以前不断向上天祷告,希望大元有朝一日能统一天下,现在果然应验了,明军被我打败,天子也在我手!”

 

此时,一个名叫乃公的人说道:“上天把仇家赐给我们,杀掉他吧!”

 

我查了很多史料,也不知此人到底是个什么身份,估计是个无名小卒,他说这句话可能无非是想凑个热闹,拍个马屁而已,可是这个马屁实在拍得不是地方。

 

要知道,高级贵族谈话,哪有小人物说话的份,就如同电视剧里的黑社会谈判,大哥还没有开口,小弟就先跳出来,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小弟都不会有好下场,这次也不例外。

 

听到这句话,另一个重量级人物——朱祁镇选择题中的第二选择伯颜帖木尔开口了,他大怒,跳出来对也先说:“这人是什么东西,哪里有他说话的份!”

 

然后他用一个字打发了这位乃公:“滚(去)!”

 

处理完这位小弟后,伯颜帖木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的话很长,大致意思是,打仗这么乱,大明皇帝居然没有死,这说明上天还没有抛弃他,而且大明皇帝对我们一直都还不错,如果也先大人主动把皇帝送回去,能得个好名声,岂不是更好?

 

众人纷纷点头,也先同意他的看法,并把朱祁镇交给伯颜帖木尔看管。

 

史料记载如此,但我认为,这其中有一大半是胡扯的。

护卫将军樊忠在乱军之中拼杀,他明白,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自己也将死于此地。

 

他自然是不甘心的,二十万大军就此溃灭,只是因为一个人的错误指挥。

 

可惜他没有死在我的手里。

 

似乎是上天要满足他最后的心愿,不久之后,他居然在乱军中找到了这个人。

 

这个人的特征也很明显,他是太监,没有胡须。

 

于是樊忠赶上去扯住了惊慌失措的王振,用手中铁锤捶烂了他的脑袋。

 

“吾为天下诛此贼!”

 

杀得好!杀得痛快!

 

可惜太晚了。

 

尾声

 

正统十四年(1449) 九月十二日

 

“臣居庸关巡守都指挥同知杨俊报:近日于土木堡拾所遗军器,得盔六千余顶,甲五千八十领,神枪一万一千余把,神铳六百余个,火药一十八桶。”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十三日

 

“臣宣府总兵杨洪报:于土木所遗军器,得盔三千八百余顶,甲一百二十余领,圆牌二百九十余面,神铳二万二千余把,神箭四十四万枝,大炮八百个。”

 

力挽狂澜

 

在怀来城内的守将亲眼见到了这一幕惨剧,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派人快马加鞭回去报信,一天之后(八月十六日),京城的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

 

天塌了。

 

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无数文官武将战死,最为精锐的三大营全军覆没,京城已经不堪一击。

 

后宫太后和皇后哭成一团,大臣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跳脚却又没有办法,千头万绪从何处做起?

 

姜还是老的辣,此时吏部尚书王直站了出来,他明确地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也是当前必须先解决的首要矛盾:

 

皇帝是生是死?

 

是啊,乱成了一团,把皇帝给忘了,要知道,这确实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兵没有了可以再召,大臣死了可以再考,其实皇帝死了倒也没有什么,再立一个就是了。

 

问题在于你得先确定朱祁镇先生是不是真的死了,万一把他当成死人注销了户口和皇籍,另外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