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宁为长生-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俘虏想了想,说:“素昧相识,萍水相逢。不过,他们助我被登岸,应是我辈友人。”
    众人:“……”
    面面相觑。
    不认识?不认识还跟他们狼狈为奸,灭了我们整整五万士兵?!开什么玩笑?!
    黄煜张了张口,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试探道:“你可知道,你们杀了我军将士,再也不能回到岸上了?”
    “为何?”
    俘虏大惊失色。
    董明和插嘴道:“你们既然是我大靖遗民,也无敌意为何不言明反而与海寇同盟杀害我军将士?你们既然杀了大靖士兵,为祸一方,自然不再是大靖子民,而是我国敌人。”
    俘虏听罢,沉默了一阵,忽然抬头道:“我未杀人。”
    将军大人从被欺骗的打击中回神,啧了一声:“你的族人杀了,你也是从犯,同罪!”
    俘虏扭了扭脸:“我辈不杀人,也未杀过人。”
    黄煜霍地站起来:“你是说那五万士兵没死?那他们在哪里!快放他们回来!”
    俘虏回忆了下,说:“已赠与友人,答谢礼。”
    黄煜睁大眼睛。董明和眉头皱起。
    将军吊儿郎当的脸孔陡然色变,起身道:“你口中的友人,是我大靖的敌人!他们据海为寇,不仅抢夺海上行船,更残杀人命。如果你的族人与海寇不是一族人,现在,立刻,马上,带我们去找回我的兵!我就让你们回岸上,如若不然,我军将视你们与海寇同流,血战到底,不死不休。”
    俘虏惊讶,艰难地消化了真相,说:“善。”
    ——平州遇害的五万士兵,活着回来了。
    这个消息轰动了整个大靖,皇帝听了八百里加急的奏报之后当场愣住,又再确认了一遍才恍然自己听到了什么。反应快的朝臣立刻跪下,高呼道:“陛下圣明惠泽天下,护佑我大靖天下安泰,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声惊醒了众人,百官纷纷出声恭贺,贞元皇帝回过神来,大喜道:“好!好!好!”
    连道了三声好字,第一次将欢喜溢于言表。
    朱定北听说之后,却是愣在了当场。
    这……怎么可能?
    他记得清清楚楚,前世,这些神出鬼没的海匪就是还海寇的同伙,而且嗜杀成性,最后朝廷甚至动用三军共同剿匪,才将海患镇压下去。
    而今生,这些人竟然引着大靖军杀到了海寇匪窝,甚至没有伤一个人的性命。
    怎么会这样?
    朱定北的脸色变得苍白。
    这群人提前出现了三年,所有的事情就都变了。
    那只能说明,最初的时候,这群“暴匪”确确实实地只是一群秉承先祖遗愿,历经险阻要重返大陆的大靖遗民。
    而前世,他们在同样的时机——平州军和海寇开战的当口——出现,被我军理所当然地当做了海寇同党,这些对大靖时局懵懂无知的人们,被海寇误导,与平州军相互厮杀,直到朝廷下血本派出重兵剿匪,死伤了大半,从此与大靖结下死仇,成为彻底的海寇同盟。
    这一世,董明和在开战后一个月就扭转了战局,使得事态走入了完全不同的局面。
    那如果,前世他们也能早一步稳住局面,甚至只是与这些遗民有一场平和的谈话,就不会有之后的数万死伤?不会有之后几年的不死不休?不会让那么多人家破人亡,夫死子亡……
    老侯爷见孙儿变了脸色,喜悦的情绪顿时消散,急问道:“长生你怎么了?”
    朱定北苦笑,摇头道:“阿爷我没事。只是感慨……世事难料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一直相信人生的每一秒都是一个节点,在每一秒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改变整个生活。所以啦,事事皆有可能,蝴蝶效应超乎人的想象!】。
    
    第125章 粮价民生
    
    贞元二十三年,七月中旬。
    笼罩在皇帝和百官都上的乌云也随着南边放晴的天气散去,百官们回家中听女眷们说起要到寺庙拜谢佛祖保佑灾祸过去,纷纷嘱咐老娘老妻给他们给佛祖上点孝敬。
    他们当官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像这两年似得头犯岁星,就没有一天安生日子。
    杨广两州灾情渐稳,平州海患平复,五万士兵死而复生。
    真真是喜从天降!
    贞元皇帝擢令礼部协同钦天监开设祭天坛,祭拜天地宗庙,而后又携百官祭拜洛京城内每一座社稷庙和后土娘娘庙,敬请皇天后土保佑社稷安康,风调雨顺。
    这一场大祭安定了民心,总算让大靖安然度过了这一次劫难。
    老侯爷和老夫人也在随祭之列,祭典历时三日,自然有一番劳累,不过两人的精神头却很饱满。
    老侯爷道:“这种事情可别再来一次了,格他老子娘的,真操坏了老子的心。”
    其实最操心的当属禁军统领府,平州的州牧不是旁人,正是秦大统领的女婿,而平州接二连三的战败让秦老夫人险些把眼睛都哭瞎了。不为别的,就怕有一日在战报上看到女儿殉国的噩耗。如今平州局势总算稳定,秦老夫人也不管之后女儿是否因为战功封侯拜将,祭奠之后便带着两个媳妇儿到寺庙里住了半个月,为还佛祖保佑女儿性命的请愿。
    老侯爷也日夜挂心,他虽然离了战场当起了富贵侯爷,依然心系疆场,心系大靖边境安危。
    “就是不知道扬州那边是个什么光景,别是今年的新粮收不上来,那得多少人跟着吃不上饭啊。”
    老侯爷长吁短叹,他这个带兵打仗的想不了那些民生大事,但军饷一事他是再清楚不过了。鲜卑府,凉州和西南的秦州益州宁州都不是产粮的好地方,将士们的粮饷有六成得仪仗朝廷国库。扬州是粮仓,它有个好歹,这几处的士兵就得勒紧裤腰带。
    打仗是力气活,可千万不能让士兵吃不饱饭。
    朱定北安抚道:“这种事情大家心里都明白,断然不会短缺军士们的粮饷。”
    他这倒不是胡说。
    只是,国库被盗,劣银一事被皇帝瞒得滴水不漏,只不知道这件事会如何收场。但也不管皇帝打算怎么收拾换银之人,眼下的烂摊子依然要处理。缺银子,皇帝可以开私库。但缺粮食,皇帝又有什么办法呢?
    朱定北盘算着问一问宁衡,这里头的门道,占据天下六成商铺的宁家定然清楚。
    宁衡给他的答复,却是让他意外。
    “借粮。”
    宁衡说。
    借的哪门子粮食?朱定北疑惑,这天下粮仓收上来入了国库,没人比朝廷更有存粮了,又能问谁借?
    他眼珠子转了转,看向宁衡道:“粮铺?皇商?”
    宁衡莞尔,肯定地点了头,又补充道:“还有宁家。”
    粮食关系国计民生,普通商户没有资格买卖粮食,只有朝廷钦点的皇商才能够开粮油铺子。现在皇帝没米吃饭,拉不拉的下脸都得找上他们,谁让他们享受了这份殊荣,就得时刻做好准备为朝廷做贡献。
    朱定北听他所朝廷已经出面购置粮食充入国库,便放心了,只要不亏待了士兵,他是不管贞元皇帝晚上能不能睡好觉的。
    他脸上幸灾乐祸太明显,宁衡忍笑捏了捏他的脸,在他的眼刀子飞过来时,正经着脸说道:“杨广一带的灾情最麻烦的地方不在于粮食供应不足,而是它会引起的粮价浮动。”
    朱定北一听,连忙收住乱走的思绪,凝神。
    “粮食短缺,供不应求,粮价自然上涨。如果不及时控制,粮价浮动蔓延开来,大靖二十州的粮食价格,一应物价都会因此猛涨。那才是真正的民不聊生。”
    宁衡解释道。
    朱定北虽然不同商事民生,但眼界非凡,宁衡短短数语就让他明白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朱定北急问:“你能想到,皇帝和户部肯定也想到了。他们打算怎么做?”
    宁衡道:“软硬兼施。一方面对商户施压,重典限制粮价。另一方面,由朝廷出面添补商户损失的银两,数额不会超过两成。”
    商户地位低下,但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却是不可估量的。
    粮,盐,酒,油,布。
    任一种价格的上涨都将导致民生不稳。前两者由朝廷严格把控,但在非常情况下,也不是朝廷能说了算的。
    比如这一次即将到来的粮价飞升,商铺的粮食减少,要卖卖的粮食数目却未减少,所谓价格者得,百姓之间的争抢便会带来粮价大幅度的浮动。
    朝廷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这也不能根治这个问题。
    就算皇商被控制住了,可还有其他商户。他们没有资格开粮铺买卖,但他们可以拿粮食在黑市中流通。
    常言说商人重利,这些商户中眼见深远的在扬州爆发涝灾的时候便开始屯粮,寻机谋求暴利。又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说法,商人讲究有多大的胆子吃多少饭,这笔暴利唾手可得,也不是没有人冒着被朝廷重罚的危险,以天价私售粮米。
    而粮食关乎每一个人,老百姓要吃饭,那些普通商户也要吃饭。粮价一涨,这些商户要维持生计,也只能将自己售卖的物价提升。这样一来,同等的银钱兑换不了同等的物品,银钱就变得不那么值钱了,一旦银钱贬值,这才是真正为祸社稷的大问题。
    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定北想了半晌,有些不确定地问道:“你们宁家也占了不少粮铺吧?”
    见宁衡点头,朱定北不由一阵肉疼。皇帝老儿想要稳定住商户,那肯定得拿宁家当前锋,而宁家与皇室之间的关系复杂,但在关系到国家根本上的大事上宁家定要为皇室效犬马之力。
    朱定北:“稳得住?”
    宁衡:“稳得住。”
    长信侯爷说这场粮价战朝廷稳赢,朱定北无条件相信。只不过心里有些发虚罢了。
    要打这场粮价战,得要多少个两万六千两黄金才能顶得住啊?真可谓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旦夕之间倾家荡产……此间的刺激,一点不逊色于沙场血战。
    受灾的郡县果然发生疫病,好在太医院的医丞早早就被派出,又有民家医家高手联手,早早就在各地做好准备,疫病发生后,一应的药材早已备齐,治理之事有条不紊。在七月末,疫病平定下来的奏折便上呈天听。
    贞元皇帝大喜,当场表彰两位皇子行事端方为民效力堪为皇室楷模,喜讯一出倒是让后宫几人欢喜几人愁。
    楼安康几人为此欢欣雀跃,国子学的学子们是天下学子中离时政最近的存在,在平州一战平复之后,杨广的灾情就成了他们唯一的话题,跟着百官为天下黎民忧心,时有应对之策在交谈之际提及。如今灾情大定,他们也感同身受一般,人人脸上都有喜气。
    朱定北还听说,这一届的诗书大赛空前热闹,不仅有许多学子做文章大肆赞扬朝廷之功陛下圣明,还有人画了一副万里河山图,被文殊阁重金买下高悬在大堂之上,成为一时热谈。
    朱定北听后,心中满是腹诽:啧,这群洛京酸儒还真会耍玩。
    想他当年在北疆厮杀,哪有这个闲情写诗作画拍马屁?
    而这些人,在这繁华安泰之地写写字作作画也能被夸得天上有地上无。朱小侯爷必须说,他绝对不是嫉妒,他这是看不起:这群闲的蛋疼的龟孙子!
    在灾情稳定之际,平州州牧一道奏请也到了洛京。
    为的正是那批初时被平州军认定是海寇同党,而后发现竟然是大靖遗民,帮助平州军找回被海寇囚禁的五万大军的海妖一族。
    平州州牧已将这些人接回岸上,但如何安置他们,却要请陛下定夺。他在奏折上请命这些人定居平州,同时将他们编入军伍。不提他们本身凶悍至极的战力,单凭他们对海的熟悉和驾驭海妖的能力,这些人若是加入平州军,那便是大靖之福。
    有海的儿女在此,何惧海寇之流?
    贞元皇帝与董相商议之后,恩准了滕慧的奏请,此外还就遗民救助五万大军一事发下重赏,将遗民大挫平州军之事一带而过按下不提。
    末了,皇帝还对董相说起董家的二公子,在这次平州一战中立下奇功的董明和。
    “爱卿府中两位公子龙章凤姿,长子聪慧在地方上政绩斐然,次子更是精通兵法,屡立战功,当真文武双全,为朕分忧,国之栋梁也。”
    贞元皇帝言辞恳切,显然对董相两个儿子都十分满意。
    董相道:“陛下您有所不知,我那二儿子自小就顽劣不逊,便是他这次从军也是,竟瞒着我与他娘一个招呼也不打就到平州投军去了,没少让他阿娘忧心。没想到这次让这小子误打误撞,实是我大靖有福才得遗民归顺,战局方定,那小子充其量就是逞凶斗狠,当不得陛下夸奖。”
    听他如此自谦,贞元皇帝一笑带过。
    董家的二公子啊。
    待此番兵部核定战功,就该忝为五品中郎将了。大靖最年轻的参将,如何当不得他的夸奖呢?
    若是此子堪当大用,他的御用军首领的人选,约莫,就能定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嘎嘎,皇帝要选董二当私军头目,乃们怎么看?
    
    第126章 阁老之殇
    
    董明和拜为五品中郎将之前,朱定北从钱悔送回的信件中看到了夹带其中的董二少爷的亲笔信。
    在信上,董明和真诚地感谢了朱定北的相助之情。若不是他托钱悔带给他的那一卷海战兵书,他无法发起那一次的奇袭,攻破海妖一族。
    不错,朱定北托钱悔带给董明和的,正是一卷兵书。
    行军鬼策上册中,海战一篇。
    董明和并不知那是行军鬼策中的一篇,朱定北将如此贵重的兵书赠与他而不是钱悔或是秦灭胡,正是因为行军鬼策不是一般人可以参透的。他与钱悔有半师情谊,也看得出钱悔足够聪慧沉稳,但悟性上却差了一点。秦灭胡身为统领独女,州牧之妻,正四品中郎将,或许有能力参透这一卷兵书,却同样意味着朱定北将会冒极大的风险。
    如此,董明和则成了最好的人选。
    他们二人只有过一席之谈,但君子之交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已经足够。
    他知道,曾经威名赫赫的海霸王绝对能够驾驭这卷兵书。
    而董明和也没有让他失望。
    他很期待,这一世,这位海霸王将开辟出怎样一番天地。
    在他收到平州来信后不久,老侯爷也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来信。
    朱定北在前院书房中听老侯爷说起这个送信人时,也颇为惊讶。竟然是新科武状元,田益。
    朱定北曾听宁衡说起过田家和朱家的渊源,而田益在离开流放地之后凭借一己之力夺得武状元之位自请到凉州参军,他便放弃了将招揽对方的打算。田益不是池中物,他有这个能力走好自己的路,并不需要他人伸出援手。而这个人性子孤傲,招揽不成反而可能惹出仇怨。
    朱定北一直当对方自尊心过高,因此从未想过凭借祖辈的关系和朱家来往,没想到,在他在凉州小有作为之后竟然会主动联络。
    朱定北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便猜测道:“莫非他遇上了什么难处?”
    老侯爷正在感怀先辈际遇,冷不防听见他这么一说,顿时虎了一张脸,说:“胡说什么,田家世代铁骨铮铮,即便有苦处也会自己咽下,不会祈求别人相帮。”
    朱定北尴尬地摸了摸鼻子,“那他寻阿爷,所为何事?”
    “哪里有什么事……”老侯爷说了一句,叹了口气,顿了顿才对朱定北说道:“你年纪小,可能不知道田家。”
    “田益的曾曾祖父,当年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一生经历颇为传奇。他祖上曾是草莽,曾劫持当时还是皇子的昭仁帝,之后反而与昭仁帝成了莫逆之交,助他登上王位。”见朱定北瞪大眼睛,老侯爷笑起来,他最初听说这段故事的时候神情也与孙儿差不多。
    “在当时,田家在军中的风光甚至比我朱家还要强盛。他们是昭仁帝爷的左膀右臂,只可惜,昭仁帝气势不济,英年早逝,田家被继位的那位忌惮,后来在一场过失中被拉出来顶罪,成了主犯。田益的曾祖父被斩,其下子弟一律流放,服役三代。”
    “顶罪?”
    朱定北揪出了重点。
    老侯爷叹了口气:“当时还是李平的祖父辈,在战事上犯了刚愎自用的大错,使得战局生变,连累三军,死伤惨重。我老子当时也才是小毛孩的年纪,他和田家的千金看对了眼,死活要成婚,家里没办法向皇家请了恩旨许了亲事。没想到,没等到成亲之日,田家男丁流放,女眷还未等到收没官籍,就因失火全都死在了府中。”
    “若非如此,我和你们这些小崽子还不知道是从谁的肚子里出来呢。”
    李家。
    朱定北拧起了眉头,又是李家。
    他们当真是罪孽深重,但就是频繁牵扯出李家的往事让他心中的危机感更加强烈,生出些许模糊的预感来,待他细想却又捕捉不到那灵光一闪的直觉。
    “李家被斩了九族,田益大仇得报,所以才与您叙旧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