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武侯-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转念一想,历史上的朱标本就是这样的人物,这样一个人物又怎么做得出狠辣不齿的事来?相比之下,陆长亭对朱允炆的印象只定格在接受了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决定削去叔叔的兵权,最后招来杀身祸的寡淡印象……不过历史上倒也曾赞过朱允炆颇有其父之风。
    如此看来,要指望朱允炆做出何等凶恶的事,也不可能了。
    见陆长亭并不动茶杯,朱允炆的目光掠过他的手指,而后低声道:“郎中不觉在桌案上趴伏着睡得头疼吗?喝杯热茶再合适不过了。”
    陆长亭点点头,将茶杯送到唇边抿了一口。
    “郎中从前过年都是在北平同四叔一起过的吧?”
    “嗯。不过从去年开始,便是在应天府过年了。”
    “那今年呢?今年郎中也在应天府过年吗?”
    陆长亭倒是有些想念朱棣,但是过年歇息的那几天,完全不足够他往北平跑个来回。这到底不是一天就足够横跨整个中国的时代了。
    “嗯,自是在应天了。”
    “不如我去求了皇爷爷,便让郎中到东宫过年吧?”
    “……这于礼不合。”陆长亭还真对在宫中过年没什么期待,毕竟宫中规矩多,反倒还将自己弄得格外疲累。
    朱允炆面上闪过了失望之色:“父亲已不在,东宫更觉冷清。原想与郎中一同迎新年,倒也可算作父亲的还在世的时候……”
    朱允炆这样一说,倒是显得陆长亭再不答应就有些冷漠了。
    “……若能陪在皇太孙身侧,乃臣之荣幸。”陆长亭淡淡道。
    朱允炆见他松了口,立刻便道:“那我便将此事禀给皇爷爷,他定然能同意的。”
    陆长亭但笑不语。朱标一走,如今他对老朱家可作的贡献应当较小了,除非是洪武帝还打了主意,打算将他再交到朱允炆的手中,为朱允炆所用。但现在白莲教被扫清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了,他身上还有那样高的价值吗?陆长亭觉得洪武帝多半都是不会同意的。
    陆长亭站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这才觉得舒服多了。他低声道:“今日实在失礼,臣便先告辞了。”
    朱允炆往外看了一眼,却道:“雪正大,不如迟些再走?”
    陆长亭摇了摇头:“天色不早了,若是再迟一些,该要关宫门了。”
    朱允炆突地好奇地问:“从前父亲可曾留过郎中留宿东宫?”
    “不曾。”东宫中有太子妻妾,哪里是说留宿就能留宿的。这里可不是什么普通人的家。
    朱允炆点点头,倒也不再追问。
    又过了几日,陆长亭忙得一身疲累,那厢便有小太监来请他了。自然还是东宫来的。其余同僚见了,都不由朝那小太监多看了两眼。待陆长亭一出门,便有人忍不住低声道:“这陆长亭倒是个聪明人……”
    “虽无太子,却还有太孙啊……”
    “莫胡话了,快些做了事,散值罢……”
    陆长亭入东宫殿中的时候,殿中已经有一人了。那是个中年男子,约是多劳累的缘故,他面皮发皱,容貌着实不大好。男子留着长须,举手投足颇重规矩,如此才算瞧出了两分读书人的味道来。
    “郎中。”朱允炆立刻就看向了陆长亭,没有丝毫怠慢。于是引得那男子也看了过来。
    男子朝陆长亭道了声:“郎中。”
    朱允炆笑了笑,道:“这乃是东宫伴读,黄子澄。”
    没想到这么快便见着了。陆长亭朝黄子澄扫了一眼。
    黄子澄乃是洪武十八年的殿试探花,才华不容小觑。只是他的年纪往陆长亭这个殿试状元跟前一站,便显得有些尴尬了。在朱允炆即位的时候,黄子澄已经做到了太常寺卿,正三品的位置。但那应该是在九年之后的事了。此时黄子澄距离那个位置还远了些,才与陆长亭并肩而已。
    因而黄子澄在陆长亭跟前,行为举止倒很是有礼的。又或许是加上众人都道陆长亭乃是东宫人,而黄子澄又是东宫伴读,因而黄子澄便将陆长亭当做自己人看待了。
    朱允炆挥退了黄子澄。
    黄子澄倒也没有怨言,恭谨地便下去了。
    待他一走,朱允炆便不再遮掩面上的喜色,道:“皇爷爷已经同意了。”
    陆长亭愣了愣。
    洪武帝还真是打算将他扶植成东宫党啊!若是这样,岂不是过不了多久,洪武帝还要再升他的官?
 
☆、第227章

第二百二十七章洪武帝崩
    烟花腾空而起; 在半空中炸开,昙花一现后便纷纷洒落了下来。
    朱棣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程二将成叠的绢布放到了他的跟前。
    坐在不远处的道衍,不由得往朱棣跟前扫了一眼,不过道衍却是什么也未说。
    很快; 酒宴散去。
    朱棣起身跨进院落; 望着院中在寒风中明灭的灯火; 不自觉地脱口而出一声:“长亭……”声音响起; 却很快在寒风中消散了。
    身后突然响起枯枝被踩中的噼啪声,朱棣不由得转头看了过去。就见道衍着一身僧衣,单薄地立在院落外。道衍见他看过去; 便抬手朝朱棣的方向拜了拜。
    “燕王。”拜过后; 道衍便动了脚步朝朱棣走了过来。
    朱棣似是知晓他要说什么,挥了挥手:“你且先回去歇息吧。”
    道衍却没动。
    朱棣倒是没再出声驱赶他。朱棣在院落中站了好一会儿; 他的目光落到了一旁的树木之上; 像是在沉默地思念陆长亭。大雪很快落了满身; 不一会儿二人便被罩在雪花中了。
    朱棣这才松了口; 让道衍进了门。
    屋内点起了火盆; 暖意散开; 道衍低声道:“燕王殿下,长亭在应天可好?”
    “嗯; 尚可。”朱棣兴致并不大高,脸色依旧冷淡。
    “如今太子去了……却依旧有皇太孙。想必长亭将来依旧会伴在这位皇太孙左右。”
    朱棣面色更见冷淡。没有任何人喜欢自己的人,常与另一人放在一处被提起。朱标也就罢了; 朱标是长兄,他无从置噱。但换作朱允炆……朱棣的确是瞧不上这个侄儿的。自然心中不快更甚。
    见朱棣依旧不动,道衍方才低低地道了八个字:“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如果陆长亭在此,一定会发觉到这句注定被载入史册的话,随着历史车轮滚滚,也一块儿被提前了。
    道衍密劝燕王朱棣举兵,应当在洪武三十一年。距今还有九年之久。
    ……
    陆长亭新年还当真是在东宫中过的,不过就算如此,他也并未在东宫久留,而是早早就回到了陆宅,照旧陪着三子等人吃了饭,饮了酒,然后才返身回去歇息。
    寒冬时节,哪怕屋中点了火盆,陆长亭也依旧觉得床上的被子冰冷似铁一般。陆长亭脱下外衫,用下人打来的热水暖了暖手脚,然后才躺上了被子中。
    陆长亭骤然间想起了最早在中都的时候,中都冬日更为寒冷刺骨,难捱得很。便有朱棣给他做火炉……
    陆长亭不自觉地抱紧了被子,这才觉得之前一直压抑在心底的思念如狂潮一般涌了上来。
    难怪有言,“每逢佳节倍思亲”。
    陆长亭闭上眼,早知今日两地分离这样痛苦……倒还不如留在北平了。
    ·
    新年过去,太子薨逝的阴影渐渐从众人的头上散去了。年仅十三岁的皇太孙,却开始频频跟随洪武帝出入朝堂。
    十三,年纪说大不大,但说小却也不小了。成亲,参政都可为了。只是放在一干大臣的眼中,朱允炆的确是远远不够看的。放在他一干已经手握一方大权的叔叔眼里,也是不够看的。
    洪武帝要扶持皇太孙成长起来的意图已经很是明显了。
    新年一过,洪武帝就下手干脆利落地处置了蓝玉案,先是爆出蓝玉侵占民田,鞭打御史的恶行,而后又命人从蓝玉家中搜出谋反罪证。最终,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并剥皮实草,传示各地。不留下一丝隐患给朱允炆。
    不仅如此,洪武帝更再度以胡党为题,赐死太师韩国公李善长,诛杀其家属七十余人,同时遭诛杀的,还有列侯多人,其中便包括了汝宁公主的驸马陆仲亨。
    腥风血雨登时充斥了整个应天府。
    而这一年,朱樉也奉命开始扫荡白莲教余孽。
    ……
    陆长亭知道,这是洪武帝心急了。
    又怎能不急呢?
    今年洪武帝已经六十二了。这本不算多大的年纪。但洪武帝幼年时吃了不少苦楚,成年后又连年征战,之后当上皇帝,又废除了中书省,政务全部一力压在了他的肩上,洪武十三年方才设置了辅助政务的四辅官,便是日后内阁的雏形。然而为了避免重蹈中书省的覆辙,洪武帝让四辅官轮流辅政,割断了国家政务的连续性不说,这些担当四辅官的老夫子,也并不谙朝政,难以起到实际性的辅助,所以不久便被废除。后来洪武帝又不断尝试了多种举措,但都未能完美解决。朱标是当得起大才的,他作为太子,在洪武帝身侧也多有辅助。可是朱标受风水之妨,身体渐衰,如今更是直接撒手离开了。
    洪武帝便又不得不回到了一力处置政务的时候。
    一个经历了丧子之痛的老人,再这样扛下去,又能熬得了几年呢?
    历史上洪武帝还有九年才会驾崩,但是太子早早就走了,朱允炆才十三,还需要洪武帝手把手的教导……
    陆长亭其实并不大看好。
    朱允炆如今的状况比历史上还要不如。
    洪武帝可能会因为这诸多的原因,连带着也早早驾崩。
    洪武帝大抵自己也清楚,所以他趁着精力尚在,大刀阔斧地砍去了朱允炆路上的荆棘。
    一切都变了……
    随着朱标死亡的提前,整个历史进程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此时朱允炆身边的黄子澄等人都还只能算是虾兵蟹将,他们很难再达到历史上那样的位置……
    “郎中在想什么?”朱允炆的声音突然在陆长亭耳边响起。
    陆长亭看向朱允炆,朱允炆手中捏了一本书。陆长亭顿了顿,突然想起来一事:“太子曾给过臣不少藏书与手札……”
    “那郎中留着就是了。”朱允炆笑了笑,道:“留在郎中那处,世间便不止我缅怀父亲了。”
    “……”陆长亭顿了顿,才接上话,道:“怎会?大明子民心中都怀着太子……”
    朱允炆笑了笑,眸光黯然,低声道:“我记得从前郎中救过我的性命。”说着,朱允炆掏出了一串东西来:“此物不知郎中可还记得?”那是一串铜钱。很早之前,陆长亭令人打制过后交予东宫的。
    “自然记得。”陆长亭都有些惊讶,他没想到此物还留在朱允炆的手中。
    朱允炆笑了笑,道:“那之后郎中远在北平,我身在东宫。能见到郎中的机会甚少。但纵是如此,我心中也始终觉得对郎中极为亲近。只可惜,我愿亲近郎中。郎中待我却实在疏离生分……”
    陆长亭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朱允炆想说的其实是这些话。
    陆长亭有过不守规矩的时候,但那是在中都时,几个皇子都年少,而陆长亭也装作不知晓他们的身份。但等见到朱标之后,陆长亭都素来是守规矩的,直到朱标待他越发亲近,并让他改口,陆长亭才从善如流地改口称了朱标为大哥。
    陆长亭从不觉得穿越而来的人有什么特权。在这样的时代,要是真搞起平权那一套才要命。所以在朱允炆跟前表现得疏离一些,没什么不好。
    此时不等陆长亭开口,朱允炆又再度开口道:“想来应该是我与郎中见得少了吧……不如日后郎中便多往东宫来。终有一日,郎中定能待我亲近了。”
    朱允炆的口吻还带着些许的孩子气。
    陆长亭也有些无奈。
    难道如今他往东宫来得还不够频繁吗?
    陆长亭目光微微一滞,落在了朱允炆那张尚且稚嫩青涩的脸庞上。朱允炆虽然已经跟随洪武帝入了朝堂,但本质上还带点孩子气。按照上辈子的标准,这个年纪的孩子,还正处在青春期闹脾气的时候呢。
    朱允炆应当只是在失了父母以后,便觉得身边凄清,想要个人与他亲近些罢了。而陆长亭凑巧曾与他的父亲亲近,所以朱允炆才更倾向于从他的身上寻找安心感。
    陆长亭心底不由一软,也想到了当初第一面见到朱允炆的时候,那时候朱允炆还是个受父母娇宠的孩子,一转眼,他却已经失了父母……
    陆长亭笑了笑:“那我日后多往东宫来陪一陪皇长孙吧。”
    不过陆长亭丝毫没想过,能借此打消日后朱允炆削藩的念头。
    他可以在能力范围之内来陪伴朱允炆,这是看在朱允炆是朱标之子,又年纪不大的份儿上。朱允炆要做皇帝,要削藩,那是朱允炆的选择,日后若依旧如历史那样走下去……他便按照朱标的嘱托,保下朱允炆的命就是了。
    想清楚这一点之后,陆长亭便觉得心上轻松多了。
    朱允炆的神色也轻松了许多。
    陆长亭扫了一眼殿外,天光渐渐暗了下来。朱允炆便知道,这是陆长亭该要离开了。
    朱允炆立刻站起身道:“我送郎中出去吧。”
    陆长亭点了点头,也不推拒:“劳烦皇太孙。”
    二人一同走到了殿门口,朱允炆又陪着走了几步方才离去。陆长亭很快出了东宫。
    有个太监神色晦暗,额上挂满了汗珠,疾步匆匆从陆长亭身边走过。
    也不知是出了什么事……
    陆长亭转头扫了一眼,见那太监原来是朝着东宫去的。如今东宫就剩下一个朱允炆,还会是什么事?陆长亭隐隐明白了什么。但这个猜测实在太惊人。陆长亭控制住了面上的神色变化,快速出了宫。
    第二日,陆长亭照常去兵部做事。待到散值时,陆长亭都没有听见什么传言。昨日那太监那样紧张,定然不是什么小事,但却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可见这件事是不能轻易传出来的……那还会是什么事呢?无疑是洪武帝的身体出了问题。太子才刚走不久,这样的消息传出去可不是什么好事。
    陆长亭没有将心思表露半分,他照旧往东宫去了。待一进殿门,便见朱允炆的脸色有些不大好看。若换做往日,早在陆长亭踏进殿内的时候,朱允炆就会起身相迎了。但是今日,直到陆长亭都走到了跟前,朱允炆才回过了神。
    “郎中来了。”朱允炆说着话,眉间的愁色却丝毫没有退却。
    果然还是个孩子,还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
    朱允炆挥退了殿中的宫人,低低地道:“郎中……为什么人会有生老病死呢?”
    “这是万物的自然轮回。没有旧的去,哪有新的来?”
    要是一直没有人死去的话,要不了多少年,地球就会因为承载不了这么多的人而灭亡。
    “郎中说的我都知晓,只是,只是心中难过……”朱允炆说到这里,突然突兀地转了话茬,道:“皇爷爷病了。”
    除此外,朱允炆倒是未再多说一句话了。
    陆长亭沉默了一瞬,因为他当真没想到朱允炆会与他说这些话。
    “应当只是些小毛病。谁敢说自己能永远不生病呢?这些很快就会过去的。”这时候说什么似乎都不大合时宜,陆长亭也只能先出言安抚朱允炆了。
    朱允炆很快将这个话题揭了过去,仿佛刚才一时暴露出来的脆弱只是旁人的错觉。
    之后两人都未再提起这个话茬。
    陆长亭是为了避险。
    这种问题通常都是碰不得的。何况他不是洪武帝身边的太监,光靠那天那个传话太监的表现,和今天朱允炆的表现,就得出洪武帝病重的推断未免太过可笑。陆长亭暂且忽略了这件事,专心地与朱允炆说起了朝政上的事,偶也闲聊上几句中都的事。可谓是将玩伴与合格东宫党的角色扮演到了极致。
    ……
    转眼又过了几日,陆长亭都快将这桩事遗忘了。偏偏就是在这一日的朝堂之上,洪武帝突然脸色煞白,体力不支地倒了下去,身边的宫人吓得软了腿,一干大臣也吓得全部跪了地。
    陆长亭心一拧。
    洪武帝的身体当真是不如从前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以洪武帝的性子,又怎么会将自己虚弱的一面在这么多大臣面前暴露出来呢?
    不过就算是这样,大臣们倒也安分极了。洪武帝的威严并不因为他的意外摔倒而衰减。胡蓝案的腥风血雨还在眼前,他们几乎还仍旧能够闻到空气中的淡淡血腥气,所以,谁还敢作妖呢?
    洪武帝积威甚重。
    他这一病便歇了两日,不过看上去丝毫没有影响,朝政一切如常。
    就在两日后,再来到朝上,陆长亭突然被点到了名字。
    洪武帝挥了挥手,示意他身边的太监出声。而洪武帝自己却是微微闭上了眼,眼角不经意流露出了两分疲惫。
    那太监开了口,却是在宣旨。
    陆长亭又一次升了职。
    而这次比起之前的职位,已然有了天壤之别。
    兵部正三品左侍郎,俗称少司马。
    陆长亭心一紧,几乎是顶上了无数人灼灼投来的目光。不过,这些人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