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射雕之武穆遗书-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汗,当初荣王完颜洪熙到我们蒙古草原之时,我们可是非常热情好客的,孩儿也曾把自己的女人,送给了荣王享用,可没有一丝的吝啬啊。现在孩儿到了中都,荣王理应好好招待孩儿,他府中的女人,说好了随便孩儿享用的。可是当孩儿享用了这两个女人,带出来时,荣王竟然出尔反尔。”术赤大声地嚷嚷道。
“我们蒙古人可不是这个对待客人的,难道金人,当真就这么没有礼貌么?要是金人都是这么不义的人,那我们蒙古人还干什么为他们打生打死啊,大汗,我们回草原吧!宋金之间的战事,我们就不要理会了!”
此言一出,在场的金人,自完颜洪烈以下,纷纷变色。
完颜洪烈道:“术赤这是说得哪里话,大宋是我们大金和蒙古共同的敌人,蒙古又怎么可能置身事外呢!”
铁木真嘿嘿一笑,道:“太子殿下说得没错,术赤,你真的说错话了。”
术赤正要争辩,却听铁木真又道:“谁说大金的人都是不重视朋友的,依我看,太子殿下一定是一位尊重我们蒙古朋友的人。你说是不是,太子殿下?”后半句话,却是对着完颜洪烈说的,说话时目光森森,让完颜洪烈这等隐忍之人,都不由后背发凉。
“呵呵。”完颜洪烈脸色数变,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勉强地笑道:“这是自然,对于朋友,我们大金也不会吝啬的,传令,开城门!”
“哈哈哈哈,太子殿下果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铁木真哈哈大笑,扬长而去之时,不忘挑拨一番完颜洪烈在金国的威信。
待得蒙古人全部离去之后,完颜洪烈的脸色顿时完全阴沉了下来,翻身下马,就将完颜洪熙从马背上揪了下来,狠狠地踢了几脚,面色狰狞地嘶吼:“你追什么!你追什么!你拦得住么!非要弄得人尽皆知?!你让我大金国颜面何存?!”
完颜洪熙这时好像看透了世情一般,嘴角噙着一丝冷笑,任由完颜洪烈怎么用力踢他,身上的伤口怎么流血,就是不吭声。
完颜洪烈见状,只能恨恨地罢了脚,冷冷地丢下一句:“别让他死了!”便打马回了太子府。
好好的一顿酒宴,被术赤这么一闹,大金国顿时灰头土脸,完颜洪烈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在纸上重重地写下“铁木真”这个名字……
太阳升起之时,完颜洪烈从书案之上抬起了头,努力地争了争布满血丝的眼,昨晚他似乎是一夜都没有成眠。
“议和,只能议和了,还要尽快议和,否则天知道蒙古人还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完颜洪烈紧紧地攥着那张写着铁木真名字的纸张,声音干涩地说道。
完颜洪烈确实没有料错,术赤夜宿金国王府,并且强抢金国王妃的事情,使他成为了蒙古将士们心中的勇士,并且争先恐后,相继效仿。
普通的蒙古将士当然抢不了蒙古王妃,但是女真贵族,和金国官吏,就成了他们下手的主要目标,有时候一大堆蒙古兵将,排着队,当着女真贵族的面,将他的后院轮流玷污。
然而贵族和官吏毕竟是有限的,没有抢到贵族妻女的蒙古人,便把目光放在了普通百姓身上,无论金人还是汉人,但凡在北伐军以北的地盘,无不成为了蒙古人抢掠的目标。
一时间金国朝野怨声载道,指斥蒙古人残暴的言论甚嚣尘上,然而最终都被完颜洪烈强行压了下去。
完颜洪烈此时也感到了莫大的压力,蒙古人是他引进金国的,将来就算战事结束,恐怕满朝受到侵犯的贵族官吏,也都会将这笔账算在他的头上。
但是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只有和宋军尽快议和,才能对蒙古人进行镇压,否则,蒙古人即使侵犯了包惜弱,完颜洪烈也都只能打破牙齿和血吞。
在这样的环境下,完颜洪烈终于向北伐军传达出了议和的请求……(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四章宁以强亡,不以弱灭!
北伐军大营,中军帅帐之内,岳无笛和韩侂胄、辛弃疾三人,轮流看了一番金国的求和文书之后,相互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
“岳贤侄,果然一切都如你所料,蒙古人在金国境内,为所欲为,完颜洪烈终于是承受不住了啊。”辛弃疾看罢文书,对岳无笛笑呵呵地说道。
岳无笛也笑道:“但凡草原上的蛮族,进入中原的花花世界,哪还能指望他们守规矩呢?当年女真人如此,如今的蒙古,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韩侂胄却是先冷笑了一声,才道:“但是完颜洪烈也太过自不量力了,居然要求我们退还淮水大散关一线,将此次北伐的战果全盘放弃,而其代价,仅仅只是金国向大宋称臣,年年缴纳岁币。”
“呵呵,这世上又哪来这么便宜的事情!”
岳无笛道:“完颜洪烈的要求我们当做没看见便是了,想必他自己心里,也不曾真正奢望我们能够将吃到嘴里面的肉,给吐出来。”
“事实上,所谓的议和章程,早在战争之中,就已经定下来了。河南山东,以及河北南部,已经被我们北伐军掌控了,金国既然无力收回,那么不管怎么样,也就只能归北伐军了。完颜洪烈在文书上这么写,只是走个过场罢了。”
韩侂胄点了点头,道:“岳少侠说的没错,自古以来,都只有战胜国才有权力规定议和的章程,至于战败国,能做的只有俯首听命罢了。当年大宋战败的时候,金国可不曾给我们什么提出要求的权力!”
“哦?”岳无笛略微思索了一会儿。而后问韩侂胄道:“这么说,韩相心里面已经有章程了,不妨说来听听。”
韩侂胄道:“我们北伐军势如破竹,兵锋直逼金国中都城下,眼下虽被蒙古人所阻,但是金国也正在饱受蒙古人之患。我们北伐军一日不退,完颜洪烈就一日不能安枕。所以,我们这次,应该趁机向金国最大限度地争取利益。”
“光是称臣和缴纳岁币,是完全不够的,还须割地,燕云之地,是时候应该归还我们了!”
辛弃疾闻言,也赞成道:“不错。燕云之地,自大宋开国以来,就一直被异族人掌握在手,如今我们兵锋正锐,的确是将燕云之地收回来的最好时机啊。”
“倘若完成了这件连太祖皇帝都没有完成的大事,韩相在朝中的威望,势必无以复加,封王都不足以酬其功劳啊。”
岳无笛一直在沉默着听两人说话。待两人说完后,却是摇摇头。道:“我知道二位都是名臣勇将,一直都有光复中原的夙愿,但是眼下真的不是时机。”
“一旦我们将燕云之地,给大宋收了回来,韩相的功勋,固然是盖压满朝。连官家都要礼让三分,但是这样一来,韩相和官家的矛盾,也就必然会显露出来。”
“我们的目的,只是让韩相做一个铁打的宰相。天子更替,而宰相不变。为的只是,就算大宋有朝一日灭亡,也能凭借韩相的羽翼,保住这个朝廷遗留下来的大部分财富。要做到这一点,恢复旧都的功勋,就已经足够了,收回燕云之地这个功劳太大,我们不能接手。”
听到岳无笛亲口说出“大宋灭亡”这样的话语,辛弃疾和韩侂胄眼睛都是微微缩了一下,虽然这件事情,三人之间,早就心知肚明了,但是像今天这般的宣之于口,还真是第一次。
“不是我岳无笛大逆不道,说句实话,大宋朝廷早就腐烂到了根子里,二位都是在朝中久经宦海之人,想必不会不明白这点。这种腐烂,已经不是一两位圣明的君主,一两批中直能干的臣僚,就能够挽回的。”
“就算今日我们全无一点私心杂念,耿耿忠心辅佐宋皇,助他收回燕云之地,甚至扫灭金国,追亡蒙古,荡平西夏,远征西域,达到汉唐最鼎盛时期的功业,那又如何呢?”
“我敢说,若是这个朝廷不变,根本不变,也许还没有到我们老去的时候,这个朝廷,必然会再次疲软下来。一旦草原民族复苏,再次南下,势必又要回到眼下甚至比眼下还要糟糕的局面。”
韩侂胄神色定定,辛弃疾却是颇有些苦涩,却是没有说话。
岳无笛知道辛弃疾光复中原的执念太深,今日必须与他说个清楚,否则难免他会觉得自己根本就是为了赵家而代之。
“事实上,我大宋一朝,文臣璀璨,勇将如雨,自春秋以来,没有哪个朝代能够相比。而我大宋的君王,既不宠信内宫外戚,也不倚重宦官,洁身自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谓君明臣忠。”
“可是为何,本朝在对外战争中,却是屡战屡败?是我们的国库不够充盈,是我们的兵甲不够锋利,还是我们的将军太过无能?”
辛弃疾摇摇头,道:“都不是!大宋之富庶,远迈汉唐,大宋的机巧,不弱于先代,大宋的将军,也不乏勇决三军之辈!从范文正公到狄青将军,从你先祖岳武穆到韩世忠将军,他们任何一位,都堪称是盖代的名将。”
“然而我们还是屡战屡败!我想二位也曾思索过这里面的原因,不知可曾有了什么答案?”岳无笛问道。
辛弃疾道:“本朝武备方面,弱于番邦,无非是因为当年太祖皇帝定下的强干弱枝的祖制所致,贤侄以为,还有其他原因吗?”
岳无笛道:“岂止如此!世人都知道习惯的可怕,一个染上了赌博恶习的人,往往终生难改。殊不知若是一个朝代也养成了某种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就会代代沿袭,深入每一个人的心里。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鲜有例外。”
“就算有一二个清醒者,试图改变整个朝廷的这种习惯。也势必会招致满天下因这种习惯而获益的人,不约而同的反对。”
“当年神宗皇帝天赐英明,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的大勇气,试图改革,不也是遭到了朝野上下。一致的反对么?在全天下这股滔滔洪流之下,纵使神宗威望再高,王安石权势再盛,也终归难以抗衡啊!”
“今日若我等沿袭神宗皇帝和王安石的旧路,何尝又不会成为第二个失败者?”
辛弃疾沉默半晌,才抬起头,睁开眼,问道:“贤侄说的这种习惯,究竟是什么?”
岳无笛呵呵冷笑数声。才握紧拳头,而后又松开,慢悠悠地道:“强干弱枝的军事策略易改,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难变啊!”
此言一出,辛弃疾手里的求和文书,当即掉落在地,韩侂胄本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也倏然变色。
“我若是对一般大儒。是决不会说出这句话的。因为我知道一旦说出这句话,不管先前如何支持我的人。只要是一名读书人,势必都会与我离心。但我相信,辛大人与韩相,决计不会!”说着双眸张开,定定地瞧着辛弃疾和韩侂胄二人的脸色。
见二人半晌怔怔的无言,岳无笛又冷笑一声。缓缓地道:“这就是大宋积弱的根本原因,我想二位,无论如何也不曾真正地想到过吧。二位身为朝廷最顶级的士大夫,向来为国尽忠,又怎会想到。造成国家疲弱的罪魁祸首,又正是和你们自己有关呢?”
辛弃疾的手仍有些发抖,半晌才艰难地开口,问道:“贤侄如何证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本朝积弱的罪魁祸首?”
韩侂胄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一双眼睛,却也是定定地看着岳无笛,想要听他说出个理由,一直以来,韩侂胄虽是明教光明左使,但他内心之中,恐怕最为坚信的,还是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之道。
之所以毫不保留地效忠岳无笛,一半是因为岳无笛武功高强,是明教教主,另一半,也是因为在岳无笛的身上,他看到了华夏复兴的希望,才矢志追随。可现在岳无笛却说,导致国家积弱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他这样的人,让他如何能不心惊?若是这样,即使帮助岳无笛得到了天下,他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好下场?
岳无笛见了二人的神态,却是反而一笑,不慌不忙地道:“二位有些过于担心了,我说导致本朝积弱的罪魁祸首,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这条祖制,而非士大夫。”
辛弃疾和韩侂胄二人微微一愣,思索片刻后,神色一动,脸色稍稍缓和了下来。但即使如此,二人也还是在等待着岳无笛的理由。尽管罪魁祸首是祖制,而非士大夫,毕竟也与士大夫有关,他们如何能等闲视之?
岳无笛道:“士大夫这个阶层,并不是本朝才出现的,自古有之,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朝廷的中坚力量。只是在古时,他们的称谓不同罢了。先秦时,贵族掌握知识和官路,贵族便是士大夫。汉魏南北朝至隋唐时代,门阀掌握知识和官路,门阀便是士大夫。而到了本朝,名门寒门,都可以读书入仕,这些读书人,便是新的士大夫。”
“士大夫从来都是治理天下的中坚力量,而本朝太祖,却是将这个事实,提升到了祖制的程度上,导致士大夫的力量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自此文人独尊,武人的地位空前下降,重文轻武的风气,绵延近两百年,似乎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如果说大宋是一株大树的话,那么它所结出来的果子,都是文人果子,若是出现一两个武人果子,便会遭到满树文人果子的一致排挤,大宋这株大树上,没有武人果子的生长空间啊。”
“一个重文轻武,没有丝毫尚武风气的国家,若是独占一隅也就罢了,偏偏占据了最为富饶的土地,周遭还有强敌环伺。呵呵,可以想象,它会遭受到怎样的下场。”
“而最为可怕的,还是这种风气,已然深入了这个国家的骨子里,除非再造新骨,否则绝对无法改变。所以这两百年来,大宋先受契丹欺压,再遭女真凌辱,现在又面临蒙古的威胁。就连天南一小国,也都能割裂山河,数百年称皇称帝。”
一番话说得辛弃疾和韩侂胄尽皆默然,低头不语,脸色都有些苍白起来,二人都是武功高强之士,出现这样的情况,也真是罕见稀奇之极了。
二人沉默了一会儿,辛弃疾忽然开口说道:“贤侄所言,固然是甚有道理,让老夫数十年未曾想通的问题,今日豁然开朗。”
岳无笛知道辛弃疾必然还有后话,因此没有接口,只是在等他继续说。
果然,辛弃疾凝眉片刻后,再度开口说道:“正如贤侄所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导致了本朝重文轻武的风气绵延,深入骨髓,才导致多次遭受外侮。”
“然而,若不重文轻武,难道重武轻文不成?太祖皇帝平定了五代十国,纷纷扰扰的战乱,总结前代教训,才想出了这么个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国策,二百年来,大宋始终没有因为内乱而遭受浩劫,可见这条国策,并非无用。”
“若是贤侄你再建新朝,重武轻文,那么汉末诸侯之乱,晚唐藩镇割据,五代战火连绵,岂不是又要再次出现了?”
“重武轻文,容易导致内乱,却能赢得对外的胜利;重文轻武,容易导致外侮,却容易遭受内乱的劫数。这两者,都并非是全然只有好处,都同时存在着弊端。本朝再多的不是,也只不过是选了重文轻武这一种罢了。若是贤侄能够建立新朝,又会做怎样的选择?”
辛弃疾本以为岳无笛会犹豫很久,就算不犹豫很久,也至少要思忖一番,却没想到,岳无笛毫不迟疑地就脱口而出:“国以弱灭,必是外族入侵;国以强亡,不过改朝换代。若是由我在这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我岳无笛,宁以强亡,不以弱灭!”(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五章驱狼斗虎
“宁以强亡,不以弱灭!”
这八个字坚决得如同金石交击一般,铿然作响,令得辛弃疾和韩侂胄耸然动容。
“宁以强亡,不以弱灭……”辛弃疾和韩侂胄喃喃低声,反复念诵着这八个字,似乎着了魔怔一般。
岳无笛也用低沉而又严肃的声音道:“是啊,宁以强亡,不以弱灭!”辛弃疾和韩侂胄也许并不能深切体会,一个朝代,若是因为弱小而被灭亡,其下场会有多么悲惨,对国家和民族,会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但是岳无笛拥有前世的记忆,对此,却是一清二楚的,宋朝因为弱小灭亡,导致华夏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族占据了南北全部江山,千年文华,一朝摧毁!
甚至留下了“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么一句令人愤怒而又偏偏无可辩驳的嘲讽之语。
明朝因为弱小,导致李自成这样的流寇,都能占据江山,而后又把江山拱手送给了满洲人,从此汉人剃发易服,顶着猪尾巴,给满洲贵族做奴才做了几百年。
至于清朝,更不消说了,弱到无以复加,使得中华大地,不仅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颤粟,更是连那弹丸小国,都能从中华吸血抽髓,而后更是占领大半个中国。
到了民国,反倒有了些血气,不过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沉疴难治,虽有十万青年十万兵,终究回天乏术。
这些。辛弃疾和韩侂胄统统都不可能知道,他们能够知道的,仅仅只是宋朝被契丹人和女真人欺压的悲惨而已。这种悲惨,远远还没有到亡国灭种的程度,无法与后世相比。
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若是没有意外,几十年后,华夏民族将面临第一次亡国灭种,而葬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