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半个丧尸来种田-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花云谢过铁师傅,说好明天送来工钱,便赶紧往家赶。

    回去后,花雷花长念都试过,都说好,也都觉得比不上花云那把。

    “人家将军愿意要这个?”

    花云把两把弩弓放桌上:“又不是他自己用,给大军配备上我这把,不知要用多少铁。听郑大人那意思,钱上可没那么容易。要是钱多。不早把蛮国全灭了。”

    “你这孩子,对人家尊敬些。人家是官,咱是民,民不与官斗。要是惹恼了大人们,咱可吃罪不起。”

    花云只点头,自己少说话便是。

    天才亮,重万里便来到了花家,还有昨天那个小头目,还有一脸笑眯眯的郑县令。

    见了东西,重万里便拿起来试。又点头又摇头。

    花云便道:“这个更适合你们。”

    重万里心里也知道。可对花云那把精良弩弓,怎么也不甘心。

    “虽然简单了些,但更易上手,二十连发。射击力更大。射程更远。而且设计图我也给你。你们可以找人改进。并不差我这个什么。”

    重万里只得死心。确实,这把才适合配备给军士们,那把虽然更好。却无法大数量配置。

    “我会上报朝廷,给你嘉奖。你想要什么?”

    花云真没什么想要的:“不用了,不用报朝廷,等我想起要什么,再跟你说吧。我们过得很平静。”

    不想有人来打扰。

    重万里往外看一眼:“若是朝廷认可你,至少这个村子没人敢招惹你们。”

    这倒是挺好。

    “不用,村里人挺好的,”从没主动招惹她做什么过分的事:“不是有你们吗?”

    这是要他和郑县令以后护着他们一家的意思?

    这是当然。

    至少,他自己要承她的情。

    郑县令笑眯眯递上一沓银票:“花云姑娘,这是狼钱。一头按十两算,一共一千三百二十两。”

    这么多?

    “你可帮了我大忙。”

    原来,这阵子郑县令正为安置灾民的事儿在犯愁。虽然他压下粮价,也只是暂时稳住了百姓。那些个粮商也真是够够的,刚刚好的三倍价,一文不多,一文不少。果然是商人本性,利字为上。

    现在,百姓手里的钱能果腹,三天后呢?十天后呢?一个月,过年后呢?而且,多少人家是挣一天的钱吃一天的饭呢,现在工钱没涨,粮价却高了三倍。以往一天能吃三顿,变成一顿,能挨多久?

    况且,还有压塌了房子的不少人,只能草草安置,没法立即修屋。

    这里头损失的财物又是一笔。

    他倒是能写折子向朝廷求助,可按章程层层审批,就算他老爷子不给他添乱立即请来救援,那又得多久?他还没有直达天听的资格。

    前日,见着那些狼,他眼前一亮,心中有了计较。

    回去立即让师爷广下帖子,名头便是县衙灭了狼灾,以示庆祝,请大家来赏雪****肉。

    请的全是家里有钱的主儿,茴县有头有脸有钱的能不给县令大人个面子,大家都是被管着的呢,自然纷纷来捧场,也尝个新鲜。

    县衙后头的小花园子雪还挺厚,不是他风雅,是他着急百姓的事儿,没想着让人铲。而且手下人天天忙得脚打后脑勺,连他带来的伺候的小厮丫鬟,都上街帮忙了,谁还顾得上没人进去逛的花园子。

    正是一好景。

    一群人谈笑风生,边上有串在铁棍上的狼肉在雪地柴堆上滋滋冒油,一切都是和谐的美好的,直到酒到三巡,郑县令站了起来,先展望了一番美好未来官民同欢,又云,百姓不好过啊,他这个县令没本事啊,没给朝廷争光也不想给朝廷添麻烦啊,乡里乡亲亲骨肉啊,大家帮一把啊…卖狼度雪灾,谁买的多上奏朝廷嘉奖。

    顿时在场老爷们都是一阵的荷包疼,可话摆上来了,狼肉也吃了,郑县令还将大家捧的这么高,掏银子嘉奖,不掏银子呢?是不是给穿小鞋?

    不管心里怎么骂,一个个红着脸表衷心表爱民,看看旁边的狼骨头架子,自己肚子也揣饱了,要是不给,郑县令是不是得按片算狼肉钱呢?

    既然必须出银子,那面子就不能丢。

    这一要面子,让郑县令得了几万两银,安置灾民没问题了。

    这厮蹬鼻子上脸,亲自送别客人,一个劲儿的夸奖:“就知道咱茴县的人善良团结,等各位家里施粥时,本官一定要到场,如此积善人家当为表率。”

    客人恨不得要摔,才出了几百两银子呢,还要出粮出人出柴火?

    “本官定上报朝廷给各位嘉奖。”

    得,遇上一厚脸皮的官也是没法子了,以后小心着吧。

    郑县令脸上的笑止都止不住:“多谢你的狼。”

    花云抬手:“不谢,我这还有狼皮,你要不要?”

    “呃——”他要狼皮做什么?

    重万里扯下一张皮子:“你处理的很好,”这手法他真心的比不上,可惜,没亲眼见着:“我都要了。”

    皮子最保暖,给军士们做冬衣,不像棉服笨重,到时多杀几个敌人。

    “给。”一沓银票塞给花云,花云直接递给花雷。

    花雷数了数:“二千?”

    花家人吓了一跳。

    郑县令挤眉弄眼:“我就说这家伙有钱。”

    这是重万里的私人银子,他家比他家还不缺钱。

    花长念不敢收,便要花雷还给重万里。

    重万里道:“这弩弓可不止千金。”

    花云也道:“是啊爹,便是一万咱也要得。”

    花长念瞪她,不是让你客气尊敬着点儿吗?

    早抢过去试手的小头目在一边呵呵的笑:“二万我们也要,你就收着吧,不然兄弟们给你急。”

    花长念:“…”

    还真有上赶着的买卖。

    “唉,大人们真是太客气了,小民们做什么都应该的,怎么还给这么些钱呢。”

    郑县令笑,不是不要钱,是不敢要这么多钱啊,这人太老实了,漂亮话都不会说。

    “真是太谢谢大人们了,开春耕地买粮种正好…”

    郑县令一顿,粮种?怎么忘了这个?(未完待续。)

    ps:  感谢血凰亲的月票,感谢46628095亲的平安符,感谢悠悠梦竹亲的打赏。

第七十九章 粮价

    “那你家开春得要多少粮种?”

    “啊?”花长念摸摸脑袋:“这个啊,得看什么时候化冻。要是按往年的情形,化冻了我家便能种一茬春小麦,但今年这么冷,我家又是才买的荒地,还没开出来。要是地醒的太晚,种春小麦也得不到收成,那就种苞米,苞米长的短,再接着种大豆…”

    花长念说到种地,话便多了,自己说的起兴,没瞧见郑县令略显僵硬的笑。

    “唉,忘了提前买粮种了,怕到时候不知得多贵呢…”

    郑县令给重万里使了个眼色,事办完了,走吧。

    “我们回去便让人来拉狼皮。”

    皮子好拉,一辆马车便足够。

    “哎,哎——”

    送走三人,花长念有些惴惴:“是不是我说话惹着父母大人了?怎么说的好好的就走了?”

    花雷道:“爹,你别多想,我看郑大人是听你说到粮种上了心,他肯定是发愁开春春种的事儿呢。”

    “是了,郑大人是个好官,县城都说郑大人好呢,不然粮食早买不起了,唉,你们说郑大人也真是够倒霉的,怎么才来茴县就碰上雪灾呢?真是——”

    重万里看郑县令:“怎么你一来就闹了雪灾?”

    郑县令气得想踹人:“这又不是没闹过,县志都有记载,谁知道哪年大灾哪年平安啊?哼,亏着是我,临县怕是——”

    临近几个县自然也遭了灾。不知那里的县令是怎么做的。

    “所以,哪怕你家老爷子没跟着,他也算是帮了你了。”

    郑县令气馁:“行了,别说了,没事你赶紧走吧。”

    重万里眉头一挑,用不着就赶人了?

    “花家那里,以后你帮我照应着些。”

    “好好好,我还能不知道?真是——,怎么是个女的呢?”

    “要是男子,我能不带了一起走?”

    “得了便宜还卖乖。有这东西。边境能安生几年吧?”郑县令指着弓弩道。

    重万里脸色一整:“我们要尽快回去,这边都这么大的雪,不定蛮国那里怎么开抢了,估计今年更不太平。”

    “那你们先行一步。狼皮我让人送过去。”

    重万里回去便带了人匆匆离开。

    等狼皮运走。花云去了趟县城给铁师傅结账。花家再次安静下来。

    万氏问花云:“人家给了两千两银子呢,咱留下这些是不是不好?”

    花云翻看着狼王的皮:“有什么不好?重万里本来就是借着狼皮给银子,便是只卖他一张。也是两千。咱才留了不到十张,他不会计较的。”

    万氏还是心有不安,孩子都是有主意的,自己就听着吧。

    “我给你们都做成袄,眼下还不是最冷的时候呢。”

    等一家大小都穿上狼皮袄子,花长念又往仙客来去了一趟。

    “眼下这东西,只贵不贱。郭掌柜看见我,亲自接待的,看来酒楼里也都缺东西。鸡蛋又涨了钱,他还催我给送兔子去。咱今年能过个肥年了。”

    郑县令和重万里给的几千两银子,夫妻俩没想着动,让花雷存到钱庄里,留着以后给孩子们用。

    “不过,狼他是不要的。说自打县令老爷的烤狼宴后,县城有钱人听见‘狼’这个字,就心口疼。仙客来不敢再卖,幸亏咱家的狼都处理出去了。”

    花雷几个就笑,就是因为他家的狼被郑县令那样处理,才让仙客来没得这笔生意做。

    花长念跺跺脚,进屋时换上了他的老棉鞋。万氏用碎狼皮当里子,出门便穿着狼皮里子的鞋,鞋面还是老棉布。在屋里,烧着炕,便换上棉的。

    “这狼皮真暖和,捂得我都出汗了。”花长念看着天:“可别再下雪了。我听着赶货的讲,咱周边几个县粮食可贵,一天一个价,还每天限量的卖。好些人买不着粮食呢。咱县还好,这段日子一直一个价儿,虽然比平常贵不少,但没周边那么离谱。有外县人来买呢。粮食铺子里限量了。”

    万氏跟着感慨,忽然想道:“不然等咱家地都开垦出来,种粮食,咱也卖粮食?”

    “先把地养好再说。你看你,又养鸡,又养兔子,来年还养羊,这又盘算着种粮食卖。”花长念对着几个孩子:“咱家就你娘最能干了,以后咱都听你娘的领导。”

    花雨从炕上滚进万氏怀里:“就听娘的,娘把我们养得多好啊。”

    几人哈哈笑,这是夸谁呢?

    万氏红着脸:“不知羞。你也是,当着孩子的面浑说什么?”

    花长念立即道:“我哪有胡说?我说听你的就是听你的,你听不听我的?”

    什么你的我的的,万氏瞪他:“谁说的对就听谁的。”

    “对对,你说的对。”

    “哈哈哈哈哈…”几个孩子笑成一团。

    隔壁的花家,却是争吵成一团。

    “爹,我都打听准了,临边几个县的粮价涨了七倍了,还一天比一天高,只要咱家的粮食一运过去,保准能卖个好价。到时候,家里起屋子娶媳妇的钱不都有了吗?”

    说话的是花长宗,他外头的朋友多,消息灵,一听了粮食大涨价,就动了心思。这一转手,就能挣平时的七倍银子呢。

    花老头骂他:“今年闹雪灾闹的,真当咱家粮食多呢?便是往年年景好的时候,我和你娘留的粮才够吃到秋收。你们哪个心里不清楚?卖粮,卖粮,卖出去了咱们还吃什么?”

    花长宗急了眼:“爹,这么好的机会咋能白白放过?咱家不是紧着用钱吗?勒勒肚皮就过去了,开了春,遍地都是吃的,可银子不是哪都是的。长芳要嫁,顺风要娶,长祖考试,哪个不要钱?”

    “那也不能拿命根子去换。”

    花老头再想风风光光出人头地,可他也是种地种了一辈子的,对种地的人说,什么时候都没有手里有粮踏实。这是老辈子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坚定理念。

    “爹,你——”

    “你别说了,想打粮食的主意,门都没有。”

    “我——”花长宗又气又急,怎么就说不通呢?这么好发财的路子,爹怎么就老顽固呢?

    花长光腿已经好了,走动间与以前并无异样,他带着一家子在一边听着并没开口,反正他儿子娶媳妇娶定了,房子也盖定了,他急什么?

    花长耀心里也不舍这个发财的机会,眼珠子咕噜噜转,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给花长宗使眼色,挤眼弄眉。

    花长宗不明白这个鬼机灵的弟弟什么意思,不由跟着他挤眉弄眼,最后没明白啥意思,还差点儿脸抽筋。

    花老头一拍桌子:“好好说话。”

    花长耀只好道:“爹,二哥说的对,这么好的发财机会咱不能错过啊。”

    花老头又一拍桌子:“我说了,不卖粮食。”

    花长耀被他瞪的委屈,看向李氏:“娘,我还没说完话呢。”

    李氏立即也跟着拍桌子:“让长耀把话说完。”

    花老头哼了声,李氏回了一声哼。

    “爹,娘,咱家粮食不能动,可别人家有粮食呀。”

    “啥?”

    “你说啥?”(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投机倒把

    “三哥,你别是偷吧?”

    “去去去,怎么说话的?”花长耀鄙夷看着花长祖,还是个读书的呢,自己说一句话,他自己就往歪心思上动,有脸念叨啥子曰圣人云的,要他说,一家兄弟,这个才是最一肚子坏水的。

    “二哥不是说的清楚吗?咱县的粮食价低,临县的高。咱这边买了那边卖,不是一样的挣钱吗?又不用自家的粮食。”

    “这…”

    屋里人都沉默,听着…好像…是笔好买卖。

    连置身事外的花长光都动了心,跟别人一样纷纷看向花老头…旁边的李氏。

    花老头管着的是粮食,可钱却在李氏手里呢。

    方才说自家粮食,李氏还没什么感觉,但牵扯到钱,她便犹豫了。

    见她犹豫,花长光花长宗花长耀立即拿眼使唤花长祖。

    花长祖心里骂娘,可没人开口他只得上:“娘,要当官老爷,不只要文章做得好,还得请客送礼呀…”

    “行。”李氏立即拍了板。

    花长光花长宗花长耀盯在花长祖身上的目光却没挪开,从刚才的求援变成了鄙夷,就知道娘只在乎这个小的。

    花长祖想爆粗,你们到底要闹哪样?这日子没法过了,怎么看都是三个哥哥联合起来针对他。

    是的,花家现在结成各种同盟。比如,花老头和李氏为了花长芳跟儿子们对上了。比如,三个当哥哥的因为李氏的偏心跟花长祖对上了。比如。四个嫂嫂因着嫁妆的事跟花长芳对上了。比如,大房的孩子早跟二房三房的孩子对上了…

    花老头心力交瘁的,不知道多少次怀念花长念一家还在的日子,那是多平和平静让人怀念啊。

    可惜,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花长耀机灵,还有比他更机灵的,最机灵的还是人家粮铺。能挣下一份身家的人笨吗?尤其各家老板经历事多,还经常碰头开会。早在被郑县令震慑住的那一天,便让店里伙计防着这伙人了。

    老子都不能投机倒把,还想踩着老子的头投机倒把。做梦!

    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既然来当迎来送往的伙计,就得有识得人脸辨得人声的本事。

    常来买粮的,伙计都记得差不多了。甚至他们的家口都探听得清楚。来买几口人的粮。能吃几日。心里自然都有本帐。猛不丁出现了新面孔,他们能不觉察?

    要是外县人,凭着十里一口音。就能立即认出来。不好意思,本地粮铺只卖本地人,不服?去告县老爷啊。只是你是告我们父母官呢,还是你们父母官呢?

    托本地人来买,想都别想,你要买多,好咧,咱先说清楚,你买的可是能吃仨月了,三个月后再来买,没得通融。

    这样,外地粮商想低进高出的那波人,就被挡了回去。

    至于真是本地人的生面孔来买,真是买给自家吃的,好,按人头来,一个人顶多买十口人一天的粮,多了一粒都没有。一个两个三四个正常,但呼啦啦来一群人,粮铺就关门,又挡了一波想积少成多的外地粮商。

    粮铺这样做,是有些过了,但跟临县涨了七倍的粮价一比,再傲娇呢,大家也都受着,人家粮铺说了,这是保障本地人的利益。不然粮食都被外地人买走了,咱自己家不得饿着?

    大家觉得对,主动帮着粮铺监视生面孔。

    而且粮铺老板们提前跟郑县令知会了,他们也是无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