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门法则-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藩今年怕是要超过夔州,跃居第八了。”
赵然对这个问题比较关心,当即追问:“二十八年的信力薄下来了?”
陈天师微笑道:“也就这几天的事。去年松藩突破五百万了,五百六十八万。整个四川九千一百万。”
嘉靖二十八年是大范围推行修士出任十方丛林方丈的一年,在四川这个本就做得比较规范的地方,信力值得到了大规模增长,相信到了嘉靖三十年的时候,这种增长才会趋缓稳定下来。而松藩地区的增长,应当是得益于抗旱救灾影响力的延续,这令半年没有履职的赵然“老怀大慰”。
陈天师继续公布好消息,去年整个大明的信力值达到了十四亿,形势十分喜人。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全国各地的增长,南直隶、河南、浙江的增长较为缓慢,虽说也比过去多了一些,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
陈天师毫不隐讳的道:“南直隶虽然增长了两百万,却依旧没有破亿,如今在两京十三省中已经跌落到第七,如果依旧没有起色,明年就会被四川超过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毋庸讳言,与南直隶一直以来重朝廷偏道门的执政方略有关……”
听到这里,赵然几乎忍不住怀疑自己的耳朵,是自己听错了吗?陈天师你居然就这么大大方方的直承己过,一点也不遮掩了?
“……最终数目虽然还没出来,但结果是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了,这些日子,我一直在为此事焦虑,很是不安。致然或许不知道,去年初在真师堂议事时,我是向诸位真师们夸下海口的,要保证天下信力总量每年增长百分之五,去年目标完成了,今年、乃至明年的目标我估计问题也不大,但要保证继续连续增长就很难了……”
赵然插了一句:“陈天师恕我直言,每年增长百分之五,初始几年或许容易,但越往后越难。”
陈天师道:“当然不可能永远增长下去,连续增长十年,达到二十二亿以上,估计也就到此为止了。其实就算是连续增长十年也是极难的事,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解决好南直隶的问题。南直隶人口数大明第一,一千六百万,信力总值却排在了第七,实在不太相称,只要能解决好南直隶的问题,继而寻找到一套好的办法推行到浙江和河南,我相信必然能够完成这一目标,十年后,令大明的信力值达到二十二亿以上。故此,当大隐跟我说,想请你来做应天府的方丈后,我经过再三思虑,觉得是个不错的建议,所以今天请你过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赵然理了理思路后问道:“这么说来,还政于天子,其实也仅仅是十年?”
陈天师点头:“就是十年,十年之后,应该能够看出来,恢复皇权威仪对道门飞升是否有效。”
“十年就能看出来?”
“这是我老师的原话,也是合道境大修士们的承诺!所以我希望致然能帮我撑过这十年,否则到了第五年、第六年就被迫将庶政收回,那就白白浪费了这五六年,这不仅是五六年,更是我老师圆满飞升的希望。”
赵然摇头苦笑:“居然将大天师飞升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陈天师太看得起我了。”
陈天师道:“致然莫要自谦,你有这个才干……我们可以先从应天府开始,三年之内若是找到了南直隶信力增长的好路子,我会说动司马云清,让他们茅山将文昌观的方丈让出来给你做,同时将这条路子推行河南、浙江。”
赵然沉默良久,陈天师也不再多言,任凭赵然反复权衡。
也不知想了多久,赵然道:“我心里一直有个不解之处,恳请陈天师解惑。”
“你说。”
“我知道邵大天师曾经为道门做过突出的贡献,但依然认为,这不是擅改天下大政的好理由。这么改,结果如何无人能够预料,万一导致人心浮动、天下大乱,岂非背离了初衷?到时候想要重新收回来都是难上加难。恕我冒昧,说句不该说的话,岂非以一己之私而挟制天下?为何这样的决议,真师堂上能够强行通过?小道惶恐,还望陈天师指点迷津。”
陈天师想了想,问:“你对如今的信力值怎么看?你觉得够不够?”
赵然道:“元吉天师就任下观方丈之后,所行之策是正确的,如果真能达到陈天师刚才说的每年二十亿以上信力值,我道门便可以保证十二到十五年飞升一位合道境大修士,而不用再像过去一样二十到三十年。如此一来,基本上就能为所有合道圆满的大修士们提供足够的信力,人人无忧!所以,于小道而言,真的不赞成另换他途,因为这条路是明确的,而另一条路则未知。”
陈天师沉吟片刻,问:“致然,你知不知道嘉靖十八年时,大明有多少修士?”
赵然怔了怔,他的确从来没有求证过这个数字,但不妨碍他飞快的演算个大概:“应当在十万?唔,金丹以上修士的寿元要略长一些,或许是十二万?”
陈天师给出了准确数字:“十三万两千多,其中馆阁修士三万两千余,散修、世家十万。一百年前则是十二万九千多,用了一百年时间,修士的数量增长了三千。那么致然知道,嘉靖二十四年,我道门修士又有多少?”
第一百零一章 始作俑者
大明六年汇总统算一次人口数,同时总观也会随之统算一次修士数,赵然一直关注的是总人口,对嘉靖二十四年的修士数没有关注过,所以摇头以示不知。
陈天师告诉他:“十三万五千,六年增加三千,顶得上过去一百年!”
紧接着,陈天师又伸出了三根手指:“下一次汇总修士数是在明年,目前增加了多少尚不得而知,但去年年初的真师堂决议时,总观器符阁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数字,他们从嘉靖二十五年到二十八年的三年时间里,一共下发正骨丹两千三百六十七粒,成功为各家馆阁报上来的无根骨者正骨两千一百零八例,也就是说,这个增长速度还在加快,器符阁预计,下一个六年的修士增加量很有可能达到五千人!致然,也许在一百二十年以后,修士的数量将翻倍,甚至达到三十万!”
赵然陷入了沉思中,十三亿圭的年信力值对应十三万修士,已经出现问题了,那么将来二十亿圭信力值对应三十万修士,又会如何呢?简直不敢深思!一百二十年后,信力值能增长到三十亿吗?赵然觉得恐怕很难……
如果爆人口增加信力……他摇了摇头,爆多少人口,意味着相同比例的修士增加,这不是解决之道。
陈天师又道:“按这个速度,一百二十年后,我道门将有多少合道大修士?这固然很好、很强,但若是你我有幸都能活到那个时候,就要面对一个严酷的问题,谁飞升?谁等死?”
黎大隐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和赵然面面相觑,忍不住在旁插了一句:“别说飞升,连授箓都不够。”
陈天师道:“不管怎么样,《正骨经》的出现,毕竟是一件有利于整个道门的大功德,给了无数原本没有希望的人以求道的希望,我们断不可能就此废止,所以只能接受这一事实,然后想办法解决。”
陈天师是《正骨经》来源的知情者,这些话既是实情,也是在安慰赵然。
赵然嘴角发涩,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今天才明白,去年初的真师堂议事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原来自己居然就是促成这一结果的始作俑者之一,是自己从西夏带回来了功法,同时自己还提出了修士入十方丛林的建议,令当前的重大变革有了实施的保障。
他艰难的提出一个连自己也无法说服的建议:“能不能尽量减少正骨丹的发放?比如,设置一个……门槛……”
陈天师道:“去年真师堂还否决了一项提议,九州阁提出,应当将每年的正骨丹发放数量控制在五百粒以内,这项提议在投票的时候被否决了,因为实施起来很困难。真到了你的亲人朋友有修行机缘时,你能忍心拒绝从而就此断了他的希望么?不瞒致然,我去年还推脱不得,为三个人请托正骨成功……我实在无法拒绝,其中一个就是大隐的侄儿。”
赵然想了想,不得不承认,换做是宗圣馆,恐怕不是拒绝的问题,而是谁拦着他就跟谁急的问题。经他手上用正骨丹成功踏上修行的,比陈善道还要多。
陈天师又道:“既然说到这里,我还可以告诉致然,当日在真师堂上,我们通过了另外一个决议。”
赵然抬头等待着这个决议的公布,他已经有所预感了。
陈天师缓缓道:“……这是一个备选方案,如果这一次的变革没有起到效果,十年之后,总观将开始慢慢准备,先是器符阁、宝经阁,然后是三清阁、东极阁,最后是雷霄阁……等我大明容不下这许多修士的时候,道门将向佛门开战……致然,如果我们用十年时间找不到解决之道,我们就要准备战争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赵然不敢应答,他也没办法应答。
最后,陈天师道:“所以说,问题就摆在这里,需要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既然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不试一试我老师的这个办法呢?”
赵然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我可以在应天试一试,但不敢保证一定能过扭转信力颓势。毕竟,当庶政归还皇帝之后,我道门对百姓的影响力必然大降。另外,南直隶的民生问题并不突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起点很高,想要进一步改善,难度较大……这与在松藩是完全不同的,希望陈天师理解。”
陈天师点头:“我当然理解,同时也可以明确告诉你,如果不能提升,只要能够维持住现在的形势,我也能够认可,我最担心的其实是未来几年信力的不增反减。致然能够答应,我心甚慰,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赵然沉吟道:“信力的本质,其实就是民心,争民心的手段,无非一正一反。正者,多布道、多做民生发展之事;反者,打击会丧失民心的事。我希望三茅馆在这方面多给我一些宽容度,既然要求的目标是信力,我们就看年底的结果。”
陈天师斟酌片刻,答应了:“致然的要求很合理,我同意,但也请致然注意,不要主动去干涉应天府衙、各县县衙的庶政,尤其在税赋、用人上,不能去横叉一杆。”又叮嘱道:“致然,还有大隐,你们当知,今日我说的话乃是绝密,万万不可透露出去。”
两人齐齐点头:“明白的。”
谈话至此结束,赵然辞别陈天师的时候,陈天师邀请赵然:“瞧致然这气色、这行止,似乎已经丹生神识了?宗圣馆离得太远,若是致然不介意,后天随我去栖霞山,便在我三茅馆受箓吧。致然放心,我三茅馆修士不多,每年信力配额都用不完,全给了上三宫了,呵呵。”
大法师境的授箓需要七十二万圭,以及一批供奉灵材,这是陈天师给赵然的开胃菜,赵然便也却之不恭了。离开了元福宫,黎大隐将他送到山下,回来后,宫门外等候办事的人群才开始陆续进入。
陈天师在紫宸殿上静默多时,起身出来,向黎大隐道:“为师回栖霞,你后天陪同赵致然过来。”
黎大隐道:“老师是为赵致然授箓回去准备么?弟子已飞符彭师弟,让他预为筹备。”
陈天师也不多言,直往栖霞而去。上了三茅宫,来到梅园之中,见邵元节于梅树下闭目打坐,也不敢搅扰,在旁小心侍奉。
过了许久,邵元节方才睁眼:“这梅花易数当真艰深,易学难精,总是差那么一点,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张铁冠和龙阳子真乃神人,我不及也。”
陈天师笑了:“术有专长,您的道,也不是他二位能比肩的。”
卲元节问:“你回山所为何事?”
陈天师禀告:“是为玄坛宫方丈一事前来禀告老师。”当下,便将准备让赵然做玄坛宫方丈,以及在三茅馆中给他授箓等等说了,又道:“这个赵致然,是松藩天鹤宫方丈,极擅布道,无论在龙安府还是在松藩,但凡他经手之处,信力都有大幅提升,九州阁宋阳石对他赞不绝口……”
邵元节道:“当年随张全一去横断山的小家伙,我知道。”
陈天师道:“正是此人,弟子担心直隶信力跟不上,拖了咱们的后腿,故此想用一用他。”
邵元节道:“你看着办就是。”
第一百零二章 邵元节的态度
陈善道迟疑了一下,道:“弟子今日和赵致然见了一面,感觉他对上三宫很有看法。”
“他想怎么做?”
“没有提及上三宫,但却表明了态度,他说信力即民心,凡是有背民心的,他都要整治。上三宫这些年做的事情,很有不少是为朝野诟病的,以前是为了争皇权,故此宽容了不少,也有弟子纵容之过,如今大政已定,弟子想着也是时候整顿一番了……”
“你是想说秀庵吧?秀庵的事情,我们从来也没有同意过。”
“是,老师英明。弟子以为,这件事情怕是也该到此为止了,皇权初定,既然要恢复天子威权,以前不让天子修道的规矩,已经不合时宜。想来咱们只要做得细致一些,真师堂通过决议问题不大。等决议通过,皇帝的修行之事再慢慢透露出去,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这是改变天下修行界的大事,是老师的大功德,不仅老师有望借此飞升,无数同道都能为此获益,弟子就算再苦再累、再不为他人理解,也心甘情愿。”
邵元节望着满脸振奋之色的陈善道,沉默良久,缓缓点了点头。
得了邵元节的首肯,陈善道出了三茅宫,打出飞符:“有事找你,在何处?”
“正在烂柯山中商议我家今年道宫和道院方丈的人选,怎敢劳陈天师移步,我去元福宫拜见就是。”
“那就来栖霞山相见。”
水乡侯向左右道:“你们接着商议,我要赶去栖霞山,不拘谁去,总要速速定下来人选,也不用告知我,立刻飞报灵墟阁就是了。”
水云珊起身:“父亲,我陪你一起去。”
水乡侯想了想,道:“也好。”
父女二人乘上飞行法器,向着京城而去。
自张元吉登上下观方丈之位后,总观与馆阁之间的关系骤然密切了许多,但凡有所诏令,各家都立刻遵照执行,不敢有所折扣,不仅游龙馆忙着商议上报方丈人选,天下各家都在如此,上三宫则更是如此。
与大部分馆阁派不出自发情愿的修士相比,上三宫这边却极为踊跃,或许是因为对大道本就没什么指望,所以上三宫的修士们对名利的追逐就热切了许多,以至于今年的十六个方丈位置,报名者与授职的比例竟然达到了将近四比一,令执掌朝天宫的朱先见很是欣慰,但欣慰之余也略略有些担忧,在人选上更加慎重了一些。
这一商议就商议到了夜晚,终于筛选出一个二十人的初步名单。
朱先见吩咐暂时休息一下,将殿门打开,让大家透透气。所谓透透气,不过是个说法,就是给大家多一点时间冷静,重新想一想,以备最终产生一个任职名单。
朝天宫这边是德王朱载墱、大供奉龚可佩、蓝田玉,此外还有个朱隆禧,灵济宫是宫院使蓝道行、大供奉胡大顺,显灵宫则是宫院使段朝用、大供奉盛端明。上述人等,除了朱隆禧外,俱为炼师境以上修士,可谓上三宫中流砥柱。
朱先见走出殿外,向朱隆禧招了招手,朱隆禧跟了出来,二人便在外间溜达。一边信步而行,朱先见一边问:“还要裁汰四人,灵济宫那两个,春风和观云,怕是上不了台面。”
朱隆禧道:“千岁若是觉得当真为难,实在不行就拿下来,当日也并不曾说死。”
朱先见点了点头:“你好好安抚一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不可太过寒了他们的心。这样吧,今年的方丈就算了,你可以答应他们,从灵济宫调来朝天宫……”顿了顿,补充道:“但要脱了道袍……”
朱隆禧笑了:“这个容易,这两个人我估摸着,怕是连道德真经都没读全,心里没有什么信奉的,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层皮而已。再者,这两个人整日四处浪荡,或许当日一时冲动也未可知。等他们找来了再说不迟。”
正说着,有朝天宫执事前来禀告,说是游龙馆大长老水乡侯前来拜访,已至万岁殿奉茶。朱先见忙让朱隆禧回去告知,让大家再等一会儿。
万岁殿中,朱先见陪着水乡侯寒暄两句,问:“大长老有何要事吩咐?”
水乡侯道:“如今形势渐明,用不了几年,皇帝威权便可尽复,贫道在此恭贺齐王了。”
朱先见感激道:“都有赖于大天师做主,有赖于陈天师主持,有赖于大长老的鼎力相助,此恩此德,我朱家永不忘怀。”
水乡侯笑了笑,道:“既然大势明朗,三省庶政又已归于皇帝,接下来就要有一番全新气象了。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