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属性:手少阴。九穴成。极泉青灵少海行。自灵道通里而达。过阴 神门而迎。抵于少府。少冲可寻。
卷二经脉第十
心经诸穴歌
属性:少阴心起极泉中。腋下筋间脉入胸。(臂内腋下筋间动脉入胸)青灵肘上三寸取。少海肘后五分容。(肘内廉节后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节向头得)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 腕后方半寸。神门掌后兑骨隆。少府节后劳宫直。小指内侧取少冲。(凡九穴左右共十八穴)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内。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 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
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 。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斜络于颧。是动则病咽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 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 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反小于寸口也。(胛音甲 音掘折叶舌)
臂骨尽处为腕。腕下兑骨为踝。脊两旁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目外为锐 。目下为 。目内角为内 。手太阳经起于小指少泽穴。受手少阴心经之交也。由是循外侧之前谷后溪。上腕出踝中。历腕骨阳谷养老穴。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出肘内侧两筋之间。历小海穴。上循 外廉。行手阳明少阳之外。上肩循肩贞 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诸穴。乃上会大椎。左右相交于两肩之上。自交
肩上入缺盆。循肩向腋下行。当膻中之分。络心。循胃系下膈。过上腕。抵胃下行任脉之外。当脐上二寸之分属小肠。其支行者。从缺盆循颈之天窗天容。上颊抵颧 。上至目锐 。过瞳子。却入耳中。循听宫而终。其支别者。别循颊上 抵鼻。至目内 睛明穴。以斜络于颧。而交于足太阳也。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乃病气而及于有形。故复曰似拔似折。皆形容气逆之所致也。小肠为受盛之官。化水谷之精微。故主液。小肠所生病者。为耳聋目黄颊肿。颈项肘臂痛。皆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尚御公曰。脏腑雌雄相合。并受五行之化。故在脏主藏。以合五行。在腑则以六腑所生之血气津液筋骨而为病。盖病则所主之气不足。而病生于外矣。
卷二经脉第十
小肠诸穴歌
属性:小肠穴。十九中。路从少泽。步前谷后溪之隆。道遵腕骨。观阳谷养老之崇。得支正于小海。
逐肩贞以相从。值 俞兮遇天宗。乘秉风兮曲垣中。肩外俞兮肩中俞。启天窗兮见天容。匪由颧 。
曷造听宫。
卷二经脉第十
小肠诸穴歌
属性: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外侧节前觅。节后捏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兑骨下陷阳谷讨。腕上一寸名养老。支正腕后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贞胛下两骨解。(曲胛下两骨解间肩 后陷中)
俞大骨下陷保。(大骨下胛上廉举臂取之)天宗秉风后骨中。秉风 外举有空。(天 外肩上小后举臂有空)曲垣肩中曲胛陷。外俞胛后一寸从。(即外肩俞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肩中二寸大杼旁。天窗扶突后陷详。(颈大筋间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天容耳下曲颊后。颧 面锐端量。听宫耳端大如菽。(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此为小肠手太阳。(左右共三十八穴)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直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 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锐。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 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臀音屯 音国 同)
目大角为内 。发际前为额。头顶上为巅。脑后为项。肩后之下为肩膊。椎骨为脊。尻上横骨为腰。挟脊为膂。挟腰 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臀、尻也。腓肠上膝后曲处为 。膂内为胛。
即挟脊肉也。股外为髀。捷骨之下为髀枢。腓肠为 。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 睛明穴。受手太阳之交也。上额循攒竹。过神庭。历曲差五处承光通天。自通天斜行左右。交于顶上之百会。其支行者。从巅至百会。抵耳上角。过率谷浮白窍阴穴。所以散养于筋脉也。其直行者。由通天络玉枕入络脑。复出下项。以抵天柱。又由天柱而下。过大椎陶道。却循肩膊内。挟脊两旁。相去各一寸半。下行历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内俞。白环俞。由是抵腰中。入循膂。络肾下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循腰 。下挟脊。历上 。中 。次 。下 。会阳。下贯臀。至承扶。殷门。浮 。
委阳。入 中之委中穴。其支
别者。为挟脊两旁第三行。相去各三寸之诸穴。自天柱而下。从膊内左右。别行下贯胛膂。历附分。
魄户。膏肓。神堂。 膈关。魂门。扬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下历尻臀。
过髀枢。又循髀枢之里。承扶之外。一寸五分之间。而下与前之入 中者相合。下行循合阳。下贯内。历承筋。承山。飞扬。附阳。出外踝后之昆仑。仆参。申脉。金门。循京骨。束骨。通谷。
至小趾外侧之至阴穴。以交于足少阴肾经也。太阳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锐。项似拔。腰似折。
如结。曰。似曰如者。病在太阳之气。而有似乎形证也。太阳之气。生于膀胱水中。而为诸阳主气。阳气者。柔则养筋。故是主筋所生之病则为痔。经云筋脉横解。肠 为痔。盖太阳所主之筋。膀胱所生之脉。横逆而为痔也。经络沉以内薄则为疟。厥逆于下则为癫为狂。囟项鼽目腰背诸证。皆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尚御公曰。伤寒论云。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又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夫伤寒六经相传。七日来复于太阳。只病三阴三阳之六气。而不涉于有形。然头项强痛。又有似乎经证。盖气舍于形。未有病气而不见于形证者也。
卷二经脉第十
膀胱诸穴歌
属性:足太阳。三十六。睛明攒竹。诣曲差五处之乡。承光通天。见络 玉枕之行。天柱高兮大杼抵。风门开兮肺俞当。厥阴心膈之俞。肝胆脾胃之脏。三焦肾兮大肠小肠。膀胱俞兮中膂白环。
自从大杼至此。去脊中寸半之旁。又有上次中下四 。在腰四空以相将。会阳居尻尾之侧。始了背中二行。仍上肩胛而下。附分二椎之旁。三椎魄户。四椎膏肓。神堂 兮膈关。魂门兮阳纲。
意舍兮胃仓。肓门志室。秩边胞肓。承扶浮 与委阳。殷门委中而合阳。承筋承山到飞扬。辅阳昆仑至仆参。申脉金门。探京骨之场。束骨通谷。抵至阴小趾之旁。
卷二经脉第十
膀胱诸穴歌
属性:足太阳兮膀胱经。目内 角始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曲差发际上五分。五处发止一寸是。
承光发上二寸半。通天络 玉枕穴。相去寸五调匀看。玉枕挟脑一寸三。入发二寸枕骨现。天柱项后发际中。大筋外廉陷中献。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俞五椎之下论。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大肠十六之下椎。小肠十八膀十九。
中膂内俞二十椎。白环廿一椎下当。以上诸穴可排之。更有上次中下 。一二三四腰空好。会阳阴尾尻骨旁。背部二行诸穴了。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 膈关七。第九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仓穴已分。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廿秩边。背部三行诸穴匀。又从臀下阴文取。承扶居于陷中主。
浮扶下方六分。委阳扶下寸六数。殷门扶下六寸长。 中外廉两筋乡。委中膝骨约纹里。此下三寸寻合阳。承筋脚跟上七寸。穴在 肠之中央。承山 下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辅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后跟陷中央。仆参亦在踝骨下。申脉踝下五分张。金门申脉下一寸。京骨外侧骨际量。
束骨本节后陷中。通谷节前陷中强。至阴却在小趾侧。太阳之穴始周详。(计六十三穴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趋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 内。
出外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 。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灸则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KT 音荒强上声)
趋、向也。足少阴起足小趾之下。斜趋足心之涌泉。转出内踝前。起大骨下之然谷。下循内踝后之太溪。别入跟中之大钟照海水泉。乃折自大钟之外。上循内踝。行厥阴太阴两经之后。经本经复溜交信穴。过脾经之三阴交。上 内循筑宾。出 内廉。抵阴谷。上股内后廉贯脊。会于督脉之长强。还出于前。循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当肓俞之所。脐之左右属肾。下脐过任脉之关元。中极而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肓俞属肾处上行。循商曲石关阴都通谷诸穴。贯肝。上循幽门上膈。历部廊入肺中。循神封灵墟神藏 中俞府。而上循喉咙。并人迎挟舌本而终。其支者。
自神藏别出绕心。注胸之膻中。以交于手厥阴心包络经也。少阴之上。君火主之。少阴是动为病。
则上下之气不交。故饥不欲食。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于下则善恐。不足于上。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少阴属肾。肾上连肺。而肾为生气之原。面如漆柴者。少阴之气不升也。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者。少阴之生气。不上交于肺。而肺气上逆也。坐而欲起者。躁动之象。少阴之气。厥于下而欲上也。骨之精为瞳子。目KT KT 无所见者。精气不升也。此少阴肾脏之生气。厥逆于下。
而为此诸病。故为骨厥也。夫肾主藏精。如主肾所生之病。则精液不能上滋。而为口热舌干嗌痛烦心诸证。盖水不上济。则火盛于上矣。气逆于下。则为痿厥诸证矣。生当作牲。周礼云。始养之谓畜。将用之谓牲。又牛羊豕曰三牲。夫羊为火畜。牛为土畜。豕为水畜。其性躁善奔。强食牲肉。以助肾气上升。而与火土之相合也。缓带者。取其伸舒也。夫肾脏之精。奉心神化赤而为血。发乃血之余也。披发者。使神气之下交也。大杖重履者。运筋骨之气也。夫阴阳之气。有厥于肾者。有厥于 者。有厥于踝者。有厥于骨者。
此章论少阴之气。厥逆于下。而曰强食牲肉。曰缓带披发。盖少阴为阴阳生气之原也。尚御公曰。
陷下者。谓气之下陷也。少阴之上。君火主之。水火阴阳之气。发原于肾脏。故于少阴肾经。则曰强食生肉。缓带披发。拽杖步履。盖欲阴阳之生气上升。而环转出入也。是阴阳六气。本于脏腑五行之所生。故曰是动者。谓六气运用于外。应司天在泉。上下升降。动而不息。所生者。谓神机化运。从内而生。外内出入。生化无穷。是气之生于内。而运动于外也。
卷二经脉第十
肾经诸穴歌
属性:足少阴兮廿七。涌泉流于然谷。太溪大钟兮水泉缘。照海复溜兮交信续。从筑宾兮上阴谷。撩横骨兮大赫麓。气穴四满兮中注。肓俞上通于商曲。守石关兮阴都宁。闭通谷兮幽门肃。步廊神封而灵墟存。神藏 中而俞府足。
卷二经脉第十
肾经诸穴歌
属性:足掌心中是涌泉。然骨踝下一寸前。(内踝前一寸)太溪踝后跟骨上。大钟跟后肿中边。
(足跟后肿中大骨上两筋间也)水泉溪下一寸觅。照海踝下四寸安。复溜踝上前二寸。交信踝上二寸联。一穴止隔筋前后。太阳之后少阳前。(前旁骨是复溜后旁骨是交信二穴止隔一条筋)筑宾内踝上 分。阴谷膝下曲漆间。横骨大赫并气穴。四满中注亦相连。各开中行只寸半。上下相去一寸便。上膈肓俞亦一寸。肓俞脐旁半寸边。肓俞商曲石关来。阴都通谷幽门辟。各开中行五分挟。六穴上下一寸裁。步廊神封灵墟存。神藏 中俞府尊。各开中行计二寸。
上下寸六六穴分。俞府璇玑旁二寸。取之得法自然真。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动则病心中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胁上际为腋。小指次指。乃小指之次指。无名指也。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下之包络。受足少阴肾经之交也。由是下膈历络三焦。历者。谓三焦各有部署。在胃脘上中下之间。其脉分络于三焦也。其支者。自属心包。上循胸出胁。下腋三寸天池穴。上行抵腋下。下循内之天泉。以界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两经之中间。入肘中之曲泽穴。又由肘中下臂。行臂两筋之间。循 门间使内关大陵。入掌中劳宫。循中指出其端之中冲。其支别者。从掌中。循无名指出其端。而交于手少阳三焦经也。厥阴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经气之病于外也。甚则胸胁支满。心中 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盖甚则从外而内。其有余于内也。心主血而包络代君行令。故主脉。是主脉之包络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盖自内而外也。脉口一盛而躁。病在手厥阴。故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卷二经脉第十
心包络诸穴歌
属性:手厥阴心包之脉。计有九穴而终。自天池天泉为始。逐曲泽 门而通。间使行于内关。大陵近乎劳宫。既由掌握。抵于中冲。
卷二经脉第十
心包络诸穴歌
属性:心包起自天池间。乳后一寸腋下三。(腋下三寸乳后一寸)天泉曲腋下二寸。曲泽屈肘陷中央。
门去腕方五寸。(掌后去腕五寸)
间使腕后三寸量。内关去腕只二寸。大陵掌后两筋间。劳宫屈中名指取。(屈中指无名指两者之间取之)中指之末中冲良。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
循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 。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痛。颊肿。耳前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音屯)
臂骨尽处为腕。 尽处为肘。膊下对腋处为 。目下为 。手少阳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关冲穴。
(第四指也)上出历
液门中渚四指之间。循手表腕之阳池。出臂外两骨之间。至天井穴。从天井上行。循臂 之外。
历清冷渊消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