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时空新三国传奇-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容易啊,就是现代也很少啊。我高兴地说道:“老人家果真高寿,以往胡寇扰边,令汝等不得安枕。今孤率大军剿灭,汝等可以安居乐业矣。然汝等生活困苦,劳军之物实不可收,望老人家体谅!”老头那个感动啊,呜咽着道:“老朽和乡亲们这么多年来,一直饱受胡寇之苦。今大将军率天兵将其剿灭,为百姓除却大害,我等怎能不尽些心意耶?务请收下。”于是一个要给,一个不要。推了半天,郭嘉不耐烦道:“主公,却了父老心意不好。不如这样,军中拿出白银万两买下粮食酒菜,这样一则全了父老心意,二则照顾了父老生活,岂不美哉。”我大喜,父老们见实在不收,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于是传令全军可随意与百姓联欢,尽饮尽食。一时间军士和百姓欢声雷动,大庆一日,次日方回。一路上受尽欢迎,欢欢喜喜回归长安。至长安三十里外,荀或和张合即来相迎,相见大喜。回长安后,我设宴大赏征北有功诸将。各地方治守亦多有赏赐。自此征西大将军威名震动天下。操于官渡闻知吾征北大胜,亦以汉帝名义遣使来贺,加吾骠骑大将军职。至此四州再无动乱,吾亦开始将视线转向关东官渡之战的战场上,同时令甘宁等于川中加紧筹建水军以图江南。
第十九节 蒋振华大力兴教育一
第十九节 蒋振华大力兴教育
大将军建立新气象
却说我征北大胜,回镇长安。见袁、曹相争于官渡,不分胜负。便欲待其两败俱伤之际再行动作。吾知三国时曹、袁相争从公元200年,一直到公元207年曹操方获全胜。现在我有得是时间,暂不能着急,所谓性急吃不了热豆腐。万一此时出手,惹得曹操、袁绍双方联手对付我,可就要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了。还是应先整顿内务为善,待时机已到,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北方。我观天下大势,应有3…4年的时间来安心发展。这一短暂的和平时间是这乱世中是十分宝贵的。
我详察四州人口,因近四年来少有战事,各州人口皆停止下降,皆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益州有人口280余万,增长10余万。雍州因有关中平原的肥沃土地,且赋税较轻,故自公元196年吾平定以来,人口增长较快,从四年前的150万到两年前的180万又至现在的200万众,增长较多。盖因关东征战不休,黎民多迁往吾关西居住。并州因吾平定黑山军,收伏黑山军连其家属就有二十余万,且亦有不少幽、冀、兖等流民因避战乱而拥入,亦增加到140万人口。只有凉州久因羌人为乱,现今虽平,但是环境恶劣人口亦只有80余万人(的确,凉州就是如今的甘肃,生存环境实在是不怎么的)。合计有户170万,口710万众。而且经济亦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尤以益州最盛。每年支出益州贡献一半有余。又因乱世,故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常备军就有60余万。益州13万,凉州10万,并州12万,雍州因是现今所领四州之中心,故集大军近30万。为了维持这庞大的军队,每日耗费极为巨大,虽是四州富庶,仍旧力不从心。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减少军费支出,我常苦思良谋解决这一难题。忽想起三国时有个叫仓慈的家伙向曹操进的屯田策,就是在没有战争的时刻令军队至野外一边开垦田地,种植放牧,一边维持日常训练。由于军中全是壮劳力,每年收获粮食必是可观。心中大喜,急忙召诸文武商议,众人亦多为此烦恼,今闻良方大喜过望,纷纷称赞。我于是命荀或、田丰等建立屯田制度,鼓励军垦。于是第二年便大有收获,60余万军队当年所收粮食基本能够自给,吾亦只须支出兵甲、训练费用耳。这让我们大大地松了口气,否则这么多军队还真是养不起。
我观目下各州皆大有起色,但欲想长治久安、社会发展进步则有几件事现下必须就得着手开始办了。
一、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成其是唐代以前,一般只有门阀官宦人家子弟方才有权读书识字,平民百姓识字得极少。这种愚民政策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然则不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欲真正成为所谓的礼仪之邦,且又不能丧失尚武精神。推进全民文化教育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开展白话文教育,之乎者也的老百姓谁听得懂啊。但吾所料,这一教育的改革必会阻碍很大。因为很多读书人必然会认为改革触犯了他们的特权和尊严,必然会多有反抗。这些还得认真对待。
二、由于儒学教育的影响,中国从汉朝起慢慢建立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对统一的强大渴求性。然而儒学独尊的地位慢慢消磨了人们心中的尚武精神,‘万般皆为贱,惟有读书高’。这是什么狗屁理论。怪不得宋明清等朝对内凶狠残暴,对外则卑躬屈膝。没有了尚武精神的中华民族后来变得任人欺凌。我一定要改变这一情况,决不能任儒学一家独尊。而要让‘百家争鸣’的时代重回现在。如此,不须两三百年,必然能够逐渐发展出平衡灿烂的中华现代文明。当然,为了社会的理性发展,法家的理论必须置于主要地位。但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法家理论是极不完善的,我必须要认真的修改后方能行之于世。
三、以前唯有门阀官宦子弟可以出仕,平民要想出仕,途径极为有限。汉代好像必须要州牧、刺史得推荐举了孝廉方可以出仕,然这一机会对许多有抱负的平民来说实在太少。还有就是参军一途了,然而这种刀口舔血中求富贵的偶然性也比较大,不是稳妥之计。故我考虑欲将后世的科举制度引入现世来选拔人才。当然绝不能考八股文等那些狗屁不通的禁锢们思想的东西。最好考一些实实在在,能为国家、为百姓谋福得的东西。而且科举也得分为文举和武举。一个国家如果过于重文则会像宋王朝一样经济文化极为发达,却被北方蛮族按头暴打了三百年。但若像秦王朝一样过于黩武,则又会耗尽国力,二世而亡。故我决心要在社会上形成文武并重、文武相济的正确社会风气,那样方可保万世之安。
四、另外作为国家存在与否基石的军队亦必须改革。现在的军队大多是作为将领私人财产而存在。士兵大部只知有将领,不知有帝王,更不知爱异百姓。如此军队能不叛变不断,祸国殃民。我也必须加以改革,使其知晓百姓才是军队最高的统帅、帝王乃是百姓之代表、将领只是帝王之臣属耳。如此令军队知其出身、忠于万民,方可以灭其祸、用其能耳。这一点极像我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见笑见笑!啊啊啊!
想到此,我送命召集各部文武,将上面的四点意见对其等细细说明。果不出吾所料,我的作法不要说下面的官史就是我身边的这般大佬都不愿同意。这不;不服的人就一个个跳出来了。而我也准备好学诸葛亮舌战群儒。
荀氏叔侄官宦世家,首先就对第一条不太理解。荀或道:“主公,臣闻圣人言道‘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若令其知之,恐难以管教矣。”我笑道:“此谬论也。君等亦知之,怎不难以管教也。民若不能知之,国破家亡之时焉能同心协力抗拒外敌耶。而民若知之,必能指出官府执政之误也,亦有利于吾等自省,官不敢苛待于矣。”荀或无语。荀攸道:“虽如此,然孔子乃吾等读书人祖师也。若废至圣先师之位,恐天下读书人不服耳。”我叹气道:“人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各行,皆有其圣。奈何非欲将孔子为尊耶。若读书者为尊,无农为汝种谷粮、无商为汝通有无、无工为汝造百物,读书者能活否。故我决定给予各行业以平等地位,不分贵贱。汝等若想不通,可在市井之上询问诸行人等,是否皆服汝等读书人独尊焉。”贾诩亦道:“虽则如此,恐天下读书人不服耳。”我笑道:“我早已料之。历史上大凡每一次革新,皆有较大阻力。皆因独犯特权阶层之利益耳。如魏国的李悝、吴起变法,秦国的商央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等,无不和保守势力有过非常激烈、甚至是惨烈的斗争。但吾之改革损少数人而肥天下百姓,虽前面是悬崖峭壁,吾独人亦义无反顾,决心毫不动摇。”由于各位谋士、武将和吾所处时间较长,皆受我影响较大。潜意识中认为吾从未出过大错,故对我之建议有惯性的认定皆以为吾是正确。故经过我的解释,亦慢慢认可。郭嘉提出不同意见道:“主公欲罢儒学之独尊地位,改以‘百家争鸣,法家为主’。然则秦朝以法家为尊,苛律害民,二世难亡,岂不为前车之师乎。”此话一出,不止文官、众武将亦纷纷点头:“甚是、甚是,主公对此条意见还须慎重啊。”我讲得口干舌躁,亦喝了口茶,接着道:“奉孝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秦二世而亡,非法家之错也。乃自对法家理论认识有误焉。”郭嘉诧异道:“此论吾从未听闻,愿闻其详。”我笑笑道:“秦始皇等皆以为法家之理论即是以刑法治国,此大谬也。世间各事,各有因缘,多不能以刑律来治之。秦用刑律治国,一则太苛、二则不能面面俱到矣,所以认为其大错特错也。我认为正确的法家思想其精髓绝不止一刑法也。诸君听真。可对杀人、放火、叛国等严重刑事罪行设立刑法以防之,以正纲纪。可立义务教育法规定天下子民皆有受教育之权利和义务;可立商法规范各商人、行业间的买卖及竞争行为,规定其有在法规犯围内自由经商的权利以及缴纳国家税赋的义务;可立农法规定农民有获得土地耕种的权利和缴纳国家税赋的义务;可立民法调整各农、工、商人等之间的债务、日常纠纷等问题;可设立赡养法规定士民工商皆有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义务,违者严惩;设立税法规定国家无论大小官员、工农士商皆有按其收入缴纳税赋的义务,帝王亦不可例外,以及规定各行人等皆服一定时间的国家遥役,但此一点国家官员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可以免之,就算是一点点特权吧,但其他人等则必须行之或以钱代办;甚至可设立婚姻保护法规范男女之间的婚姻,严惩通奸等道德败坏行为;以及妇女孩童老人保护法,规定无论何种原因,平民皆不能对妇女孩童老人施以暴力或恶言相诲;设立防贪污腐败法,严惩国家各级官员贪污国家财产以及黩职、工作不力等行为。诸如此类,法家思想其实际蕴含之精粹非常博大。岂可以刑法一法而概之耶。当然对触犯以上律法律的行为量刑不能过重,过重则易激起民变,过轻则有纵民之嫌,故需量情而定。如若天下万民皆能知法而遵法,各级官府亦能遵章办事。即使以法家为主,社会焉能乱也。如果能达到百姓只知有法要遵,而不知有官府存在,那天下可就真正安定喽!”
郭嘉等听言皆大悟,方晓以往之法家理解皆过于偏颇也。郭嘉等相视而起身道:“吾等今日方知实乃井底之蛙也。今得主公教诲,如拨云见日一般茅塞顿开也。吾等愿竭诚尽力为主公建立一法治国家也。”我喜道:“诸位请坐。我以法家为尊,亦非不尊儒学耳。儒学亦有其独特作用。如其忠君、爱国思想亦十分可贵,中华民族若想长治长安,万世永存,儒学亦必不可少也。但想我的想法应是:法家为尊,儒学为为辅,百家争鸣耳。如此方可达到兼听则明,旁听则暗的境界。当然,对于百家争鸣亦要有所取舍。如若一学说对民众、对国家有益,即可容其发展。如墨家学说,鲁班等能工巧匠所作各种器物皆可促进生产、改善生活,亦可鼓励之发展。相反,如若有人善布异端邪说,扰乱人心或意图造反者,必严令禁止,镇压不赦。诸君明白否。”众人听得聚精会神,纷纷点头。
第十九节 蒋振华大力兴教育二
第十九节 蒋振华大力兴教育
大将军建立新气象
看解决了两个问题我就接着说道:“第三个问题诸位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诸位多有被我拔于草莽,出身微未者。当知若无门阀背景,出仕极难,如此一来,国家因战乱的破坏本来人才就少,还大量浪费于民间,实在可惜。故我决定给天下各行人等一个公平的机会。科举亦分可为多种:主要为文举选拔国家各类文职官员,对这些官员的选拔要多看其真才实学;武举选拔国家各类军队官员,对这些武将的选拔一要看其武艺,二亦要看其是否具备一定的才学。毕竟一有勇无谋之匹夫是不能统带大军出征的。当然文武官职不同,其对才学的要求也不一样,考试可以按其成绩设多个级别,级别高者授于高官,级别低者则官职较低。另外还可以设立工学科举、农学科举、医学科举等多种形式,为国家和民间选拔各行业优秀人才,国家承认并授于证书,令其服务于政府和民间。如此一来,国家各行业必人才大盛,有诸多人才,且以法治国,以民为本,国家焉能不长治久安也。”
诸公闻知十分向往,多有涕泪交加耳。郭嘉言:“主公所言皆金玉良言耳,吾等多年所虑无法解决之难题,到主公手中却迎刃而解。吾等必尽职尽力,不管日后有多大困难,必定将新政贯彻到底。”
我继续道:“同样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军队的忠诚问题。诸位不要这么奇怪的看着我。我当然知晓,各位对我十分的忠诚。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们最高尽忠的对象并不应该是我,而应是天下万民。不是有先哲说过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社稷为重;君为轻。我也不过是应天顺时,从万民中脱颖而出,代其统治天下者。大凡一个朝代初创,创业之帝王威望大凡极高,军队服其能多不敢反。而数代之后,若帝王无极高威望或晕庸无道时,更多时像将领私人部曲一般的军队,忠心就难以保证。就像现在吧,大汉朝庭威望一失,各地诸侯皆拥兵自重,谁把朝庭放在眼里,皆欲自立。我亦以为必须改变这种军队只知其将,不知帝王,更不知百姓的错误情况。以后凡我军入伍兵士皆须受到一定的教育,甚至以后如果不识字就不能入伍参军。一定要告之军队:百姓才是军队最高的统帅、帝王乃是百姓之代表、将领只是帝王之臣属耳。扼杀狼子野心者反叛之可能;如此国家可安。”
贾诩进言道:“如若帝王无道,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军队又只听命于将领、帝王镇压其怎么办?”我苦笑道:“这一点就比较难办了。以上四点改革目前都能进行。然则王位的改革目前是难于上青天。 不瞒诸位,日后我若能登上帝位,必也令其传于后世子孙,汝等赞同否。”众文武互视一眼,在其心目中,早已是只知有大将军不知有皇帝了。见吾第一次明确说出肯为帝王,心中大喜,故纷纷点头同意。我见状,一则心喜,一则心忧道:“是啊,目前的世上各国的最高统治者帝王皆欲把帝位传于后世子孙,且世间万民也是如此看待。此一观点比以上四点相比尤其难改。”赵云惊道:“改道这也要改,主公领吾等百战千辛;浴血征袍;如能创立新朝,吾等如何能服他人相代。”我叹道:“所以啊。天下万民、将领官员皆只服开国帝王之子孙来继领大位。然而一旦遇到君王不贤时,有如夏桀、商纣般,国家就要动乱、百姓就要受苦;其势所难免也。无非此时日远近而已。好运者,子孙争气的,王朝能延续三五百年,运气差的也许只有几十年。我如今虽有法更改,但至少数百年内不可能行之。”张辽道:“有良法为何不可行之,以救后世万民。”我笑道:“我有一法。即是国家再不设立帝王之位、终身执政,可以令天下万民共同推选贤者继国家之主,称为共和,取消帝制。如同地方官员一样三五年或七八年为一任。任期满后如万民满意其所为,可令其再干一任。然可不可再行第三任,以免其以长久专权,野心渐大,遍植亲信,改共和而就终身帝制。如此一来基本可保国家最高统治者尽皆贤明,二可令国家统治者知其来自于民,也必能造福于民也。然则目前如尔等所说,我日后若能成大业,若取消帝制,改立共和。不仅汝等无法敬服,天下万民亦会认为不可。故我说我有良法但目前不可用也。”高顺相问道:“主公所说之法的确甚好,可保长久。然则目前确不能用,不过主公可否告知此大概何时可用焉。”我笑道:“现今天下尚未有建立共和的强大基础。建立共和的基础有:普及的教育水平,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风气,以及富裕的国民生活,忠于民族的强悍军队等。我以上的四点改革建议就是希望推动国家从帝制早日向共和制发展。因为共和制比帝制更能代表百姓的利益,更能使中国万世昌盛,长治久安。至少有了共和制只要你有能力,谁都有可能当上国家最高领导人。你要为民众办实事,你就会有机会当选。当然,在共和制条件下,由于军队只忠于人民,是不肯为个人掘取国家最高权力而服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