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时空新三国传奇-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八节 蒋振华兵发并州郡一
  第十八节  蒋振华兵发并州郡
  勇三军大破胡蛮寇
  揭过得子喜讯不提,吾亦开始思虑北伐一事。
  以前在大汉强盛时,众蛮邦还算规矩,时常进贡。虽偶有小患,边境还算平安。可自灵帝以来,朝政崩坏,索求甚苛。休说塞外,就是关内之民亦多有反叛者。但幸有朱隽,皇甫嵩等名将镇守边陲;威望卓著;诸胡不敢亡动;边境还算安定。但自黄巾起义后,诸侯蜂起,互相征伐,大汉精兵损失殆尽,忙于内乱;无瑕北顾。塞外各族如匈奴、鲜卑、乌桓等日渐强大;异心渐起;遂起逐鹿中原之野心,屡屡入寇幽并之地。草原骑兵;迅速奔雷;攻如烈火;其势甚大,一时难拒。我若想平定北方,安心东出潼关与曹操决战,必得无后顾之忧。否则我与曹操相争,鲜卑等再趁火打劫而南下,不仅仅我会完蛋大吉,整个大汉亦极度危险。故我打算趁曹操、袁绍相争于官渡的有利时机准备北伐;希望能够一举铲除心腹之患。
  考虑到塞外各族均是骑兵,自小马背上长大,勇悍善战,吃苦耐劳,汉军则多为耕地之民;不善骑射;多有不敌。如若硬扛,必死伤惨重。即使能胜,也是惨胜,恐再无力东出南下争锋,故须设巧计破之。
  我知道大汉之前与塞外民族作战多奈兵器犀利;尤其是弩箭之强悍天下无双,以前武帝时李陵曾率五千步军激战数万匈奴骑军数日不败,杀敌无数,*的就是大汉先进的强弓硬弩。我军现虽装备大量弩箭,可单*弩箭始终不妥。不由的细细思考起来;回顾了一遍中国的历史好像没有发现太好的办法;再想想西方国家的战例;忽的想起一法,不由得抚养大笑:该死的胡蛮;你们的未日到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在公元前四世纪晚期,约在公元前330年左右。西方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创立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其四大成名战役,如伊苏斯河战役等皆为以少胜多,且对方多骑兵时而取胜。其战法对吾今颇有借鉴之用。亚历山大布阵时主要以方阵迎敌。其在阵中布置的中央方阵全是用步兵编成,皆用重甲步兵,手握巨型长枪。一个步兵方阵可长达1024米,每米一人,宽亦有16人。如此一个中央完整重步兵方针可达16384人。左翼配以数量不等的轻步兵和轻骑兵,以便快速机动之用。而其右翼则是重骑兵方阵,马匹、战士皆披重甲,手持重型长枪,冲锋起来威力无用。亚历山大大帝作战时的思路是这样的:一般先令右翼重骑兵猛攻敌左翼,破敌左翼后再侧攻敌中央方阵。而亚历山大的中央方阵皆为手持长枪的重步兵,一般弓箭皆不能伤。快速挺进时,声势骇人,若敌中央方阵同为步兵往往很快便被击垮。敌欲用骑兵冲锋也不惧,其密密麻麻的长枪只会把近前的骑士串成一个个糖葫芦。惟有左翼才是亚历山大的弱点,因其全是轻步兵及轻骑兵,防御及进攻能力较弱,往往面对敌重型步骑兵冲锋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亚历山大大帝经过的四大战役中,其左翼往往被敌击溃。只是依赖于山历山大大帝的卓越指挥能力,往往敌军右翼方阵未攻破或刚攻破亚历山大的左翼时,敌左翼方阵及中央方阵便被亚历山大右翼重骑兵方阵及中央方阵所灭。待等到亚历山大回过手来,虽敌右翼大胜亚历山大之左翼,但大局已定,往往也逃不过全军覆灭的下场。故亚历山大依此战术能创立一个著名的大帝国。
  我想这一战术我亦可以采用。我可以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完善。如:中央方阵可照亚历山大大帝之旧例,但是步兵方阵前设立弓、弩兵方阵和巨盾兵方阵。因为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骑兵和西方不太相同。西方骑兵少备弩弓,多只仗长枪冲锋作战;而中国北方骑兵往往全部装备马弓,利刃。因此,设立巨盾兵(不仅仅只有巨盾,其亦身配短刃和飞镖等近战利器)可抵挡中国北方草原骑兵强大的突击力和密密麻麻的箭雨。后撤时,也可弃巨盾作为障碍,阻敌骑兵快速推进。而弓弩兵方阵则是大汉和我的优势兵种,其连弩之法世界领先,中国一流(当然可能比不了诸葛亮的十发连弩,这一点我还是谦虚点的好),任何骑兵要穿过这一方阵恐怕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待敌骑冲破巨看兵阵和弓弩兵阵时,直接面对中央重步兵方阵时,如林的枪林亦可令敌骑束手无策也。我军右翼方阵可以照亚历山大之旧例,全用重骑兵配硬弩,突击敌阵时比起中国少数民族的轻骑兵威力大多了。况且其备有硬弩若敌远可射之,敌若击其侧后,虽则转环不便但亦不致一时无还手之力。左翼的轻骑兵数量可大于右翼重骑兵方阵,且多配弓弩和马刀,应足可抵敌骑兵之冲击,中翼、右翼有事时还可以紧急机动增援,弥补中央、右翼方阵机动性不足或转环不便的弱点。如此环环相扣;我看你们这些胡蛮还能翻出我的手掌心。
  思虑成熟,便召集各主要文武告之其作战构想以其借鉴的亚历山大四大战例。众将领、谋士从未听过如此匪夷所思的战例,偏偏听起来又是如此的有理,一时间集体脑袋短路,沉思良久。我见各人如坠云里雾里,我笑道:“诸公,汝等观我新创之阵法可否对敌作战耶?。”
  郭嘉此时好像方有些回过神来。苦笑道:“嘉以为学究天人,天下几无敌手。出谋划策如天马行空,常人难测,但尚有痕迹可寻。而主公之计谋往往如浩然宇宙般,无迹可寻。听之突兀非常,可细思之又是极为有理。我看吾军中主公可坐稳第一谋士、第一战将之位也,吾等都快变成应声虫了。”其他各位很有同感,纷纷点头。“是啊,是啊。主公你太不地道了,尚有这么多好的战法、计谋也不教给我们。”
  我亦苦笑道:“我自出山以来,除了初至川中时尚有余瑕与尔等在一起共研计谋、战策,其它时间经常是战事在身,天各一方。你们这些家伙也不地道,怎么怪得起我来了。”众人闻知我开骂,亦是感到好笑,笑成一团。我挥挥手,感慨道:“吾之计谋奈于吾年少时常年奔走塞外、异域见识较多而已。吾有一言相告诸位:行万里路胜比读万卷书耳。很多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尚要到实际中亲自体验才可获得。且人多各有所长,吾可能善于决策,出大体谋略。但是内政方面吾不如文若、公达、符皓等多也,出谋划策方面吾亦不如奉孝、文和多也,军事方面吾亲自指挥战事的能力亦不如高顺、子龙、太史慈、张辽等人耳,甚至武艺等我也不如典韦、孟起等。我主要胜在两个方面:其一我见识广博,善于学习、吸收他人之学识、经验、教训,故虽某一单方面可能不及汝等,但总体能力比汝等都要全面。其二吾心胸开阔,善于识人,善于用人耳,故所得人才诸侯中最丰,实乃如虎添翼。此亦旁人难及也。故吾能仗此二点纵横天下耳。”
  众将闻言,皆若有所思,各有所悟。拜谢道:“今日又蒙主公教诲,实是感激也。”我挥挥手笑道:“吾来此乱世,实乃机缘巧合。但上天安排我来此,必欲吾留一些值得纪念的东西于世上。故吾和汝等起于微未,现未虽仍未成大业,但终算小有所成,何其幸也。我虽欲将自己所学传于世人,奈皆不得其时耳。我想,当我和诸公扫平天下,一统六合之后,吾必当设立国家最高学府,大学。亲自授其平生所学并著书传于后世,望能遗恩于子孙。”
  诸公闻言,憧憬非常,皆叹道:“但愿早见到那一日,那时吾等便可功成身退,笑傲于山林,留芳于百世。何其美哉。”
  我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好了,诸位。只要吾等努力,终有这一日的,不过目前还是先完成北伐再说吧。奉孝你身体不好,要多多休息,少操劳一些。文若、公达、文和、符皓你等要将我所说装备早作准备,战法预作演练,以期大胜胡蛮。”
  众人领命,由郭嘉分派众人去完成不题。于是在后面的数月中,四州到处都是热火朝天,赶制大战所需兵器,我亦不得空闲,时常需要亲自出谋划策,以策万全。几个月下来,累得要死。
  转眼就到六月底,我想了想,此时应是公元200年的时候吧。转眼间,到此乱世已过十年矣。此时曹操正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打吧,你们慢慢玩,不要着急。等我收拾了北方诸胡,除却中华民族的大患后,就轮到你们啦。
  现在北伐诸事已备,我遂命起大军二十万,其中所练长枪兵二万,弓弩手七千,巨盾兵三千,重装骑兵八千,轻装骑兵一万五千人。同时调赵云、张辽、马超、高顺、典韦、张绣、庞德、马岱等领兵出征,郭嘉、贾诩、田丰、荀攸为谋士。留荀或、张合守长安,高览仍守潼关。
  却说鲜卑、匈奴、乌桓等族闻知吾尽大军二十万,名将数十员;兵发草原;惊恐非常。此时匈奴诸部尚可称团结,而鲜卑诸部虽远比匈奴强大,但亦分化为数部,各自不服;时常互相攻伐。乌桓这些年来;则屡遭公孙瓒、袁绍打击亦是实力有所削弱。
  誓师前,我已令信使至塞北各部,通令:今征西大将军奉诏讨伐叛逆;誓要将其一举荡平。如即刻归降者既往不咎,首领可自到大将军军中相投,决不加害。如若不然,定当全族剿灭,以儆后人。故鲜卑、匈奴、乌桓畏吾军威者、仍心恋大汉者皆来归附。我厚加赏赐,命其归去,听吾调遣。然则不得与叛逆部落一人一马之援助,亦不得收留逃亡,如有捕获皆须送吾军前,否则严惩不殆。如此一来在吾兵威之下,未战就先有约十万骑的战力投诚。但我知道这些部族即使投诚,亦因血缘关系之故,即使令其助吾开战,亦不会尽力。这场大战,还得由我汉军亲自进行。
  我知这些北地民族于羌人有所不同,羌人大部皆直接置于大汉郡治其下,故须怀柔以待之。而北地诸少数民族皆只为附属,大汉并不直接统管,平时管理由已自行进行。只是须年年进贡称臣,有战事时亦须助大汉讨伐耳。此等民族皆无归属感,惟强者为尊。故大汉强盛时皆归附,如今大汉衰弱时大部皆叛。我早已下定决心,如果这些部族识趣还好,我必不会薄待,慢慢地用深厚的中华文化改造这些民族,使其真心归附;不再生二心。若不识趣,敢有反抗者必尽屠之,以绝后人反叛之念也。让其知晓: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全部都报。敢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而且要诛得干净、诛得彻底。
  第十八节 蒋振华兵发并州郡二
  第十八节  蒋振华兵发并州郡
  勇三军大破胡蛮寇
  不数日,探马来报:各拒不归附之部族,因惧吾军威,故联军一起,计有匈奴四万余骑(原本不止这么多,去年被太史慈歼灭三万,没有忘吧),鲜卑十万余骑,乌桓五万骑,共二十万骑,号称三十万以拒吾军。现正屯于雁门东北六百里处。
  我暗暗冷笑:“小样的,你们以为抱成一团,我就奈何不了你们啦。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耳。看我怎么玩你们。就算你们是刺猬,老子也有办法治你们!”
  不日二十万大军抵达晋阳,太史慈领并州众文武出迎。我厚加勉励诸人,令其严守并州,严防曹、袁趁吾北伐时偷袭吾后,并确保大军粮草的供应不致有缺。太史慈接令不题。大军停留一日,即日开赴雁门。一路上,望着一望无涯的队伍,心中不禁涌起自豪。看着兵士们坚毅、肃穆的脸庞尚显着稚气,心中不禁暗暗叹惜,不知此次大战结束,还能有多少健儿能活着返回故里。想想他们的父母和妻儿,自己责任重大啊!
  大军开到雁门,我想起郭淮这个人来,遂令大军驻扎城外,自己进入城中,传其来见。不一会,便见一年青将领步入大殿,拜见曰:“臣雁门太守郭淮拜见主公。”我急道:“不必多礼,起来回话!”上下打量一下发现,其时此人甚年轻耳,尚不足二十岁。这是三国后期堪于蜀国姜维相比的魏国名将也,不想却在吾手中早早绽放光华。我对郭淮厚加勉励道:“去年匈奴入寇时多赖伯济严守雁门,力保雁门不失,方能大败贼寇。今日我欲出雁门于塞北诸胡作战,汝可有计教我。”郭淮谢过道:“蒙大将军不弃,拔吾于微未,敢不效命耳。守国护家,吾之责也,何用相谢。今大将军欲出塞于诸胡争锋,此时机宜耳。北方袁、曹相争于官渡,无力北顾,南方刘表、孙权相争于江夏,亦无力图益州耳。但诸胡势大,恐破其不易。但如今三胡于危难中聚拢于一处,其心必不齐。三胡中鲜卑虽被推为尊,匈奴、乌桓多有人不服,将军可趁机居中用计,若能间得其一部来归或二、三部相并,则大事定矣。”
  我大喜过望,不想郭淮与吾思虑正同,果是人才,道:“君之言正合吾心。吾能依此平定三胡,吾必有重赏也。现如今我大军出雁门征战,粮草耗费甚巨,汝务必小心三胡劫吾粮道,小心防守。”郭淮领命。
  我遂即日起大军北出雁门,出了大汉国界。直奔东北三胡大营而去。我率大军居三胡大营二十里处亦下寨。下寨后,我与众将细观周遭地形,心中暗笑。周围地形一片平坦,一望眼去,可远观十余里,端的宜骑兵集团冲锋。果然,三胡欲以骑兵胜我。我暗暗发狠道:“看我不打得你们打得满地打牙才怪。像这些无赖份子,好好劝说他们是不肯听话的,只有狠狠地猛揍其一顿,再给他些棒棒糖(噢,忘了,三国时是没有棒棒糖吃的,那就给他们吃些甜枣吧)吃他们才会听话。”思虑至此,遂回营休息准备明日开战。
  第二日,我亲自率众将领及所练奇兵五万出阵挑战。三胡大营亦涌出数万兵马来。我观敌军阵前数十员将领,个个身高马大,都颇雄壮,军士也颇勇悍。心道:“若非吾有奇法,胜之不易耶。”三胡阵上,三位汗王也仔细观汉军阵势。但见汉军大阵人数虽众,马匹虽多,但静悄悄无一丝声响,只偶耳听到一声马鸣。整个大阵肃然静穆,弥漫着一股冲天的杀气。三人不由得机灵灵打了个冷颤,互视一眼,知道不好对付。我转头对诸将道:“头阵胜、阵阵胜,谁可为吾拔得头彩,必有重赏!”
  话音刚落,典韦就纵马抢出。这家伙近四年一直随我镇守长安,久不发利市,见赵云、张辽、马超等都大发利市,只恨无缘不能杀敌,整日窜掇我早日出征。今日逮着机会,故抢先出马。众将知其为吾亲卫将领,深得宠信,且勇悍非常,故不好与之争,让他去了。却说典韦驰马至阵前,喜孜孜道:“吾乃征西大将军帐下虎豹骑大将典韦是也。吾久未发利市,今日汝等哪个来送死。”众蛮将闻言大怒,匈奴汗王呼厨泉帐下大将克什哈因其弟被太史慈旧岁率军杀死,深恨汉军,故抢先出马。双方互通姓名后,两人各举兵刃来战。双马相交,只一合,大戟挥处,疾若迅雷,克什哈措手不及,连头带肩被典韦砍成两半。典韦大胜,却并不高兴,咧咧嘴道:“我还以为你们这些蛮子有多厉害,原来这么稀松平常,太差劲、太不过瘾了。”众蛮将顿时羞得面红耳赤。鲜卑汗王拓拔明玉,大怒道:“谁可为吾除此恶贼。鲜卑族号称“拓拔四杰”之一的拓拔德洪请命出马,来战典韦。两马相交,枪戟相交,‘砰’的一声,拓拔德洪双手发麻,差点将铁枪扔掉。拓拔德洪心中大惊,拦搂精神,大战典韦。战不十合,典韦手起一戟,亦将其刺于马下。另外三位‘拓拔四杰’一看,大怒:“南蛮安敢杀吾兄弟耶?”拓拔德刚、拓拔云天、拓拔云明三将齐出,来战典韦。典韦大笑道:“好好好,来一个也不是死,来三个也是亡。来来来,让我杀个痛快!”三人大怒,恨不得将其砍成肉酱。
  我军阵上看见胡蛮欲以多欺少,大怒,冲出一员小将,吾观之,乃张绣也。张绣大叫道:“胡蛮切勿以多取胜,待吾来取汝等性命。”拓拔德刚见状舍了典韦,欺张绣年轻俊俏,以为好欺,便来战张绣。张绣不愧为‘枪王’,手中长枪使得出神入化,拓拔德刚战了十余石,便觉眼花缭乱,被张绣背马一枪‘毒龙出洞’捅了个透心凉,死尸栽于马下。张绣大胜,遂在一旁看典韦的热闹。张绣平日与典韦交情莫逆,这时看他仍未能战下二人,相激道:“老典平日你挺厉害的吗,现在怎么对付这两只小虾米脚却软了。”典韦大怒,面目无光,遂抖搂精神,又战十余合,趁隙将拓拔云天一戟刺落马下。拓拔云明大怒,拍马来砍典韦,被典韦趁势掷出一支短戟正中胸口,负痛卧于马上。典韦赶上,一戟将其刺死。转眼间匈奴、鲜卑五员大将陨命。众胡蛮见了尽皆失色。匈奴王呼厨泉、鲜卑王拓拔明玉、乌桓王蹋顿俱各大怒,面目无光;怒吼连连。见将领挑战不得胜,遂令骑兵冲锋,欲找回脸面。一时间胡角呜呜;惊天动地;三胡骑阵涌动;渐渐加速;如同狂风一般卷来。数十万只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