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襄汾文言诗歌欣赏-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襄汾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西花园》
别墅连城曲,幽栖绝点尘。

  云山常在眼,簪绂若为亲。

  篱外饶君子,床头足圣人。

  无边风景好,来往不嫌频。

  昨晚临睡前,翻到这首诗,甫一读完,就觉得把这首诗献给我们临汾人圈子是非常合适而且精彩的,至少于我本人对各位朋友的态度是契合的!在我的生命中我一直把友谊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因为这个“喜好”,有许多人误解了我。许多人在我的生命中来了又去,走了又回来,我始终不变的信念,就是用心来对待每一个我生命里的人。有人说过我是博爱的,可是我说我自己是自私的。因为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我爱的别人越多,我就越加的爱自己,难道这不是自私吗?

  有一句经典的关于友谊的比喻叫做:友谊是一株树,(TREE),这里有对友谊最好的解释。

  T:Trust(信任);

  R:Respect(尊重);

  E:Exchange(交流);

  E:EmotionalSupport(精神支持)。

  让我们暂时回到诗歌中吧,回到情景中的真实:

  我的小屋在村子拐弯的地方

  静幽栖息,没有一丝尘埃

  抬头可见白云苍山

  推门欢迎如亲贵朋

  篱笆外站着三两个君子

  木椅上坐着三四个智者

  美好风景无边无际

  来来往往流水泻地

  那天晚上我们的父母在胡同口摆上桌子玩升级,我们在一旁跑来跑去,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捉“明火虫”(萤火虫方言),一会儿站在桌子周围指手画脚。有人没主了,有人双扣了。我家门口的几棵虫蛀的榆树陪着度过了多少乡村的夏日。

  那天晚上我们在大学校园的草地上读书,每个人都念出一句诗。有人说“Which glowed of thee; and only thee! 如你曾焕发过的明亮,只有你!有人说“我临行立下了誓言,请听:我爱你呵,你是我生命!”有人说“One minute past; and Lethe…wards had sunk一分钟的时间,字句在忘川中沉没。”

  那天晚上我们在网吧里玩了反恐,玩了星际,玩了红警,屏住呼吸谁也不肯让着谁,每一次牺牲都觉得自己要在下一局中战胜对方。在电子地图上搜索你的位置,偷袭成功后,target,正中目标。有人遗憾,有人得意。

  那天晚上我们站在广场上,看着纳凉的人们在跳舞的队伍中翩翩起舞。站在你的身旁,哪怕就一秒钟,我也很珍惜。优雅的身姿点燃了广场的清爽,我在一旁听你耳语。有人在跳,有人在看,有人在笑。

  这首诗的作者是襄陵“邑人”邢让,字逊之。襄陵人。年十八,举于乡,入国子监。为李时勉所器,与刘珝齐名。登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2008…08…16 11:49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祭邢祭酒先生》
这首诗祭奠的应该就是《西花园》的作者邢让。

  一个功成名就的人总是有许多朋友,其中不乏仰慕者。表达一丝爱慕和崇敬是自然而然的。想象着晚年的邢让回到家乡襄陵,肯定有许多乡间贤士和书生晚辈去拜访他,而他讲起自己人生的经验,契阔言谈中对每一个聆听者都会有一定的教诲!

  作者吴文举的资料,我手头没有,想来也是一个好学上进的书生吧!

  师道尊天下,才名重翰林。

  诗书陶士术,霖雨济世心。

  杨柳风吹面,梧桐月满襟。

  何年资讲益,重听杏坛琴。

  在教师节的时候可以品味一下这首诗歌当中的恩师情结。

  您的地位天下尊崇

  您的才名学界共睹

  诗书风雅陶铸士子的心术

  甘霖般教导有助益天下的伟大心灵

  如杨柳间微风拂面

  如梧桐上月光满怀

  何时重来

  再次听听您那琴瑟之音般的教诲

  大凡歌功颂德的作品看起来都有些造作,但是细心品来,还是油然升起一种崇敬。仿佛自己的心中也该有这样一个榜样,有一天自己也要做一个德高望重的贤人。

  2008…08…18 19:30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1)
只有长官一级的人物能够有“省耕”这样的气派。李咨是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的襄陵知县,“为政廉平,吏事明达,尝置二牌于县门外,民有善不善者,各书于上,以示劝惩。用是多化恶为善。甲辰岁凶,煮粥以捄,全活者甚众。又纂修县志,增祀乡贤。擢升湖广道监察御史。”这是一个有所建树的县长。

  这组诗歌应该是县长检查农民耕种时所留下的。孟子里有“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的说法,当是关心民情的好领导的做法。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首《燕村蔬圃》

  花村过雨后,缓辔试闲行。

  隔叶莺交转,穿篱菜乱生。

  青梢存嫩湿,红树款新晴。

  欲唤园丁语,恐为林外惊。

  从诗句里可以看出明显的乡村风貌。一字一句中让我感到古人与西方作家细腻的相似性。近代西方的表现主义源出于美术界,后来对客观事物的仔细观察到了细节无所不达的地步,很让人觉得震撼。我记得卡夫卡有一段谈论如何描述雨滴落下的感觉的话,让人体察到诗人把自己幻化为了雨滴,包括在空中飞舞的各样姿势都在清晰的陈现。不过说起来,人们的心灵都是相似的。景和情交融是不变的心理过程。

  放松马缰缓缓地

  走过雨后美丽的村庄

  隔叶黄鹂鸣叫不停

  嫩绿的蔬菜恣肆生长

  湿润的树枝饱有绿色的清新

  高大的乔木诉说着雨后初晴

  想要和园丁聊一聊

  只怕惊扰了树林外的行人

  在翻译外这首诗之后,忽然想起自己的童年,和扛着锄头的父母亲经过早晨的田地,露珠打湿了裤脚,脚丫子沾着草绿和湿泥。那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我会走出那片农田,心里幻想着有一天和自己的妻子扛着锄头也和我的父母那样走过绿色的野外。任湿润和绿色浸润到我的生活中!怪不得现在都市的人们都在家里的阳台上摆上一盆盆花,他们一直在怀念乡村的绿色,不过至少还在怀想,这就行了。     

  2008…08…19 20:00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2)
“省耕”第二首是《贾朱麦浪》,我猜测贾朱应该是个村子的名称,最后在县志中查到有个相似的地方,贾朱,离县城32里,有堡。西接白石坡、九龙山、豁都峪。是襄陵与乡宁的地界。南接太平(即今襄汾)侯村,常村界限。看看县志记述,这个地方和乡宁是紧挨着的,足见旧时襄陵还是辖域很广的呀。

  漠漠平芜地,依依燕麦芃。

  翠添新霁雨,浪起晚来风。

  天泽元无异,恩波迥不同。

  安能连万顷,顿使岁时丰。

  当时李咨一行人骑着马从襄陵县城出发,到“偏远”的西南角的贾朱地界,需要多长时间呢,路上他会想些什么呢?他会不会从浪泉村经过,想起来应该会的,因为浪泉村所紧靠的西山是和乡宁的煤山连接在一起的。某个晚上我从鼓楼广场步行去火车站买票,路过解放路正在施工的地段,零散的工人敲打着路面,偶尔走过一两个乘凉的人们,竟然能遇见一个熟人,从火车站出来,再步行回到贡院东街,看到曾经去过的地方,感觉到走路确实能够想起许多记忆中的片段,怪不得以卢梭为代表的许多名人都喜欢走路。

  广阔平坦的草地,

  茂盛的燕麦随风摇摆

  新雨初晴绿叶滴翠

  傍晚的风儿吹过涌起麦浪阵阵

  上天的恩泽本没有什么差异

  施惠的范围却迥然不同

  有谁能连接万顷之田

  一瞬间送来丰收的喜悦?

  读完了全诗,我自己倒首先感到了一丝伤感。李咨说到了“人定胜天”的道理,却是用“不信天命”的反语阐明出来。我生来不喜欢别人对我的定性,也不相信有什么上天的造化之类的敷衍,上天是有“好生之德”,但是我们自己也有抗争的权利和必要。没有自身的劳动,谁给你送来大米和面条?很多个时候我都知道自己在不求收获的活着,但我依然坚信自己的付出是值得。保持一个人去战斗的姿态,是一个男人应该有的信念。我不管世人对我怎么看待,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

  2008…08…20 01:01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3)
“十咏”的第三咏叫做《系罗镜天》。系罗(应该加个三点水部首)大概是近代的叫做西梁的地方。西梁,离县城25里,西接山崖,乡宁界。我不敢十分肯定。但是从题目中的“镜天”,可以看出那个地方一定是水乡。

  谁汇系罗水,濙濙小镜天,

  远涵晴日影,倒蘸碧峰巅。

  一脉潜通处,齐民灌溉田。

  分明清彻底,端不是贪泉。

  首先将贪泉的典故给大家说说。贪泉,泉名,据史料记载,地处广州北郊30里的石门镇。传说人饮此水,便变得贪而无厌,故名。西晋时,朝廷派往广州的几任官员,差不多都以经济犯罪而被撤职查办,人们传说他们是因为喝了贪泉的水。后来,朝廷派去一位廉洁的名吏吴隐之任广州刺史,他素有“虽日晏菽,不飨非其粟,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的盛誉。东晋时,新任广州刺史吴隐之,路过此地闻“贪泉”之来历,大有感慨,竟连饮三杯,随后即提笔题诗於碑上:

  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 

  纵吏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当他上任以后,时刻记住石门村民的叮嘱,洁身自好,正气凛然,赢得清官的美名,为万民所拥戴。 这首诗歌还有另一个相似版本: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西晋·吴隐之:《贪泉》

  李咨在这里用“贪泉”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廉洁志向。

  是谁

  汇聚了系罗的水?

  如镜

  如天

  细流回波……

  远望

  晴日倒影

  峰巅映衬

  一贯的隐藏

  水源的畅通

  民众齐心

  农田淋漓灌溉

  这水哪……

  清澈透明

  果真不是那蛊惑的贪泉

  水有镜子的功能并不稀奇,人心也有镜子的作用却让人思考良多。我给许多人机会,可是他们不争取。许多人借着我这把梯子获取了自己的东西,但是从来不珍惜我的付出。仿佛喝了贪泉的水,那些可爱的人们勾心斗角。在我的生活里倒影着你们可爱的身影,那些话,我其实心里都很清楚,但是我不敢说出口。我的心分明清澈见底,为何要在我身边聒噪,使得我受到污浊的干扰?

  2008…08…26 10:35 。 想看书来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4)
“印池”,大概是“海印地”的意思。“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当然李咨所说的“印池”更多的是借用,也许就是襄陵某个乡村古朴的寺庙前的水池吧。“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亦然,能印现一切之法。中国古人大多有佛教情结,也就是有“善男信女”的说法。这种感情寄托是很正常的。

  印池晓月

  可丈方池小,涟漪一掬清。

  寒光凝太液,曙色薄昆明。

  眼底江湖阔,梦中春草生。

  黄金谁肘印,晓月照斯石。

  我吟诵了几遍诗句,还是找不到翻译的感觉。眼前是那幅画面,月亮,水池子;月光,昏暗。我不知道我面对这沉默的水池子会有怎样的诗情,只是其中应该会有所启发,牵扯上佛教故事,就有很多的东西需要释放出来。

  小小印池

  轻轻涟漪

  掬起一拳的清澈

  寒冷月光

  朦胧曙色

  池子的一片玉液琼酿

  明月的一贯逼近平明

  看看

  阔大的江流潇洒来去

  听听

  夜梦中噌噌生长的春草

  一片黄金色的光

  是谁举起了命运的印?

  只看见

  晓月抚摸着沉默的池子

  颈联让我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岸的原野与天际的稀星互成动势,原野因星垂而寥阔,稀星因野阔而低垂。杜甫用壮丽的景色写出淡淡的哀愁。李咨却是用细心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心静如水。

  有时候站在临汾鼓楼以西的彩虹桥上,看见桥下有一截流过的断续的汾河水,仿佛哽咽的人在诉说着什么。也常常会有“眼底”和“梦中”的离奇幻觉,污浊给我们的震撼,也像晓月给我们的舒心,只需体会,其他尽可抛却。

  2008…08…28 01:29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5)
宋村离县城四十里。大概是现在城关镇那片的一个村子。是我高中好友的家乡地段。我原来就一直纳罕他和我家离开那么远,怎么口音十分相似。原来我们很早以前就属于同一个县,叫做襄陵县,后来合并都成了襄汾县。

  这首诗的题目是《福洞晴春》,是宋村洞周围的风景写照。

  径入宋村洞,风光不世同。

  鸟啼千树碧,花笑满山红。

  钟响清苍外,人行图画中。

  溪流仍泛泛,疑与武陵通。

  世外桃源是人们的一个可贵的理想追求。可以和西方所谓的乌托邦联系起来。自从人有了思想,就一直在追寻这样一个地方,到了晋代,陶潜《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于是就有了这个词语。在那篇文章中,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捕鱼为业的武陵人到底是个什么角色。或者说有点通神,为何偏偏是他到达了那个神秘的地方?随意一点,你也会有惊喜。

  直入宋村洞

  映入眼帘的风光

  仿若另一个世界

  碧树千棵里

  传来嘲哳鸟鸣

  满山红艳中

  听到粲然花笑

  钟声犹若天籁

  山的另一边

  行走其中

  如同驰骋画幅

  溪流荡漾

  潺潺潇洒

  莫非是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我的一个朋友一直说自己想要去一个理想的世界,象庞德《宽容》序言中描述的美丽新草原,那个美丽新世界需要耗费多少人力和身心,开拓的人不断被误解,又最终被理解。她说自己想要一双翅膀,我想告诉她,去大自然中寻找心的宁静吧。

  2008…08…29 08:57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6)
集市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集市也慢慢变成一种社会交流方式。

  风晴山市早,云合四民连。

  红杏墙头出,青旗柳外悬。

  鱼盐交易退,货利有无迁。

  自我能平价,谁人不受廛。

  小时候,碰见逢集,我总是非常开心。有很多摆摊的从四面八方过来,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到来,在一个约定的时刻相聚在集市上。想起各种各样的游戏。在那个年代,交通还不便利,人们还不知道去城市里逛街的时候,我们白水村的集市从合作社门前一直到白水小学,满是人,有时从我家要延伸到堡子上,在幼小的心里,那就是人山人海吧。村里临近乡镇的逢集都是按照阴历来排序的,比方说白水乡就是258,襄陵镇就是147这样划分。后来白水乡撤销,合并到了襄陵镇。白水乡原来的两个大村子逐渐自主发展起来,也开始有了自己的集市。比方说黄崖和齐村,自己就开始逢集了。到白水的人越来越少了。

  晴风下的山村集市

  来得真早

  四面八方的民众

  连起来就象白云汇合

  只见一两颗红杏

  从墙头探出头来

  柳树外

  悬着招摇的青旗

  鱼盐交易

  货利相通

  退退进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有谁能离开生我养我的一亩三分田?

  这首诗歌的经典在颔联中的写景转移中。在写市集热闹的间歇加上这样一句话,犹如绿叶一片中的一朵小红花。而最打动我的是尾联的下阙。谁人不受廛,谁能逃脱了束缚啊。无论如何,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没人没谁能释然孤独一人。狼人,就是毁在了与世隔绝。交流,只有不断的交流,才能促进社会和个人的进步。

  2008…09…01 10:53 txt小说上传分享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7)
“东柴”在我们方言中叫做“dun sai”。现在改名叫“河北村”。有些外乡人来了,还以为我们在说大“河北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