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襄汾文言诗歌欣赏-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襄陵古诗人研究之“幽独芳躅”
李咨《忆巢父》,整首诗给人的是寄情大自然的洒脱,是当今世人所缺少的。

  幽壑映晴峦,溪水扬新绿。

  言昔有异人,而此寄幽独。

  放情凌汉霄,浮云等黄屋。

  濯足清冷滨,长笑响山谷。

  为惮都俞烦,甘心有麋鹿。

  声飞天地间,谁能嗣芳躅。

  诗中出现了一个人,巢父,唐尧时的隐士。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上古时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民就在树上筑巢居住以避野兽。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又让给许由,许由亦不肯受。文字是借写巢父的高洁潇洒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深谷映衬着晴日的山峦,

  潺潺溪水张扬出春日的绿意。

  听说从前有个“异人”,

  就在这里寄托自己的静寂孤独。

  诗一开始,就是美妙怡人的自然风景。在风景中有个奇特的人。“幽独”二字我最为喜欢,1。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2。独处。

  尽情遨游在霄汉之间,

  寒舍与浮云一同漂浮,

  在清冷的水边濯足洗脚,

  悠长的笑声响彻山谷。

  然后开始写这个异人的一些行为。“放情凌霄汉”的意思与“放情丘壑”大致相似。放情是尽情,纵情。放情丘壑是指纵情游山玩水。

  只怕那天下重任而愈加烦闷

  甘心与麋鹿嬉戏山中

  快乐飞翔在天地之间,

  谁能够跟随那高洁的脚步呢?

  这里开始剖析起异人幽独的原因了。这里的一句“为惮都俞烦”,颇为难解,我认为,“惮都”是一个词,是害怕尧让天下于自己的意思。都有头目首领的意思。而“俞”和“愈”相同,是愈加,更加的意思。所以我解做:只怕那天下重任而愈加烦闷。

  而近代有一个人叫都俞,原名显曾,字小蕃,亦作肖蕃,别署颐庵,八砖室主,30岁后更名俞,浙江海宁人。光绪(1875…1908)间举人。善画设色花卉,极娟秀。书宗两汉,颇具功力。晚年卖画为生,但不多作。民国二十年(1931年)前后卒。有《都肖蕃花卉册》。  险些将都俞连成一个人来。 不过明朝的李咨和近代的都俞,还是不可能联系在一起的。

  2008…05…28 08:17 txt小说上传分享

襄陵古诗人研究之“古树夕阳”
仍是明朝李咨的诗,题目《张留侯》:

  眷彼韩公子,奋起从高皇。

  气象固儒匹,伊吕同辉光。

  今古称人杰,明哲真非常。

  决策来商隐,蹑足封齐王。

  功成身勇退,健羡良弓藏。

  下马拜高墓,古树明夕阳。

  这首诗说的是汉朝开国功臣张良。(?—前186)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传为汉初城父(《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人。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即诗中第一句:眷彼韩公子,奋起从高皇。)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请汉中地”;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这是一首叙述为主的诗,惟于诗末淡淡一句写景,给人一种境界。

  2008…05…30 08:12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游娥英泉》
游娥英泉

  作者  范晟

  幽泉喷薄蛟龙吼,

  万斛珠玑牵荇走,

  波心队伍锦鳞跳,

  惊避钓丝千尺柳,

  等闲探赏须回首,

  尚忆仙娥环佩所,

  嗟彼厘降已多年,

  泉水涓涓入说旧。

  娥英有两个解释:1。娥皇﹑女英的并称。相传为帝尧二女帝舜之二妃。2。女官名。

  这里的娥英泉,是我的家乡邻村景村的两个池塘。景村就是书法家卫俊秀的家乡。

  这首诗是因借景色,联系历史故事,生发想象的一段抒情自述。

  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句“泉水涓涓入说旧”中“说旧”两个字。

  厘降:1。本谓尧女嫁舜事。《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孔传:";降,下嫔妇也,舜为匹夫,能以义理下帝女之心。";段玉裁撰异:";厘,整治之意;降,下也,整治下二女于妫汭。";一说,厘谓治迹。见《汉书.外戚传上序》颜师古注。后多用以指王女下嫁。

  感叹历史,人生虚淡。

  
  
  说说这两个妃子的故事:

  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也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为妻。娥皇、女英,是位于中国爱情史开端的两个女人。 

  《史记·五帝本纪》载:尧年老后,问大臣谁能继位,大臣推荐了舜。为了考察舜,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在舜的调教之下,二女“甚有妇道”。尧非常满意。三年后考察结束,尧把帝位传给了舜。 舜是黄帝后裔中的另外一个分支,距黄帝九世,居住在黄河中游(山西蒲州一带),舜是该部落的首领,名声被尧所闻。尧为了联合拉拢舜的部落,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这是中国史“和亲”的最早滥觞。 

  后来舜帝巡视南方,娥皇、女英追踪至洞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间。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楚人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在山上为她俩筑墓安葬,造庙祭祀。 

  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只有两个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们就是尧帝伊放勋的一对女儿:伊娥皇伊女英。在她们生活的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时,还没有“公主”这个称呼。不过,娥皇女英,从身份的真实意义上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公主。但是,为什么两位尊贵的公主却会同时嫁给同一个男人呢?那是因为,当时还在氏族社会时期。当时有一种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种选择权,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决定是否要将妻子家中无夫或待嫁的姐妹们,也一起娶回去。这种制度,在周朝时正式成为一种贵族特有的礼制,写入礼法中,被称为“媵制”。《礼仪·婚礼》中明确地写着:“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充当“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们。“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从属于正妻。后人据此推测,尧帝嫁女时,就使用了这种媵制。一般认为,正式出嫁的应该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则是姐姐的媵。 

  关于娥皇女英的身世,有些传说中说娥皇生母早逝,女英是继母的孩子。其实当时正是父系氏族,伊放勋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彼此间的地位完全视乎伊放勋的宠爱程度而定。娥皇女英姐妹的母亲都不受宠,所以严格来讲,她们都是庶出的。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2008…08…11 23:20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蜕庵岁晏遣怀(1)》
诗人的书斋名字叫做蜕庵,比我的东斋更有味道。我的东斋不过是以方向来简单称呼,因为我目前住在贡院东街罢了。而他的书斋那是典型的文人命名,一种志趣或心向。

  蜕有解脱,变化的意思,也有创新和新始的方向感。于我,在这个词,有很多启发。是不是我的书斋也可以暂且叫做东蜕,呵呵。

  这首律师是在岁末写成的,每到年尾,人总有许多伤感的情怀,回忆是美好的,但也是痛苦的!

  小小新斋阁,温温旧毾登毛。

  精神全藉酒,肋力半支藤。

  蛰豸深坯户,冥鸿巧避矰,

  蒙头衲被底,何异在家僧。

  
  
  部分解释一下,毾登毛(音踏灯)是指有花纹的细毛毯;矰是用来射鸟的短箭。权且做个翻译如下:

  我的蜕庵啊,小巧玲珑

  躺在温暖的系毛毯上,惬意无比

  我的精神啊,全靠酒劲

  身体乏力,勉强靠着藤杖支撑

  蛰伏的虫豸在阴暗的颓墙断瓦中藏匿

  苍老的大鸿灵活的避开弓箭的追索

  我蒙头倒睡在被窝里

  和在家修行的僧人有什么区别呢?

  大致是感叹时光匆匆而过,身体日渐颓唐的伤感。忧郁的虫豸在逃避什么暂且不问,那种生活倒还是蛮平淡的;老了的飞鸿虽然灵活,毕竟逃不开岁月的冲击。一面感叹自己的蛰居如虫豸般黯淡无光,又忘不了鸿鸟的壮志依然。关于“冥鸿”,还有这样一句诗:“霜隼健毛骨,冥鸿高羽翰。”指的是老了的隼和鸿毛骨依然强健。羽翼依旧丰满。诗人或许也有王勃所说的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的信念。诗末又回到佛教思想上,僧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导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圣证果的人。“僧”是续佛慧命,传扬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圣弟子。佛和僧,以及和尚,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对生活的顿悟。我相信不是非要出家才怎么怎么,只要在生活的历练中拥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就可以是一个觉悟者。

  最重要的作者还没有谈,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应该就是我们襄陵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张翥诗中有反对农民起义军的内容,也有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他的《□农叹》写一个运送军粮的老汉,家有老妻,无儿无女,千里迢迢把军粮送到兵营,被打得体无完肤。他回到家中,却见";老妻出佣食,四顾筐箧无";;而官吏还来逼他去服役;他唯有";仰天哭欲死";,而";醉吏方歌呼";。另外如他的《人雁吟》,写";叹息人穷不如鸟,何日相随如雁归";,也包含着对人民苦难的关切。

  张翥的词不如他的诗写得细腻而圆润,缺乏社会内容。但也有一些慷慨苍凉之作,如〔沁园春〕《广陵九日,与刘士□、成元璋泛舟邗沟》,〔洞仙歌〕《辛巳岁燕城初度》,〔鹊桥仙〕《丙子岁予年五十,酒边戏作》;这些词寓人世炎凉于豪放之中;清人颇为推崇。张翥的散文更不如词,但他本人却常以文自负。

  由于张翥死于元末明初乱中,所以遗稿多散失,今存《蜕庵诗集》4卷,词2卷。幸好在我们襄陵县志中还存有一部分作品。读过后,确实是个人才啊!

  2008…08…13 23:44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蜕庵岁晏遣怀(2)》
世路正如棘,吾生犹系匏。

  诗人歌蟋蟀,军士叹蠨蛸。

  无地营家食,何心解客嘲。

  山林徒在眼,难觅一枝巢。

  部分字词含义:“系匏”语出《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按匏瓜味苦故系置不用。后用";系匏";比喻隐居未仕或弃置闲散。“蛸”,——“螵蛸”( piāoxiāo):螳螂的卵块。产在桑树上的叫“桑螵蛸”;可入药。又名“蜱蛸”。蠨蛸既有螳螂的意思,也带有蜘蛛的影子。螳螂和蜘蛛都是勇武之辈。

  人生路上荆棘满地

  我这辈子仿若苦味的匏瓜

  诗人如聒噪的蟋蟀

  军人个个骁勇善战

  到老来,没有饱饭吃

  哪管那别人的嘲讽

  山林徒然的在眼前晃动

  哪里寻找到我的栖身之所?

  归属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因素。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在探索着这个神秘的问题。简单的家庭所给予我们的是虚假的空间寄居,神秘的思想又把我们带到神秘的精神家园中惆怅。诗人都知道自己的呐喊于人世是于事无补的,也向往那摧城拔寨中的刀光剑影。时间消散了一切,在三维的世界里看不到立体感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只是看,只是听,不过是欺骗的“在此”,而“在彼”总在更高的层次上俯视我们。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人们被自己的欲望拖累,淡泊名利的人却故作高雅的艾艾终日。我不知道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天生就是一个忧郁的人吗?为了“一枝巢”,真的得费这么大的劲吗?

  张翥的归属感是我所无法体会的。我在想象着他的身上一定有我们临汾人的某些性格,尤其是河西一带的俊朗与若有若无的释然。我们河西一带的人是洒脱的,在临山的地方,粗旷成为一种骨子里的东西。我本人也是山里人。就在我们襄陵一带,一说我从浪泉下来的,人家有时候会失口说我是山里人。我一听就想笑,山里人怎么了。的确有一种山在眼前,巢穴天边的感觉。当然除了归属感之外,还有人们与生俱来的占有感。现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谁也不是谁的。亲情也不是亲戚的,关系也不是好朋友的。我想用辨证来反驳,可是我又无法不说黑格尔的那句话“存在即合理”,既然人们都这么说,那么它一定是有一定道理的。那就暂且默认了吧。

  2008…08…14 14:04 txt小说上传分享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蜕庵岁晏遣怀(3)》
书舍如僧舍,心闲与静宜。

  写多髡兔颖,藏久王跗ぁ

  宦迹年劳见,生涯日历知。

  未应同与俊,肯负沃洲期。

  第一句诗让我感到了心声的共鸣,可最后一句却让我莫名其妙的伤悲。与谁期,都不如独对镜中的自己。停瑉hòng 虫咬;被虫咬坏的。肯,愿意的意思。

  书斋就想僧舍般沉闷

  闲适的心和安静和为一体

  写得太多,弄秃了我的毛笔

  窝家太久,蚀坏了我的被褥

  事业在一年年劳累中显现

  生活从一张张日历中看清

  没有同你相生精彩

  宁愿失掉我们的约定!

  不意间把这首诗翻译成一首低调的情歌。把老垂的作者幻化成自我。多少个约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兑现,又有多少个交往中的不虞发生。颔联和颈联的转折并不能改变首联的路线,我们依然从尾联的低调中回归到了首联的忙里偷闲。

  忧郁其实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从第二只从树上爬下来的猴子就开始有了。因为第一只猴子留下的脚印让第二只猴子感到了天然的自卑和奔跑的东西。第二只猴子一定比第一只猴子跑得快,而第三只也在超越着第二只,这是原始轮回的开始。第n+1(n≥1,n属于正整数)只猴子总是时而忧郁,时而激昂的向前奔跑,把一个个阿甘甩在身后!跑着,跑着,就跑出了一段生活,路边的野草,路边的水洼,路边的树杈,路上的其他猴子,路上的昆虫,路上的野兽,有时同行,有时休息……

  2008…08…15 12:25 。。

襄汾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西花园》
别墅连城曲,幽栖绝点尘。

  云山常在眼,簪绂若为亲。

  篱外饶君子,床头足圣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