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御用闲人-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日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先帝?”
大臣们一听,都向王轼投以责难的目光,明明圣上就有意放弃吐蕃,就威王这么慷慨激昂的一说,全变了主意。尚同良暗暗着急,威王年轻气盛,这样做,既讨不到皇帝的欢心,也得罪大臣,实在里外不是人。
“威王千岁,下官请教一句,既然不放弃。那现在怎么办?吐蕃叛军一拥而起,势头正旺,参加过攻打吐蕃地将领一直有怨言,现在谁还肯去领军征讨?”吴弼突然问道。
王轼到底是武备堂出身,标准的军人风范,一听这话,立即说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选择地权力,朝廷命令一下,军人就应该一往无前,挑三拣四的话,他有什么资格带兵?如果没有人愿意去,本王虽然年少,为国尽忠也不甘落于人后,我去!”
尚同良急得差点站起来,这威王越说越不靠谱!带兵打仗是儿戏么?你以为是你在宫里拎几头胖熊来揍这么简单?再说了,你去带兵打仗,那让天下将军们的脸往哪儿放?朝廷没人了么?
王战一听,也吓到了,连忙劝道:“二弟,不可胡说!岂能让你去冒这风险?就算要打,燕军能征惯战之将,数以百计,还能没人?罢了罢了,今日就议到这吧,朕考虑考虑。”说毕,离席而去。
大臣们起身准备出宫,不论是谁,临走地时候都不先忘看王轼一眼,再看尚同良一眼,心思局面,不会是这两人事先安排的吧?可尚同良是死硬不太可能吧?
出得宫来,王轼黯然无语,他感觉到孤立无援。没有人帮助他,就连一向敬重的尚相,也三缄其口,想干点事情。何其艰难啊。
“王爷留步。”背后,尚同良急声叫道。
“尚相。”王轼回过身来,拱了拱手。
“唉!”尚同良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目视王轼问道:“王爷今日何故如此?你难道没看出来,圣上不想打仗,大臣们也顺着他地意思在说吗?”
王轼面无表情:“本王知道圣上不想打仗。”
“那既然知道。王爷何必挺身而出,两面不讨好?就算圣上爱护王爷,不加责备,可你今日和所有大臣对立起来,日后还怎么共事?王爷不要忘了,你现在管着吏部,不比从前了。”尚同良苦口婆心的劝着。
这句话倒激起王轼的脾气,笑道:“难道因为怕得罪人。本王就什么也不说?凡事机关算尽,处处小心?而且本王并没有说错,放弃国土,这是要遭千秋骂名的。”
“话是不错,可王爷你有对策么?”尚同良见王轼听不进去。反问道。
“当然有,本王学地就是这个。”王轼说完。躬身一揖,扬长而去。尚同良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威王是他捧出来的。可现在却不听他的劝告。不过尚同良到底是位贤臣,他想到地,不是威王挑衅他的德高望重,而是察觉到,威王是个有主见的人,坚持自己地想法,毫不妥协。这虽然在政治上是极不聪明的,但至少说明这个人不是个软骨头。政治经验不足,可以慢慢学,要是天生软骨头,谁也救不了。
泰安宫王皓正在向耶律太妃和孟太妃汇报自己第一次参加御前会议的情况,议的是什么事,大臣们是什么样的态度,说了些什么话,皇帝是如何表的态,一一说明。特别是威王驴脾气,跟所有人对着干的事,他更是添油加醋,说得绘声绘色。
“最有趣的就是,二哥明明看到所有人都持一种意见,偏偏要表现出自己地与众不同,大发议论。说什么这是既对不起祖先,又对不住后人的事。把局面搅得一团糟,圣上都气了,宣布终止廷议,离席而去。”王皓说得唾沫横飞,津津有味。
孟太妃听完,拍着儿子的肩膀笑道:“王轼就是那么一个蠢货,你想想看,成天舞刀弄枪的人有什么脑袋?他还以为自己很威风,殊不知,既得不到圣上的欢喜,也开罪了大臣,以后他地日子就难过了。”
耶律南仙听完之后,半晌无语,见那母子二人欢天喜地,好象王轼犯了重大失误一般,于是问道:“那英王你今天说了什么?”
“我?”王皓眨了眨眼睛,“我什么也没有说,大家都持一种意见,本王何必多费口舌?”
“就是,皓儿打小聪明,这种时候多说什么?看那王轼出丑就行了。”孟太妃十分得意。
耶律南仙气不打一处来,大声问道:“威王那里慷慨陈词的时候,你一个字也没有说,这还叫聪明?不管王轼说得对不对,至少他给所有人都留下印象了,说明他是个有想法地人,大臣们就算不赞同他的意见,也会佩服他的胆气。你呢?你在那里当摆设!你参知政事地头衔是挂着好玩的么?”
王皓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孟太妃一见,开始护短:“哎呀,姐姐,象今天这种情况,皓儿能说什么嘛?”
“你那时候就应该站出来,和你二哥针锋相对,吴弼他们自然会替你帮腔。我听来听去,倒是你二哥力挽狂澜,把所有大臣的意见全都打压下去了。这事情皇帝如果决定动武,就是你二哥一手促成的,那时候主战的将军们都会记他的情!你不要忘了,你二哥是武备学堂出身!他提出自己去带兵,如果这事成了,会后患无穷!你知道他有多少同门师兄弟在军中担任要职么?”耶律南仙越说越气,真恨不得一巴掌扇过去。
王皓被吓怕了,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孟太妃也开始着急,苦着脸问道:“那,那姐姐,事情已经这样了,没有补救的办法么?”
“你不是说你儿子打小聪明么?咱们英王殿下应该有办法啊,问我作甚?”耶律南仙冷笑道。
孟太妃一时语塞,半晌之后,讨好的笑道:“姐姐。你肯定有办法,王轼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哪能扭得过你?先帝还在的时候,就时常夸奖姐姐。是女中豪杰……”
“行了,不用拍我马屁。这个局一定是尚同良和威王勾结事先设好的,不过他们想得太简单了。其一,皇帝很看重他地弟弟,不可能放威王出去。其二。这仗打不打,皇帝决定不了,他还得来问我。其三,王轼帮了我的忙。”耶律南仙颇为自得的笑道。
孟太妃母子就不明白了,王轼怎么会帮我们?他与王战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十分亲近,如今正是他们春风得意之时。不打压我们已经要烧高香了。
见他母子二人一头雾水的模样,耶律南仙说道:“英王想要立足,朝中自然是要有人支持地,现在吴弼一班人马在帮你。可中央枢纽有人还不行,毕竟山高皇帝远。军队还要有人支持你才行。可现在大燕一百多万军队,全是先帝一手打下的底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王轼力主镇压吐蕃叛军,这倒是个机会。”
“姐姐的意思是。趁这个机会,拉拢军中将领?”孟太妃问道。
“拉拢?你拉拢谁?现在谁去领军平叛还没有决定呢。”耶律南仙白了她一眼。
“那怎么说是个机会呢?”孟太妃又问道。
“你不懂,正是因为没有决定人选,所以才是机会。大燕十几个卫戍区,全都有人了,可吐蕃这块还空着,如果朝廷要动武,势必会挑选得力干将,而且极有可能节制四川,云南,陕西三省军队,那就是二十多万人马,那就是西南半壁江山。如果这个人,由我推荐出来……”耶律南仙语至此处,没有再说下去。
孟太妃放大眼睛看着耶律南仙,用手巾捂着嘴惊讶地说道:“那这个人以后就是自己人了!咱们皓儿在军中也有支持者了!”
“不错,可问题是,这个人选一定要能服众,在军中要有威望,普通人坐不上去,现在让我为难的就是让谁去节制这三省军队。”耶律南仙摇了摇头。
此时,英王插话道:“太妃,朝廷制度,作战状态下,委派的将领都是临时性,战争一结束,兵权就收回。林冲当年就担任过河北兵马大元帅,但金国一灭,他也回归本职,这样一来,不是白忙一场么?”
“总算这一次你说到了点子上,没错,朝廷是有这样地制度。可战争不结束,兵权不就一直在么?”耶律南仙笑道。
王皓一时不解:“吐蕃也就那点本事,仗与燕军周旋。可十几年来,燕军已经渐渐适应了,恐来,没多久吐蕃又垮了。”
“你怎么就不开窍?仗怎么打,又不是皇帝决定的,那是指挥将领的事,他不让战争结束不就行了?”耶律南仙点拨道,王皓恍然大悟,耶律太妃果然不同凡响,可这手也太黑了吧?拿国家利益去冒险,难道朝里大臣都是笨蛋?
次日再议,吴弼等几位大臣突然改换口风,一致赞同发兵吐蕃平叛。都说威王殿下一席金玉良言,振聋发聩,如黄钟大吕,警醒世人。国家疆域,寸土必保,否则,上有负于先人,下愧对于后世,要招千古骂名的。
王战本来不喜欢打仗,但经过威王一闹,动摇起来,现在吴弼等人又改了口风,他更加拿不定主意,毕竟他没有碰到过战争的经验。战争最考验一个帝王的才能,因为战争不是独立存在的,牵扯到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如何调度得当,以最小的损失,保证最大地胜利,是门大学问,中国历史上能做得尽善尽美的,也没有几个人。王战应该不会成为这其中之一。
“圣上驾到!”沈拓那尖锐的声音在泰安宫回荡着。
太监宫娥哗啦啦跪倒一片,王战直入宫内,正碰上迎出来的耶律南仙,遂拱手道:“朕今日特来探望太妃。”本来中国古代,妾在家族中没有什么地位,更何况老爷已经去了,儿子在当家,成为庶母的妾就更加不用提了。
不过耶律南仙是个异数,首行他极得高祖武皇帝地信任宠爱。其次对大燕立有汗马功劳,再次,她的亲弟弟,就是现在大燕最重要地藩属。西辽国王。就这三条,即便是皇太后赵出云,也要对她另相相看。
“陛下政务繁忙。还能有这个心意,愧不敢当,请座吧。”耶律南仙命人奉上茶水。
王战落座。喝了一会儿茶,不知语从何起,耶律南仙一见,主动问道:“莫非陛下遇到了什么难处?尽可说来,老身替陛下参谋一二。”
正中下怀,皇帝轻咳两声说道:“是这样地,吐蕃余日前作乱,袭击官军。攻占城镇。朝廷商议数日,有说战的,有说和地。朕一时拿不定主意,太妃早年随先帝四处征伐,熟悉军务。所以朕特来讨教。”
耶律南仙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问道:“陛下可曾听说过。祖宗基业,寸土必保这句话?”
“这是自然,怎么?太妃也主战?”王战听出来弦外之意。
“吐蕃虽然地广人稀。但雄踞中原西部,千百年来,不通外界,人民不服教化。高祖武皇帝动用数十万军队,费时十五年方才收服,陛下可知道这是为什么?”耶律南仙问道。
王钰征吐蕃,是本着替后世国人减少麻烦,在这个时代就要把吐蕃纳入中央朝廷的直接管辖,王战从小生在这个时代,哪里能够体会他父亲地苦心?
遂直言道:“朕实不知。”
“陛下真诚实君子也。先帝有个宏愿,要将中原文明,远播四方,所以他接连不断的发动征战,一则巩固大燕统治,二则开拓疆域,三则传播文化。吐蕃这么大一片领土,先帝岂能放弃?攻打吐蕃,代价很大,如果放弃,岂不是白打了?再说,现在吐蕃作乱,不过是垂死挣扎,陛下只消点一员上将,带大军征讨,必定望风披靡。”耶律南仙建议道。
王战频频点头,照这么说来,先帝倒是用心良苦,可这打仗是要花钱,要死人的,前番十五年,耗费甚巨,如今国家财力刚刚好转一些,恐怕承担起来有些困难。
当他把这些担心告诉耶律南仙时,后者却笑道:“这有何难?现在大燕军队一百一十多万,其中马步军占八成,水师占两成。可这两成地水师部队,却占用了马步军一半的军费。说句实在话,水师是各兵种中,最华而不实,最没有用处的。水师自成立之时起,没打过什么仗,大多是在近海航行,保护商船。现如今,大燕海商们,都有能力自保,何必朝廷穷操心?如果陛下感觉到财政上有困难,不如裁了水师,省下来那笔军费莫说吐蕃之战,就是再打下大燕目前这么一片领土,也绰绰有余。”
王战茅塞顿开,大喜道:“太妃之言,甚合朕心,若能裁掉水师,省下来地军费当是一笔庞大的数目,供应平叛,当无大碍。”略一停顿,又作难道:“可当由何人领军征讨?又发何处兵马?这些……”
耶律南仙端起茶杯,揭开杯盖,轻轻荡着茶末,笑道:“这就不是我能乱说的,否则朝里就会有人乱发议论,反而不妙。”
“太妃不必顾忌,朕诚心请教。”王战再三说道。
耶律南仙这才放下杯子:“现如今朝廷各卫指挥使,都有本职在身,不宜轻动。川卫戍区倒是靠近吐蕃,但其指挥使不具备大将之才。要平吐蕃之乱,非得威望过人,战功卓著之人不可,陛下可有这样的人选么?”
威望过人?战功卓著?河间郡王林冲不就是代表么?不过他镇守河北,不能乱动的,再其次的话,岳飞也不错,可他们都有本职在身。
“若按这个条件,又没有本职在身的,恐怕找不出来吧?”王战问道。
耶律南仙闻言笑道:“陛下忘了一个人,先帝在世时,他不但威望过人,战功卓著,而且统率的是先帝嫡系南府军。后来在灭蒙之战中,可能有什么地方不小心得罪了河间郡王,被参了一本。先帝为了照顾林冲地情绪,收了他的兵权,放在中央挂个虚衔。”
王战仔细一想,突然明白过来:“太妃说的是呼延灼?”
“正是此人,陛下以为如何?”耶律南仙看着王战。
“他,朕年幼时,倒是听过一些他的事迹,是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可年纪会不会大了一点?还有,他是先帝撤下来地人,朕再启用,不合适吧?”王战为难道。
“哈哈,陛下说哪里话,年纪再大,能比得过林冲?他不也还统率十万铁骑,雄视京畿么?虽然先帝收了呼延灼的兵权,可当初是因为碍于林冲地脸面,不得不妥协,陛下应该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此时候,皇帝也要让着拥兵自重的大将。呼延灼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如果陛下能重新启用他,他一定会感恩戴德,誓死报效。”耶律南仙话里话外,都不离十多年前那场军中将领之间地争端。
反正王战当时还小,也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内幕,权且听着。略一思索之后,当即表示:“若如此,朕再与大臣们商议,看能不能将这件事情定下来。”
“陛下,必要的时候,你也应该乾纲独断,否则把大臣们娇纵惯了,不是什么好事。”耶律南
第三桶 第三百一十一碗 阻裁军力挽狂澜 比武艺邂逅娇娘更新时间:2008…6…21 17:22:33 本章字数:7694
燕建康二年,吐蕃余孽趁王钰去世的机会举兵反叛,赶出高原。守军将领上报朝廷,皇帝王战无策,求教于耶律南仙,后者力主挥师征讨,并举荐了赋闲在京的原南府军名将呼延灼。
在第三次御前军事会议上,王战提出了这个办法,大臣们倒没怎么反对,呼延灼有谋略,有胆气,更有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经验,由他带兵出征很合适。但威王王轼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呼延灼年纪太大,高原地区条件恶劣,这位老将恐怕吃不消。
他推荐了一个人,就是他的授业恩师韩王爷。这一下,大臣们就有些诧异了,韩毅赋闲好几十年了,自当初奇袭上京回来,他就被免了兵权,封了郡王,拜作大司马留在京城,束之高阁。现在威王殿下提出他来,恐怕还是看在师徒一场的份上。
严格说起来,韩毅的确合适一些,一来他年纪比呼延灼轻,二为名头比呼延灼大,奇袭上京,这是注定要彪炳史册的一战,燕军将领中,无人能出其右。王战见威王有异议,一时决定不下来,耶律南仙闻讯之后,大为震怒。她认为王轼处心积虑要和她对着干,遂授意吴弼等人,抓韩毅的小辫子。
韩毅的把柄,其实不用抓,就在那儿明摆着。他不但有“历史问题”,还有“政治问题”,当初奇袭上京,虽然功劳盖世,可他放着身处险境的先帝不救,却发兵直取上京。虽然解释说是为了“围赵救魏”,可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明他对先帝不忠心?
当年他出征回来,就是有大臣建议取他的首级。免得日久生祸害,王钰顾念他功劳卓著,为了保护他而削其兵权,闲置不用。现在威王提出他来。吴弼等人抓住这个问题,大作文章,一再攻击韩王有异心。绝不可授以兵权,更不能放他远赴西南。
第三次军事会议再告中断,王战离开政事堂后。命王轼随驾,到了南书房,两兄弟落座,王战第一句话就是:“二弟,朕知道你想保你恩师出山,可大臣们都对他不放心,你就不要固执己见了。”
王轼镇定自若,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