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6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到最激烈的时候,魏成龙动用了二十八个集团军。到四月底,在戚凯威不得不承认不可能一口气打下伏尔加格勒的时候,队已经在这场会战中阵亡了一万七千八百八十四名官兵、伤残七万六千余人、失踪与被俘近两万人,相当于前线作战部队的减员率全部超过百分之二十。

    从人员丧失来看,伏尔加格勒会战是整个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陆军打得最为惨烈的一场会战。要知道,在规模更大的莫斯科会战中,中国陆军的阵亡、伤残与被俘官兵还不到六万人。大文学

    所幸的是,在这场会战中,队有一位精明的前线司令官。

    能够说,正是这场会战,让魏成龙的能力得到了承认,也让魏成龙成为了能与戚凯威比肩的陆军统帅。

    四月底,黄瀚林正式授予魏成龙一级大将军衔,就是最好的说明。

    要知道,在此之前,陆军中只有戚凯威是一级大将,魏成龙是三极大将,等于比戚凯威低了两级。

    当然,后来黄瀚林让戚凯威去担任盟军总司令,也与这场会战有关。

    别的不说,戚凯威没有兑现在战前许下的许诺,就让黄瀚林非常失望,而魏成龙与牧浩洋对战局的见解,又让黄瀚林认识到,大陆战争不可能迅速结束,过高的政治期望只能使战局变得对中国不利。

    再往后看,魏成龙能够率军攻占莫斯科,也与伏尔加格勒会战有关。

    原因很简单,这场惨烈的会战,让政两界的要员都认识到,攻占莫斯科绝对不是派几个集团军就能办到的事情,结果黄瀚林授予魏成龙全权,让他率领五十个集团军开赴莫斯科。

    当然,处置后的角度来看,这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要知道,在伏尔加格勒会战结束后,面向莫斯科的方向上,美俄联军已经没有战略天险能够守卫了。也就是说,美俄联军根本没有想过要死守莫斯科,也就没有在莫斯科留下多少主力部队。虽然俄罗斯当局动员了近千万的作战人员,但是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平民,其中还有一百多万未成年人。对付这些好像乌合之众的俄军,根本用不了五十个集团军。

    当时,伏尔加格勒会战产生的最为严峻的影响在地球的另外一边。

    到了三月底,中美海军在太平洋上的大决战变得不可避免。谁都知道,在大陆战场进入到关键时辰的时候,不管美国海军能否愿意,都得尽快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迫使中国转移注意力。

    也许,美国海军的战略进攻对中国陆军不会有多大影响。

    到二零五四年三月底,中国陆战队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三百万,其中前线作战部队达到了四十八个陆战师,还有十二个陆战师将在三个月内完成锻炼与整编,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应付海洋战场上的地面作战。

    可是,只需海洋战场上开打,中国在战略物资的调配上就会愈加倾向于海洋战场。

    要知道,军队的很多战略物资是通用的,重视海洋战场,就得减轻在地面战场上投入的物资总量。除此之外,海洋战场上的决战,也会对中国的军事工业产生影响,让中国加大与海军有关的军工的生产规模。拿弹药来说,几乎所有兵工厂既在为陆军生产弹药、也在为海军生产弹药,如果海军的需求增加,兵工厂就会提高海军弹药的产量,而兵工厂获得的生产物资并没增加,总体产能也遭到了劳动力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大规模增加,因而必然减少陆军弹药的产量。

    当然,在政治层面上,美军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也具有极为严峻的意义。

    比如,一场海上大决战的胜利消息,肯定能够鼓舞大陆战场上的美俄联军,特别是俄罗斯军民。

    现实上,当时迫切希望美军发动战略进攻的,正是俄罗斯当局。

    三月初,布鲁希洛夫就向俄罗斯总统提到,应该敦促美国尽快在太平洋上发动一次大规模战略进攻。虽然直到埃利斯塔战役结束,俄罗斯总统才意识到,美俄联军守住伏尔加格勒的希望并不大,队很快就能对莫斯科形成要挟,也才因而在三月中旬向美国总统卢卡斯提到,如果美军不能在太平洋战场上有所作为,而是让俄罗斯单独承担中国的全部军事压力,俄罗斯离战败就不远了。但是这个提示并不迟,因为要到三月底,美国海军才能获得六支航母战斗群。也就是说,就算美国决定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时间也不会在三月底之前。

    到了三月底,美军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的事情基本上确定了下来。

    当然,这只是政治层面上的决定。

    问题是,当时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弗伦奇坚定反对在五月底之前发动战略进攻,因为舰队的锻炼工作至少也要持续到五月底。

    为了这件事,弗伦奇以至以辞职来要挟美国总统。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三月二十九日,弗伦奇在回华盛顿述职的时候,明确无误的告诉卢卡斯,如果逼迫他在舰队完成全部锻炼之前发动战略进攻,他肯定不会率领美国海军的最后希望去送死,只能辞职。

    所幸的是,在美军中,没有能够取代弗伦奇的海军将领。

    卢卡斯做出了让步,即在四月初发动的战略进攻降低为战略反击,而且能够不动用已经加入战斗序列的主力舰队。

    三月的最后一天,卢卡斯还授予弗伦奇五星上将军衔。

    当时,弗伦奇是美国海军在此次大战中涌现出的第一位五星上将,仅比马歇尔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晚了一个月。

    弗伦奇并不在乎能不能晋升,反而不大愿意,因为这意味着他要重新定做军服。

    他在乎的,只是总统不要干涉作战行动,更不要强迫他率领舰队出征,让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使用舰队。

    第一百八十二章风云变幻

    第一百八十二章风云变幻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能为而为之

    第一百八十三章不能为而为之

    盯着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海军的同时,牧浩洋也在关注大陆战场上的局势。大文学

    他关怀的不是陆军能否攻占伏尔加格勒、以及在什么时候攻占伏尔加格勒,而是魏成龙与戚凯威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会战最大的后果,就是魏成龙与戚凯威完全决裂。

    当然,这不是说两人的私人关系恶化了,而是两人的战略观念差距太大,导致在战争决策上经常背道而驰。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牧浩洋要为魏成龙与戚凯威决裂负责。

    主要原因就是,魏成龙在战略观念上与牧浩洋比较接近,因而不断得到了牧浩洋的积极支持,而且牧浩洋也有扶持魏成龙的动机,因为魏成龙是当时唯一能够顶替戚凯威的陆军将领。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是牧浩洋促成了魏成龙与戚凯威决裂。

    明显,这种说法太偏颇了。

    现实上,直到战争结束,牧浩洋、戚凯威与魏成龙的私人关系都非常不错,并不像外界想像的那样。别的不说,后来代表中国出席俄罗斯投降签字仪式的就是戚凯威,而且他还以东方同盟集团盟军总司令的身份,参与了美国的投降签字仪式。当时,牧浩洋只以中国最高军事统帅全权代表的身份参与了美国的投降签字仪式,而魏成龙参加美国投降签字仪式时的身份只是军方代表。

    至于牧浩洋暗中扶持魏成龙,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要知道,牧浩洋并不笨,不管谁担任陆军参谋长,都会为陆军考虑,因而魏成龙与戚凯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后来的现实也证明了,魏成龙在取代戚凯威出任陆军参谋长之后,并不是事事都得听从牧浩洋的指挥,两人也闹过矛盾。大文学因为魏成龙在军队中的地位不如戚凯威,所以在与牧浩洋对抗的时候,显得愈加激进。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魏成龙是一个比戚凯威更难对付的顽固派陆军将领。

    当然,在二零五四年初,牧浩洋肯定支持魏成龙。

    除了战略观念相近之外,还与牧浩洋即将面对的挑战有关,即美国海军即将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所罗门群岛战役仍然悬而未决。

    到三月下旬,陆战队基本上控制了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的所有大型岛屿,完成了对美军的包围行动,并且在海上封锁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使美军无法向前线运送物资,但是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仍然不大现实。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到三月初,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达到二十七万,还有大约两万澳军,总兵力接近三十万。更重要的是,利用过去的几个月,美军向瓜达尔卡纳尔岛运送了大约一千四百万吨物资,除了少量弹药之外,主要就是用来修建坚固地下防御工事的工程物资。

    美军没有运送弹药,主要是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储备的弹药已经足够多了。

    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军事情报局已经证明,美军储存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物资足够三十万军人坚守一年以上,而且所有还没被陆战队炮火摧毁的物资,都存放在难以被摧毁的地下仓库里面。

    当时,美军以至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秘密安装了四座小型聚变发电站。

    如果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没有错,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以至有一座设在地下、特地为聚变发电站提供原料的重氢工厂,生产的聚变核原料,至少能够确保两座小型聚变发电站持续运转。

    现实上,只需要一座聚变核电站,就能为全岛的守军提供必要的电能。大文学

    如此一来,就算陆战队能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顺利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也要面对迷宫一样的地下防御工事。

    根据战后进行的实地勘测,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防御部署几乎到了**的地步。

    比如,美军在修建地下防御工事的时候,挖掘出来的泥土,几乎填平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东南的深水港湾,粗略估计挖掘的土石在三亿到四亿立方米之间,相当于挖出了差不多十亿吨土石。

    现实上,瓜达尔卡纳尔岛几乎被美军掏空了,整座岛屿就是一座用上万公里长的地下坑道把上千座地下工事联系起来的地下堡垒,而任何军队在登上这座岛屿之后,只能控制其地表阵地。

    按照庞跃龙的估计,为了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陆战队得准备牺牲十万人。

    虽然这有点夸大,但是绝非危言耸听。

    要知道,在狭窄的岛屿上作战,中国陆战队的装备优势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如果进入美军的地下防御工事,就只能完全依靠单兵作战能力,那么在陆地战场上攻城拔寨的地面战平台根本派不上用场。

    问题是,不打瓜达尔卡纳尔岛,几乎不大可能。

    前面已经提到,如果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遭到挫败,那么来自政治上的压力将使牧浩洋别无选择。

    到了三月底,这种压力已经显现出来了。

    要知道,戚凯威早就许诺在三月底、最迟四月初占领伏尔加格勒,可是到了三月底,队只控制了伏尔加格勒的东岸城区。就算陆军已经调整了作战计划,在四月初攻占伏尔加格勒的希望也极为苍茫。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黄瀚林在政治上夸下的海口,恐怕无法兑现了。

    在年初的东方同盟集团主要成员国,即由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马来西亚、越南、伊朗、埃及与叙利亚组成的“九国集团”的首脑会议上,黄瀚林就宣称,将在二零五四年底之前击败俄罗斯,因而将在四月份占领伏尔加格勒,打开进军莫斯科的大门,在五月份攻打莫斯科。

    虽然离四月底还有一个月,但是黄瀚林不得不做好第二手准备。

    这就是,如果没有办法在四月份占领伏尔加格勒,那么海军就得在太平洋战场上为中国挽回面子。

    当时,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在决战中消灭美国海军,二是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

    三月份,牧浩洋把希望放在了前者上,因为美国海军将在三月底恢复元气,而大陆战场上的紧迫局势,将迫使美国海军发动战略进攻。现实上,也正是这一原因,牧浩洋才没有在这个时候向戚凯威发难,从而让戚凯威的主张在黄瀚林那里得到支持,使魏成龙不得不调整作战部署。

    可是,到了四月份,情况发生了变化。

    李明阳送来的一份情报,基本上使牧浩洋丧失了与美国海军决战的希望,因为新成立的六支航母战斗群去了切萨皮克湾,估计要到五月中旬才会去巴拿马,要到五月下旬才有可能到达太平洋舰队。

    也就是说,美国海军没有打算立即发动战略进攻。

    这下,牧浩洋就只能把重点放在后一种选择上了,即在必要的时候,让陆战队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

    为此,牧浩洋让庞跃龙提交了一份细致的作战计划。

    相对而言,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根本不是什么难事,长达数个月的火力打击,已经摧毁了该岛上的所有地面军事目标,以至炸毁了所有看得见的人造设备。在年初的时候,美澳当局就把该岛上的平民全部送往新赫布里底群岛。为此,中国海军还临时休战三天,以便运送平民的船只不受要挟。当然,趁此机会,美军向瓜达尔卡纳尔岛增派了兵力,并且接走了病情严峻的伤员。

    真正的问题,在于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之后的战斗。

    明显,美军肯定不会在地下工事里呆到弹尽粮绝的一刻。

    只需美军不打算在援军到达之前当鼹鼠,那么美军就会利用各种机会袭击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队。

    对中国陆战队来说,这就意味着必须在登陆之后清除掉所有地下工事。

    为此,陆战队的参谋想出了很多对付美军的办法,最惊人的是,一名参谋提出,利用强大的海运能力,向瓜达尔卡纳尔岛运送足够多的钢筋与水泥,用厚达五米的钢筋混凝土把整座岛屿封盖起来。明显,这是非常疯狂的想法,因为这个规模巨大的工程,需要中国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水泥。

    现实上,其他办法也多半是异想天开,不具备可行性。

    直到四月初,在牧浩洋明确提出,必须为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做准备的时候,一名陆战队参谋才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准确的说是战术,即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建立数座防御设备足够坚固的阵地,用战术运输机空运部队与作战物资,以此控制整个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地表,与美军耗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消耗兵力最低的作战方案。

    美军能藏在地下,但是不可能把所有主战装备都藏在地下,而且发动袭击的时候,也不可能动用太多的重型武器,所以只需陆战队的阵地足够坚固,且清除掉了阵地下方的美军防御工事,就能用较少的兵力控制整座瓜达尔卡纳尔岛,让美军无法到地面上活动,也就不用担心藏在地下的美军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能够光明正大的宣布占领了瓜达尔卡纳尔岛。

    第一百八十三章不能为而为之

    第一百八十三章不能为而为之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强攻

    第一百八十四章强攻

    四月八日,大陆战场传来坏消息,西方集团军群向伏尔加格勒西面的战役迂回被美俄联军挫败,在齐姆良水库附近停了下来。大文学在四月七日的激战中,两个集团军伤亡官兵超过两万人,却没能突破美俄联军的防线。受后勤保障影响,魏成龙已经在四月八日中午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当天晚上,牧浩洋就被黄瀚林叫了过去。

    毫无疑问,黄瀚林已经对在四月份内攻占伏尔加格勒不抱希望了,因而希望牧浩洋能够有所作为。

    牧浩洋别无选择,他不可能拒绝元首的重托。

    返回战争部后,牧浩洋就通过视频电话,跟龚继飞、佟少云、庞跃龙、司马文正等将领商讨了情况。

    虽然庞跃龙仍然反对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但是他也承认,这次没有回旋余地了。

    当时,较为乐观的只有司马文正。

    按照他的分析,在战术采用得当的情况下,能够把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官兵伤亡人数控制在两万以内。有趣的是,两位舰队司令官都不大乐观,而且佟少云最不乐观,估计要为这座岛屿牺牲八万名官兵。

    事后证明,佟少云的估计非常准确。

    商量完后,牧浩洋就签署了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作战动员命令,把登陆的发起时间订在了四月十日。

    现实上,当时牧浩洋完全能够把登陆时间推迟到四月底。

    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