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收到前线战报,戚凯威震惊不已。

    …四十五分,戚凯威给第三装甲师的指挥官下达命令,务必在天黑前打下奈赫勒。

    要知道,第三装甲师的任务不是打下奈赫勒,而是攻占塞迈德。只有打下塞迈德,埃军的处境才会有所改善。虽然歼灭第六零零装甲旅,是个了不起的胜利,但是与战略上的得失比起来,这点战术上的胜利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不能抢在以军前到达塞迈德,后面的主力部队就很难展开。

    在戚凯威的催促下,第三装甲师在四点三十分左右起进攻。

    前两轮进攻,都被以军打退。

    第一次进攻遭遇失败还有情可原,因为步兵没有跟上来,只能由坦克动冲击,在突破以军防线后,没能站稳脚跟,被以军打了回来。第二次进攻失败,彻底暴露出了埃军的素质问题,即步坦协同严重不到位。

    等到第三装甲师组织第三次进攻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夜间七点左右,第三装甲师突入奈赫勒城区,出人意料的没有遇到抵抗,甚至没有现以军防御部队

    随后,埃军指挥官才搞清楚,以军在六点三十分撤退了。

    这个时候,从埃拉特出的两个以军装甲旅已经抵达塞迈德,而且获得了足够的时间部署防御阵地。。。。T!~!

    ..

第十九章 第二战线

    (039二十五日凌晨,第三装甲师先头部队抵达塞迈德附近。

    这次,以军没有主动出击,而是留在了防御阵地上,仅用远程火炮招呼了千里迢迢赶来的埃及军队。

    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搜索最新更新尽在。br/从埃拉特出的两个以军装甲旅都是标准的预备役部队,官兵在战争爆前才接到动员命令,配属的主战装备也都是库存货,主要是封存的“梅卡瓦3”型主战坦克,只有少数“梅卡瓦4”型主战坦克。虽然在进行了现代化改进后,“梅卡瓦3”型也配备了一百二十毫米滑膛炮,在火力上与第四代“梅卡瓦”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在其他性能,特别是防护能力上仍然差了很大一截。此外,这两个旅的官兵全部来自预备役,坦克手每年只训练三次,素质远比不上常备军。

    在第六零零装甲旅遭到重创,几乎损失了所有主战坦克之后,以军自然不敢冒进。

    问题是,第三装甲师也不大可能立即打下塞迈德,因为躲在建筑物后面的“梅卡瓦”仍然有十分巨大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经过奈赫勒的战斗,第三装甲师已经损失了近二十辆24式。

    准确的说,包括坦克战在内,战斗损失只有十一辆,还有七辆在行军途中出了故障,另外一辆则是在进入奈赫勒的时候压上了以军埋设的反坦克地雷,导致行走机构受损,不得不拖回坦克厂进行大修。

    此时,第三集团军已经全部渡过苏伊士运河,第一集团军的先头部队也已到达舍特。

    出于保存实力,特别是宝贵的装甲力量考虑,戚凯威在二十五日凌晨下达命令,让第三装甲师留下前锋监视塞迈德,主力撤回奈赫勒,另派第十三步兵师前往全增援,顶替第三装甲师围攻塞迈德。

    这次,戚凯威没有明确命令在什么时候打下塞迈德。

    当时,他跟第十三步兵师的指挥官通了电话,直接下达了作战命令,即在围攻塞迈德的时候,必须留下足够动反击的预备队,并且在包围圈西面设置防线,以积极主动的进攻阻止以军从塞迈德向西推进。

    显然,戚凯威并不指望埃军能够及时打下塞迈德。

    根据他在回忆录中讲述的当时的决策过程,如果第三装甲师在天黑前打下奈赫勒,他就会命令第三集团军先攻占塞迈德,然后派遣一支装甲部队向埃拉特方向突击,迫使以色列国防军在后方留下足够多的预备队,再集中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从奈赫勒北上,寻找以军主力决战。

    果真如此的话,埃军将毫无悬念的打赢这场战争。

    可惜的是,埃军没能及时攻占奈赫勒,也没能及时到达塞迈德,因此无法对埃拉特构成直接威胁,也就无法迫使以军分兵。结果就是,如果埃军主力从奈赫勒北上,肯定会在三号公路线附近遭遇以军主力。更重要的是,以军的兵力规模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埃军很难获得兵力优势。

    没有兵力优势,埃军有把握打赢决战吗?

    戚凯威接下来做出的部署,表明他对埃军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二十五日清晨,天快亮的时候,埃军在第五站起反击,先派出一支装甲部队沿一号公路南下,攻占大苦湖南面、由一个以军步兵连控制的第七站,打通前往舍特的道路,然后出动两个师的兵力,轮番沿着二号公路向东推进,扩大埃军的防御圈,同时摆出了战术穿插的架势。

    第七站附近的战斗算不了什么,以军早就退却了。留下一个连守卫第七站,主要就是阻止埃军利用一号公路,不让埃军在运河东岸会师,拖延埃军主力沿一号公路北上的度,争取更多的时间。

    可以说,这个步兵连就是以军的“弃子”。

    根据该连唯一幸存的以军士兵回忆,在安排任务的时候,旅长亲口告诉他们,不会有任何增援,也没有撤退的机会,他们必须在阵地上坚持到最后一刻、战斗到最后一人,他们的表现将决定以色列的存亡。

    必须承认,这支来自第二步兵旅的连队在战斗中表现得极为英勇。

    一百多名以军官兵,面对两个营的埃及军队,在没有有效反坦克手段的情况下,足足坚持了四个小时。战斗开始后不久,连长就在前沿阵地上被一没炮弹炸死了,五分钟后副连长阵亡,在埃军动第二次进攻的时候,两名排长与三名副排长阵亡,在最后一场战斗中,全连最后一名军官,即一排长抱着集束手榴弹与一辆埃军坦克同归于尽。全连所有官兵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在打光了子弹之后,用埃及阵亡士兵的步枪继续战斗。在最后关头,五名受了重伤的士兵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包围过来的几名埃及士兵同归于尽。唯一被俘的以军士兵是在被炮弹震昏之后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被埃及士兵用绳索绑在了担架上。

    不管这四个小时是否重要,以色列官兵用视死如归的行动解释了军人的价值。

    真正的关键在二号公路上。

    虽然埃军的突击力度远远比不上以色列国防军,特别是在突击的坚决性上,两个步兵师的表现不是很理想,但是埃军主动起进攻,而且目的性非常明确,仍然给以色列国防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要知道,如果让埃军把突击打起来,以军防线就将崩溃。

    为了稳住防线,必须粉碎埃军的突击行动。

    当天上午,双方在第五站东面大约四十公里处,打响了开战之后,西奈半岛上第二次大规模坦克会战。

    因为这次双方都投入了机械化步兵,所以严格说来应该是装甲会战。

    埃军主力是第十四步兵师,以及第二集团军的第二十八步兵师,以军主力是第二步兵旅与第四零一装甲旅。

    与头一天的战斗相比,埃军没能再次占到便宜。

    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与第四零一装甲旅都是常备部队,前者的主力是一百二十二辆“梅卡瓦6”型主战坦克,后者的主力是一百三十八辆“梅卡瓦5”型主战坦克。因为第二步兵旅是机械化步兵部队,所以还有两百多辆装甲战车,第四零一装甲旅则有一百多辆装甲战车。

    相反,第十四步兵师与第二十八步兵师都不是主力装甲部队。

    第十四步兵师的主力是一百一十八辆04式主战坦克,而第二十八步兵师的主力是一百二十四辆99改式主战坦克。从性能上讲,04式介于“梅卡瓦6”与“梅卡瓦5”之间,而99改比“梅卡瓦5”稍微差一点。在装甲战车方面,两个步兵师总共拥有近六百辆,拥有足够的兵力优势。

    事实上,埃军的优势就在兵力上。

    两个步兵师总共有二万余名官兵(第十四步兵师在守卫第五站的时候,遭受了较为巨大的损失,伤亡了两千多名官兵),而两个以军旅的总兵力还不到一万人。问题是,埃军没有预备队,而以军有足够的预备队。

    可以说,这场装甲会战基本上势均力敌。

    因为输不起,所以以色列先出动空军,希望通过空中打击弥补兵力不足。埃及空军也随即出动,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

    当时,埃及空军还次执行了战场支援任务。

    从装备结构上看,埃及空军应该有不错的对地打击能力,因为J…10与J…22都是多用途战斗机。可是在这场战争中,埃及空军的主要任务是争夺制空权,掩护地面部队,而不是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结果就是,几乎所有J…22都被用来执行防空任务,只有少数J…10用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可以说,埃及空军打得很被动。

    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埃及空军的最大问题,即缺乏自信心,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挑战以色列的空中霸权。

    如果埃及空军打得更加积极一些,埃及陆军的日子将会好过得多。

    当然,自信心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战斗,以及在战场上击败对手,才能得到解决。

    正是双方空军加入,让这场装甲会战打得更加激烈。

    到了当天中午,以色列国防军不得不动用预备队,向前线增派了两个装甲旅。

    下午两点左右,在以军预备队到达后,埃军停止了突击,然后在空中力量与远程炮兵的掩护下撤回第五站。

    突击行动没能达到目的,但是给以军敲响了警钟。

    如果不重视第五站方向上的埃军,以军肯定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尝到苦头。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作为西奈半岛战场上最关键的作战力量,“吉瓦提”旅一直留在第五站附近,没有向东运动。

    以军至少在该方向上留下了五个旅,而且都是常备部队。

    当然,这也与戚凯威随后做出的部署有关:当天下午,戚凯威就命令运河西岸的四个埃军预备师开赴第五站,而且这四个师全部换上了第二集团军的番号,并且动用了第二集团军的部分主战装备。

    也就是说,以军现的时候,认为是第二集团军主力到达了第五站。

    这样一来,以军就不得不盯住第五站,防止第二集团军在侧翼开辟第二战线。。。。T!~!

    ..

第二十章 保持沉默

    (039二十五日白天的战斗结束后,埃以决战的战场已经形成。

    到了当天晚上,出现了第一个停战机会。美军四支航母战斗群到达地中海之后,中国海军的两支航母战斗群也进入了亚丁湾。也就是说,中美在中东地区附近各部署了四支与六支航母战斗群。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中美出面干预,而且态度足够强硬,战争就会结束。。br/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这个时候停战,中美都能保住面子,毕竟埃及陆军已经在西奈半岛上起反击,重创了以色列国防军,而以军仍然在西奈半岛上作战,并没有遭遇决定性的失败。如果在这个时候停战,以色列肯定得主动撤离西奈半岛,而埃及也会承诺恢复到战前状态,即从西奈半岛撤军。至于北面的叙利亚,因为没有攻入戈兰高地,根本不会对停战产生影响。

    问题是,中国与美国都没有出停战信号。

    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埃及、还是以色列,都有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机会,而且在双方看来都离胜利不太遥远。

    对以色列来说,如果能够歼灭突入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就能占领西奈半岛,然后在极为有利的情况下与埃及签署停战协议。即便不能永久性的控制西奈半岛,也可以用来作为谈判筹码,迫使埃及在政治、外交与军事上做出妥协,获得更为稳固的周边环境,也获得更加长远的和平。

    对埃及来说,如果能够在西奈半岛上击败以色列国防军,不但能够收复失地,还能进一步威胁到以色列本土,协助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即便叙利亚军队非常不济,没能打下戈兰高地,埃及军队也可以攻入以色列,以土地换土地的方式,迫使以色列交出戈兰高地,甚至能让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达到这个目的,不但能拉拢叙利亚,组建“埃叙轴心”,还能让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

    可以说,双方都有冒险的理由。

    只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并非纳杰夫的个人野心,也不是埃及的民族意志,而是由牧浩洋提交给黎平寇的一份情势分析报告。事实上,这份报告由戚凯威提交,在牧浩洋与魏成龙审议后转交给了黎平寇。

    在这份报告中,戚凯威明确提到,有足够的把握在西奈半岛上击败以色列国防军。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戚凯威绝对没有夸大其词。

    虽然埃及军队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二十三日与二十四日的表现,已经证明由牧浩洋协助搞的军事改革已经收到成效,埃及陆军的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埃及空军也走出了前几天的阴影,开始挥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埃及陆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已经进入西奈半岛,算上预备役部队,总共投入了近三十万官兵,而以色列的作战部队只有二十万左右,而且只有一个王牌旅与七个常备旅,其他都是预备役旅。从战场形势来看,埃及陆军仍然掌握着内线作战优势,后勤保障的难度比以军低得多,可持续作战能力过了以军,因此有更大的韧劲。

    综合这些因素,只要不在指挥上犯错误,击败以军的难度并不大。

    有戚凯威坐镇,指挥上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忽略。至少在前两天的战斗中,戚凯威的命令都得到了落实。

    只是,这份报告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即戚凯威没有提到击败以军后的问题。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在西奈半岛上取胜之后,埃及军队该何去何从?

    按照魏成龙的分析,戚凯威没有提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避免让黎平寇在做出政治决策的时候受到影响。

    要知道,就算埃及军队能够在西奈半岛上击败以军,也不见得能够攻入以色列。

    原因很简单,随着战线向东退役,埃及军队的后勤保障将越来越困难,而以军将逐步转为内线作战。此消彼涨之下,埃及军队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如果考虑到两军素质,特别是以军在逆境下表现出来的作战能力,埃及军队根本不可能在国境线对面击败以军,甚至有可能遭受惨败。

    结果会如何,恐怕就没有能够想到了。

    别的不说,如果遭到了重大挫败,埃及军队的士气一落千仗,别说攻入以色列,能守住战线就很不错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在旗开得胜之后,被以军抓住反击机会,结果一溃千里,眨眼间就丢掉了胜利果实,最终还被以色列突破了苏伊士运河防线。如果不是阿拉伯国家全体行动,拿起石油做武器,逼迫西方国家停止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恐怕埃军连开罗都守不住。

    历史重演的话,埃及军队的结局不会好到哪里去。

    如此一来,在情势报告中,戚凯威自然得忽略这个问题。

    牧浩洋没有忽略这个问题,但是也没有在转交的报告中专门提出来,因为他也知道,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让黎平寇受到影响。

    正是如此,戚凯威提交的情势报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戚凯威没有提到的东西,对美国总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当时,五角大楼也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战争情势分析报告,其中明确提到,即便埃及陆军能在西奈半岛上取胜,全歼以军主力部队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以军仍然牢牢控制着通往国内的交通线,而且埃及陆军缺乏长途本息能力,所以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以色列国防军也能撤回本土,然后依托本土打一场战略防御战,挫败埃及军队的进攻锐气,再利用埃及军队后勤补给不济的机会动反击。

    按照美军给出的预测结果,以色列有很大的把握击败埃及。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在以色列弹尽粮绝之前,美国必须伸出援手,为以色列提供弹药物资。

    可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虽然在战争爆前,以色列已经提高了国内弹药厂的产能,还通过各种渠道从美国与欧洲国家购买了一批弹药,特别是坦克弹药,但是在战争爆时,以军的弹药储备仍然远远满足不了一场大规模战争。

    打到九月二十五日上午,以军库存的弹药已经用掉了三分之二!

    如果不是巴拉姆以闪电般的度击溃了叙利亚军队,确保戈兰高地无恙,恐怕以军已经用光了库存。

    当时,为了支援西奈半岛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