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寡头1991-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念给我听好了,”不等妮娜把话说完,郭守云便在沙上蜷起了身子,他将脑袋朝妮娜的双腿间拱了拱,又伸手搂住她的纤腰,这才含糊不清的说道。
“我,”妮娜脸一红,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孙红羽。
“呵呵,你们谈吧,我先回去休息一下,昨晚睡得太晚了,今天一天精神头都不太好,”孙红羽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她随口说了一句,迈步朝门外走去。
“小狐狸,真没想到,你还是一个念旧的人,”在走出房门的那一瞬间,孙红羽喃喃的说了一句。
………【第二九零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远东军区这次人事调整的动作做得很大,从军区总指到下属三级部队的直接指挥官,至少有数百人的职位需要接受调动,而在这一系列的调动中,师、旅一级的指挥将领调动项目,就多达六十余处,这几乎是把全军区整个翻了一遍。
而作为相应的配套规定,军区总指下达命令:军区下属的四级部队,即团级以下的直属作战部队,其直接指挥将领的从属岗位,每三年轮调一次;军区下属各三级部队,即师、旅级以下的直属作战部队,其直接指挥将领的从属岗位,每四年轮调一次;军区下属的二级部队,即军、集团军、独立师以下的直属作战部队,其直接指挥将领的从属岗位,每五年轮调一次;校级军官的实职升迁,不得在其原隶属的作战单位内完成,例:第七十九摩步师第一九四自行火炮营营长、中尉丘尔金,因军功升任上尉,晋职团级作战参谋,其任职单位必须调离七十九摩步师,进入其他平级部队述职;各二级部队指挥部内卫部队,即各独立防卫团、营,其指挥官的任免权一律收归军区总指,军区各下辖部队指挥系统,未经军区总指授权,无权任免防卫部队指挥官
很明显,通过这一系列的人事政策调整,包括军区二三级部队指挥员在内的大批将领,将会被全面剥夺原有的兵权,几年一次的岗位轮调,尤其是那个“实职升迁不得在原隶属作战部队完成”的命令,等于是在最大程度上削夺了二级部队将领手中的人事权,从而使他们无力培植自己的嫡系人马。同时呢,各二级部队的内卫部队,也被军区抓到了手心里。这样一来。像约瑟夫他们这样地将领,等于变成了砧板之肉,一个不老实,军区随时都能轻而易举地将他们拿下。同时呢,由于妮娜出任军区独立防卫旅的旅长职务。因此,整个军区的防卫工作都是由她来处理的,通过她,郭守云等于是用一根细线。就把整个远东军区牢牢的捆在了自己地船帮上。
“兵无常将。将无常兵,”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篇权力制衡的展史,正所谓“帅才难及帝王术”,统治阶层歪歪头就能想出来的计策,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一大群手握重兵地大将置于死地,在这种“帝王术”的作用下,一个远东军区的将领层实在是太薄弱了。
事件前的远东军区,其大权完全把握在布尔什维克党的手里。各级指挥官要想调动部队,先要经过部队政委的同意,然后还要经过军区参谋部、党委的批准,这之后呢,相应的调动批文还需要呈交莫斯科国防部、苏维埃两院。其后。随着事件的失败。布尔什维克党被宣布为非法,其设立在军队中地政治委员制度。也顷刻间失去了原有的存在基础,那一整套从上到下、从军区延伸到各连、排级的“党军”制度被废除,大批的军权被各部队的指挥官揽入囊中,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指挥官权限过宽、尾大不掉地局面自然也就会随之出现了。
军人地权限过大是很危险的,那意味着动乱,意味着随时可能爆地战争,而现在幸好的是,郭守云所在的远东,局势还没有恶化到那个程度,他采用北远咨询团提出的策略,有惊无险的削夺了军区将领过大的权限,从而避免了远东局势的动荡。按照北远咨询团的策略,经过调整后的远东军区,将会从另一个层面上达到“三权分立”的权力平衡:军区总指有权调动二级部队,而二级部队有权根据军区的明文指令调动三级部队,三级部队则需要根据军区总指、二级部队指挥机构的明文电令调动下属各四级部队,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依照这个过程,兵力调动的大权,就被依次分散到了团、营一级的下层部队。由于三、四级作战部队的人事权被军区所掌握,二级指挥官无法在各自下辖部队内部足够亲信,因此,他们在没有拿到军区电令的情况下,根本调不动下属部队的一兵一卒。对于团、营一级的指挥官来说,如果上级指挥官下达的部队调动命令不完整,缺乏旅师、集团军、军区三层级中的任何一道手续,他们都可以拒不服从命令,甚至还可以越级揭。
不得不承认,北远咨询团的这一系列政策很毒辣,它等于是把直接带兵的权力,全数分散到了团营一级的小单位部队指挥官手里,从全军区范围内来讲,真正能够抓到兵权的,就只有这些小人物,同时呢,正因为他们是小人物,所以才惹不出大乱子。至于说那些高层的指挥官,像什么少将、中将之类的,他们的职衔虽然很高,但是手中没有实实在在的兵权,说白了,他们更像是一个个的命令中转机构,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将从上级传达下来的命令,转递到下级部队中去。在不生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他们要想闹上点兵变,那实在是太困难了。
将自己的男人搂在怀里,妮娜将文件中提及的内容一五一十的读了一遍,而后抚摸着郭守云的脸颊,轻声说道:“云,怎么样,你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问题?”
“嗯,”郭守云在妻子怀里拱了拱脑壳,无意识的哼了一声,然后磨磨蹭蹭的掏出一支钢笔,瞅也不瞅的就在文件下角上签了一个名字。
“怎么啦,云,”看着怀里男人有气无力的样子,妮娜心疼的柔声问道,“是不是累了?要不要我扶你回房睡一会儿?”
“不,我不累,就是这心里堵得慌,”郭守云摇摇头说道。
“为伊万诺夫两位将军的事?”妮娜轻咬嘴唇,犹豫片刻之后,小声说道。
“算是吧,”郭守云将下巴垫在妮娜的大腿根上。仰起脸来说道。“算啦,不说这些啦,你刚才去了军区是吧?赤塔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抚摸着男人的脖颈,妮娜心中暗自叹息一声,她知道。自己这位丈夫又缓过劲来了,他这个人,怎么说呢,似乎只有在失意、落寞的时候。才能稍稍展现出那么几分人性。而在这样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显得很腼腆,很和善,就像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但遗憾地是,这个男人地承受力太强了,他那坚强的神经决定了他很少会有失意、落寞的时候,而且这样的时候即便偶尔出现了,往往也维系不了多长时间。
“恩,”轻轻的嗯了一声。妮娜说道,“赤塔那边今天中午才有消息传过来,莫罗廖夫今天上午十点钟地时候,丢掉他的部队,带着几个随从逃向了蒙古境内。现在还是下落不明。”
“哦。那杰里杨斯基的部队运动到哪了?”郭守云的确是缓过劲来了,在大笔黄金地诱惑下。他那点良心现根本就维持不了多久。
“已经到了卡伊扎姆,估计今晚就能进入高原地区了,”妮娜伸手在男人地后背上轻轻抚摸着,随口说道,“我真不明白,杰里杨斯基少校指挥的只是两个工兵营,你让他们跑那么快干什么?现在别说赤塔那边的叛军已经申请投降了,那即便他们不投降,两个工兵营过去好像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吧?难道你想让他们用工兵铲去对付莫罗廖夫的坦克师吗?”
“呵呵,对付某一类的敌人,工兵铲往往比坦克师更有效,”郭守云翻了个身,平躺在妮娜的怀里,笑眯眯的说道,“这就叫各有专长啊。”
“真不知道你又在打什么鬼主意了,”妮娜曲腿用膝盖在男人的腰下撞了一下,娇声嗔怪道。
“呵呵,别着急,以后早晚会让你知道的,”郭守云举起胳膊,以一记“乌龙抢珠”地拿手绝招,将妮娜胸前那一处高耸的**抓在手里,用力的揉捏两下之后笑道。
“去,别动手动脚的,没半点正经,”妮娜回手护住胸口,笑骂道。
“什么正经啊,都老夫老妻的了,”郭守云翻身从沙上坐起来,一脸龌龊笑容地说道,“哎,对啦宝贝儿,我这段时间总忘了问你,咱们都结婚这么长时间了,这该做地事也都做了好多回了,怎么你这肚子,嘿嘿,还没有半点反应啊?”
“啪,”一把打掉男人伸向自己小腹的大手,妮娜轻笑道,“什么反应啊?说得莫名其妙地。”
“啧啧,你看看,你看看,”郭守云砸砸舌头,一本正经的说道,“我这回可是说得正经事啊。想我郭某人这天下是越打越大了,家业也越来越丰厚了,可是直到现在,却连一个儿子、女儿的都没混上,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吧?”
“关我什么事,”妮娜的小脸韵红一片,她将翘在沙上的大腿放下去,嘴里嘟嘟囔囔的说了一句。
“啊,对对,这是我的事,我的事,”郭守云伸手将女人扯进怀里,一面在她身上四处摸索着,一面笑道,“什么都别说了,这两天趁着时间空闲,我说不得要好好努力一”
“先生!”郭守云这话还没说完呢,客厅的房门被人从外面猛地推开,穿了一身裘皮大衣的莎娜丽娃,心急火燎的从外面冲进来。
“怎么连门也不敲啊?”被受了惊吓的妮娜从怀里挣脱出去,郭守云揉揉鼻子,看了一眼冲进来的莎娜丽娃,颇为不满的说道。
“先生快看莫斯科中央台!”没有理会郭守云那不满的语气,莎娜丽娃径直奔到客厅右侧的电视机前,先是一把将电视打开,而后调好了频道,这才回头说道。
这个时候已经不用莎娜丽娃多说了,因为电视画面上所播放的内容,已经将郭守云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正门,那面飘扬了近一个世纪的苏联国旗,正在缓缓落下,而在旗杆的下面,几名卫兵正簇拥在一起,将一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旗帜展开没有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也没有波澜壮阔的国歌乐曲,更没有礼炮的轰鸣。一切都是那么静悄悄的,毫无声息,而就在这份寂静中,一个屹立半个多世纪的红色帝国,终于轰然倒下了,而这,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
………【第二九一章 快乐的新时代】………
一个旧的时代的结束了,结束的有些仓促,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开始的同样有些仓促,毫不客气地说,在将维系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苏联推进坟坑之后,继之而起的白宫,根本就没有做好全盘接收国家大权的准备,不说别的,他们甚至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国歌都没有商定出来,就那么急匆匆的走马上任了。
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这是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都深为了解的一条规律,但是甫一迁入克里姆林宫的激进派,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一方面沉浸在胜利夺权的巨大喜悦之中,一方面又牟足力气,准备用一种“想当然”的举措,来继续治理这个国家。
“私有权天生的合理,政府计划则荒谬无比,”新组构起来的克里姆林宫政权领导层普遍接受了这么一种观点,他们将美国想象成了一个高效的资本主义典范,一个乐于帮助俄罗斯展经济并逐步走向成功的友好国家。基于这种想象,一个怪诞的逻辑便顺理成章的出现了:如果俄罗斯要变得和美国一样富有,那就必须听从美国外交家以及经济学们的提出的建议——如果俄罗斯变得富有了,那自然最好不过,如果国家还在受穷,那只能说明问题的根源,在于俄罗斯人没有足够认真的采纳西方提出的建议。
这种怪诞的逻辑听起来很滑稽吧?但是在解体后的俄罗斯,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这种逻辑几乎为每一个俄罗斯人所崇信,在他们看来,美国人就是俄罗斯的救世主,俄罗斯要想走上复兴之路,就必须多听听来自大洋对面的声音。
总的来说,白宫的当权们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时候,俄罗斯的国家经济状况是相当糟糕的。国家财政上地积留资金,只有少得可怜的一百二十七万卢布,而相比之下,郭守云的一辆改装嘎斯吉普,其造价就远远过了这个数。一国政府的财政经费,买不起商人**下面坐的一辆轿车。这说起来很难让人相信,可它却是活生生的现实。说句最直白地话,此时刚刚独立起来的俄罗斯,其国家财政已经破产了,“政客们西装革履的出现在电视镜头面前,实际上,他们已经穷的连内裤都买不起了。”因此,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刚刚独立起来的俄罗斯联邦政府,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要靠借贷过日子的“乞丐政府”。
迎着圣诞节过后的大雪,叶氏领导的克里姆林宫新政权,一方面接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恭贺”,一方面也开始着手组织大规模地借贷游说活动。
作为最先承认俄罗斯政权合法性的美国,它的出手无疑是“慷慨”的,大国就是大国,友好国家就是友好国家。美国佬甩手就是十亿美元的政府援助性贷款,而这一笔贷款,也让大批的俄罗斯彻底感受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那一份“真挚友好”。不过话说回来,这一笔贷款显然不是那么好拿地,在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提供这一笔贷款的时候,美国人提出了一系列的条件:先,这一笔贷款不是无偿提供的,它是高息国际贷款的形式出现的,换句话说,俄罗斯联邦要想用这笔这钱。就必须承担一份沉重的国际债务;其次,这一笔贷款不能投入到俄罗斯国内的福利建设、支付拖欠工资以及向企业放应急贷款等方面,其最主要的使用方向,应该是用来稳定卢布汇率方面,说白了,就是这笔钱需要用来促使卢布升值;最后,为了能够保证这一笔贷款得到最合理的运用,美国将向俄罗斯派驻一个经济性地顾问团体,这个团体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克里姆林宫的治国施政提供咨询。
“贷给你一笔钱。你不仅要支付给我巨额的利息,同时呢,这笔钱怎么用还得由我说了算,再,你要想拿到这笔钱。还得听我指手画脚的告诉你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就是美国人的所谓“友好贷款”。
其实,作为俄罗斯国内的改革。有一部分人已经在这个时候感受到了美国人的邪恶用心,他们所提供的贷款以及由这些贷款所衍生的一系列附加条件,并不是为了促成俄罗斯地复兴,相反,他们是要彻底摧毁俄罗斯的工业体系,并将这个国家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成品进口国、原材料的生产地。
任何一个稍具宏观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在面临经济困境地时候,国家最好地政策,便是提高社会福利以扩大内需增长,同时呢,有限度的促成本国货币贬值,也有利于催出口地增长。俄罗斯现阶段的问题,在于国内工业萎缩,失业率激增,同时呢,出口渠道不畅,贸易逆差惊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继续稳定卢布汇率,甚至促成卢布的升值,那么原本就近乎萎缩的国家出口,势必会遭到进一步的打击,从而走向最终的彻底消亡。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人所提倡的稳定卢布汇率政策,并不符合郭守云等俄罗斯本土经济巨头的利益,对于这些巨头们来说,只有卢布贬值,而且是大层面的贬值,才能让他们寻得更多的利润——只有卢布大规模的贬值了,他们才能一口吞下俄罗斯人毕生所积蓄的那一点存款;只有卢布贬值了,他们才能够进一步的干预国家政治;只有卢布贬值了,他们才能雇佣到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大幅降低工人工资等方面的开销。
也许在美国,郭守云这些巨头什么都不算,但是在俄罗斯,他们的力量联合在一起,即便是万能的上帝也要退避三舍。
就在圣诞节之后的第四天,随着美国十亿美元贷款援助项目的出台,郭守云等六位巨头迅作出反应,他们向克里姆林宫作出承诺,只要政府进一步放宽国家的金融政策,那么,六大商业银行将在未来四个月的时间内,向克里姆林宫提供不低于九亿美元的政府贷款,以帮助克里姆林宫应对目前的财政困难。
毫无疑问,六大巨头所作出的这一应对措施,就是针对美国人去的。在作出这一应对措施决定的时候,郭守云正好在做按摩,他躺在温暖舒适的大水床上,一边享受着两位靓丽少女无微不至的按摩,一边听取守成从莫斯科打来的电话。及至听到几位巨头准备各自拿出一亿五千万资金,冲击美国影响力的时候,他想都没想,就那么打个响指,轻轻松松的说了一句:“这钱我给了。”
俄罗斯六位巨头作出的强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