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墩上的悖论-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种制度还预伏着或者说命定地存在着种种危机。那种立嫡立长可望诸皇子各守本分,从而弭除祸乱的想法,只是一种良好愿望。即便是能够避免分裂于一时,而所立的嫡长子如果不孚众望,不堪造就,根本不具备统御天下的才具,日后又将如何?立嫡立长之后,在“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生下的众多皇子中,难免不会出现才能、功业、威望远远超过皇太子的二三佼佼者,夺位的危险就将随时存在,那么,东宫太子将何以自处,如何安其预设的权位?老皇帝在撒手红尘之际,如何能够放心、瞑目?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老皇帝的难题(8)
且看唐代的继统情况:前期,从太宗到肃宗七个皇帝,全部凭借宫廷斗争(即非和平过渡)登上皇位或者储位;而后期,从穆宗至昭宗,八人中“以宦官所立者七君”,只有敬宗一人在太子位上得以侥幸继统,最后又死在宦官之手。整个唐代,被立为皇储者共三十一人,继统者十九人,另十二人被杀或者被废,占三分之一以上;另有十名皇子、公主,为争夺储位而死于非命。这种悲惨的下场,历朝历代皇子中,所在多有。所以,南朝·宋的末代皇帝、十三岁的刘准,才语带哽咽地说:“愿下辈子再不要生在帝王之家!” 可说是道出了那些饱经丧乱的帝子王孙的共同心声。
  纵观历代王朝,其实,真正由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并不是很多的。这里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种种变数和不确定性。比如,许多皇后没有生儿子,或者虽然生了儿子却过早地殇亡;有的即使得以顺利地成长,或因君王的好恶,会直接干扰嫡长制的施行;或因对于皇后的感情变化,“爱屋及乌”或者“殃及池鱼”,也会影响到嫡长子的继统;再就是,权奸、藩镇、阉宦、后妃、外戚干政,也是影响嫡长子继承制贯彻实施的重要因素。
  事实也正是如此。秦、汉两朝二十八位皇帝,宋代十八位皇帝中,都是只有三人属于嫡出;东汉诸帝中竟无一人为皇后所生;唐代,除去开基创业的高祖李渊和大周皇帝武则天之外,二十二位继统的皇帝中,只有六人为嫡长子,不到三分之一。
  最后,顺便提到一个带规律性的现象:越是那些开基创业、大有作为的英明君主,越是在继统问题上更容易出现麻烦。闭上眼睛,我们就能从煌煌史册上数出一二十个,其中比较典型的,像前面叙述过的康熙帝、明太祖、唐高祖、隋文帝、赵武灵王。他们每个人都占尽了“人间春色”,而嫡长子却并不具备乃父那样杰出的才能,有的才具甚至在“中人以下”。这种“英主之泽,一世而斩”的现象,有些像“黛色参天二千尺”的古柏下面,绝少其他植物生长;还类似于“高山之下,必有峻谷”。
  于是,难题就出现了:按照创业与守成的规律而言,面对着开辟者所创立的惊天伟业、留下来的巨大摊子,以及亟待处置的许许多多遗留问题,总需要接班者必须“强爷胜祖”,能够超越他们的前辈,起码也应该能够相与颉颃,否则,继承大统即成问题,更不要说发扬光大了。可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看来,岔头——也就是矛盾——实在太多,“治丝益棼”,越理越乱,还是就此打住吧。
   。。

赵匡胤下棋(1)
赵匡胤的棋术算不得高明,妙棋、险棋固然也有,更多的还是臭棋、败棋。其弊在于“一贪二浅”,贪心不足必然目光短浅。当然,高也罢,低也罢,反正都是在下棋。细细想来,往古来今,谁人不是在博奕呢?
  世事如棋,千折百曲,变化无穷,有时一着不慎,满盘尽输。不过,棋枰对奕,尽可往复千遍,错了还能重来;而人生却是一次性的。这种直线单行,使它的每一瞬间、每一轨迹,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这就要求,必须识机在先,巧加抉择。
  不能预先看出五步、十步,难称高手;但世事充满了不确定性,由于它系无数细节构成,而细节尽多玄机、隐秘,经常呈现非理性状态,并无逻辑可循。所以,更多时候倒是:纵使机关算尽,到头来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完全悖反。“本来要驰向草原,结果却闯进了马厩”,是司空见惯的事。
  楔子
  由于祖籍在河北,所以,我从小就知道许多同河北有关联的大人物,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父亲说,赵匡胤出生在洛阳的夹马营,可是,他的祖籍是河北涿州。接着,他就给我讲述了一个“赵匡胤输华山”的故事。
  传说,赵匡胤家境贫寒,从小就走南闯北,飘泊江湖。赌钱赖帐、放泼耍刁,是他一贯的习性。有一年他来到了华山脚下,当时,走得又饥又渴,一眼看见一个老汉的身旁放着一筐鲜桃,真是“欲渡河而船来”,于是,二说没说,捡起来就吃,不大功夫,半筐桃子就下肚了。这回精气神也足了,力气也恢复了,便伸了伸懒腰,抬起身来就走。老人笑了笑,说:“壮士,你吃了我的桃子,分文不付,抬腿就溜,连句道谢的话也没有。是不是太不通情理了?”
  “钱?什么钱?要多少?”吃东西要付钱,对赵匡胤来说,好像是天外奇闻。
  老人说:“算啦,多要你也付不起,就给一文钱吧。”
  赵匡胤眨了眨眼睛,“好汉做事好汉当,吃了东西就付钱。别说一文钱,再多也付得起。”说着,就浑身上下摸钱,可是,“阮囊羞涩”,空空如也。涨得他满面通红。
  老汉长叹一声,说:“这就叫:一文钱憋倒英雄汉!”
  窘迫中的赵匡胤,这时才发现老汉身旁有个石制的棋盘,还备有一副棋子。便说:“这样吧,咱们俩下棋,我赢了,就算付了你桃子钱。”
  老汉接上问道:“若是输了呢?”
  赵匡胤心想,别的我不敢说,下棋我可是高手,于是,漫声回答:
  “平生不懂得什么叫输。”
  一盘下定,赵匡胤果真赢了。他更加志得意满,提出再摆第二盘。老人说:“你还了我的桃子钱,也就算了。天色不早,你还要赶路哩。”赵匡胤一向争强好胜,只赢一盘,岂肯罢休。他打定主意,要让老汉输得目瞪口呆,最后忘记了东西南北。于是,连声说:“再下两盘,再下两盘,看我怎样连中三元。”
  两人又重新对奕。哪里料到,第二盘没走出几步,赵匡胤就败下阵来。接着,又下了第三盘,赵匡胤输得更惨。
  老汉说:“我劝你见好就收,你偏不肯。哎!世事如棋难自料,心思耗尽死方休啊!”赵匡胤这时候才察觉到这位老人大有来历,便苦苦央求,请他指点迷津。老人不肯多
  说,赶忙转移话题,说:“你已经赌输了,那用什么来偿这笔赌注啊?”
  赵匡胤信口回答:“押上华山!等我将来有了出息,再往回赎。”
  老人掀髯一笑,分手时,嘱咐他:“若要出息,快去投军!”
  后来,赵匡胤知道,这位老者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陈抟老祖。
  陈抟自号扶摇子,活了一百一十九岁。《宋史》有传,说他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以诗驰名后唐。他隐居华山,以善睡著称。周世宗曾把他关在房中,专门考察一番,结果,一个月过去,他还在熟睡。后来,他写了一首《对御歌》给皇上: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赵匡胤下棋(2)
臣爱睡,臣爱睡。
  不卧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衣铺地。
  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睡。
  闲思张良,闷想范蠡,
  说甚孟德,休言刘备。
  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
  怎如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
  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
  管甚旭日东升,红轮西坠!
  当日,赵匡胤记着陈抟老祖“快去从军”的指引,忙着打点行囊,开始走上了军旅生涯,这就为日后的“黄袍加身”做好了铺垫。据北宋文人张舜民在《画墁录》中记载,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主意,也是陈抟帮着他筹划的。
  父亲讲完了上面的故事,随口吟诵了一首诗,不知是他自己所作,还是抄自他人。
  茫茫前路料应难,世事如棋幻万端。
  一死方休成谶语,赵家天子拜陈抟。
  赵匡胤同陈抟老祖对奕,一赢两输,看来算不上高手。后来的实践表明,妙棋、险棋固然也有,但更多的还是臭棋、败棋。其弊在于“一贪二浅”:贪心不足,必然目光短浅。不过,高也罢,低也罢,胜也罢,败也罢,反正都是在下棋。细细想来,往古来今,哪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包括那些帝子王孙,公侯将相,谁人不是在下棋、博奕呢?
  一着险棋
  “陈桥兵变”——赵匡胤一出道,首先就下了一着险棋。
  公元950年,二十四岁的赵匡胤,投到后汉枢密使、大军阀郭威的麾下,当上了一名普通士兵。郭威外号“郭雀儿”,通过一场武装政变,登上了帝王宝座,成为后周的开国皇帝。这使赵匡胤这个颇有心计的小伙子,洞明了世情,大开了眼界,懂得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从而在躁动的心灵里,暗自萌发出“帝位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狂妄意念。四年后,郭威病死,由养子柴荣继位,史称周世宗。赵匡胤被提升为殿前都点检,统领精锐的禁军,担负着防守京师汴梁的重任。这样,他就以其豁达的心胸和高明的手腕,确立了在禁军中的统帅权威,博得了众将士的信赖;他自己更是有意识地培植私人势力,暗地里同石守信等几个禁军将领结拜为“十兄弟”。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病逝,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恭帝,由他的母亲符太后掌握政权。翌年元旦,不明不白地传过来河北镇州、定州报警的讯息: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向后周发起进攻。慌急中,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等未及辨明真假,便派遣赵匡胤率领禁军出城迎战。赵匡胤的军队刚一出动,汴京城内,立刻传扬出“出军之日,当立点检做天子”的舆论。
  正月初三晚上,大军行至汴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本来“救兵如救火”,火上眉梢,刻不容缓;可是,军队却破例地就地宿营,军帐就设在镇上的东岳庙里。当夜,军中部将在赵匡胤的胞弟赵光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的策动下,集结于军帐之外,声言要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同时,将拥立、兵变事宜,派人飞马驰报赵匡胤的亲信、重要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警戒京师,里应外合。帐内的赵匡胤,装作酒醉未醒,慢腾腾地起床坐帐,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众将官一齐拥入厅堂,把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然后一齐跪拜,高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一年,赵匡胤三十四岁。
  按说,如果北汉与契丹确实要发兵进犯,那么,赵匡胤登极之后,当务之急,应该是出兵迎敌,或者派人出面斡旋。可是,朝廷内外,竟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不过是一阵西北风刮起,一夜过去,平安无事。在尔后编纂的《辽史》中,也没有关于启兵南侵的记载。清代诗人查慎行写过这样一首七言律诗:
  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禅代事何轻!
  也知光义难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
  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赵匡胤下棋(3)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
  通篇都是围绕着赵匡胤来作文章。首联说,五代时的梁、晋、汉、周与北宋,皆以汴梁为都城;当其时也,篡权攘位,频频发生,都是打着“禅让”的旗号来进行的。“轻”,言其易也,即轻易地就实现了朝代更迭。
  颔联,说宋太祖的弟弟赵光义,后来在他的亲哥哥身上打主意,篡位、谋弑,根本无道义可言;倒赶不上篡唐自立的后梁朱温,还有个大义凛然的哥哥。朱温的哥哥朱全昱,带着几分醉意,大声责骂朱温:“朱三!你凭什么无故灭掉李唐王朝的三百年社稷,称王称朕?”
  颈联,说那些改朝换代的篡夺者,包括赵匡胤在内,都曾经担任过前朝的领兵将帅,最后以异姓称王。他们因时乘势,作为胜利者,忽然间都成了英雄。话语中,流露出不屑之意。
  尾联,千里来龙,到此结穴。明确指出,“陈桥兵变”完全是一次预谋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篡夺活动。“一着黄袍遂罢兵”,是立论的根据。
  今天,我们看来,当时发动这场武装政变,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的。古语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周世宗原是一位颇得民心与军心的英主,即使他不在了,靠着“遗泽”,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影响;而且,当时汴京城内,后周王朝还有相当数量的武装部队;几个方镇的节度使也并未甘心顺从,直到赵匡胤称帝后,有的仍然拒绝受封,有的还勾结北汉,起兵反宋。只是由于赵匡胤吸纳了当年郭威发动政变的成功经验,举事后,对于后周皇室实行了优待政策,尤其是对于前朝文武官员,一律照常信用,就连宰相府也还是原班人马,各就其位。这样,就最大限度地稳定了人心,减少了阻力。使得这场异姓称王、改朝换代的大变动,得以比较平静、安稳地收场。
  一场武装政变,竟然兵不血刃,甚至刀光剑影都没有见到,这在历史上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即使是魏晋以来盛行的“禅让”方式,也要比这个复杂得多,险恶得多。何况,它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兵变夺权活动呢。至于《三字经》里那句话:“炎宋兴,受周禅”,这并非历史的真实,显然是蓄意加以粉饰。原因是此书出自宋人王应麟之手,作为胜朝的文士,他又没有长着两个脑袋,怎敢不为尊者讳?
  倒是赵匡胤自己,为了做给旁人看,在夺得帝位之后,又特意上演了一场“禅让”的把戏。颇像一对私通的男女,孩子已经出生了,再去补办一个“婚姻登记”手续,显得尤为可笑。
  称帝之后,赵匡胤为了保证大宋王朝的长治久安,赵氏子孙万世一系,十七年间,可说是呕心沥血,机关算尽。除了迫于严峻的形势,不得不抓紧铲除南方一些割据政权,剩下来的全部精力,就都放在对内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各种可能危害统一大业的潜在势力上。概括说来,叫做:收兵权,制将权,分相权,集君权,始终围绕着一个“权”字不放。当然,实际效果也并不理想,甚至,可说是事与愿违。
  一着妙棋
  赵匡胤通过总结隋唐五代的经验教训,发现直接威胁皇权稳定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来自皇族自家,觊觎皇位的往往是那些强有力的龙子龙孙;二是藩镇割据势力;三是阉宦、母后、外戚;四是功臣、宿将、权贵。
  在他看来,前三个方面,当时尚未形成足以动摇皇权的威慑力量;最具危险性的是功臣、权贵,特别是那些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领兵将帅。一个武人,因缘时会,一夜之间就皇袍加身,成了皇帝,像他这样,并不是第一个,经眼的已经有四起了。几十年间,就是这么过来的,军队要谁当皇帝,谁就能做。说来真是可怕!
  那天,他就着这个问题,同赵普交换看法。他说:
  “唐末以来,数十年间,走马灯似地换了八姓十二位君主。一些勋臣宿将不守本分,
  攘夺帝位,以致争战无休无止,百姓困苦不堪。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社稷长治久安呢?”这里充分反映出他积怀已久的心迹。应该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防止大宋王朝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永保赵氏家族的世代传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赵匡胤下棋(4)
赵普的答复是:社会###的根源,在于武力对于政治的超强干预。藩镇权势太重,君
  弱臣强,弱指难以驱使强臂,这是那些短命王朝的症结所在。根治的办法,就是夺他们的权,收他们的兵,控制他们的钱谷。这样,天下自然就会安定了。
  接着,赵普又进一步剖析了当时所面临的形势:五代皇帝多由夺位而来。这些夺位者,大多是节度使,而且多是由禁军将帅升迁的。节度使与禁军构成了直接危害皇权的两大权势集团。周世宗已经发现了这种危机,曾对禁军与方镇势力加以节制,但是,未能改变其作为武将拥立、夺权的工具这个性质。说到这儿,他就把话题直接转换为劝说太祖尽快收回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掌握禁军的兵权。
  太祖认为,赵普对形势的分析很准确;但提到的这几个人,可与其他将领不同,他们一向忠心耿耿,是绝不会背叛的。
  赵普说:“我并不是说,陛下这些结义兄弟会背叛您,其实,他们也不具备统御万方的才力。但是,如果他们手下的人,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要改朝换代,实行拥立,他们也没有办法加以制止。”
  这一番话,可说到了太祖的心窝窝里,陈桥兵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