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刊载了《巨富作家二月河》一文,提供了如下案例:
  长江文艺出版社造就作家富翁作者二月河,现在版权收入已超过一千万元。
  支付给二月河的稿费,从1991年《雍正皇帝》第一部每个字25元,涨到第三部的45元。另外,二月河还可以拿到1%的版税,即加印码洋的1%。到1995年,《雍正皇帝》行情看涨,每套定价58元,当年销售8万套。长江社主动将二月河的版税从1%调高到 6%。到2000年,中央台播出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江出版社把每套定价涨到80元,当年售出达25万套。仅此一部小说,长江出版社共销售50万套,总码洋为2000万元,一共支付给二月河稿酬150多万元。同时,二月河在河南出版了他的另外两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和《乾隆皇帝》,获得400多万元稿费和版税收入。
  2000年,长江出版社又与二月河签订出版合同,于2001年推出《二月河文集》,包括已经出版的三部作品,每套定价310元,目前已售出了3万套。合同规定,长江出版社在5年内销售不少于10万套,并按12%的标准付给二月河版税。长江出版社决定,当年内就付清330万元。而且,中央电视台改编二月河的小说,也要付给他一大笔版税;这几部作品还被改编成广播剧,并予以出版。据此,二月河的收入,肯定超过了1000万元。类似的情况不少。过去生活清苦的作家,如今靠着畅销书便翻身了。
  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首版于1993年;到2001年上半年,已累计印行94万册。陈忠实所得的版税已达200万元。21世纪初,《白鹿原》还在以每年5万册的数量加印。
  四川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出版于1998年,2001年获“茅盾文学奖”,目前,各种版本累计印数已达32万册,作者仅版税一项就收入70万元。加上图书的海外版权和电视版权(阿来以15万美元卖出《尘埃落定》的英文版权),阿来的收入已超过200万元。
  文化奖
  文化奖的奖金每届皆不固定,中国作家协会设立的茅盾文学奖,5年一次,只奖优秀长篇小说。第一、二届为2000元,第三届为5000元,第四届为10000元。新设的鲁迅文学奖为2000元;儿童文学奖是3000元,少数民族文学奖是1000元至3000元。作家获此类奖,更为看重的是名誉和荣耀,而非奖金。80 年代所评的国家级各类文学奖,奖金则更少,一般只有1000元。而一些刊物所设的大奖,其奖金倒比政府奖高得多了。比如,云南《大家》杂志设10万元红河大奖,辽宁“布老虎”文化有限公司以100万元悬赏现代城市爱情故事的长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当代》也从2000年开始,每年以10万元奖金设立了“文学拉力赛”,第一年获奖的是王蒙的长篇小说《狂欢的季节》。从2001年起,《当代》又增设了3万元的中篇小说奖和1万元的短篇小说奖。 (以上根据近几年报刊资料)
  

改革开放开始调整工资
至于工人阶级,到1971年只有三级工以下及相似最低工资的人员,少数才调整一级工资。绝大多数职工的工资处于十几年长期冻结状态。中国的经济生产力停滞了十几年,落后于世界各国几十年。这种历史的大倒退,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严重。1979年根据国务院文件,全国中下等级别的干部连续调了两级工资;但是副教授以上的知识分子,只有个别升级。
  1982年全国教职工调整工资。以清华大学为例,普遍晋升了一级工资。1960年前大学本科毕业并参加工作、工资相当行政20级及其以下的,都晋升两级工资,由月薪62元升为78元,有少数从助教升任讲师。1966年前大学本科毕业生并参加工作、工资相当行政21级及其以下的青壮年教师(职称都还是助教),也晋升了两级工资,由月薪56元升为69元。
  (注:1982年人民币1元合今元。)
  1985年,学校遵照国家有关工资改革的文件规定,执行“结构工资制”。工资结构分为:(1)基础工资、(2)职务工资、(3)工龄工资三部分。每月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教授为160—280元(原工资超过此数的保留),副教授为122—160元,讲师为97—131元,助教76—113元。工龄津贴为每年工龄元。全校教职员,人均月增资元,平均工资为元。(注:1985年人民币1元合今元。)
  从1986年10月起,在教育、科研、卫生等部门施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重点评定大学教授、副教授、讲师,科研单位的研究员、副研究员,技术部门的高级工程师、医院的主任医师等高级、中级职务,相应地提高工资。根据劳动人事部劳人薪(1986)96号文件精神:“重点解决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工资问题,适当解决1985年工资改革中部分工作人员存在的突出问题”,清华大学教职工中有3000余人调整了工资;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并报国家教委批准,对在完成学校各项任务中有显著成绩的17名教职工,自1986年12月起每人晋升一级工资。
  1988年,根据上级关于解决部分中年专业技术人员工资问题精神,清华大学有1 407名中年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是担任中级技术职务的人员)提高了一级工资。与此同时,学校自筹资金,以浮动工资形式,适当调整了部分行政人员和工人的工资。职工中浮动升级的789人。
  1989年,普遍增加工人收入,经过技术考试或考核,晋升浮动工资。
  1990年,根据国发'1989'82号文件批转的《1989年调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实施方案》,清华大学在职人员除每人普调一级工资之外,有6500人升了第二级工资,803名退(离)休人员全部调了一级工资。与此同时,学校经国家教委批准,利用部分自筹资金调整校内浮动工资,全校有3 708人向上浮动了一级工资,有644人由于在各条战线上作出突出成绩获得奖励浮动升级。
  1992年,在全国2300万专业知识分子中,有542万人获得了高级职称。
  1993年,高等院校实施新的工资制度。以清华大学为例,教师的职务工资为:
  教授390—720元,副教授275—555元,讲师205—435元,助教165—253元。
  津贴部分按工资构成中占30%计算,由学校制定考核办法,按各人工作成绩评定等级发放。
  教师的平均工资相应提高:教授(及相应职务)由每月356元上升到708元,副教授由284元上升到475元,讲师由233元上升到344元,助教由185元上升到286元。职员的月平均工资,正处级由290元上升到474元,正科级由242元上升到350元,科员由195元上升到261元。工人的月平均工资,由209元上升到298元。(注:1993年人民币1元合今元。)
  

岗位奖酬金和“校内津贴”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试行办法总则》规定从1980年1月1日起建立清华大学基金,主要来源为预算外净收入,分为校建设基金、校奖励基金、系(处)建设基金、系(处)奖励基金。奖励基金用于学校规定范围内的奖金和集体福利。奖金设有综合基本奖、单项超额奖及各项优异成果奖、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奖等。综合奖一般每月5元,以后逐年有所提高。
  1988年开始实行岗位奖酬金。
  政府特殊津贴
  根据人事部关于政府特殊津贴的有关规定,1991年,清华大学104名教授(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每人每月100元。(注:1991年人民币1元合今元。)
  1992年10月,又有327名高级职务的专家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中每月100元的166名,每月50元的161名。(注:1992年人民币1元合今元。)
  1993年,又有268名高级职务的专家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中每月100元的122名,每月50元的226名。另外,由1992年每月享受50元的161人中提升80人为100元。(注:1993年人民币1元合今元。)
  但这些只是初步的补助金,显然杯水车薪,未能根本解决问题。
  1996年的统计数字说明什么?
  1996年进行的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所得数据如下:
  在国家事业单位中,大专以上就业者人均年收入8521元,平均月薪710元。
  其中,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人均年收入12047元,平均月薪1004元;最高收入不到每月2000元。中级职称的知识分子(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等)人均年收入9210元,平均月薪767元。当年全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约80万人,毕业后第一年月薪起点约200元;硕士、博士月薪约250—300元。
  作为对照,可以举出从政(政府干部)和从商(外资商务企业雇员)的待遇。
  (1)政府官员的待遇:1996年的统计数字,司局长级人均年收入11967元,平均月薪997元;处长级人均年收入10507元,平均月薪875元。然而,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科长以上“政府干部”1000万人,除了“票子”以外,还享受“房子”、“车子”、“馆子(宴席)”等优惠待遇,这些都是一般知识分子可望而不可及的。
  公款汽车消费:1993年公款购买“公车”支出400多亿元,年使用费(汽油、维修保养等)300多亿元,为公车雇佣160万名司机的工资福利等费用300亿元,总共超过1000亿元;1996年公务用车达到160万辆,车价总值约4000亿元。
  公款宴请消费:每年2000亿元以上,平均每个干部20000元;
  高干及中层干部的公房消费:处级干部每人三房一厅约120平方米;局级四房二厅约180平方米,等等,只收象征性的房租;
  公款电话及手机通讯消费:为科处级以上干部配备家庭电话、手机,并报销通讯费用(每月电话费80元),公家出钱、私人消费,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以上;
  其他还有公款出差出国(变相旅游)、公款疗养的消费,等等。
  总之,虽然各级领导干部名义工资不多,但是沿袭了供给制的“住房、交通、宴请、差旅”包干的优惠待遇,政府官员的实际待遇要比同样资历的劳动知识分子高出10倍以上。
  举世公认,中国人民赡养着昂贵的政府官员。由于国家财务开支不堪重负,20世纪末,我国政府开始公务员制度改革。
  (2)外资商务企业白领阶层的待遇:随着改革开放,外资投入涌入中国,在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外资商务企业出现了新兴的“白领阶层”。他们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熟练业务,并流利使用一门或两门外语,会操作电脑、会开车,年龄一般在25—35岁之间。目前人数大约为300万。
  初级月薪2000—5000元;几乎全是大专毕业生;
  中级月薪5000—10000元;大学本科学历占70 % ,研究生学历28 %,大专学历2 %;
  高级月薪10000元以上;大学本科占40 % ,研究生40 % ,留学归国 20% 左右。
  许多教授、工程师的子女毕业后进入外资企业白领阶层的行列,收入比他们的父母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以上据报刊公布的一些调查资料综合而成。)
  由上述统计数字可见,我国知识分子的待遇实在太低了!
  

人才是最大的资源(1)
20世纪90年代,以“高科技”为核心的信息革命正在发达国家兴起。“科教兴国”成为我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
  然而,科教兴国必须先振兴科教!于是许多有识之士出面,大声疾呼:必须妥善解决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刻不容缓!
  谈“才”与“财”
  在1997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第五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吴文俊老师发言:“二次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希特勒把一大批人才(学者)‘送’到了美国,美国发了一批‘才’;前些年苏联解体,一大批人才(学者)又投奔到美国,美国又发了一批‘才’。现在我国……人才问题很重要!但是,没有‘财’留不住‘才’,无‘贝’之‘才’无法留!要留住人才,就必须注意解决知识分子的工薪和待遇问题。”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甘子钊主任介绍:北大物理系恢复高考以来,历年占学生总数1/3的最优秀学生几乎都出国了,仅在美国就超过500人。他忧心忡忡地说:“人才流失才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
  1995年,一项以国家级学术带头人为调查对象、抽样范围达4000人的大型调查显示:在院士主持的课题组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已成为科研主力。遗憾的是在调查中发现,由院士主持的课题组中,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安心工作的仅为17%,而“不安心”或“只有一半安心”的却达59 % ;在院士们主持的国家级项目中,3年来,人员流动“较大”或“个别流动”的约占72 %,而“不流动”的只占10 %;在流动人员中35岁以下的中、初级人员最多,分别达到59 %和62 %;流出的人员去向,排第一位的是出国,占67%;排第二位的是到科技实体、公司,占18 %; 这项调查的结论是:35岁以下的年轻科技队伍严重不稳,特别是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的队伍中,那些具有初、中级职称的3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他们的不稳定已经使得国家科研队伍流出大于流进。
  据首都高校师资管理研究会1996年对在京6所高校的统计,近年来,1982届至1991届毕业的大学教师已流失%,其中,首都医科大学1982届至1989届毕业的教师流失75 %,1989届至1991届毕业的教师流失40 %。
  据《劳动报》1996年9月3日报道:80年代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突破20万,然而20万人员中只有7万余人学成回国。人才流失触目惊心!
  1998年3月,在全国政协第九届第一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朱震刚说:“中国科学院系统现有123个研究所,600多名院士,5万多科技工作者,这支队伍是一个庞大的人才宝库。但是国家每年几个亿的投入太可怜了,多数研究所拿到的钱仅够发工资,国内搞基础研究的中青年人才都快跑光了!”
  在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兰州大学校长忧心忡忡地说:过去10年;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可以再办一所同样的大学。在西部地区;兰州大学具有一流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但人才流失却使兰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兰州大学并非孤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教人才流失已成为普遍现象。中西部地区是人才流失的重灾区。据统计;山西全省高校“九五”期间硕士研究生以上的人才流失达1500多人;这些人才相当于两所大学的师资。人才流失的原因;除少数属于工作需要、解决夫妇分居等;绝大多数与待遇和工作环境直接有关。
  东部沿海的人才流失状况也不容乐观。据华东交通大学的统计;该校教授流失人数2001年为11人;2002年增加到19人。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教育系统每年公派出国留学的人员中; 90 % 以上为中青年学者; 而学成回国率不足40%;即使回国的人员也有相当一部分流失到企事业单位。外企也是抢夺高校人才的桥头堡。微软中国研究院的60多名研究人员中;20名有国外留学背景;40名是中国著名学府的博士。
  优秀骨干人才流失的趋向: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地区流动;沿海地区向外企或国外流动。
  除了人才流失;我国高校还存在着人才使用效率低、职称结构老化现象严重等问题。2000年有关部门曾对全国100名硕士学位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占10 %; 基本发挥作用的占21%;有相当余力未发挥作用的占44 %; 不能发挥作用的占25% ;这样;高校的教育质量必然下降。
  必须提高科教投入
  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效益最高的投入是科教”。以香港为例,特区政府十分重视对科教的投入,高等院校不但研究经费充足,而且教师的工资也很高,一个大学讲师的月收人可达4至5万港元,这待遇甚至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人才济济,使得香港的经济迅速发展。再说美国,据重庆大学陈景秋教授介绍:“我国1998年教育投入109亿元,只相当于美国哈佛大学一年的经济投入。”
  我国高等院校经费短缺不仅造成大量高科技人才流失,而且影响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专家学者们分析了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概括如下:
  第一,知识分子生活待遇低,特别是中青年知识分子。例如: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每月仅有200元左右的生活费,毕业后也只有300元左右的月工资。这种待遇,连基本的生活费都难以维持,这是造成人才外流的一个主要因素。
  

人才是最大的资源(2)
第二,管理体制问题。目前缺乏有效的人才管理体制,各级政府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