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兴亡一叹-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者,不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李商隐不过凡人,凭一己之意猜度,终究不能明了真实情形。实际上,天帝又何尝看重李贺,不过是一时兴起,招上天来,命他做了篇白玉楼记,也就发入幽冥,轮回转世去了。
※※※
却说有一位陇西人氏,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以诗文著称。一日偶游至终南山,恰好遇上云中子。云中子见他神采风姿,赞道:“真有神游八极之表。”颇为喜爱,收为门下。李白亦是天生的修道奇才,自创出剑修之法,以气御剑,气剑合一,进境神速,不过二十余年便也修到了太乙散仙境界。他交往广阔,喜爱游历,与李贺也是好友,常有诗文来往唱和。
这一日,李白前来登门拜访,却看见门口悬挂白色灯笼,李贺姐姐和家人尽着丧服。李白大惊道:“谁人没了?”李贺姐姐哭道:“是长吉去了。”
李白既惊且诧,道:“怎会如此。我为长吉推过命盘,虽然不是长寿之相,却也断无如此寿促之理。”李贺姐姐亦不知,但也觉得李贺死得蹊跷,知道李白是李贺好友,又是玉清门人,精通道法,于是将李贺死前情状详细告知。李白听了,低头默默推算半响,猛然将桌子一拍,大怒道:“岂有此理!兴衰成败,皆是定数,生死祸福,自有注定。长吉有四十年阳寿,早在生死簿上已经注明,天帝焉能为一己之私如此妄为!”站起身来,大踏步出了李贺家,取下腰间秋水长剑来,浮在空中,倏忽涨大,李白踏上长剑,默诵咒法,化作一道流光朝终南山而来。
李白御剑疾行,片刻间到了终南山中,拜见云中子,将李贺之事说了一遍。云中子亦微微皱眉,须知自从十殿冥王执掌生死簿重建幽冥以来,三界轮回井井有序,无论道门三清,佛门教主,或者女娲圣人,都互守默契,从不插手干涉。天帝缘何突然如此?
云中子到底修到了大罗金仙,法力深湛,见识明远,沉吟半响,默自推算,隐隐约约也明白一些。对李白道:“既然如此,你随我去弥罗天面见教主,自有定夺。”李白拜谢。云中子携了李白,驾起云雾,便朝东胜神州昆仑山而来。
※※※
玉虚宫中,元始天尊正自默坐,殿下南极仙翁、广成子、赤精子和道德清虚真君四弟子随侍,白鹤童子正在宫外,见云中子携李白前来,连忙行礼,道:“师叔何来。”云中子道:“有要事禀报师尊,烦你通传一声。”
白鹤童子进来通传,元始听了,缓缓道:“命他进来。”云中子带李白上殿拜倒,道:“老师圣寿。”将事情又说了一遍。元始沉默片刻,道:“此事我已知之,自有主张,你等且都先退下罢。”众弟子闻言,不敢多说,施礼鱼贯退下。
元始独自默坐,殿下龙吞鼎中香雾袅袅腾起,一道碧烟旋绕而上,氤氲升腾,源源绵绵,结成一朵白色莲花,有顷,花瓣徐徐舒展开来,现出一人面容,眉眼细长,面皮黄瘦,嘴角微微下垂,略带苦相。
正是佛门教主接引导师。
元始稽首曰:“道兄。”接引亦点首为礼。元始不再言语,展袍袖轻轻一拂,四壁忽消,空空然如在旷野高天,神光如水,河汉灿烂,现出红气冲空,光怪陆离,种种景物转换流变,交替闪过。
接引默然凝思,不知过了多久,合十深施一礼。白莲瓣瓣凋落,接引面容亦随之渐渐模糊,终于,莲花人面,诸般景象,俱归虚无。
元始缓缓起身,传南极仙翁和白鹤童子进殿来,道:“随我去玄都天。”
※※※
玄都天上,八景宫中,老君正自高卧云床,酣睡不醒。元始走入,道:“师兄好自在。”老君起身,两位教主并肩坐下,尽皆不语。过了良久,老君道:“既如此,你我同去碧游宫罢。”
元始道:“有劳师兄。”
老君微微点头,命身旁两个童子道:“去后殿请金灵诸人过来。”这两个童子都穿太极道袍,发可总角,眉清目秀,只是一人额上长有金色独角,另一人额上长有银色独角。
两个童子闻言,道:“是。”转身去后殿,请了金灵圣母、闻仲、赵公明、云霄、碧霄、琼霄、余元、罗宣、牛魔王、狮驼王、白象王十一人前来。
他们当日被元始擒住,带回玉虚宫。后来被老君要来,只在八景宫中随众听讲。金角、银角两妖被老君收为童子,其余诸人都在此处,对老君施了一礼,却对元始并不理睬。老君缓缓道:“尔等随我去碧游宫。”起身下云床,出八景宫,玄都法师牵了青牛过来,老君骑上;元始亦乘了四不相,南极仙翁、白鹤童子两旁随侍。金灵圣母诸人在后跟随,一行人缓缓没入虚空,消失不见。
八德池旁,七宝林中,白莲朵朵怒放。接引、准提目注东南,只见三万里杀气飞腾霄汉。接引微微叹息道:“善哉,此次杀劫,不知又有多少生灵尽为业火所噬,悉归混沌虚空。”准提道:“只能尽力。”接引道:“悟空如何?”准提道:“正要前往。”起身提了七宝妙树,缓缓走出西方极乐世界,往下界来。
第二十一章 往日恩仇难泯尽
南岳衡山,回雁峰之上,有一座道观。
大唐以道教为国教,道观遍地皆是。衡山虽然偏远了些,有道观也并不出奇。但普天下的道观,或者供奉太清教主太上老君,或者供奉玉清教主元始天尊,或者同时供奉三清——这座道观却有些特别,正殿之中,只供奉着上清通天教主。
道观里的道士自称上清派。
不过虽然名为一派,其实并无多少门人。观主是一位女道士,名魏华存,号“紫虚元君”,外人多称为魏夫人,便是上清派的创立者。
魏夫人生于西晋,任城人,司徒魏舒之女,自幼学道,静默恭谨,喜读庄老,五经百氏,无不披览。三十七岁出家,手著《上清真经》,来衡山结庐建观,创立上清派。
只是自从封神战败,截教覆灭,上清教主退隐,在人间的道统也消亡殆尽。如今天下道门各大宗派,都分属太清、玉清两脉。魏夫人殚精竭虑,主持上清派数百年,终究也只能粗具规模,名声不显。
这一日,魏夫人召集观中道众,讲经说法。说法毕,魏夫人目视众弟子,徐徐道:“我下世已久,昨夜蒙师尊相召,今日当归。我去之后,尔等当解我深心,精勤精进,弘我上清正法,慎勿放逸。”又手指大弟子陶宏景,命他上前来,在上清教主像前跪下。
一名道童弯腰将手中托盘高举过顶,盘中有一本经书,纸页发黄,显得年代久远,这便是上清派传宗信物,魏夫人手书的《上清真经》。魏夫人取过经书,诵曰:“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太上下降,真文诞敷,昭昭其有,冥冥其无。”对陶宏景道:“我去之后,宗门传法大任,便由你来承当了。”将经书交与陶宏景,陶宏景双手接过。
魏夫人又将腰间佩剑解下,诵曰:“原夫代天行化,布令宣威,全凭三尺之神锋,以制神魔之非道。光腾七曜,威摄万灵,凡有指呼,无不响应。”对陶宏景道:“此剑乃是上清教主所赐,名延康,我今转赐于你,执掌教门,弘我正法。”陶宏景叩首,道:“弟子必当尽力!”双手接过佩剑。
魏夫人还归玉座,口中吟道:“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垂眉闭目。片刻,空中钟声悠扬,回雁峰头异香袭袭,魏夫人顶上泥丸宫一声轻雷,元气冲出,现出仙体,高有三丈六尺,相貌衣着丝毫不变,广袖飘飘,足踏麻鞋,立于空中,神色安闲,向众人微微颌首,悠然已非尘世之人,真身之下的原肉身纷然四散,化作一片清光,如云如水,托住魏夫人双足,冉冉向上方极光绚烂的九霄碧落中飞去。
“恭送掌教真人!”上清派众弟子齐齐拜倒,眼看魏夫人在天上渐高渐小,终于微微一闪,消失不见。
陶宏景接掌上清派后,将总部迁往茅山,撰写《上清真诰》,著有《养性延命录》,编写《本草经集注》,提倡“游收虚静,息虑无为”,上清派名声大盛,后来唐、宋两代,历任掌教宗师都得朝廷封号,或“国师”,或“真人”,茅山上清派名列“经箓三山”之一。因在茅山,后世大多便以“茅山宗”或“茅山派”指代上清派,这些都是后话了。
※※※
且说魏夫人现出仙体真身,飞升上天来。天风罡烈,刮面如刀,魏夫人却若无其事,衣角飘飘,不知行了多时,在虚空中停住,默默念诵,往前踏出一步,刹那间虚空破碎,景象流转,已经置身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上,极远处有一点碧绿微光,做莲花之形。
魏夫人御风疾行,不知飞了多时,见前方五色云起,祥光接天,那点碧绿微光原来是数座海岛仙山,如五瓣莲花,舒展开张,山中楼台掩映——正是碧游宫。
魏夫人心潮微微激荡,奔入宫来。诺大一座碧游宫,空空荡荡,寂静寥落,正殿上一盏微灯如豆,一位道人正在闭目默坐。魏夫人抢步上前拜倒,道:“师尊。”
道人微微抬眼,微笑道:“无当,回来了。”
魏夫人眼眶湿润,伏地道:“是,师尊,无当回来了。”
这魏夫人正是昔日通天教主座下上四代大弟子之一,无当圣母。当年封神,多宝道人被老君擒去,如今入佛门化释迦牟尼;金灵圣母战死在万仙阵中,因她原本名字不在封神榜上,通天教主于是以大法力将她补入,封神位居斗部天尊;龟灵圣母被接引导师收去,如今在八德池中听经修炼;唯有无当圣母当日逃过一劫。后来西晋时下世为人,便是魏夫人了。
无当圣母垂泪道:“弟子无能,不能大兴我碧游教门,有负师尊厚望。”通天微笑摇头道:“时势如此,岂是你之过。起来罢,此次大劫若能安然度过,我上清一门,自然复兴有望。”无当道:“是。”站起身来,又问道:“不知金灵师姊他们如今在何处?”通天道:“稍后便能见到。”不再说话。无当也便不再问,静静侍立一旁。
灵宝天中无日月,不知过了多久。飘渺笛声自宫外悠悠传来,若远若近,不急不徐,仿佛牧童信口而吹,并无什么腔调,传入耳中却是说不出的清悦动听。
刹那间,碧游、龙汉、赤明、上皇、开皇、延康五宫同时光华灿烂,仿佛碧绿色莲花舒展,通天端坐不动,对无当道:“你代我出殿,迎接两位师伯。”
无当领命出殿来,见老君乘青牛,元始乘四不相,并肩前来。玄都法师、南极仙翁、白鹤童子等人随侍。金灵、闻仲等人在后跟随,见无当出殿来,面上皆有喜悦之色,微微点头示意。无当圣母俯身拜见,道:“恭迎两位师伯。”
老君呵呵笑道:“倒是多日不曾见你了。”神色和蔼,仿佛长者垂询。无当道:“无当下界历练一遭,有劳大师伯挂念。”老君微微点头,下了青牛,和元始走入碧游宫中。通天见两位教主前来,微微点头为礼,并不起身,道:“两位师兄今日前来,有何见教。”
老君笑道:“天机摇动,女娲氏已起灭世之心,人、神、妖五千年来恩怨纠缠,目下便要做个彻底了断。师弟岂可贪一己清净,忍心看这三界生灵尽毁于劫火。我等此来,正为请师弟相助,共掌大局。”通天微微垂目,道:“两位师兄早证混元,法力通玄,区区女娲氏何足道哉。纵有烦难,还有西方佛门两位道兄相助,何劳小弟。”老君道:“师弟此言差矣。且不说那女娲亦是早证混元,又有伏羲相助,持八卦炉、混沌钟两大灵宝,实是劲敌——便是女娲事了,道佛两门,迟早也要做过一场。师弟,我三人昔日在昆仑山结庐修道,同证混元,共创教门,并称三清,情愈手足。纵然往日有些龃龌,亦不过是教法分歧,无关根本,师弟何必执着。”通天不语。
元始道:“师弟春秋下世,广开教门,大兴儒学,尝有言道‘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气度恢宏,实非愚兄所能及。当年封神,恰逢千年杀劫,诸般纷乱绞缠,愚兄处措急躁,事后思之,多有不当之处,还望师弟见谅。”言毕深深施了一礼。
通天起身还了一礼,道:“师兄言重了。”元始微微点头。金灵圣母、闻仲、赵公明、牛魔王等十一人上前拜见师尊。老君又道:“众弟子根性深厚,道德已全,不当长列封神榜上。”通天道:“此事还要偏劳两位师兄相助。”喝道:“众弟子,还不拜谢两位师伯。”老君、元始都道:“分内之事,师弟何必客气。既如此,我等先回,待三教共聚不周山时再会。”通天道:“好。”送两位教主出宫。玄都法师牵过青牛来,老君跨上,元始亦上四不相,南极仙翁、白鹤童子随侍,出灵宝天去了。
通天归殿,众弟子再拜,多有泣下失声者。通天亦微微叹息,道:“起来罢。”众弟子起身,通天又道:“尔等只在此静修,莫惹凡尘。待此劫度过,我助尔等再锻仙体,脱离樊笼。我上清碧游大道,依旧有再兴之日,旧日门人亦有重聚之时,尔等不必如此伤悲。”众弟子俯身道:“是,谨尊师命。”通天点头,命诸人退下,闭目沉思不语。
第二十二章 不明本来,不能成道
五行山下,猴子正悠悠闲闲地看着花丛中两只粉色蝴蝶在追逐打闹。
他被压在五行山下,已经整整二十年,一身神通法力都被禁锢住了,分毫施展不得。初时自然暴躁无比,渐渐地却也沉静下来,他是灵石化身,又修到这种境界,不饥不渴,不饮不食,悠悠闲闲度日,倒也自在。
正看间,脚步声响,猴子微微抬眼一看,点头示意,叫道:“师父。”
准提走到猴子面前,随意在地上坐下,双腿箕张,将七宝妙树顺手放在一旁,漫不经心问道:“南华经看完了么?”
猴子道:“已经读完。”
准提点点头,又道:“大般若经如何?”
猴子道:“略有所悟,在隐隐约约间,正要向师父请教。”
准提道:“可与金刚经参照。”
猴子道:“弟子近日也看七俱胝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似乎颇有所得。”
准提摇头道:“大明陀罗尼经是我昔日成道时所做,过于讲求智慧神通,你目下暂不宜读。”又问道:“通典读到哪里了?”
猴子道:“职官典已经读完。”准提微微点头,道:“好。”从袖中取出一卷书来,放在猴子面前,道:“这本紫府筵华经是道家秘典,其中讲论不妨看看,颇有与我佛门之法暗合相通之处。”猴子道:“是,多谢师父。”轻轻吹了口气,那本紫府筵华经便一页一页地慢慢翻过,猴子且看且想。
准提点头不语,看着猴子,过了半响,道:“悟空,这二十年来,可悟出什么?”
猴子道:“确实略有些心得,正要请师父指正。”准提道:“说来听听。”
猴子道:“人若眼盲,则往往耳力敏锐;神通若盛,往往掩蔽本心,此消彼长之理也。记得弟子刚入门时,师父曾有言道:‘道德乃是根基,神通乃是外用’。弟子愚钝,一直不以为然,以致空有神通法力,根基其实虚浮。如今在这五行山下二十年,神通尽失,反能细心体悟大道精微,重筑根基,再修道德,此皆师父所赐。”
准提笑道:“善,你深有慧根,已近大道,假以时日,前途未可限量。”
猴子低头看书,过了片刻,忽然想起一事,道:“听说罗刹国已经皈依佛门,是么?”
准提道:“亦不过是虚名而已。”猴子点头,他知道自从牛魔王被擒,罗刹公主便久有报仇之意,只是罗刹国固然势力庞大,多有上古巨妖,要和道门对抗,却也是断然不能。眼看大劫迫在眉睫,人、神、妖早晚之间便要有一场生死搏杀,罗刹国不可能置身事外,到时莫说报仇,便是自保都难,自然要赶紧寻个靠山。只是罗刹国虽然自古以来就自成一国,不肯奉女娲号令,但毕竟是妖族一脉,如何反而去投靠佛门。
正说间,烈风飕飕刮起,层层密密的阴云四方拢合,遮蔽天空,遥远处传来隐隐雷声。
“要变天了,师父。”猴子低头看书,随口说。
准提微微点头:“是,要变天了。”
猴子道:“此次道、佛、妖三教大会不周山,想必是要为开天辟地以来的恩怨做个彻底了断了。”准提道:“正是。”
猴子道:“妖族衰微已久,料想无甚能为。”。电子书下载
准提叹道:“未必。女娲伏羲两人都是上古正神,混沌得道,着实有广大神通,又执掌八卦炉、混沌钟两大灵宝。纵然是佛道联手,也不敢说必有胜算。”
猴子微微有些惊讶。准提仰面看天,悠悠道:“世间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