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扮仙记-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让丞相大人看不下去了,京都当真是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了吗,京都在百姓的眼里难道就还没有一个贫瘠,苦寒的燕城还让人觉得安稳不成。

    商人最是趋利避害了,丞相大人叹气,连百姓都看出来了,也不知道京都还能撑到几时,看样子王上竟然还没有意识到的样子呢。这是多可悲呀。

    王上见没人开口,有点挂不住脸:“诸位大人,就没有高见吗。”

    您拿不出来钱财粮食,能有什么高见,派人过去,空口白话肯定不成,不派人过去那就是在直接说秦地给人家燕城父子了。这种高见是他们这些臣子能有的吗。

    王上这边同群臣焦灼这个问题。

    燕少城主那边,苏将军嘴巴都起燎泡了,知道家小已经在燕城安稳之后,苏将军那是一心一意跟着燕少城主干了。

    作为将军,能够为百姓做点事,总比总是挥着鞭子鞭挞治下百姓让人心情愉快的。

    可燕少城主突然让幕僚弄出来这么一份东西,还让苏将军亲笔抄写过后送去了京都,那就是让苏将军有点煎熬了。

    这倒是什么意思呀,万一京都真的派人过来,燕少城主就真的让人摘现成的桃子呀。

    当初秦地之所以这样那不就是大齐的官员在秦地搜刮的太狠了吗,燕少城主就没有想过,万一京都在派人来,若是还是如此盘剥的话,秦地百姓才安定下来的生活怕是又要毁于一旦的。

    苏将军能不焦灼吗。

    燕少城主被属下晃悠的头晕,没日没夜的做事,本来休息的就不太好,心情更差了。凤眼扫过去,王八之气大开,苏将军想注意不到都不成。

    挠着脑袋看向燕少城主:“少城主,当真让京都的官员过来接手吗?京都,王上做事可从来不知道什么事客气的。”

    燕少城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天下都是王上的,咱们做事为国为民,自然是要王上派人来治理地方的,本少城主从不跟人客气的。”

    苏将军:“您费心费力的当真就没有点想法。”

    燕少城主凤眼冷凝:‘苏将军你在质疑本少城主的品质跟忠诚吗。’苏将军真的从来没有想过燕少城主身上有忠诚这事,可他突然就有了,好让他这个属下闹心呢。

    憋屈了半天,因为自己是个新来的,都没好意思说,您可以不忠诚的。

    好吧,燕赤侍卫看不过眼了:“少城主自然是如此的,对王上,对我大齐百姓,少城主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的,不过咱们大齐泱泱大国,富足祥和,也不会贪了我燕城苦寒,贫瘠之地的便宜,我们少城主费心费力都是应该的。可总不能让我燕城的百姓因为少城主大度就跟着吃苦受罪,王上是个大方的人,肯定不会让我燕城白忙活的。”

    燕少城主:“说什么呢,费心费力都是应该的,还能要王上的奖赏不成,京都那边过来核算的时候,只要把咱们燕城运来的秦地的物资说清楚,带回去就好,多一分都不能同京都,同王上多拿。做人做事要记住本分。”

    燕赤侍卫:“少城主睿智英明,属下惭愧。”

    苏将军就这么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这样呀,要说起来燕少城主能这样,那都是大大的好人,试问天下人谁会这么白忙活一场呀,放在哪,少城主这样也是先为百姓着想,然后不贪图功劳,不贪图名声的大好人。

    可问题是,京都什么状况呀,但凡有点钱财都让王上弄到驻仙台那边去了。给燕少城主还账,那肯定是没有这项开支的。怕是燕少城主想的太好了。

    苏将军想到长长的单子,都开始替京都那边发愁了。家大业大,可也搭对不出来这么多的钱才的,可苏将军可以作证,人家燕城主的幕僚们真的是一分都没有多写上去,看着长长的队伍,苏将军就知道,燕城搭进来物资,只多不少。

    苏将军不在燕阳跟前转悠了,燕少城主终于能消停了:‘给夫人同小世子女公子送回去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燕赤侍卫:‘少城主府放心,属下亲自看着人转的车,这就让人给夫人同小世子,女公子送过去。少城主可有信件给夫人送过去。’

    燕阳摇摇头,咬着牙不写信呢,就怕一开口,就要往回跑,想老婆孩子,想的都要心口疼了,可秦地这边,燕少城主一时半刻的走不开,他得坐镇呢。

    要说燕阳在秦地说是一点收货没有那是假的,京都对秦地盘剥的都是百姓,氏族之上,自有自己维持家族的关系网,波及的总会小一些。

    燕少城主过来了,救的是最底层的民众,损失的就是这些氏族了,不过能够搭上燕城,损失再大那也是值得的,正愁在燕城落族的本家门,没有门道搭上少城主呢,可巧燕城主来了自家的底盘,这样的机会说什么也不能放过。

    所以别看,白日里燕少城主带着侍卫们,好几处,整日的放粮,不见回头钱。可夜里,给燕少城主送礼的氏族们也没闲着呢。

    来回在燕城京都两地运输的车队来回车上都有东西压着,沉甸甸的。可是不见空车时候呢。

    反正乔木看到燕阳送回府的东西之后,就算过,换成钱财的话,他们燕城也就是往外卖粮食的,不算亏。若论贵重程度,历史意义的话,还有赚头呢。

    所以说燕阳在秦地买着名声,还落着实惠,可真是个好买卖。

    燕城不缺粮食,一年两茬的收成呢,有这些东西兜底,乔木给燕阳送粮食的时候更加不手软了,要知道燕少城主同燕城的世家们在大米的耕种上都有协议,燕少城主要提四成的。

    就是动用到这部分粮食,人家乔木都没有跟城主大人商量过一句,直接就给燕阳送过去了。甚至还跟燕城主说道,少城主要粮食您可别驳回,燕城的粮库不够的话,儿媳妇那边还有呢。

    当然了这话说的有点大,这不光是她庄子上的粮食,还有燕少城主同世家,同秦地那边的抽成呢。

    燕城主心说,用你多嘴吗,我这个当爹不知道儿子在外面不容易,全靠粮食撑着吗,就是他老人家自己饿肚子,也得给儿子在外面的脸面撑起来呀。

    不过等看到儿媳妇给儿子准备的那些东西的时候,燕城主自动闭嘴了,那点不忿,那点不耐烦都没有了,就没见过这么败家的女人,哪个女人的嫁妆不是藏着掖着的给儿女留着呀,也就乔氏弄点家产怕是都搭在儿子身上了,

    燕城主都不知道要不要叫道儿子魅力无边了。这女人不提也罢。想到儿子给自己的那些好东西,燕城主嘴角都翘起来了,他儿子不光能驾驭女人,还有本事。

    难得燕城主承认一次儿子在女人跟前驾驭的本事。原本那可是瞧不上儿子府里就有乔木一个人的。如今燕城主不那么看了,斜了乔木一眼,一个女人怎么了,后院都是女人,关键时候也不见得顶的上这么一个女人顶事。

    想到自己若是有需要的话,府里那些女人或许真的啃豁出去所有帮他,问题是他们的所有放在一起顶不上儿子身边的女人一个呀。

    不知道儿子这算是什么命。乔木可不知道他送给燕阳这些救急东西,让燕城主多纠结,反正她就是不想让燕阳在外面因为这些吃的用的吃苦受罪的,外人还救济呢,何况是自家人了,

    在乔木看来,那些侍卫,那都是守着燕阳的,那是燕阳安全的保障,他们好,燕阳才能好。所以给侍卫们同燕阳一样的吃食,一样的用度那是一点都不心疼的。铁甲雄狮那不是饿出来的,那是真金白银的养出来的。

    别看人家两口子两地分居,半年多没见面了,可一来一往的没少给燕赤他们几个撒狗粮,每次看到夫人给燕少城主送来的东西,总是让身边的这些总兵们牙疼好半天,嫉妒肯定是有的,他们可没有这么败家的老娘们。

    可牙也真疼,夫人肯定没见过男人,不然能把燕少城主给捧成这样。

第五百六十二章 科考了() 
    乔木那是一心一意为了在外面不容易的燕阳在打算,只要有好东西第一时间肯定是给燕阳送过去。根本就不知道燕城主这点小心思。

    也就不知道这位公公已经对她越来越放纵了,基本上对于儿子独宠这个女人的事情放任自流了。

    当然了在燕城主看来,儿子对这个女人的独宠,也不过是因为儿子看着还算顺眼,也没怎么宠,没看到连书信都不怎么来往吗,

    可见儿子对乔氏也就是那回事,不怎么放在心上,燕少城主认为可能儿子在男女之道上,还没开窍呢,所以对这些事情有些冷淡,

    因为燕阳实在是除了乔木根本就没怎么在意过女人,就这么一个乔木还待理不理的,真心的没看出来怎么喜爱。

    燕城主满足于对儿子的设想,不然说成儿子被乔氏这个女人各种东西收买了,他老人家肯定是接受无能。

    不过这么多的好东西,要是收买他老人家的话,他老人家也不知道能不能扛住呢。

    燕城这边的一系官员,对京都那边盯得紧,就怕京都那边看到少城主稳定了局势,还帮着人家开荒种地之后,京都那个不要脸的过去摘桃子,

    燕城这边现在连文臣们都在考虑,要怎么保卫燕少城主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秦地了。

    文人都主张动手,可想而之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对此什么态度了,各家子弟督促着练武,就等着燕城主一声令下,就冲闸而出呢。

    文人这边天天的闹腾,有人主张让秦氏出面,这样的话,京都那边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秦氏首先自己就没答应,其次,燕城主也没有表态,秦氏可用,可再把那么富裕的秦地给秦氏,燕氏父子从来没想过。

    京都有今日的弊端,那就是氏族做大各自为政,管理不集中。他们燕氏虽然还没有成气候,可京都的错误路线那肯定是不能在走一遍的。

    对于未来,燕氏父子有自己的看法,如今燕城这样挺好的,氏族确实值得敬重,也有超高的地位,可都要在清贵那边走,再给他们地盘,再给他们私兵,那是绝无可能的,

    就是选官这方面,也不能在光凭氏族举荐的方式了,他们燕城这样能者入仕,寒门科考入仕都挺不错的,

    虽然在燕城因为条件苦寒,地方特殊才得以推广,可这不是有现成的例子在了吗,相信以后这些肯定能够更加的完善起来,应用到更广泛的的地方,只是时间问题。

    这样大规模损害世家利益的改革,实行起来肯定是举步维艰的,所以世家的力量从现在开始就要一点一点的消弱。

    难道还要在燕城这边再把,把持大齐半壁江山的秦氏扶起来,到时候还有他们燕氏父子什么事。

    秦氏在燕城这边肯定是地位崇高的,肯定是受人追捧的,不过只能因为学识,不会在因为其他了。

    燕城主不愿意把秦氏送回秦地,可也不能因为这个让秦氏以及秦氏过来的那些氏族们有抵触心里,所以最近燕城这边,秦氏的声望一时无两,可以说已经被学子们推崇备至了。

    秦家主那都要被誉为秦圣人了,就要被当成读书人的鼻祖祭拜了。

    秦氏子弟走在路上那都是昂着脖子骄傲的,因为他们是读书人的后人,那是读书人的典范,

    甚至燕城主都让人帮着秦氏著书了,书里面着重介绍的就是秦地出过多少名儒,士子,而这些士子出仕多少人,都做过什么官,为官期间为百姓做过什么事。

    这样的一本书出来之后,秦氏的声望就被推到了顶端,

    燕城的那些士子们看到这本书之后,都已秦氏为荣,这可真是个荣耀有本事的家族,秦氏的学问,无疑是没得说的。

    就是那些旁枝的秦氏子弟也是一脸的骄傲,以身为秦氏子弟为荣,唯有秦氏嫡支那些子弟,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脊背发凉后脖颈子的汗毛都竖起来,

    这东西看着荣耀,可仔细算算,例数书中的文武大臣,竟然是占了大齐王王朝的一半。

    换谁当权能容忍这个呀,也难怪他们秦地落得如此下场。

    秦家主看到这书的时候,也是失落的很,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看不到危机,可尾大甩不掉呀,

    秦氏子弟众多,能人辈出,放出去的孩子不由娘呀,哪个秦氏子弟不愿意在权的时候,举荐上去两个自家人呀,谁还能没有点自己的班底呀,枝叶繁茂,就这么做了秦半朝了。

    这么多能人辈出的秦地,愣是让大齐给霍霍成那样,这半朝堂的秦氏子弟岂不是讽刺,竟然无一人有此远见吗。

    再走老路那是不可能了,秦家主如今算是知道了,人贵精不贵多,再说了,人家燕城主都能让这样一本书在燕城大卖了,他们秦氏若是在不知道收敛,那可就真的不会再有日后了。

    在重臣摇摆不定,不知道要怎么安置秦地的时候,秦家主站出来了,首先他们秦氏子弟不会再去秦地这个伤心地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说这话的时候,秦家主都掉眼泪了,一半真,一半假,不过也是真情流露,换谁都能理解这份丢失祖宗家业的心情。

    其次表示秦氏子弟以后就专门做学问了,不会在出仕了。

    燕城主没等秦家主在说什么就给打断了,脸色难看:‘秦家主可是小巧我燕氏父子了,难道秦家主认为我燕氏父子无容人之量不成,秦氏子弟优秀,如何不能出仕为国为民。难道我燕氏是因为一己之私,阻断能为百姓筹谋的名门子弟出头之辈不成。’

    人家这话说的可真是直白,愣是把一层遮羞布给撤下来了。

    秦家主都在想,难道自己真的误会了燕城主了,说句实话,谁家不愿意子弟出息呀,蛰伏那不是没法子吗。

    秦家主:‘燕城主误会了,我秦氏得燕城大恩,但凡燕城主用得着的,我秦氏子弟愿一死回报,若非是我秦氏子弟无能,不堪重用,怎会搪塞’

    燕城主:“秦家主这话实在是让人不明白”

    秦家主一脸的沧桑:‘我秦氏子弟被称作秦半朝,可这半朝的秦氏子弟,让我秦地被折腾成如今这样,其不是我秦地子弟愚蠢至极,实在是愧不敢当,这样的子弟再不敢放出去危害一方的。’

    燕城主:“秦家主实在是多想了,这同秦氏子弟有何关系,秦家主教育子弟忠义,自然是君王说什么是什么,秦地的事情跟秦氏子弟无关,秦家主切莫要在做此想了。”

    说完对着众位大人说道:“今日本城主再此宣布,不管是秦氏子弟,亦或者是其他氏族子弟,只要是有本事,人品德行俱佳就有出仕的机会,哪怕半朝都是一家子弟,那也是人家家族出来的子弟有本事,教育的好。我燕城用人,用的是学识,用的是德行,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埋没了人才。”

    秦家主真的挺感激的,若是燕城主愿意用这个买面子的话,他秦氏子弟就出去两个入仕好了,不过真不会有秦半朝的事情了。

    世家子弟们听到这个也高兴。跟着燕城主就说了:‘我燕城正是用人之际,少城主那边更是缺人用。各家子弟若是愿意出仕,皆可有所作为。不过鉴于,各家子弟众多,如何录用确实要有个章程的,不能让人说我燕城,燕氏父子厚此薄彼。’

    不是举荐为官吗,刚来燕城,才走了官路的世家们有点蒙,这还有个什么公平途径不成。

    就听燕城主开口了:“尤其是不能让秦氏子弟,说我燕氏故意打压,怕秦氏子弟出头。”

    秦家主跪了:“城主大人,我秦氏绝无此意。”

    燕城主:“秦家主不必如此,您是这么想的,想来天下人都是这么想的,我燕氏父子不是这样的人,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也给我燕氏父子一个交代。”

    这可如何交代呀,有的人再着急,属相大人同御史大人就不太着急,悠然的很,城主大人戏精上身了。

    不就是让寒门跟着入仕吗,以往直接开考就是了。城主大人跟谁商量过呀。

    如今燕城的人多了,城主大人做事倒是知道迂回了。

    秦家主人精呀,看出来了,燕城主既然这时候提出来这个问题,想来是要借着此事达成什么目的了:“如此,还请燕城主费心,我秦氏子弟是愿意追随燕城的。”

    好吧,秦家主一句话,奠定了燕秦两氏之间,燕氏的无上地位,秦家主后悔吗,不后悔,来燕城的时候,就已经从四大世家种败北退出了,

    如今不过是更加的明白自己的身份而已,有什么后悔的,何况现在的秦地还是人家少城主在挽救,在扶持呢,秦家主只恨,没能早些过来燕城,求助于燕氏父子,至少能让他秦地百姓少受些苦楚。

    燕城主:‘这样,本城主以燕城主的身份,请出几位大儒,制定出一个详细的章程,让各家子弟,不,让天下有本事,有学问的人,都来应试,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