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扮仙记-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乔木心说姑娘当初可是被你手上的刀吓到的呢。不过算了还是不要说出来了。

    因为思喜抱着燕阳的脖子根本就不撒手,怎么看都不是被亲爹砍人的样子吓坏的。

    燕城主“太猖狂了,太无法无天了,简直是视我燕城如无物,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就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定不能容的。”

    燕城主也心疼孙女了“一定要彻查。”

    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阴沉沉的,他老人家虽然年岁大了,少了点雄心壮志,想要安稳一生了。

    可那是有安逸的环境才会如此,若是安逸的环境被破坏了,燕城主那绝对是比燕少城主还横的猛虎。不然人家凭什么把燕城经营的铁桶一样。

    拿什么敢跟人家京都叫板。别忘了人家燕阳的底气,都是这位城主大人给的。

    光放狠话好像没什么用,乔木“儿媳妇看着,倒不像是刺杀的,反倒是掠人的时候多些。”

    燕阳“这些人没有伤你之意。”

    燕城主“为什么偏偏是内宅妇人呢,可是乔氏机关术最近有什么让人惦记之处。”除了这个乔木身上还有什么让人家惦记的。

    跟着说道“或者你祖上还有什么仇家,亦或是东西让人惦记。”

    这个根本不可能,乔木心里有数,燕少城主心里多少也有数,光看笔记本里面的东西,燕阳也知道乔木若是真的还有族人,那也是跟这边不搭边的。

    乔木很注重家人,若是有办法,有渠道,乔木就是不带着他用神木,也会带着平哥的,她们母子之间互动的时候,乔木教导给平哥的东西,从来都是随心所欲,没有什么避讳的。

    所以燕少城主早就肯定,乔木同她口里的族人之间,怕是只能乔木用神木沟通,那边跟这边一样,除了乔木根本就没有其他人能用这个通道。

    燕少城主斩钉截铁的替乔木说道“不会有这种可能,乔氏的机关术,始终就这样,她虽然在工作室里面,可知道的东西还不如那些匠人多呢。若是真的知道这么多的人,就会知道,掠走几个匠人,要比掠乔氏省事的多,还得用。”

    乔木有点不服气的,这不是瞧不起人吗。不过这时候被瞧得起也不是什么好事,心虚的笑笑“祖上都不在了,亲人不在,仇人也没本事在,所以这个也不可能的。”

    燕城主心说,这到底是个什么家族呀,亲人仇人都光了。

    燕少城主阴沉沉的盯着京都的方向“父亲还是往京都那边看看吧,让儿子说,这么没谱的事情,除了京都的也没人能干的出来了。”

    燕城主心里也多少有点谱的,可当着乔氏的面,就这么说他老人家不太愿意,要是让乔氏知道,儿子因为这点事就要对京都怎么样了,那不是给乔氏脸上贴金吗。

    大丈夫就是做出来一番惊天伟业,那也肯定是为了天下,为了百姓,不是因为一个女人。这个燕城主很坚持的,至少外传肯定不能是因为一个女人。

    平哥“京都为何要掠母亲。”

    燕城主看看儿子没吭声,孙子还小呢,没给孙子普及过京都那边多少事情。

    燕少城主也不想让儿子知道,因为他娘名声在外,装神弄鬼,让人惦记上了。

    乔木也很郁闷,装神弄鬼的事情在燕阳跟前弄了那么多,人家都不信,你说堂堂的大齐国主,怎么就因为点留言,就做出来这么脑子有坑的事情呢,愤恨的同平哥说道“因为京都的王上脑子有坑了。”

    燕城主瞪了一眼儿媳妇,虽然说的很不错,可那是女人说的话吗。

    燕阳表示很对,就是脑子有坑了。平哥不理解“娘,”意思不明白。

    乔木“儿子,正常人的思维,理解不了脑子有坑的人怎么想的,所以谁知道京都怎么想的。”

    燕城主打定主意给孙子找大儒当师傅,还要同这个儿媳妇隔开点距离,哪有这样不负责任教导孩子的呀。

    燕城主稍微的给儿子提点醒“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不能冲动,不能乱了阵脚。还是等京都那边的消息过来在做打算。”

    燕阳冷哼一声,打算早就开始了,不是说不出兵,两军不交战,他燕阳就没有出手的。

    他燕阳的战场,从京都的王上脑子有坑哪天,就开始铺上了。不过人家燕少城主见识广宽,早知道,明白了,即便是打仗,也不一定都是在战场上的。

    乔木这边,被燕少城主送回了少城主府,儿子闺女,乔木都扔暖楼那边了。而且特别让乔木把能拍飞他的那些机关都给用上。

    真要是有不长眼的还要过来找死,燕少城主那是不介意在让夫人高调一次,用机关术,把这群此刻直接拍飞出去,不能近身就被拍飞,这消息要是传出去,估计京都那位更该坐不住了。妥妥的仙人了。

    好在齐王那边的死士虽然好用,可毕竟有限,被燕少城主给团灭了两拨之后,第三始终没到呢。乔木带着闺女儿子在府里都要呆腻了,为了安全也忍了。

    权当是按燕少城主的心了。乔木都不知道两次刺杀,他们母子三人不过虚惊一场就过去了,可燕阳那边真的落下心病了。

    平时出门办差的时候还好点,只要在府里,那就是眼睛不离开娘仨的。

    开始乔木还乐来着呢,难得男人知道她的重要性。挺幸福。

    等燕阳夜里睡觉,脑袋冒虚汗,拳头攥的死紧,还叫不醒的时候,乔木心疼坏了,敢情被吓到的在这呢。立刻请来了老大夫给看诊。

    老大夫都没怎么给开药,说是少城主缓缓就好了,当然了最好顺着少城主点,别离开少城主视线范围之内,等过些日子自然就好了。

    乔木心说,那是不是他们娘三往后都栓燕阳身上合适呀。这可不是解决办法。

    不过只要燕阳回来,乔木就是没事闲扯淡,也去燕阳跟前扯淡去。不过燕阳依然做了几日的噩梦,才稍微好点。可依然是要乔木他们娘三都在视线之内的。

    差了哪个,燕少城主都脸色绷着,询问再三,才能继续公干呢。这是心病。

    燕少城主这边不过是需要时间慢慢的治疗心病而已。

    京都那边那就不是慢慢治疗能够缓过来的,首先王上的人手折了这么多,还没达成目的,王上不开心了。那样的仙人为何不来我京都。难道他缺少了仙缘不成。

    其次就是,京都那边的官员知道了鲁地给燕城四成粮食的事情。

    这下子京都就跟开锅了一样,鲁地的鲁氏自来都是依靠着京都的,鲁氏子弟也大多在大齐做官的。突然之间鲁氏同燕城有了这种结交,让京都如何自处。

    尤其是鲁地竟然给燕城四成粮食,说好听那是协议书上写的,说不好听,是不是就如同鲁地当初给京都进贡一样。如今鲁地给燕城进贡了。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丞相大人坐不住了。将军大人也坐不住了。京都的百姓都在议论这么大的事情了。

    唯独王上还在愤怒没能把乔氏请来京都呢。至于鲁地的粮食,人家玩王上一点都不急,那不是鲁氏还得给京都进贡呢吗,给燕城四成粮食之后,还不是照样要给京都进贡。

    所以京都的米不用着急了,有着落了。当然了燕城都收了鲁地四成的粮食,竟然还敢说没有粮食进贡,也是很可恨的。

    王上还是知道下旨斥责燕城推托贡粮的,勒令燕城同鲁地纳贡。

    鲁地听闻京都这边的叫嚣,气的差点立刻扯反旗,他们盘活鲁地容易吗,燕城还知道给鲁地留一丝生机呢,怎么京都就步步紧逼呀。

    百姓都要吃不饱肚子造反了,京都到底明不明白。

    所以贡粮真的没有,至少鲁地没有。再要,鲁氏说了,那就只能带着鲁地的流民去京都要饭了。说的好听,一群的难民聚集京都要饭,跟逼城没区别。

第五百五十一章 发难() 
    人说穷光棍穷光棍,在朝堂上一样也是如此,若是换成原本的鲁氏,怕是京都一道旨意下来,就要筹谋许久的。

    可如今他们鲁地还剩下什么,还有什么能让人惦记的,旨意你爱下多少下多少。人家根本就不在乎了。

    如今他们鲁地连百姓的吃食用度都是依仗着燕城那边的,一个只知道盘剥的京都,真的不值当费太多的心思。

    有本事你们就来鲁地折腾吧,反正也这样了,他们不怕在折腾的坏一些。

    京都的武力镇压,鲁氏也不怕,齐氏的军队在鲁地肆虐的时间还短吗,来的人还少吗,不怕百姓民乱你们就折腾。

    反正他们鲁氏已尽力周旋了。能把百姓稳住,能让鲁地还是鲁地,他们就已经是费劲了心思了。

    若是京都非要逼着他们这些百姓没法过活,最坏也不过鲁地变成另一一个秦地了。

    人家鲁地的百姓还羡慕秦地呢,流民怎么了,流民在燕城那边过得多少好,开荒种田,有自己的家产,有自己的良田,三年以内还不用交赋税,比在这边种田还好呢。

    要知道除去给燕城的四成粮食,还有给鲁地这边官府的两成,百姓一年耕种下来,能省下三成就不错了。

    任燕少城主的大米在怎么高产,轮到剩下的三成粮食,对百姓来说那也是勉强温饱都不够的。

    所以当流民去燕城,对于鲁地的百姓来说那是奢侈的,幸福的。

    大家都羡慕死了。同样的吃苦受累人家燕城的百姓,那可是家家都有余粮的。他们呢。不能比,不然日子就更过不下去了。

    好多人家都准备偷偷去燕城呢,不过路上不太安全,而且官府这边对于户籍管束的很严苛。

    鲁地也是没法子,土地在肥沃,地域在宽广,人都走了,那也是个空壳子,所以这流民他们真不敢随便放出去。

    还是尽量的安稳住才好。不然鲁地给秦地也没区别了。

    没看到偌大的秦氏,如今什么境况吗。鲁氏可不想同秦氏一般。原本他们争的是地盘,谁的地盘大谁的地盘富足,谁的底气足。

    可现在不是了,地盘在大,上面没人也白搭。人才是根本呀。

    作为一个大家族破败的苦楚,秦氏的伤痛,大概也只有同样的鲁氏能明白了。

    秦地的百姓确实被燕城安置了,秦地那边的氏族,大多数也到了燕城安置,而且燕城热情好客,对境内百姓一视同仁,两地百姓融合的很不错,

    秦地百姓很有归属感,百姓且不说了,有个安逸的环境,自然就踏实过日子了,如今跟秦氏那边追随过来的那些氏族,都已经紧紧的靠拢着燕城了,

    以能作为燕城世家为荣,这份骄傲,让秦氏,如秦九郎那般豁达的男儿,都时时伤感一番。

    等到些许年以后,谁还知道秦氏曾经的辉煌呀。

    怨人家燕城,肯定是怨不上,燕城接手的秦地的乱摊子,这事天下皆知。

    可秦氏这口恶气怎么办,只能是在始作俑者的身上记恨着。

    若不是王上一心求长生大道,如何会让那么富足的秦地如此模样,如何让几百年传承的秦氏一夕之间落败。

    鲁氏把秦氏作为反面教材,时刻都拎出来,跟自家对比一番,绝对能到秦地的境地。

    举步维艰不说,家族子弟都跟着备受折辱。听闻如今在京都当官的秦氏子弟,很是被一些京都世家排挤,打压。

    若不是秦氏的族长还在京都镇守,怕是连王上都要下手打压秦氏子弟了呢。

    说起来秦氏也是真的很出息,秦地一直都是人才辈出的氏族,这些年被举荐做官的秦氏子弟占头一份。

    光在京都为官的秦氏子弟,就占了朝堂的三分之一。也难怪人家齐氏忌惮秦氏,非得折腾秦地。在这么下去,朝堂上都是秦氏的人了。

    秦地这些年致力于朝堂,可再怎么努力,跟权利巅峰的齐氏还是没法比的,武力值还没有保证,斗法失败,秦地就这么瞎了。

    鲁氏这些年也不简单,子弟被推荐做官身的更多。不过人家鲁地这边走的步伐慢,子弟都是在自家地盘上做事,做官。

    京都那边反倒是不太出彩,这也是鲁地能在这次事件中稍微保持住点实力的原因。

    自家地盘,自家百姓,自家子弟自然是竭尽全力,而且少了许多的掣肘。这个便宜鲁地捡了。

    可眼下挡在鲁氏前面的秦氏散了。燕城京都那边看样子是招惹不起的。他们鲁氏就冒头了。

    有些锅那不是不想背就不背的。

    他们种燕城的大米,给燕城送四成粮食,这事早晚都得让京都那边知道。

    京都那边的反应也在预料之中,不过是没想到京都竟然如此不要里面,这种境况下竟然还有脸要贡粮。

    鲁氏族长阴沉着脸许久,让人给燕城去信,这事不是鲁地一家的事情。合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鲁氏族长要拉燕城下水,这是人之常情。

    可惜没能同燕城结亲,不然还能利用这点姻亲关系,为鲁地多寻些庇护。

    鲁氏子弟对于族长去燕城求助,心里也有些抵触,一来,他们这般行事,肯定就落了燕城一头。

    二来,人家燕城给他们种大米已经是恩情,如何还要给你庇护,若是你连这点本事都没有,人家燕城为何要同你合作。这话也只能等着燕城那边的回复后在慢慢的讨论。

    就如同这些人想的一样,燕少城主心怀百姓,不过也没到天下大同的地步呢。

    眼下人家还是以燕城为重,自己都顾不来呢,还顾着别人,那是蠢蛋。

    燕城主回信很客气,燕城因为安置秦地流民,自顾不暇,给京都的贡粮,自己还没准备出来呢,怕是帮不上鲁地的忙。

    在燕城主看来,鲁地寻求帮助,无非是同燕城借粮,送往京都罢了。所以委婉的拒绝了。

    可燕少城主的回信就没有这么客气了,燕城同鲁地合作耕种,我燕城得四成米粮,你们若是没有能力抱住供给燕城的四成米粮,燕城为何要同你们合作,

    秦地那边那么多的沃土,他们燕城可不是非得在鲁地收着四成粮食的。

    而且人家燕少城主早就说过,他燕城出来的大米,一粒米都不能流到京都。意思你们看着办,给京都一粒米,这个合作就没了。

    好吧事情就同鲁地那边担心的一样,敢跟京都打擂台的燕少城主那就不会是个好鸟。

    人家既然给你一线生机,就不会那么好说话。

    如今的鲁地肯定是不能没有燕城的大米的,这是百姓唯一的活路,那就只能违背没给他们留活路的京都了。

    人家燕少城主那句一粒米不能流入京都,那就相当于是把鲁氏给挤兑到同京都对立的立场上去了。有这个力量没这个力量都得扛住。

    鲁氏虽然不愿意给人挡枪,可没法子,他们不挡枪,那就得同京都那边送粮食,真要是送了粮食,鲁地那是一点的生机都没有了,

    王上也好,齐氏也好,可没有要鲁地缓过劲来的意思。更不会估计到鲁地的百姓声息问题。

    所以鲁地就穷光棍了,没有力量,可他们有流民呀。

    就有了鲁地那边很无赖的折子,要粮食没有,百姓温饱还没解决呢。

    要是王上真的非要贡粮,鲁地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流民,只能把那些流民送到京都,让王上亲自同他们讨要贡粮了。

    好吗,这折子在朝堂上一亮相,多少的官员嘴巴都合不上了。

    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过那个地方敢如此的无赖呢。

    这就是相当于用委婉的方式在表达,你别逼我,不让我要造反了。这要是换成强盛时期的齐氏肯定是不能容的,问题是现在齐氏也就只能甩甩脸子了。

    官员们都在想怕是鲁地情况真的不容乐观,不然鲁氏好歹那也是四大氏族之一,肯定是要面子的,不会如此。就是反也得不能用这么无赖的法子。

    王上那边还因为没能把乔氏带进京都,心情不畅呢,就出了鲁地这样的事情,简直是不把王权放在眼里。

    刚要发作鲁氏,而接着,秦氏那边又上了折子,秦地干旱已过,秦地的大片土地还荒芜着呢,秦地不能就这样了,还请王上给秦地人口,让秦地尽快恢复耕种。

    秦地的人口都到燕城开荒去了,哪找人给你去恢复耕种呀。

    这话丞相大人当朝就说了。可人家秦氏那派的官员,跟鲁地一样,用了同一种无赖的方法,穷光棍。

    反正他们这些秦氏子弟,在京都也是给别人卖命,索性那就谁都别消停吧,他们再怎么本事,沾光的也不是他们秦地百姓了,给齐氏的人卖命,秦氏子弟不愿意。

    别看人家鸟悄的撤走了小一半的家族子弟了,可剩下的一大半,都是能在朝上露脸的,人家就是三不五时的出个小难题,也足以让京都朝堂见天不舒服。

    这不是鲁氏才发难,他们就跟着敲边鼓吗。没人,怎么可能呢,王上修剪驻仙台多少人工,多少的兵丁呀,难道农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