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斩邪-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印重要,不言而喻,绝不会轻易地假手于人。

    逍遥富道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他心里清楚,这一方印虽然稀罕宝贵,但对于一般修士而言却无大用,它毕竟不属于寻常范畴的法器,用来砸人,恍若拍砖般。而其中蕴含的龙气,也不是普通修士所能驾驭得来的,一不小心,反会遭受反噬,身死道消。

    天下动乱,各大宗门纷纷派遣得力弟子下山扶龙庭,但他们心中都有分寸,若即若离,不会涉身进去,沾染太多——当日正阳道人就是立功心切,牵涉过深,犯了忌讳,最后把己身性命都给搭进去了。

    龙气之争,龙脉之斗,自有规则,岂是能随便逆改的?

    陈三郎盖上匣子——这匣子新造不久,用的是名贵的紫檀木,用来纳印,还能养气。以前他便是用差不多的一口匣子,装纳斩邪剑。

    随后一拱手做礼。

    道士慌忙起身,双眼一瞪:“现在本道可受不起你这一礼!你我之间,也不必做这些寒暄虚套。”

    “说得好。”

    陈三郎哈哈一笑。

    又说了会话,他还有事,便让道士好生休养,自己返回府衙去。

    逍遥富道执意要相送到观门外,看着远去的背影,又叹了口气:“风云起时,自有变化,好,真得很好!”

    说到后面,面露微笑,很是开心。

    后面跟随的两童子倒是迷糊,不过宗主大人高兴,肯定是好事。不过想一下,也能明白过来:陈三郎吃肉,崂山自然跟着喝汤。如此,也就不枉宗主大人耗费心血的付出了。

    ……

    回到衙门,陈三郎径直去找周分曹,恰好郭楚也在。

    “两位,我想着,是时候进行章程,正式确定人事分工了。”

    周分曹一听,当即喜上眉梢,拱手道:“但凭公子吩咐。”

    制订制度之事,早就商议讨论了几回,最先之际,由于人员短缺,不少岗位缺人,因而耽误了下来。但如今不断有士子投奔,又从难民中选拔贤良,可以说人才济济;至于练兵方面,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兵强马壮,进步神速,陈列出去,阵势威风,相当了得……

    种种条件都渐趋成熟,那么正式制订章程,也就顺理成章。

    毕竟,这牵涉到一个名分的大原则问题。

    放在以前,名分的来源,具备权威性的,当然首推朝廷册封。

    这也是雍州众多义军队伍所极度渴望得到的东西,只要占了地方,立刻第一时间上书申请,眼巴巴等圣旨下来……

    当圣旨落实,光环加身,摇身一变,俨然不同。

    这就是名分的影响作用。

    不说别的,陈三郎一路来,顶着的名分光环也加分不少,破除了诸多障碍。

    但如今,时势已经不同了。

    上一次钦差来,带来了封官的圣旨,只可惜,是给苏镇宏的。陈三郎打发对方回京城,其实也请了旨,但随着后面翻天覆地的变故,包括皇帝驾崩、包括中州大战的落幕、以及元文昌的作反……

    那一道圣旨,显然已经不可能再下来了。

    京城门户五陵关都被围困住了啊,钦差怎么还出得来?况且新帝刚上任,忙着处理家门口的困境,也根本顾不及雍州这边了。

    没有圣旨下来,朝廷的名分就迟迟无法落实,若是选择等待,便只能一直拖着。

    这个等待,很可能无期。

    与其傻等,不如自立门户,先订了制度再说,这样的话,也算是稳定人心,给跟随的人一个交代。

    这,就是陈三郎的决心。

    其实一路来,不管是分田法,还是律令这些,已经算是新制度的一部分了,推行得很顺利,毫无阻碍。

    因为现在的崂山府,谁还会傻乎乎地跳出来指责呀。有陈三郎,大伙儿才有饭吃,谁给饭吃,就跟谁走,十分简单。屡经劫难的民众们,几乎都已经麻木了,其他的,不再去想。

    所谓时势造人,亦可造法。

    有了民心基础,全面制订新章程,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对此,周分曹也是盼望已久,至于郭楚等人更不用说了。

    陈三郎点点头,说道:“我昨日与逍遥道长谈过,推算吉日,恰好在大年初一。”

    “明白,我会提前派人到下面县城,请各位主事回府城来,听候任命调遣……”

    周分曹顿一顿,继续说:“这两天,我会整理出一份人事考核文书,交给公子过目。”

    新的章程建立,并非一切按部就班,可能会有一些调动变化,这就得根据实情来做。

    这时郭楚站起来,开口说道:“公子,当新制度建立,一定有很多文书律令需要颁发,那么印章方面,可得提前准备好。”

    既然有了基业,要把局面做大,那许多事情自然不能草率而行,急就章等,制造粗劣的印章就不该继续使用了。一来有失体面,不够正式,二来也容易被假冒,一不小心,甚至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特别是军符,军伍调动使用,不容许有片刻的差错。

    陈三郎深以为然地道:“郭先生所言极是,印章之事,不可怠慢。不过府中大章,我已经请逍遥道长打造好了。”

    说着,把玄武印拿了出来,端正地放到案上。

    闻言,周分曹和郭楚心中一动,知道公子早有筹谋,这时不禁伸长脖子来看那章,一看之下,便有触动,但凭材质,这章便已是上乘,可堪大用。

第四百六十五章:专心做事,自有奖罚() 
大印既定,别的印章就好办得多,不过也得选用金银精铁,又招来良匠工者进行打造。至于各类印文,基本全部出自陈三郎的手笔。他年纪虽然轻,但在书法上的造诣早已独树一帜,笔下生精神,周分曹等皆自愧不如。

    况且,陈三郎的字具备十分鲜明的特点,等闲难以模仿。

    下了决定,整个崂山府衙就像一台机器般,开始有条不紊地运作起来。

    这等大事,当然不可能做到密不透风,第二天便有风声传扬了出去,一时间满城人心动。

    这个“动”,并非是慌乱骚动,而是激动。

    自从扬州反,元文昌兵临五陵关下,雍州民众对于朝廷便不再抱有希望,崂山这边更甚。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到了这个地步,人总该为自己着想,至于忠贞报国之类,倒要搞清楚,何为国?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但匹夫有难,又当如何?

    其实雍州不乏忠烈之士,但这一批人在蛮军入境的时候便死得干干净净了,剩下一些,却也逃之夭夭,或奔赴京城,或不知所踪。

    现在剩下的,大都是挣扎活着的民众。民心朴素,更是简单。

    陈三郎在此,正得人和。算起来的话,天时地利都是占着的,否则不会如此顺利,便拓展出这一块基业。

    而今,陈三郎要封官了。

    乍一听有些奇怪,皆因他现在并没有占据名分大义。不过这些细节问题当然没有人会去问个究竟,那样就太自讨没趣了。话说回来,根据朝廷一向的政策,现在的崂山府,知府大人非陈三郎莫属,其为知府,任命同知,以及别的官职并不过分。

    因为一路以来,别的义军势力都是这么做的。

    所以封官,并无不妥。只是陈三郎显得更加正式些,有制服,有官印,制度森然严谨。

    光这一点,就比那些义军优胜得多。

    无规矩,不成方圆,治理得好,才有未来前途。

    对此,从上到下,都十分支持。

    不但支持,更加希望自己能在第一批封官名单中,抢得一张交椅坐。

    根据传扬出来的风声,这次封官会依照之前众人任职的表现来评估审核,也就是说并非现在做什么,就会一直继续做,可能得到升迁,也可能被贬。

    今时不同往日,想当初陈三郎入主崂山府,身边亲信为数不多,就那点人,说白了,就是用一个县城的班底来管理一个府城,人手自然短缺,捉襟见肘,求贤若渴。

    那时候,但凡有些才能的,基本都入职衙门了。

    但现在明显不同,随着声威增涨,各路人马争相来投,位置一下子就不够用了。

    这般情景之下,选拔就成为了一种制度。而先入职那一批人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点短板,难以与后来者竞争,立刻便产生了危机感。

    比如说梅花谷来的那一批人,他们因为投奔得晚,好位置基本都没了,只能打下手,这些家族子弟固然性格傲慢,但经历良多之后,尖锐的头角早被抹去,变得沉稳下来。

    他们非常明白,现在的崂山府,就是己身最好的机会,一定要拿出表现来,占据一席之地,否则的话,日子可不会好过。

    人都有建功立业的心思,况且他们背后的家族也在拼命督促提点,好让己家弟子上位,光宗耀祖。

    不得不说,教育得好跟草根出身,的确存在不少优势。

    好比那雷威,如今担任衙役头子,但他本身大字不会写个,十足粗人,入职后倒学了一段时间,无奈天生不是这块料,抓笔沉重如山,苦头苦脸的。好不容易写出个字,比鸡爪扒出来的还难看几分。

    像他这样的,武力又不足,一辈子可能就是待在衙门里,带领一班衙役巡逻街头了。

    饶是如此,雷威现在都有了危机感。他的出身,自己最清楚,当初还想偷公子的马来着,很不光彩,陈三郎用他,多半是看他是地头蛇,熟知地方情况罢了。

    然而当下,这个优势就不突出了,要是陈三郎一不高兴,就把自己撤掉,扔下去当个寻常衙役,那不得哭死?毕竟衙役头目这个职位,说高不高,但油水十足,有着些分量,却又不具备多少技术含量,换个人来,可能一样做得好。

    这么一想,雷威心中便忐忑起来,赶紧回想自己任职以来,有没有做过什么不恰当的事,有没有违反律令条例……

    下面众人的心思,陈三郎多少有所了解,这正是他所希望出现的。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是一味任用亲信,没有构建起竞争制度,久而久之,终究会分崩离析,难成气候。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个良好完善的制度,便等于是一个系统,能够源源不断推新出新,保持生机朝气。

    陈三郎也依赖亲信,但当某人已经明显不适合某个位置,绝不介意换一个人来做。

    现在的崂山,只是一小块基业而已,危机四伏,要是觉得高枕无忧,躺着睡觉,跟以前的苏镇宏那般,迟早都会遭受灭顶之祸。

    下面的人有危机感,但他们可不敢在陈三郎面前搞小动作,于是都往周分曹那边跑。可惜周分曹一向黑脸,公私分明,反正一句话:“专心做事,自有奖罚!”

    得,不用再去弄那无用功了,还是听话老老实实做好本分。

    时光忽忽,不用多久便过年了。

    这几天,正是雍州最为寒冷的时日,冰雪不断,人在外面,呵一口气都会被冻住。

    气候严寒,民众们纷纷畏缩在家里烤火取暖,好在之前各户人家都响应衙门号令,出外砍伐了不少木柴回来。而投奔而来的流民们日常主要劳动之一,也是砍柴。

    不但砍柴,还要将柴木烧成炭。

    在冬天里,这炭火可是十分抢手。

    如此,流民们付出劳动,换取栖身之所,以及食物,便属于一种合理循环了。

    这一日,各地县城主事先后抵达府城,准备参加大会了。

第四百六十六章:弄巧成拙,圈子风气() 
车马辚辚,碾过冰霜,留下一连串的痕迹,最后汇聚在府衙大门之外……

    骑马的下马,乘车的下车,自有人站在门外接待,一时间,拱手作礼,嘘寒问暖,声音响起一片。

    住宿地方早就安排好了,就在府衙边上那条街道,悦客客栈。此地算是崂山府官方接待所,但凡有宾客来,都是在此下榻。

    这一次盛会,人来不少。六大县城的主事,他们自然都带有随从之流,加起来,足有三四十人之多。

    主事们都来了,下面县城便交给副手主持,处理事务,数天时间内,不会有问题。

    当然,他们也不会久留,参加完大会,落实了职务,很快便会返回领地去上任。

    由于距离远近不同,一些较远的县城主事,就得提前两天出发,这样才能赶到。

    这些主事之间,有些早就认识,现在碰头,等于故人相聚,自有一番热情照面;有些却是陌生面孔,比如陆清远,他对于别的主事一个都不认识,少有交流。不过当自我介绍开了,聊上些话,慢慢也就开始熟络起来。

    陆清远乃是正宗的科班出身,又与陈三郎同科,算起来,可是同学。

    这一层光环给他加分不少,别人见着,至少表面上,就得表现出足够的客气来。

    接待完毕,诸人就让人带着前往客栈,住进分配好的房间,放好行装等,开始歇息。

    陆清远刚落脚不久,登登登的,一大队人来访,带头的,可不是父亲陆景吗?别的几个,都是各大家族的头头,见到他,一个个脸上都堆出了笑容。

    想当初,陆清远高中归乡,风头一时无两,堪称雍州青年俊杰代表,享尽荣华。只可惜时运不济,遭逢劫难,大好青年就此悲催,自甘堕落。而在别人眼中,昔日的羡慕慢慢就变成了鄙视,甚至讥讽。

    人,争气的从来都是靠自己,光环加身,一时风光,当光华褪去,才见人情冷暖。

    现在,诸人看着陆清远的目光,却变得跟以前那样,有着羡慕之色,甚至带着讨好的意思。

    如果说梅花谷是一个小团体,那么当下这个团体的核心人物,毫无疑问便是陆清远。

    不管什么地方,圈子总会存在,大大小小,这是任何制度都无法消除得掉的。

    陆清远现在虽然只是武平县主事,但他政绩亮眼,与陈三郎又是同学关系,日后前程自不用多说。

    至少目前的状况,他是梅花谷人的希望所在。

    这不,现在陆清远进入府城了,几个家族的人一合计,赶紧请陆青做头,跑来客栈与陆清远会面。

    人多,动静不小,陆清远见着,立刻觉得头疼起来,把父亲拉到一边,皱眉说道:“父亲,你们这是作甚?”

    陆景笑道:“我们此来,是要请你,还有其他人一道去赴宴的。”

    陆清远一跺脚:“父亲,你糊涂呀。”

    陆景一愣神,还有些不明白。

    陆清远压低声音:“公子何许人也,你还不清楚?”

    陆景闻言,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

    “公子为人做事,最嫌吵闹,杂乱无章,你们现在一大群人来客栈,不得清净,这消息传到府衙那边,人家会作何想法?”

    听儿子这么一说,陆景开始恍然过来了。

    陆清远又道:“现在章程未定,你们就来大张旗鼓,落在别人眼中,又会如何看待?少不得说咱们自成圈子,怀有私心,可是大忌……”

    说到这,陆景若还不明悟,那真是白活大半辈子了,想一想,顿时冷汗都流了下来。

    他此来,本想着替儿子张罗,请客,结交情谊,在几个家族头头的吹捧下,陆景一下子有点飘飘然,也不细想,便答应下来。然而当下听了儿子的话,他才反应过来,真是弄巧成拙,反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一个说不好,儿子的前程都可能被波及。

    当下有些慌了,赶紧问道:“远儿,那该怎么办?”

    “立刻让大伙儿走,府衙那边,我自会上书陈述缘由。”

    陆清远说道。

    “好好!”

    陆景忙不迭答应,马上朝几位家族头头打眼色,一伙人退出了悦客客栈。

    到了外面,有族长问陆景,为何如此匆忙离开。陆景没好气地把儿子的一番话说了,众人听着,不禁呆住,作声不得。

    他们终究还有些不习惯目前崂山府的架构状况,不免还带着过往的行事风气,诚如上次浩浩荡荡进入崂山府兴师问罪一样,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

    终归到底,时代已变,形势已变,他们却还是没有完全适应过来。

    这事在崂山府倒不算什么,只是个插曲罢了,但正如陆清远所担心的,早有耳目上报到府衙那边,交到周分曹手里。

    周分曹看着这份汇报,眉头微微皱起,他并非觉得此事有多严重,而是意识到一些问题终是避免不开,还是涌现出来了。

    圈子问题。

    人越多,圈子就越多。而圈子之间,一定会存在着某些利益纠缠争夺。若置之不理,互相之间矛盾越演越烈,最后势如水火,不可收拾。

    这个问题放大了说,正如朝廷上的朋堂之争,党同伐异,斗得不可开交。但凡王朝,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距离衰退也就不远了。

    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