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梦剑-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柴少宁见到老者,高兴地叫出声道:“大伯,宁儿回来了!”

    “少宁你回来了!”柴大伯还没有回应,人群中又挤进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脸形稍胖,长相和蔼,叫着柴少宁的名字便走了过来。

    仇浩天等人才以为这妇人便是柴大娘,却听她道:“少宁你走了一个半月,可把你大娘想坏了,天天到我家唠叨。你再不回来,我耳朵都要长茧子了。”

    柴少宁笑道:“多谢李婶,亏得有李婶帮忙照顾大伯、大娘,不然我出门也不踏实。”

    “这孩子,越来越会说话了。”李婶呵呵一笑,侧身让出其后一位老妇人。

    随在李婶身后的老妇两鬓斑白,年龄似乎比柴大伯还要大出十多岁,表情淡雅,神态迥异寻常村妇,如果不是穿了一身旧衣,会让人误以为是哪个大户人家的老夫人。

    老妇听李婶埋怨自己,只是一笑道:“李婶又在说我闲话。”说话间先到中间一眼窑前开了锁,立于门侧对柴少宁道:“少宁还不招呼客人入屋?”之后向仇浩天四人一颔首,微笑道:“屋舍简陋,待慢了客人!”
第二十一章 收骨祭魂
    见了柴家大伯、大娘面对满院村邻,毫不失措的得体言行,仇浩天心下暗赞,也不谦让,带头迈步,众人鱼贯入屋。

    耿秋文和方小芸见室内不大,围着位于地面中央的一张方桌仅放有三张高凳,知道是柴家伯侄三口平常吃饭场所,于是让两位老人和师父仇浩天围桌坐定,他们二人则拉了上官柔坐上屋中火炕。

    柴少宁取出几个缺边的碗,在已冷的茶壶中倒出三碗凉茶奉上,并替双方做了引见。

    上官柔蹦上有她一半身高的火炕炕沿,好奇地打量着面前与炕连在一起、放有罕见大铁锅的灶台,以及放在那足可睡下七八个人大炕上的齐膝高的小木桌,问柴少宁道:“师兄,你和大伯、大娘都睡在这个炕上么?这张小木桌又是做什么用?”

    柴少宁也坐上炕沿,拉住上官柔的手道:“山里面的冬天极其寒冷,有了火坑,大家才能熬过漫漫长冬。”柴少宁说着,手抚上木桌,对上官柔道:“全家人席坑而坐,围着木桌一起吃饭,即管外面冰天雪地,我们却依然可以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上官柔听得心生向往道:“听起来好温馨!”

    耿秋文和方小芸则在侧耳听师父和柴家大伯谈话。

    通过交谈,仇浩天知道了柴大伯名幼钰,他的妻子姓姜名玉娘。

    柴幼钰早年曾在太原府办过私塾,因为兄弟柴幼珏,也就是柴少宁父亲遇难一事,柴幼钰怕祸及侄子,因此带着三岁大的柴少宁返回家乡大山,仍以教人识书断字为生,艰难抚养柴少宁长大。

    柴幼钰虽然不是武林中人,但也知道一些江湖中事,对着仇浩天这位练武人心中的泰山北斗,忍不住喟然叹道:“对于少宁习武一事,我也不知道是该赞成还是反对?我兄弟毕生心愿就是能和仇前辈这样的高人见上一面,可怜直到身死也未能如愿。”

    仇浩天问道:“柴兄弟有没有想过令弟之死恐怕另有蹊跷?你难道不想让少宁为他爹报仇?”

    柴大伯疼惜地看一眼坐在身旁的妻子,苦笑道:“冤冤相报何时了?我和玉娘没有子嗣,少宁就如同我们的命根。我明知道永兴镖局那把火烧得蹊跷,但既然贼人示警,为了替我兄弟、替柴家留条根,我和玉娘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回到这远离城镇的穷乡僻壤。可怜玉娘比我还小三岁,愁于生计,竟至一夜白头,这个代价靠报仇能够收回来么?”

    “柴兄弟虽非武林中人,却比大多习武之人更加胸襟开阔。”仇浩天感慨道:“柴兄弟并没有当真禁止少宁习武,你心中另有天地,并不希望自己的侄子埋没荒山,对么?”说着话望向柴少宁道:“少宁能有今日成就,实是柴兄弟的功劳,令弟泉下有知,当会瞑目。”

    柴大伯长叹一声道:“我明白仇前辈的意思。少宁既然已经学会了游龙剑法,可见冥冥中自有天意,我也不反对他去太原府彻查当年疑案。”说完目光望定仇浩天道:“能得仇前辈为他做主,我就放心了。”

    仇浩天会心一笑,柴幼钰这话无异于把侄子交付与他,但柴少宁既然是游龙剑客屈通涯的再世传人,仇浩天当然会负责把他打造成材,以慰好友在天之灵。

    这时隔壁的李婶提着烧开了的水壶钻进柴家,边埋怨柴少宁不会待客,边撤掉桌上凉茶,为众人倒上热水,如同一家人般自然、热情。

    屋中气氛顿时为之活跃。

    上官柔从炕上蹦下来,随柴少宁的口叫着大娘,一会儿拉住姜玉娘的手,要她带自己出院看风景,一会儿又钻在姜玉娘怀里撒娇,把个姜玉娘哄得眼泪都笑了出来,只半天功夫,已经把上官柔当亲女儿般,搂在怀里再不肯放开。

    晚饭时分,村长柴富贵登门造访,想请城里来的几位贵人到家中一聚。

    仇浩天不喜爱热闹,让徒弟耿秋文出面谢绝。

    柴富贵见请不动贵客,索性叫人搬来酒席。

    仇浩天终不忍心拂了对方的好意,招呼大家一同坐下。

    席间众人畅饮畅谈,如同过节,直到月上中天,柴富贵才告辞离去。

    柴少宁见仇浩天为了自己不得不敷衍这些村中权贵,心里面过意不去。仇浩天却说这里民风淳朴,流露出来的都是些真情实感。柴少宁听了这才又高兴起来。

    当晚,柴幼钰打开旁边那间权做书堂的窑洞,用书桌拼出大床,安置柴少宁和耿秋文睡下,又打发妻子向隔壁李婶求宿,请李婶为姜玉娘、方小芸、上官柔腾出一间窑洞,他自己则和仇浩天秉烛夜谈,很晚二人才在火炕上并排躺下。

    次日一早,仇浩天怕村民们再来,摸黑起床叫醒大家,带上备好的三条口袋,随柴少宁一起来在当年发现藏有游龙剑谱山洞的断愁崖边。

    众人见这道崖深不见底,如同要斩断大地般横亘脚下,事先谁也没有想到柴少宁嘴里轻描淡写的山崖竟是如此奇险!细问下才知道柴少宁失足落下,正是砸在盘于洞口树身、被赤阳珠吸引而来的红鳞蛇身上,才幸免一难,继而趁大蛇被砸晕之际,爬进了已被红鳞巨蟒撞开一角的山洞内。

    仇浩天暗道天意奇巧之余,也不由惊叹经过赤阳珠锻造的柴少宁竟能于半月间脱胎换骨,从断崖下攀上来,当真是一个奇迹。

    此时柴少宁已经带头攀下崖去。

    上官柔虽然年幼,身手却是十分灵活,在仇浩天的提携下很快也下到位于半崖处一座石洞洞口。

    仇浩天见洞口下方不足丈许处,横伸出一根水桶粗细的老树,暗想当年柴少宁掉下时必定就是砸在盘在这颗树上的红鳞蛇身上,才侥幸捡回一条性命,甚至老友屈通涯或许也是路过此地毒发失足,仗着功底深厚,攀住这颗大树,才能进入山洞,但却再也没有力气离开。

    想起老友,仇浩天暗自神伤,见徒弟耿秋文、方小芸也随后攀了下来,这才带着上官柔钻入洞中。

    洞口不大,犹留有当初屈通涯封闭洞口时留下的部分乱石。

    众人点燃火把,入内丈许,里面豁然开朗,洞的深处,一块巨石凸出地面三尺许。

    按柴少宁描述,屈通涯当时就面朝下趴在这块巨石侧壁上,包有游龙剑谱的包裹则被放在石面上。

    或许屈通涯在放置赤阳珠时突然毒发,因此赤阳珠才会滚落一旁。可惜当时柴少宁年幼胆小,竟没敢搬起老师尸体,一睹他的真容。

    仇浩天见大石前面的洞内地面上果然躺着一条足有三丈长的蜿蜓蛇骨,时间已经过去三年,骨架依旧白生生不见半点腐朽。

    仇浩天暗自为徒弟方小芸庆幸之际,也为老友的逝去感到难过。

    先不急着收蛇骨,仇浩天让柴少宁取出带来的水果点心,点上香烛,一起供在石面上,叫上官柔过来与师兄并排跪下。

    上官柔这时候才知道屈爷爷已经去世,流着泪和师兄一起,恭恭敬敬对着爷爷当年俯伏的大石磕了九个响头。

    礼毕,仇浩天让二人起身站过一旁,他上前举香拜道:“老友安息,你现在衣钵有传,虽非亲授,却已悟得真髓,他日查出真凶,必能为你报仇,泉下有知,就含笑瞑目吧!”

    耿秋文、方小芸也过来以晚辈之礼拜过师叔。

    柴少宁、上官柔做为主家,跪于两侧,向二人还礼,之后再次面向香烛,哭祭一番。

    祭罢屈通涯,众人来收蛇骨。虽然只是副空架子,但拆散后仍是装满了三个麻袋。大家用绳把麻袋口扎好,耿秋文、方小芸、柴少宁各自背了一袋。

    爬上山崖,天色已经大亮。等回到柴家,村长柴富贵又已在屋中相候,正由柴大伯陪着说话,见仇浩天入屋,柴富贵大喜,邀请众人一起去他家吃早餐。

    柴少宁忙过来代仇浩天谢过柴富贵的好意,谎称有公务在身,需要立即返回县城。

    柴富贵听说是县令的意思,连呼可惜,只好放弃。

    柴少宁早已向大伯、大娘说明原委,也不收拾行李,把房屋、家具一古脑儿送给了隔壁李婶。

    李婶一家人和柴家相处的日子久了,听说柴大伯要举家搬迁,哭得很是伤心。

    柴幼钰和姜玉娘也是十分伤感,安慰他们一番,在李家人的相送下,依依不舍出了山村。

    回城路上,因为柴大伯和柴大娘的缘故,行走速度十分缓慢,遇上山陡路滑地段,就由耿秋文和柴少宁背负二位老人前行。幸好一路上上官柔十分乖巧,尽讲一些孩童的天真话,引人发笑,解去不少长途跋涉的辛苦。

    到达偏头关书院时正是入夜时分。众人还没来得及去见宋长庚,宋长庚已经听到消息,带着陈忠寿和宋媞兰赶了过来。

    双方见面都是大喜。

    宋长庚命人送来晚饭,亲为柴幼钰和姜玉娘接风,尽兴畅饮,这才离去。
第二十二章 再赴省城
    此后两天,仇浩天遍访城中药店。

    偏头关县城里面的药铺规模都非常小,幸好这里地外大山之中,山中不乏各种名贵药材,只要出钱,什么样的草药也有人采了来卖。当下仇浩天开出药方,找人采回药来,熬成蛇骨汤让方小芸按顿喝下。

    第三天,柴少宁按原计划提出启程,和耿秋文、方小芸一起,带着上官柔,在众人相送下来在城外。

    宋媞兰早收拾好随身衣物、盘缠,穿着翠色的紧衫、长裤,手提长剑候在城外。

    柴少宁虽然知道宋媞兰长得漂亮,但仍没想到她今天刻意打扮下,灵气逼人,美貌清秀处竟直逼冷月公主方小芸,尤其一对挺拔长腿,充满女性的诱惑,俏生生立在那里,婷婷娇姿外另带三分飒爽英气。

    柴少宁一时间瞧得有点眼直,半天才省悟过来,主动上前和宋媞兰打了声招呼。

    宋媞兰见成功引起柴少宁的注意,更是得意,傲如公主般昂着俏脸故意在柴少宁面前晃来晃去。

    众人看在眼里,心下雪亮,暗道正是这种强烈的悦人之心,才让青年男女间相互展示出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加上毫不做作的天真姿态,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仇浩天把一葫芦蛇骨粉及两包药材交给冷月公主,嘱咐她道:“在为师制出药丸之前,你先自己熬药服食。我在你包裹里面附有药方,当随身携带的草药用完,可依方抓药,每天早晚不可或忘。多则一年,少则半载,体内顽毒一定可以祛尽!”

    方小芸含泪谢过恩师,接药放入挂在马身上的袋中。

    柴少宁见仇浩天对方小芸如此疼爱,也涌起对大伯、大娘的强烈依恋,分别场面变得恋恋不舍。

    宋长庚亲自牵马,把缰绳交在女儿手中,千叮万嘱要她照顾好自己,遇事不可逞强,有时间多向耿秋文、方小芸、柴少宁学习剑法。

    宋媞兰虽然非常盼望能和柴少宁同行,但值此离别时分,也不由得伤感起来,俯在父亲肩上悄悄流下眼泪。

    当陈忠寿牵来柴少宁和耿秋文的马匹,五小分别上马,往太原府方向打马驰去。

    这次入省城不比上次,柴少宁等人毫不耽搁,一路上快马加鞭,只用了六天的工夫就来到了太原城外。

    众人先不急着进城,径奔老拳师宋首成的家中。

    宋首成一家人见故人复来,欣喜万分,尤其是对上官柔,一个个抢着过来抚拍、搂抱,亲热得不得了。

    上官柔在爷爷怀中拱了一番后便随着哥哥宋柯、姐姐宋窈出去玩耍,不一会儿功夫跑得踪影不见。

    宋首成早年贫穷,成亲比较晚,偏偏婚后老伴早亡,留下一子一女,女儿宋炯艳嫁到别村,不在家中,儿子宋炯明生有一子一女,便是宋柯和宋窈。

    如今宋首成的孙子、孙女都已经弃武从文,家中院子里兵器架上的刀剑,除了宋老拳师自己活动拳脚时舞弄一下外,平时摆设多过实用。

    宋首成当年押镖历尽凶险,早厌倦了那种刀头舔血的日子,对后辈不习武艺并不反对。

    孙子、孙女知道爷爷喜爱刀剑,兵器架设在院子里面,也有一种新奇的味道,平时空闲的时候就帮爷爷擦拭兵器,时日虽久,架子上的刀剑却依旧铮亮。

    宋首成虽然年事已高,喜欢结交朋友的性格却从没有改变。儿孙们孝敬老人,并不反对爷爷邀请江湖上的朋友来家中长住。时日一久,养成一种习惯,每当宋首成的好友到来,儿孙们就会沏好茶水自动退出,给宋首成提供和友人们聊天时从回忆旧事中获取乐趣的便利条件。

    耿秋文和方小芸知道宋首成一家人的习惯,并不与宋炯明等人客气,和宋首成坐下后,把事情前后经过详述一遍。

    “有了林院主夫妇的不幸遭遇,我们十分担心贼人会对老拳师不利,如今见您老健朗如昔,我们就放心了!”耿秋文说着,长舒一口气。

    “贼人还瞧不上我这把老骨头。”宋首成笑语一句后正容道:“你们虽然有西荒侠隐坐镇,但也恐怕无法兼顾这许多人的安全。况且如果消息正确,对你们反更不利,路玉山名义上毕竟还是武林盟主,和他为敌,弄不好会成为武林公敌。”

    耿秋文完全赞同宋首成的意见,慎重道:“我们也考虑过这一点。家师曾私下跟我说过,等救出林小姐,我和师妹可以前往少林一行,把一切原委告知住持方丈万空大师,请他会同武当掌教云阳真人,一同彻查天盗之事,还武林一个公道。”

    宋首成拍案道:“仇老此议思虑周全。只要拆穿天盗的真面目,路玉山将再难在江湖上立足,圣剑山庄也会不攻自破。”

    方小芸插话道:“天盗虽然不好对付,但既然知道了他们的真面目,就可以筹谋划策。倒是那个假恶钓客和慕容年华一伙人,敢与圣剑山庄为敌,其背后实力恐怕不亚于天盗,到现在我们对他们仍是一无所知,要救林小姐,实是困难重重。”

    “的确如此。”宋首成转望向柴少宁道:“上一次少宁跟踪贼人,已经打草惊蛇,慕容年华一定会对此做出防范。依老朽看,你们不如先上少林,以你们目前的人手,对付一伙贼人也嫌不够,怎么能同时应付两帮恶盗?”

    孤星剑客刚要表示赞同,忽听柴少宁问宋首成道:“前辈早年行镖,可曾听说过永兴镖局的名号?”

    宋首成奇怪道:“少宁怎么会知道永兴镖局?那总镖头王大成算来和我也有一段交情,可惜遭人杀害,至今凶手仍逍遥法外。”

    柴少宁先不急着回答宋首成的问题,而是继续问道:“前辈能不能把王总镖头遇害一事的始末情由说上一遍?”

    单看神情,宋首成已猜到当年的血案和柴少宁有莫大关系。他为人沉稳,并没有打听原因,而是回忆道:“那已经是十三年前的事情。当时王总镖头押一趟镖去往湖北,谁知走后月余,家中老小突然悉数遭人杀害。官府缉凶之际,镖主孙计绸缎庄中随行人员返了回来,说王总镖头及随行镖师赵强、杜玉梅遭人杀害。”

    柴少宁目中隐有泪花,宋首成更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口中不停道:“杜玉梅心口中剑,王总镖头被人削去了半张脸,最惨的是赵强,连头颅都没能找见。四个镖师中唯独杜玉梅的丈夫柴幼珏生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