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上最传奇皇帝朱元璋-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宁莲说她是随便写的。
  原来她写的是“却帝名而待真主”。
  朱元璋心有所动,喜不自胜地问:“很奇怪,你怎么会想到写这么一句?这太奇了!你真是随意的吗?”
  郭宁莲是从朱元璋信中摘下来这么一句,她说:“我是随意的,你就不是了。你忘了你给陈友谅写的那封信,最后一句不就是却帝名而待真主吗?你看他当不了皇上,让他让位。”
  朱元璋笑了,他不得不承认,这是那封信的精髓所在,也是陈友谅最恼火、最不能接受的。
  “那真主是谁?”郭宁莲明知故问。


  “这是天意,不可预知。”朱元璋故意隐忍不说。
  郭宁莲说:“这是说你自己,你不用不承认,我看你一会儿让宋濂搜集各朝官制,一会儿让陶安搜集典章制度,又让李善长拟定律令,这都像是为登极做准备的。”
  朱元璋却制止她这样说。他此时牢牢地记得佛性大师的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才得人心。陈友谅倒是黄袍加身了,他会有好下场吗?
  正说到这儿,有人叩门。朱元璋问:“谁?”
  胡惟庸在外面说:“主公,有一个和尚想见见你。”
  朱元璋皱起眉头说:“和尚?”他有点烦,哪儿来的不识时务的莽和尚!
  郭宁莲打趣道:“和尚不可怠慢,阿弥陀佛,人不可忘本啊。”朱元璋又气又笑地点了点她的鼻子,走了出去。
  他万万想不到,来的和尚竟是佛性。朱元璋真是大喜过望,向他作了个长揖,说:“师父,我到处找你,却无缘见面。”忙请佛性坐下。 
《朱元璋》第四十一章(2)
  佛性说他是去南岳,偶过此地,见天空阴云密布,知这里有大战,顺便来看看朱元璋。
  朱元璋说他方才还说起佛性大师告诫他的九字真言,不想师父就到了。他说正与陈友谅大战,陈氏占据荆襄湖广富饶之地,兵多将广,时时威胁金陵,侵我土地,不得不来讨伐。
  佛性笑道:“他侵扰你的安庆、洪都,原也非你所有,你所有者,皇觉寺一床一磬一钵罢了。”朱元璋不知佛性是讥讽他,还是非难他。
  朱元璋哑了片刻,似有所悟,问道:“老师以为我贪得无厌吗?”
  “贪婪,人的本性。”佛性说,“你既已堕入其中,只能随波逐流了。”
  朱元璋这才多少放下心来,未来胜负如何,如何克敌制胜,他请师父点拨一二。
  佛性道:“这个你去问刘伯温,我不问这些。但陈友谅不足虑,他死定了,拖不过今天。”
  朱元璋大惊,问道:“这怎么可能!昨天陈友谅率水师企图从南湖嘴逃回武昌,在那里还打了一场大仗呢。”
  佛性说:“信不信由你。”
  朱元璋叫来胡惟庸,命他马上派探马去弄清陈友谅死活。
  佛性提醒他别忘了礼尚往来。
  朱元璋问:“怎么个礼尚往来?送礼给他?”
  佛性道:“人家死了,总得献三牲去祭奠一回亡灵吧!”
  朱元璋拍了一下脑门,说:“这比派探子要好得多,不过万一陈友谅没死,也能把他气死。”他说这有三气周瑜之功效。
  佛性替他打算,如果陈友谅活着,去送祭礼的人会活着回来,他不杀他们,是来报信给你,也是辟谣。若是把使者杀了,那就证明陈友谅必死无疑。
  朱元璋看了胡惟庸一眼,认为很高明。胡惟庸说:“我马上叫人去备三牲。”
  朱元璋却要他亲自去。并且意味深长地看了胡惟庸一眼。
  胡惟庸心领神会,立刻想到了倾国倾城的达兰,朱元璋怕覆巢之下无完卵。胡惟庸说:“那我得活着回来才行。”
  朱元璋会意地笑了。
  胡惟庸走后,朱元璋对佛性大师说:“我当初有个心愿,或重修皇觉寺,或扩建鸡鸣寺,以便迎师父去当住持。现在我能办到了,千万别拒绝弟子一片心。”
  佛性说:“现在还不到时候,到我走不动那天再说吧,好自为之。”


  朱元璋又说:“昔日师傅告诫我的九字真言,迄今不敢忘怀。”
  佛性淡然道:“什么九字真言,老衲倒不记得了。”
  朱元璋知他故意这样说,就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佛性问:“现在心痒难耐了,是吗?”
  朱元璋笑道:“徒弟不至于。”
  佛性重申,缓称王,不是不称王,是时机未到。现在,小明王那里江山日蹙,自从刘福通被杀,朱元璋从安丰把小明王救出来,他事实上已在朱元璋的羽翼之下了,此时称王也无妨了,谁也奈何不得朱元璋了。但他要朱元璋记住:得道四海归心,无道天下大乱。
  朱元璋不觉喜上眉梢,一再表示,弟子记在心上了。
  三
  陈友谅躺在泾江口镂金大床上,胸前一片血渍,他的伤势危重。达兰和张必先、儿子陈理等人围在跟前。
  陈友谅吃力地吩咐,要尽快拔寨起行,大船走不了的都烧掉,不能在鄱阳湖久停。
  张必先说:“如今太子下落不明,万一……是不是立陈理为太子?”
  陈友谅点点头,他喘了一阵,说他不要紧,让他们都下去吧,只留达兰陪他就行了。
  众人陆续退出。
  陈友谅握住达兰的手,说:“我在他们面前不愿说泄气的话,我不行了,撑不过一两天了。”
  达兰垂泪道:“你别这么说。我们回武昌去养,那里好郎中多……”
  陈友谅说:“你不必安慰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是人力可强求的。我这一生,活了四十四岁,由一个打鱼的登了皇帝位,知足了;我只是不甘心败给小和尚朱元璋。如果再给我三年阳寿,我一定能报仇雪恨。”
  达兰说:“陛下好好养伤,才能报仇啊。”
  陈友谅说:“朕惟一割舍不下的就是你呀。满以为能够天长日久,这都是不可能了,朕走了,扔下你孤孤单单的,朕闭不上眼睛,可怜啊。”
  达兰抽泣着说:“我虽跟陛下只有几年时光,却终生不忘陛下的好处。”
  陈友谅想起一件事,昨天上阵前,达兰好像有件什么重要的事要告诉他,又说打胜了仗再告诉,陈友谅问她到底是什么事呀?
  达兰说她为陛下怀上孩子了。
  “你怎么不早说!”陈友谅说,“朕多么希望能看到这个儿子呀,可惜与他只能是梦会了。朕会告诉陈理,我不在了,要善待弟弟。”
  达兰又哭起来,陈友谅下了这样的遗嘱,他死后,叫他们秘不发丧,省得朱元璋趁乱攻击。一定不要声张,悄悄把他运回武昌后再举行葬礼。
  达兰说:“你别说这话吓唬我了,你不会有事的,老天也会保佑你。”
  “朕知道朕的路走到头了。”陈友谅说,“别忘了,把你的画像放到朕棺材里一张,陪陪朕,省得朕一个人做孤魂野鬼。”说到痛心处,他流出了浑浊的泪水,达兰伏在他身上失声痛哭。 
《朱元璋》第四十一章(3)
  陈友谅挣扎着想坐起来,却没办到,喘了一阵,伸手指着床头的一个铁皮箱子。
  达兰问他是不是要打开?
  陈友谅从手腕上解下一把钥匙。达兰接过来,打开箱子,里面有一个漂亮的嵌螺甸檀香木匣子。
  达兰知道里面装的是皇帝玉玺,不知他此时拿出来要做什么。

()
  陈友谅点点头,达兰把匣子捧到他面前,陈友谅打开匣子,里面有一方很大的玉玺,达兰早就听陈友谅说过,这是用和氏璧打造的皇帝之宝,是汉高祖的,后来宋徽宗得到,又偶然传到了陈友谅手上,他才做了皇帝。他让达兰带着它,日后交给陈理,并告诉陈理,等她肚子里的孩子出生,一定让他传位给达兰的孩子,传弟不传子。
  达兰说:“口说无凭啊。”
  陈友谅说:“朕写下来,拿纸笔来。”
  达兰马上去找纸笔。
  四
  刘基下榻的营中,一灯昏然,屋中四壁皆空,只有几卷书和一壶清茶摆于案上,刘基与佛性大师分坐桌子两侧,师徒二人一边品茗,一边叙旧。
  佛性啜着茶说:“看你的气色,知你一帆风顺,很得宠啊。”
  刘基说:“老师荐我来辅佐他,敢不尽心尽力?”
  佛性说:“倒不是因为我与他有过一点槛外之缘,我是替天下苍生选主啊。他能器重你,你便有施展平生抱负以利天下的机会。”
  刘基说:“是的,事无巨细,他都来问我,有时我觉得李善长都被冷落了,我心里并不踏实。”
  佛性问起他现在官居何职。
  “一先生而已。”刘基说。
  “这叫什么官职?”佛性大为不解,对尊敬的人皆可称先生啊。
  刘基告诉佛性,朱元璋当众说过,先生是最被敬重的至尊,天下可称先生者,孔子、孟子而已。朱元璋说,给刘伯温位极人臣的一品官也是对他的亵渎,索性免俗,什么都不给,先生到底。
  佛性说:“阿弥陀佛,倒也别致。伯温,我虽已出世,却又时时入世管你们的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刘基岂能不解先生之心?佛性想把他平生的大志交付与学生,由刘基替他完成,这大志是利国利民利苍生的。
  由于说到佛性心坎上去了,佛性眼中竟涨起了泪潮,频频点头。
  有人来报:“长老,先生,平章大人着人来送夜宵了。”
  佛性说了句多有叨扰。
  门开处,几个厨师鱼贯而入,菜肴摆满了一大桌。佛性说:“替贫僧多谢你们主公。”刘基给了厨师们几贯赏钱。
  厨师退去后,佛性说:“送了这么多!”
  刘基说朱元璋对老师真是破例。他平时自己吃饭,一碗饭,一碗汤,几碟小菜而已。
  佛性说,苦命人出身,总是知道节俭,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也不全因为受过穷。”刘基说,他也有做给下面人看的意思,他都如此俭朴,别人谁敢奢靡!
  他们又说起陈友谅的结局,佛性执意说他已亡,刘基深信不疑,单等胡惟庸回来证实真假了。
  此时胡惟庸那条船借着暗夜和芦苇荡的掩护悄然滑行在湖面上,下弦月昏暗,湖上一片灰茫茫,只有远处陈友谅水寨的船上张挂着高高低低的灯笼,梆子声,巡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似乎为了壮胆。
  这条船钻进了可以没人的芦苇荡中。原来是胡惟庸带从人来吊唁陈友谅的,船上摆着猪头、羊头和牛头。
  一个侍卫问:“咱们偏离泾江口大营了吧?”
  另一个说:“可不是,船掉头吧?”
  胡惟庸却说:“我把船开到这儿来,是想救大家一命。”

()好看的txt电子书
  众人狐疑地望着他。直到此时,胡惟庸才告诉从人,这是必死无疑的差使。他让大家想,我们有无活路?如果人家陈友谅根本没死,或者只是受了点伤,我们大张旗鼓地带着三牲来吊祭,这不是当面咒人家死吗?陈友谅生性残暴,马上得把我们剁成肉泥。
  一个侍卫说:“说得在理呀。”
  胡惟庸接着分析,如果他果真死了,也不会放我们回去,大战之际折主帅,会动摇军心的,他们必定要瞒得铁桶似的,怕我们走漏了风声,能不杀我们吗?
  一个侍卫不平地说:“这哪里是来刺探情报,这是叫我们来送死呀!”
  胡惟庸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主公想要的情报只一条:陈友谅到底是死是活。我们弄到准信不就完了吗?
  “对啊!”“幸亏胡大人为我们做主。”
  有人问:“现在怎么办?我们听胡大人的。”
  胡惟庸下令,把三牲都推到湖里去,算祭龙王,求龙王保佑他们。
  一阵隆隆声,众兵士把猪头、羊头等供品全掀入湖中,湖里开了锅一般,水花四溅,胡惟庸带众人跪在船头,口中都念念有词。
  起来后,胡惟庸说:“一切都听我的,我先带一两个人去看看,别人在二里以外的关帝庙里藏身。”
  众人答应着。
  夜色浓黑,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泾江口镇街市到处是陈友谅的兵营。
  胡惟庸带着两个随从,都披着雨衣顶着雨笠,踏着泥泞跋涉着。
  偶尔有巡街兵士提着风雨灯走过,还有敲梆子报平安的戍卒。胡惟庸几人走走停停地尽量躲闪着巡逻兵。 
《朱元璋》第四十一章(4)
  又一队巡逻兵过来,他们三人藏身牌楼后。
  一个侍从问胡惟庸:“我们找这个人,会不会出卖我们呀?”
  他要找的是为达兰画像的李醒芳,胡惟庸知道他在陈友谅帐下当着闲散的翰林。
  胡惟庸告诉随从们放心,说李醒芳是他的同乡,又和他同年参加乡试,现在虽在陈友谅这里挂个翰林的空招牌,不过是个御用文人,李醒芳会画画,就用他这一技之长。
  敌兵远去了,胡惟庸几个人又开始往前走。 
《朱元璋》第四十二章(1)
  江南两个才女,杀了一个苏坦妹,另一个楚方玉在泾江口露面。他给登极的皇帝画完御影几个月,便来画遗容了,喜歌哀歌一人唱。
  一
  已是掌灯时分,朱元璋正在写纸条,照例把纸条往屏风上、案上贴。
  常遇春和蓝玉进来。朱元璋立刻面露喜色,顺手揭下一张字条,在手中揉烂,说:“你们来了,这张条子没用了!怎么样?大捷?”
  常遇春说:“若是相反呢?”溢于言表的兴奋是瞒不了人的。
  “不可能。”朱元璋说,“你这人,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呢,蓝玉倒显得比你老到些。”
  这显然不是褒奖的话,一下子扫去了蓝玉脸上的笑容。常遇春为冲淡不快,急忙接过话茬来说:“这一仗,打得过瘾!陈友谅的平章姚天祥叫我们生擒不说,连他的太子叫陈善儿的也当了俘虏,我可没敢杀呀!”
  朱元璋笑了:“你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呀!这次收降卒多少啊!”
  “真叫人山人海呀!总共有五万之众。收降的事是蓝玉管。”

()好看的txt电子书
  蓝玉感到很怪,这些降卒一点都不害怕,发给盘缠回家都没有几个动心的,都愿留下来为朱元璋效力。
  朱元璋有意看了常遇春一眼:“怎么样?这就是我们不杀降卒的功德。”
  常遇春说:“伪太子也不杀吗?”
  “不杀!”朱元璋说,“不是二儿子陈理跑了吗?不杀才能感召他们。杀了,只能逼他们破釜沉舟顽抗到底,我们就要多费时,多费银子多费力,要多死人,算算账就明白了。“
  朱元璋忽有所思,像自语似地说:“这胡惟庸怎么不回来?凶多吉少吗?“他问常遇春:“你们弄明白没有?这陈友谅到底死没死?”
  蓝玉也吃不准,这一仗下来,敌人都散花了,兵找不着将,将找不着兵,连个准信儿也没有。
  常遇春倒是派人打探了,陈的部下也说法不一,有说中流矢受了伤的,有说掉水里淹死的,也有说回武昌去搬兵了。
  蓝玉认为陈友谅必死无疑,不然部下能作鸟兽散吗?朱元璋点了点头。
  常遇春和蓝玉起身,说:“我们回去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蓝玉,说让他先走你等等。
  蓝玉眼中露出恐惧之色,常遇春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目光。
  朱元璋心情不错,竟然约蓝玉出去走走。
  傍晚倒是天晴气朗,晚霞尚未散尽。朱元璋很轻松地与蓝玉漫步而来,蓝玉相当紧张。
  朱元璋答应,打胜了这一仗,给他一个月假。蓝玉忙说他不用休假,自己年轻……
  朱元璋提醒他,不是要去镇江相亲吗?
  蓝玉说:“主公不提醒,我倒忘了。其实也不必大动干戈,相不相都错不了的,叫人把彩礼送过去就是了。”
  “那不妥,”朱元璋说,“这是人生大事,不是儿戏,况我又是红媒,更不可草率。到时候你先回金陵,我派德高望重的李习、陶安陪你前去相亲。”
  蓝玉推托着,那未免太惊动了,恐过于张扬。
  朱元璋说:“怎么叫张扬?我手下大将办终身大事,就是要风光嘛。回头我叫李善长从公库里支五千两银子给你作安家之用。”
  蓝玉诚惶诚恐地说:“受此隆恩,我蓝玉实在惶惶不安啊。”
  朱元璋说:“你好好干就是了。”
  蓝玉口不对心地说:“就是肝脑涂地也不能报效万一呀。”
  蓝玉觉得他的心就像沉到湖里的朽木,水淋淋、沉甸甸,永远也浮不起来了,他只能在心底哀叹。
  二
  李醒芳的翰林当得既潇洒又别扭,说潇洒是不用做事只拿俸禄,这全是达兰的作用,几乎是她把李醒芳拖到战火中来的。李醒芳根本不关心战局,似乎也不关心陈友谅的成败与他自己的身家性命有何牵连,叫他到行宫去画画,他就去,不叫,就与好友楚方玉游历山川,谈诗论文。
  他在泾江口租了一幢房子,这天晚上,起更后,李醒芳在灯下画“湖口烟雨图”,他站着挥毫,楚方玉则坐着观看。
  楚方玉品评说,既是湖口烟雨图,就该画上陈友谅万船倾覆的场面,光画烟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