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觅-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章

    大唐贞元五年

    有着华夏第一河之称的黄河,日日夜夜无休止的从汴州城畔白石镇绕过,冲洗着白石镇郊外三四里的肥美土地。

    穿过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杨柳,白石镇便凸显了出来,镇上白石铺道,两旁青砖黑瓦堆砌而成的房舍倒也整齐。由于白石镇靠近大城汴州,加上往来商旅行人途中打尖儿或者采购也需在此停留。小小白石镇,在这方圆几十里内,也名气颇足。

    绕过一条主街道,在一处名为“通碧翠斋”的玉石铺子左转,进入一条小街。此小街和方才那条主街相比,宽敞明显不足,地面所铺也仅仅是青白碎石相接而成,一青一白,处理得当,平添色彩。

    “小鱼,怎么要走了,不和我们一起了?”就在青石小道上,还没靠近,几声稚童声音已经远远传来,声音清脆,听得出这孩童也就五六岁光景。

    凑近,拨开一片繁茂的小树,来到一处约三十见方的空地,空地上三四个小童,女着花衫,男着青衣,头上均束着小辫,蹦蹦跳跳起来,朝天的小辫子一晃一晃,可爱之极。

    此时,一个身着红底黄花,脚穿粉色小鞋,鞋侧绣着两朵漂亮小花的女童,两眼水汪汪的望着前面的衣着有些破旧,但也精神的男童。

    在靠近一瞅,发现女童周围几个孩童身上衣着质地虽说不上名贵,但也新晃晃的,嫩嫩的脸上有意无意的露出些许得意之色。

    而那男童,衣着却是破旧不堪,两袖口以及腰间多处打了不少补丁,但整件衣服干净整洁,再加上那清秀的面庞,倒也不俗。

    此男童名为李渔,眼前女童之所以称呼他为“小鱼”,因为此渔与此鱼,相差无几,对于如此幼童,难以分出哪般。

    “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来,此孩童父母常用此言警醒自身,算的一德才兼备父母。

    李渔听到女孩的话语,眼神散过不舍,但想到自己家中母亲催促,不能再待在这里。正要拒绝,看见女孩眼里那期待的光彩,李渔犹豫了。

    “小鱼,你到底去还是不去?我可是好不容易才征得了楚儿的同意,她才让我们看一眼那小猫儿?”女孩也聪慧,看出李渔的为难,想到李渔平时对自己多有照顾,加上两人感情一直不错,也想带李渔看看小叔家楚儿的小猫儿。

    李渔听后,眼中闪过浓浓的犹豫,想到平时回家都准时,偶尔迟到一次,母亲最多责怪两句,估计不打紧。

    刚要开口,不巧女童身后的一人不耐烦道:“雯雯,李渔不去,我们就先去吧。我可是想看那猫儿很久了,据说是大食特有的,就像大食蛮人一样,长的很奇怪?”

    旁边另一男童也点头应和道,女孩也重重的点着头。被几个孩童如此一引诱,李渔毕竟是六岁幼童,也经不起诱惑,点头应道。

    却说那女孩名为张雯,父亲是白石镇有名的员外,可说家财万贯也不为过,而其小叔更是常年经营藩国生意,去时途径大食,特地带了一只大食猫回来。本想着常年在外,怕妻儿寂寞,带来消遣之物。没想到此物一到白石镇,就引起轰动。大唐上百年来,虽常有番邦外夷之人出现,但对于白石镇这等远离长安都城的小镇来说,稀罕的紧。

    恰好那张雯便爱煞了那猫儿,嚷嚷着也要一只,没有办法,张雯小叔张康年答应下次去大食再给张雯带一只。

    张雯高兴之余和平时要好的几个朋友一拾掇,不想他们也要看,苦于此物不是她的,而且一直在表妹张楚手中,爱惜的紧,亲近之人也难得见到。在张雯百般请求下,表妹张楚终于答应让外人见上一面。

    李渔兴奋的跟着张雯,想到能见到那猫儿,李渔心里就别有一番激动,心里早把母亲要求他准点回家的话忘在脑后。

    从李渔打扮也可以看出李渔家境并不富裕,而另外三人家境都不错,他们四人如何凑在一起,倒全沾了李渔母亲的光了。

    李渔自小没有父亲,母亲李刘氏却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当年李渔父亲李书达祖上倒也薄有余财,这些年,母亲李刘氏时常拿钱捐助,本就不算太富余的家财也经不起这般折腾。如今,家中余钱无有,母亲李刘氏非但没有断了继续做善事的念头,而且更加心善了,下雨时分,常常见到李刘氏手撑一把纸质花伞,为花草树木挡雨,或洒些谷梁让临过鸟儿吃食,只要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更是不管自己困难不困难,总要帮上一把。

    李刘氏大善人,方圆百里之内,声誉之响,远胜汴州刺史,这也令汴州刺史王广义着实尴尬了一把。但刺史也是一和气之人,常常言道:“李刘氏乃大善人也!”想想,连刺史大人都如此尊敬李刘氏,白石镇人自然更甚。

    约莫一炷香时分,四个小童来到一处大宅院处,门前立着两尊石麒麟,张牙舞爪煞是凶猛,大红色的府门上方高悬着“安康府”三个隶书烫金大字,颇具气势。要说这“安康府”名字来由也是有说头的,白石镇有张姓员外三名,总不能都为“张府”,如此这般,便不好区分。

    为了便于区分,也为了讨一个吉利,于是张雯小叔张康年府邸名为“安康府”,而张雯家则为“富贵府”。合起来便是“富贵安康”,当得好兆头,加上此名与两人名字相配,于是就这般定下了。

    李渔跟着张雯来到“安康府”,李渔望了一眼门前那两尊石麒麟,直觉气派之极,虽然不是第一次见这两尊石麒麟,但李渔总是心生羡慕,盼望将来也有两尊如此石麒麟给自家镇门。

    张雯拉了拉李渔的袖口,悄声说道:“我们从侧门进,表妹在那里等我们。”

    绕过大门,几孩童来到侧门,果然,侧门是半掩着的,一个比张雯略小的女孩正怯生生的站在那里,可能是等急了的原因,小脸红扑扑的,不时踮起脚尖向外张望两下。

    “表姐,你可来了,再不来,我可要走了。我想我的小猫儿了,也不知道小翠姐有没有照顾好它!”张楚等了半天,终于看到张雯进来了,身后还跟着几个人,猜想他们一定是表姐的朋友。见到表姐,也顾不得有外人在,扑在张雯怀里耍着小性子。

    “嘻嘻,这不是来了。都是小鱼,害我们耽误了时间。楚楚,你要怪就怪他”张雯笑嘻嘻的,用自己那白嫩的小手给张楚搓着,好给她点温暖。

    李渔听到张雯这么说,脸上没来由的尴尬,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头,只见张楚也没朝这里看过来,也自觉无趣,脸色尴尬之后也恢复过来。

    “走吧,看猫儿去!”张雯也不给张楚介绍,直接拉着张楚就往里走。

    李渔看着情形,自然明白,张雯这是兴奋过头了,忘记给张楚介绍了。不过这也不打紧,他们三个男童紧跟着前面两个女孩子,在别人府里,万一跟丢了,弄出乱子就不好了。

    绕过几排廊道,一路上也没有碰到其他人,只是周围的花丛让李渔颇为新奇,有些花种,李渔自问没有见过,心里好奇,想问个究竟,见前面张雯和张楚快步往里走,也顾不得那么多,先跟着他们。

    终于,在一独立小院子门口停下来,张楚有些犹豫的望了望张雯,然后又朝李渔他们三个看了一眼。

    张雯明白是什么意思,说道:“我们先去看猫儿,一会把猫儿抱出来,让他们看一眼就行了。嘻嘻!”

    张楚顿时点点头,原来那是张楚自己的小院子,好不容易从父母那里争取来的,平时爱惜的紧,不要说李渔他们几个陌生的男人,就是府里不是很熟的丫鬟也不让靠近自己的小院子。

    “有什么大不了了,不就是个破院子?”张雯和张楚刚一进去,李渔旁边的小男孩就嘟囔着,不过为了见到那大食猫儿,他们也只有等待了。

    李渔倒是没有多少怨言,只是觉得这样有些无礼罢了。但不当紧,只要能看到那猫儿,就是再多等上一会又有什么呢?

    两个小男孩躲在一边,说着悄悄话,将李渔一人抛在一边。李渔也习惯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两只黑甑甑的小眼睛,时不时的四处瞅一瞅。要说这还是李渔第一次进入大户人家内院,颇感新奇。

    过了一会,里院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伴随着还有几声轻巧的嬉笑声。李渔听得出,其中一人就是张雯,猜想定然是他们出来了,让自己看那大食奇怪猫儿了。

    果然,只见张楚手中抱着一只浑身毛茸茸的小球,整团缩在张楚怀里,那白花花的毛团,让李渔都恨不得上去摸上一摸。

    两个小男孩也是一见那猫儿就忘了刚才的不满,在衣服上拍了拍沾惹的泥土,两只小手直直的伸向前去,想要摸上一摸。

    张楚见这情形,心里顿时不舍,犹豫的将怀里的小猫儿往后移了移。张雯也看出这他们两个手虽然在衣服上擦了擦,但还是挺脏的。再说,说是带他们来看的,又没说让他们摸。

    张雯立身挡在张楚前面,将张楚怀里的小猫儿当了一个全,双手叉着腰,颇有一夫当关之勇。

    “雯雯,就让我们摸一摸,你看它毛茸茸的,摸上去肯定舒服!”其中一个男孩乞求道。

    “哼!”张雯扭头一撇,不理会他们两个,然后对李渔说道:“李渔,你想不想摸?”

    李渔心里倒是很想,但见刚才他们两个都没有成功,被张雯呵斥住了,也没抱什么希望,此时听到张雯主动询问,李渔心里颇为想往,犹豫的点了点头后,见张雯在张楚耳边悄悄了说了几句。张楚小女孩倒也乖巧,主动将小猫儿递给李渔,让李渔摸上一摸。

    李渔触手感觉,毛茸茸的,暖暖的,非常舒服,两只翠泠泠的眼睛颇为有趣,只是李渔再多看一眼,似乎又觉得奇怪,这大食猫儿眼睛里似乎闪烁着一些什么,和平常所见的小猫不一样,但一想,或许这就是大食猫和大唐猫的区别,也就没有当回事。

    其他两个小孩见了,大是羡慕,不做考虑,冲张雯说道:“雯雯,你就让你表妹把猫儿给我们摸一摸,我们保证,以后都听你的话?你不是想吃江南的龙须糖,我一会就给你带来。”

    听到龙须糖,张雯眼睛里放出了光彩,又偷偷的在张楚耳边说了几句,张楚也回了几句,两人一番耳语之后。张雯道:“看你们的手脏的,去洗干净就让你们摸。当然,不要忘记你们刚才说的话。”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第二章 大善人】………

    第二章

    有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李渔回到家中,自然免不了一番责怨,看到母亲准备的晚饭已经凉了一大截。李渔也颇为内疚。但想到那小猫儿,自然少不了一阵兴奋,内疚也就消了。少年心性,刚刚母亲的训斥立马抛在了脑后,转而一股脑儿的和母亲说着那猫儿有多么好,摸上去有多么舒服。张雯他小叔家有多么漂亮,那里的花多么奇怪。

    李刘氏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没有多说话,心里也颇为不是滋味。要说如果不是自己这性子使然,李渔小小年纪又如何需要过这般苦日子的,每日清茶淡水不说,就是新衣服也两年没有添置了。

    李渔似乎察觉到母亲心情不好,偷偷的抬起头,望了一眼母亲,见母亲手里端着的碗停在半空,两眼有些怨恼的看着自己的衣服,似乎有些湿润。心里奇怪,母亲这是怎么了?

    细细瞅了瞅自己的衣服,担心是不是又不小心在什么地方挂了一个口子。要说也是,因为自己调皮,本来好好的一件衣服,就是自己不小心,看看这上面得补丁,哪个不是自己不小心弄坏的。

    认真的检查了一遍后,李渔确定没有挂坏哪里,小心翼翼的问道:“母亲,怎么了?我衣服没有挂坏?”

    正在内疚中的李刘氏,听到儿子这坏,心里更不是滋味,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说道:“好了,母亲不是怪怨你,只是觉得很久没有给你添置衣服了。哪天母亲给你做一身新衣服。”李刘氏道。

    “真的?”听到有新衣服,李渔高兴的不停欢呼,当然不是嫌弃身上穿的这件旧,只是小孩子,有新衣服自然高兴。

    “好了,吃饭吧。”李刘氏看见李渔这样子,也一阵开心。

    李刘氏一边吃着饭,抬眼看了一下四周,这才发现,家中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空荡荡的小屋子里,只有一套粗木制成的桌椅,那咯吱发响的木床也已经用了几年了,床上的被褥更是看不出当年的花色了。

    “哎!”叹了一口气,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就给李渔留下这么一个小屋子,这简单的几个家具,以后有何面目见李家列祖列宗,有何面目再见李渔之父李书达。

    李渔心里高兴,根本不知道母亲现在心思复杂,正一个劲的怨恨自己。想到马上就有新衣服了,为了让母亲高兴一下,李渔想到明天母亲定然要出去做善事,自己可以去帮忙,让母亲高兴一下。

    “母亲,明天我陪你去吧?”李渔强忍着出去玩的诱惑,乖巧的说道。

    李刘氏听到李渔的话,放下手中碗筷,轻轻抚摸着李渔的发梢,唉声说道:“小渔,明天母亲要去的地方有些远,你还是和小伙伴玩吧。”

    李渔一听奇怪了,为什么说去的地方远呢?

    母亲解释道:“附近几处都以收拾干净,前些日子听说石板坡处有一处年代久远,不知哪位神灵的庙宇,母亲准备去帮其打扫一下。”

    石板坡,距离白石镇有十多里路,而且那里人畜罕迹,颇为荒凉。李渔平时也只听白石镇上了岁数的老人讲过这个石板坡。而此坡之所以名为石板坡,倒也不是因为整个坡由石板铺成。只因此坡之硬之滑犹如石板一样,故而得名。

    至于那神庙是什么?李渔却是不知道,在镇上这么久了,他没有听说过石板坡附近还有一个神庙,猜想那神庙定然相当破烂,很可能早已不存在,只剩下一对废弃瓦砾。

    李渔心中也颇为好奇,想去一探究竟,再加上心里有些担忧母亲一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自己怎么说也是家中唯一男子汉,要负起保护母亲的职责。当下也不在犹豫,说道:“母亲,我陪你去吧。”

    见李渔如此庄重,李刘氏也知道自己儿子虽然年龄小,有时脱不了稚童之举,但从骨子里有着和她父亲一样的执拗劲,只要决定的事,肯定会做的。

    李刘氏点点头,笑道:“那好,今晚早点睡,明天可是要早起的。”

    第二天,公鸡刚刚报鸣,李刘氏和李渔便一起床。李渔一个人正忙着整理着自己要带的东西,抹布,小木桶,扫帚等等物品一应俱全。

    而屋子里,李刘氏则在准备着中午的干粮。石板坡路途遥远,所以两人中午也不准备回来了,只在那里将就着吃点。

    “母亲,好了吗?我已经都准备好了,木桶,扫帚,抹布。都准备好了。”李渔大清早的就在门口叫嚷着,第一次出远门,心里别提多兴奋了。好像根本不是去干活而是去踏青一般。

    “马上,再准备些吃的清水就好了。”李刘氏也是一阵高兴,忙碌之余,脸上荡起淡淡的笑容。

    要说李刘氏平时善心,对于邻里或者不熟悉的外乡人纷纷施出援手,对于花草鱼虫也颇为照顾,还有另一份善心,赢得众人尊敬的就是李刘氏对于神明的尊敬。但凡遇到寺庙神庙,李刘氏均要表示出自己的一份虔诚,对于破败不堪的地方,更是要亲自打扫干净。李刘氏常常笃信“举头三尺有神灵”。她相信,她所做的事,三尺之上的神灵是知道的,会保佑李家的。

    李家富裕之初,李刘氏常常拿着家中钱财修缮各处衰败神庙寺庙,出于她这种敬神举动,家中丈夫自是支持。只是后来家中衰败,李刘氏没有多余财物,自然只能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倒也另显得一份真诚。

    屋外,李渔早已等得不耐烦,时不时的往屋里瞧上一瞧,看看母亲是否准备好了。在母亲一准备好,李渔就迫不及待的上前,拉起母亲的手,准备起身。

    “行了,慢些,你这孩子…”李刘氏也是无奈,看着李渔那欢快的样子,心里丝丝满足。

    石板坡在白石镇西北部,靠近黄河不远处,据说天气好时,站在石板坡上,还能听到黄河奔涌的声音。

    李刘氏和李渔早时出发,待到达石板坡时,太阳已经老高,快到中午时分了。

    一路颠簸,李渔早已不复当初的兴奋,耷拉着个脑袋,时不时的问着旁边的母亲,“母亲,还有多久才到?”

    褪去初时的兴奋,一路之上,李渔这话问出没有千便也有百遍。

    终于到达石板坡时,李渔刚一问过这话,李刘氏便道:“你这孩子,昨夜说你不要来了,让母亲一人来就是了,你呀,非嚷嚷着要来,现在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