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魔教-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边姜尚也以卦卜出,只是心中烦闷,姬昌只以一大夫请自己出山,相看何其薄也?只是自己奉命下山相助西周,料来此事也瞒不过姬昌,不然他断断不会这等轻慢自己。

虽然想的明白,姜尚到底心中不快,因见一打材的樵夫路过,遂心中一动,起了个念头:你如此轻慢于我,我便寻个樵夫与你做大将,看将来羞也不羞。因施手段收了这樵夫为徒弟,正是武吉也。

姜尚乃命武吉前去寻散宜生,若是遇见,便可指引他来此处寻找自己。

却说散宜生得了姬昌暗授机密,如何不知道姜尚所在?只是见西伯侯对他似乎不喜,因此心中奇怪:这姜子牙毕竟救过侯爷一命,况且又是昆仑的道德之士,如何侯爷这般轻慢?待之大异于往日。

西伯侯素有贤名,这是连纣王都知道的事,不管是真是假,当他在外的名声就是这样。因此散宜生才觉得奇怪,就算姜尚没有救过他地性命,他诚心请姜尚出山,也不该只派自己前来,虽然自己在西周的官衔也不低,请他一介白衣那是措措有余,但这于官衔无关,只是心意诚于不诚罢了。

“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缘故?”散宜生也算是西周地一员智将,因此将前后联系,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按说两人以前素未蒙面,应该不会有什么恩怨才对,只是眼下看来,若说两人真的没有一点隐秘也说不过去。

他这正胡思乱想,忽然与迎面而来的武吉撞了个满怀,两人都吃了一惊,宜生大怒,待要训斥,违了自己的贤名,只得将袖一挥,就要过去,却被那樵夫拦住,宜生正要发怒,就听那樵夫道:“敢问可是上大夫散宜生?”

散宜生心中警觉,自己乃是秘密出访,就是连同僚也没几个知道的,不料却在此处被一个樵子识破了身份。“我是散宜生,你是何人?”散宜生毕竟也见过世面,料想着樵夫既然在此等自己,那必定是受了高人指点,自己的身份既然被人识破,也就没有再隐瞒地必要了。

当下武吉将子牙教他的话一一说出,只是见这散宜生明显的看自己不起,心中也有几分恼怒。“我师傅说我将来是要做将军的,这厮今天敢看不起我,日后等我飞黄腾达了,自然要找回今日的场子。”

散宜生也没料到自己无意间就为日后竖了个大对头,只是眼下这武吉在他眼中当然算不上什么。他这么对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难怪侯爷不喜这姜尚,竟然派一个樵夫前来传讯,当真是有辱斯文。”

不过他是奉了西伯侯的死命令,当下也不好和姜子牙计较,命武吉在前面带路,不到片刻便找到了正在溪边垂钓的姜尚。

散宜生见姜尚这副模样,知道他早就知晓自己来了,眼下只是等自己去请,看见他有这副心计,也是暗暗佩服,当下轻步上前,将西伯侯教于自己的话一一道来。

只见姜尚去了鱼竿,叹道:“既然西伯侯相招,吾今为了天下黎民,不得不出也!”却不知这几句话让散宜生在一旁听见很是恶寒了一把。

第二卷 第188章 闻仲兵破东鲁 姜尚扬名崇州

  却说子牙连故作清高一把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散宜生带了回来,这次姬昌倒是颇为给他面子,亲自出城相迎,总算让子牙心里平衡了一些。

当下西伯侯任命子牙为西周丞相,总督军马政事,诏命一下,群臣都吃了一惊,万万没有想到西伯侯竟然把西周的军政大任都托付给了姜尚,先不说他的本事如何,就凭西伯侯寻姜尚的规格按理说他也不该被托付如此重任。

姜尚倒是宠辱不惊,坦然受了,正式成为除西伯侯外西周权利最大的一个人,便是如今的世子姬发,见了自己也的恭恭敬敬的称上一声:“相父!”

这倒不是姬昌的特意安排,他本来也的确是这么想过,不过那都是等自己殡天以后的事了,没想到姬发从这一连窜的事件中准确的把握到了自己的想法,竟然现在就开始认子牙做了相父。姬昌现在也不得承认,自己这个二儿子的确不简单,伯邑考和他相比起来,除了音律上的天赋和孝道,就几乎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了。

也不能说姜尚无能,他见识过了闻太师的荣归故里,早就渴望着建立一份功业,因此西伯侯将军政大事相托,他倒是兢兢业业,一心都扑到了西歧的建设上,不到半年,西歧便人人称道,群臣也都在心中暗服,都道西伯侯慧眼独具,竟然知道这姜尚是个军政皆通的高人。

却说纣王旨意传到东鲁。东伯侯因纣王未为姜皇后洗冤,因此不肯罢兵。南伯侯鄂顺因为最近打了败仗,自己家里也后院起火,有南海郡诸侯姜伯严趁机攻占了不少诸侯国,正好纣王旨意传到,便街意息了兵戈,将大军引回。反而与南海郡开战。

纣王得了回复,知道南路已平,如今天下只剩东伯侯姜文焕还一力反商,只是他地大军也被阻在游魂关,对朝歌根本就构不成威胁,闻太师兵出五关,陈兵东鲁,姜文焕不敢对敌,引军自去,闻太师遂奉了纣王之命在幽魂关驻守。趁机收复东鲁。

却说姜桓楚世镇东鲁,诸侯皆服。因此姜文焕虽退,太师急切间也拿不下东鲁。这里却不比北海,那袁福通毕竟只有七十二路反王,而且大都只是附逆,没有几个是真心造反的。

但这东鲁地将近二百镇诸侯中,反了十之七八。就算是那些没有反的,也不过是在观朝廷动静,静待时机,随时都可能反叛。

况且姜桓楚乃是屈死,纣王失了大义的名分,自古名不正则言不顺,姜文焕起兵为父申冤,又将矛头直指妲己,若是纣王肯将妲己废掉,自然息兵。可难处就是纣王偏偏不肯。

不过姜文焕一介臣子,举兵反叛。就算是大王有错在先,他这也已经是过了,闻太师这才下了决心前来拿他,以震朝纲。

却说南伯侯鄂顺本来起兵三十万,只是打了大半年,在三山关损失了不少士卒,等到回兵的时候能战之人也不过只剩下二十五万,姜伯严本来辖下有十三万兵马,攻占了附近的诸侯国后又扩招了十五万,现在南海郡辖下却有二十八万兵马了。

鄂顺身为南伯侯,自然知道这南海郡的士卒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就是寻常地三五个士兵也拿不下他们一个,因此他那十三万人便足够抵挡自己尽三十万大军的攻击,所以急忙回师,但也不敢开战,只是积蓄兵力粮草,暗中将军队扩编,又四处搜罗人才,准备在实力充足之后再向南海开战。

却说姜尚闻姜文焕被闻太师逼走,只是自己也被粘在了幽魂关,短期内脱身不得,遂放心的发展西歧的势力,远近诸国渐渐归心,实力大涨。

姬昌知道他的打算,只是毕竟还存了忠君之心,因此不肯反叛,姜尚亦知其意,只是西周不反,如何大兴?

因这日练兵,私下寻思:“百战精兵,正是百战之后方能得精兵,眼下众将虽然勤勉,但士卒不上杀场,不临战阵如何能够真正的成长起来?只是若要起兵,西伯多半不肯,况且也没有什么合适动兵的理由。

因将此事放在心上,与众将操练士卒,多有走神。诸将虽然都看在眼里,只是与姜尚不熟,况且平日都要归他所辖,因此不敢上前问话,内中唯有武吉,乃是子牙先前收的

如今也被任命的征南大将军,日日与子牙形影不离,战阵之道。

却说武吉见状,遂出口相问,子牙因想,常言智者千滤,必有一失,愚者千滤,必有一得,既然我现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何不与众将商议,集思广益,说不定便能找到解决之法。

遂将心中疑难之处说出,众将听见,都暗中苦思,有大将南宫适道:“丞相何必烦忧?吾虽不通政事,但亦知天下四大诸侯,只有崇侯虎声名不佳,且如今四大诸侯已去其二,主上蒙冤,独崇侯虎无碍,可见必是奸逆之辈,伐之可也!”

姜尚听见,不由眼前一亮,拍节道:“正要拿这崇侯虎开刀,诸将可一同随我去帐前请命!”

众将轰然应答,也都摩拳擦掌,按奈不住,只想去厮杀一番,好建功立业,姜尚因见军心可用,心中大喜,遂带领诸将前往姬昌处请命。

不说姬昌自将国中军政大事皆托于姜尚,自己反倒有片刻清闲,整理周易,把伏羲八卦反复推明,变成六十四卦,中分三百八十四爻象,包含万事万物,凡所推演,无不应验。

却说这姬昌闲将八卦把玩,不自觉卜出一挂,吃了一惊,乃叹道:“谁知今日复起刀兵!”当下丢了龟刻,于大庭中等候诸将,果然见诸将与子牙蜂拥而来。

子牙上前行过一礼,乃对西伯侯言明兵事,北伯侯崇侯虎乃奸逆小人,且辖内民不聊生,合当征伐。

姬昌默然无语,不过早知崇侯虎天年已尽,合该应在此处,以扬姜尚之名,遂命世子姬发随行督军,丞相姜子牙代行军事,大将南宫适为兵马先锋,起兵十五万,大将十员随行,浩浩荡荡,杀奔崇洲而去。

却说崇侯虎闻知姬昌举兵伐他,当下大怒:“姬昌与我一般诸侯,且如今罪名未脱,尚是朝廷叛逆,如何敢来伐我?”遂命子崇应彪上书朝歌禀明此事,并请援军,自己却起兵十万,出了崇州,到源水驻扎,与周营只隔河而望。

第二日,南宫适帅军过了源水,侯虎让出一箭之地,两军对圆,派开阵势,崇侯虎率大将黄元济、陈继贞、梅德、金成、崇峦卿等打马出阵。

子牙与众将也过河而来,两家合兵一处,南宫适当先出马邀战,有大将黄元济上前应敌,两将战了三五十合,两边俱是锣鼓齐鸣,黄元济渐渐抵挡不住,陈继贞、梅德、金成、崇峦卿等皆拍马上前助战。

子牙见了,慌忙将令旗一挥,只见周营中走出辛甲、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尹公、辛兔、南宫颠、武吉八将,一字排开,将四将裹住厮杀,侯虎见状,忙率大军掩杀过来,子牙毕竟是初临战阵,未免心浮气燥,并不能把握全场的节奏,诸将虽占了上风,周兵却一直被崇侯虎压着打。

不一时,只见南宫适斩了黄元济、辛甲斩了陈继贞、毛公遂与周公旦合力斩了崇峦卿,四将没了对手,都率军朝崇侯虎杀去,侯虎眼见不敌,只得率军暂退,只是被周军往来冲突,立不住阵脚,因被杀地大败,退入城中。

金成亦死于乱军之中,崇侯虎手下五将,今日一战便去了四人,只余下梅德一人,因此严守城郭,再也不敢出城腻战。

不料夜晚又被子牙用遁术进到城内,将城门大开,周军一路蜂拥杀入,崇侯虎逃避不及,被拿在廊下。前后对敌,不过三日,姜子牙大破崇州,消息传来,崇应彪尚在朝歌未回,当下气的昏死过去。

却说子牙三日破了北伯侯崇侯虎地十万大军,消息传出,当真是天下震动,纣王闻报大怒,欲御驾亲征,只是被群臣阻住,因此不得实行。

不说周兵张榜安民,历数崇侯虎条条罪证,有理有据,军民都自悦服。子牙命压了侯虎归国,交由西伯侯亲自发落,不料在半道上被崇侯虎之弟崇黑虎截住。

两军对垒,诸将皆不是黑虎敌手,南宫适、召公、尹公、辛兔四将先后被他拿去,诸将见他有道术在身,皆有惧怕之意,子牙乃持了玉虚至宝,打神鞭,杏黄旗催动战马,前来对敌,不知子牙究竟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卷 第189章 崇黑虎新领崇州侯 姜伯严暗中练神兵

  上回说到崇黑虎于半路阻截,拿了周营四将,剩下诸将不敢对敌,子牙无奈,只得亲自持了玉虚至宝,前来与黑虎大战。

却说子牙因无经验,因此只将那打神鞭祭到半空,只见一道光华落下,黑虎吃了一惊,他也没料到姜尚竟然连话也不说一句就直接出手,而且一出手就是这么厉害的法宝。

当下躲避不过,被那打神鞭一下打下马来,黑虎之觉这鞭着人甚重,好在姜尚还发挥不出多少威力,因此也顾不得疼,忙将背上红皮葫芦取下,揭去顶盖,念念有词。

只见红葫芦里边一道黑气冲出,放开如网罗大小,黑湮中有噫哑之声,遮天映日飞来,正是铁嘴神鹰,张开口劈面咬来。子牙不曾防备,坐骑眼被啄瞎,登时摔下马来。

黑虎也不料轻易建功,忙又指挥群鹰去啄子牙,子牙见状忙捻起一把土,使出五行遁术,走个干净。黑虎见状那里肯舍,忙也使出五性遁术,追赶甚急。

却说子牙一路奔逃,几乎狼狈,因见黑虎在后追赶,料不是他敌手,因此也不敢贸然停下来,当下两人且追且走,一路奔出崇州地界,子牙到底是无甚根底,因此使不得遁术,只得停下身来,仰天叹曰:“不料吾方显威名,今日竟死于此处。”

言未毕,果见黑虎一路追来,姜尚欲放打神鞭。黑虎早将那神鹰祭起,冲半空俯冲而下。只是要啄姜尚门面,姜尚忙将手遮拦,料也不能抵挡,孰知过了半日也未见疼痛,当下张开双目,原来是杏黄旗发出祥光。将自身隐隐护住,任那神鹰如何冲击,也破不开这道防御。

姜尚暗中观察了片刻,这才放心,遂又将打神鞭祭起,一鞭将黑虎打翻在地,那神鹰被杏黄旗上祥光所伤,也自去了,子牙遂持了打神鞭,就要将黑虎打死。

崇黑虎知命在顷刻。急切间只得求饶。姜尚将那鞭停在半空,脸上阴晴不定。过了半晌才下了决心,遂将打神鞭收了,道:“崇将军请起!”

原来子牙暗想崇州新败,北伯侯崇侯虎被自己拿往西歧,这样一来北方无人统领,势必大乱。到时候姬昌必不肯让自己杀了崇侯虎,如今既然这崇黑虎送上门来,且平日也没多少恶迹,遂起了个心思,要扶这崇黑虎为北方之主。

这样做有三点好处,一是崇黑虎乃侯虎之弟,他来担任北伯侯所受到的阻力必然最小。二是自己废了崇侯虎,而将黑虎扶为北伯侯,这样一来天下人也不能说自己是对北地起了异心,将来势必传为一撞美谈。三。这崇黑虎受了自己地大恩,将来若是西歧举兵反商。正好可以引为外援。

正是想到不杀他有这三个好处,姜尚这才止了杀手,改容相待。

崇黑虎也没想到姜尚会让他做北伯侯,毕竟方从鬼门关里爬出来,如今又闻听这般好消息,黑虎当真以为自己这是在做梦了。

姜尚也不以为意,当下两人商议已定,遂携手而返,两边军士皆有些不知所谓。

不说姜尚将崇州移交给黑虎,自己却带了侯虎并北征大军,一路返回西歧,百姓焚香祝拜,夹道而迎,西周军自是人人欢悦。

姬昌也率领文武出城十里相迎,君臣接住,早有那崇侯虎在囚车中高声求饶,姬昌因见侯虎这般模样,毕竟是当年的同殿之臣,不免心下戚然,遂命军士去了侯虎枷锁,一并入城。

子牙见西伯侯有宽容之意,心中未免有几分不喜:我为你家天下舍生忘死,如何反倒让你做了这好人?

遂也不看西伯侯脸色,历数崇侯虎数大罪状,斩首城郭。西伯侯闻知,点头叹曰:“崇侯虎天年已尽,虽曾同殿为臣,今番救之不得也。”遂也不去阻止,姜尚姬发遂意,将崇侯虎斩于城外,西伯侯命厚葬侯虎,并报知朝歌,崇侯虎恶灌满盈,今已伏诛!

自此西歧军威大震,不复为朝歌所谴,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却说南海侯姜伯严,因形势所逼,不得已立了魔教,只是他乃九黎蚩尤一脉地后人,如何肯尊崇旁人?

那蚩尤一脉,自从被轩辕皇帝战败已后便迁徙到南疆这不毛之地,始祖蚩尤因为是祖巫刑天转世,乃为不死战神,因此轩辕皇帝请

将之车裂,又将五分的身体分别镇压在天地的四极中头颅便被封印在南疆的镇魔古洞内,连同一起封印的,还有数百万巫族的遗民。

当年是蚩尤手下地大将螟蛉子将这九黎带往南疆,而后又改称三苗,如今经历了这么多的朝代更替,已经没几个人知道这南海郡原来的真正面目了。

不过虽然世人都将这段历史淡忘,但九黎部落的巫民却从未忘记过要光复河山,救出被困的巫人和始祖蚩尤。

如今姜伯严趁乱大大的扩充了自己的势力,就算是南伯侯鄂顺如今也不敢来寻他的晦气,这也直接导致姜伯严野心膨胀,想脱离魔教的控制。

袁洪毕竟有前世的记忆,知道信仰地可怕,因此不断向当地的土著居民灌输魔教地思想,九黎本来也是逆天一族,因此对魔教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的思想吸收的极快,这也是姜伯严当初始料未及的,他当初尊崇魔教不过是想拉一个外援罢了,好等日后有劫难时让魔教护佑九黎,劫难一过,九黎一族自然是恢复本来的面目,依旧先伐人,后伐天。

可现在的情况却远远地超出了他能控制的范围,不说魔教,连女娲娘娘也在南海显圣,那云瑶如今也入了魔教,现在魔教在南海的声势是越来越大,大到连他这个南海侯如今也觉得是个巨大的威胁了。

若不是当初曾与王纯阳商定军队不信国教,只怕现在自己手下连几个可用之兵也没有了。

不过就算如此,他也感受到了危机,自己手下毕竟好是少了人才,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