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奈何-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弱之感,头晕目眩,摇摇欲坠。

    下一刻,一只宽厚有力的手掌拉住了他的手臂,支撑起他无力的身体。杨潇勉力抬头,正是杨志凡,却还是昏睡了过去。

    三天的不眠不休,锤炼的不只是怀中的刀,同样锤炼了他的心神身体。心体皆已经到了极限。

    杨志凡盯着杨潇苍白无血色的脸庞端详了一阵,心中自豪的同时深深叹息一声,想要拿过那刀匣,背起杨潇,却发现自己的这个孩子抱的是那么的紧,只得作罢。打横抱起杨潇,向着杨潇的住处走去。

    被落下的离歌三人,相视一笑,各自散去。

    第二日晌午,沉睡了近八九个时辰的杨潇,悠然转醒,只觉得头痛欲裂。这是心神透支的后遗。不过好在身体恢复了些许力气,慢慢坐起,倚靠在床杆上。

    环视房内,见那刀匣子安静的躺在不远的桌子上,微微一笑。

    突然房门被缓缓打开。一道倩影闪了进来,轻手轻脚将手中的托盘放到桌子之上,这才看向床那边看去。

    四目相接,床上那一双,带着好笑带着暖意,微微眯眼,桌边那一双,带着诧异带着些许失措,瞪的溜圆。

    半响,还是杨潇先开口说话,若是他不起这个头,怕是两人就会跟之前单独相处之时一般相顾无言,隐隐尴尬。

    “那端来的是吃的吗?我可是饿的狠了。”杨潇下床,站起,一边走过去,一边轻声问道。

    “嗯,夫人担心你几天水米未进吃其他的吃不下去,特意煮的红枣小米粥,熬了很久了。”花怜瑶微松了一口气,一边盛粥一边应道。口中的‘夫人’正是杨夫人。

    杨潇从对方手中接过粥,微微一笑,不再言语,专心吃粥。

    温的恰到好处,米枣也烂的正好。

    一碗米粥下肚,渐渐从腹中升起一股暖意与力气,脸色也恢复了几分血色。

    “刀名叫什么?”

    杨潇放下已经空了的小碗,长长舒了口气。一旁的花怜瑶自然的接过小碗一边盛第二碗,一边瞥了眼面前的刀匣,出声问道。

    “还没有想好。”杨潇眉头微微一皱,想了一下,苦笑说道。

    花怜瑶也不奇怪,不再问刀,话锋一转,说道:“杨山主,对于疏影姐,是怎么想的?就这么晾着也不是事儿啊。这段时间已经清瘦了许多,好在有夫人时常来找她说说话,精气神还好。”

    “我也不知道,既然能让疏影姐上山住下,应该算是默认了此事。”杨潇思索一番,应道。

    “你也知道明剑山诸位长辈跟魔宫有着解不开的仇怨,想要让他们这么快转过弯,接纳疏影姐,也不现实。”

    杨潇见花怜瑶英气的眉头依旧皱在一起,不自觉的再次开口说道:“等会儿我去找父亲的时候,会跟他说这事儿的。”

    花怜瑶虽然依旧担心的,但暂时也只能放下了。两人再次沉默了起来,尴尬的氛围再次悄然笼罩着两人。

    “唉”“唉”

    叹息声同时从两人口中发出。微微一愣,相视一笑。

    杨潇看着依旧挽着男子发髻的花怜瑶,只觉得这道笑容有些晃眼,心神摇曳。

    ‘或许是她背后的阳光作祟吧。’

    杨志凡夫妇住所,竹楼客厅。

    收拾的干净利索的杨潇,一身黑色长袍,端坐在竹楼客厅之内。

    杨夫人脸带笑意看着杨潇,心中不自觉的叹息一声,不知不觉这孩儿已经出落长成了啊。

    “爹,哥哥跟疏影姐的事儿,你究竟是怎么想的。”杨潇单刀直入,跟自己最亲密的嫁人,也无需绕弯子。

    杨志凡闻言,眉头一拧,沉默不语。

    “疏影那孩子,我见了,相貌身材性情都上佳,我很满意。”杨夫人见丈夫不说话,知晓他仍旧有心结,悄然出声解围。

    半响,杨志凡喟然一叹,却是出声问道:“那柄刀你打算怎么命名。”

    杨潇虽然有些不满自己爹爹的答非所问,却依旧是应道:“方才来的路上才想好了名字。”

    “刀名,青铭。”

    杨志凡两人闻言,神色一凝,露出颇为复杂的神色。

    “好。好。好”

    杨志凡闭目,再张开双目之时,脸上复杂的神色已经消失,换上了欣慰之意。

    “庭儿跟疏影之事,我并不反对。”

    杨潇闻言,那为何还‘晾着’两人,有些不解其意。

    “疏影虽然出身魔宫,但跟当年西凉浩劫之事,并无关系,说起来她也是之后被牵连到的受害者。”

    “那为何。。”杨潇心中一松,出声问道。

    杨志凡摆摆手,打住了杨潇的问话,接着说道:“之前程姑娘上明剑山,而后你二人不尊门规,破关下山而去一事,虽不说闹的沸沸扬扬,但众弟子皆是多有耳闻,对庄姑娘二人的身份多有猜测。”

    “这段时间,你以为为父闲着呢,不都是在给你们这两个臭小子擦屁股收尾吗。”

    “我若不暂时晾着庄姑娘,以为父明剑山山主的身份,对于庄姑娘上山之事‘热情接待’,这件事儿在众弟子之中会引起更大的猜测。只有你们几个小辈牵涉其中的话,此事便不会那么引人注意,爹爹也能暗中将事情的发展向好的一方面引导。”

    “等彻底平息下来之后,爹爹想办法给庄姑娘寻一个清白的出身,此事便不会在我明剑山引起风波了。”

    杨潇闻言,瞠目结舌,这才想到爹爹身为山主,维持明剑山上下的安稳也是应有的职责。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杨志凡对于能镇住杨潇,心中有些小得意,四平八稳的坐下,表面上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心中却在想着,‘赶紧来夸我,最好能五体投地,心悦诚服,这两个小崽子,年纪越大,越对我这个当爹的缺少尊重’。

    “爹,你这一手。。”杨潇神色莫名盯着杨志凡。

    “嗯”杨志凡心中暗爽。

    “怎么这么像大反派呢”

    杨潇说完,哈哈一笑,连忙溜了出去。只留下气的七窍生烟的杨志凡跟忍不住偷笑的杨夫人。

第152章 铁枪() 
苏州郊外三十里,铁枪门庄园。夜空繁星点点,如画如锦。一道高大的汉子披星戴月,沿着笔直大道,缓缓接近这占地极广的庄园。

    这高大汉子来到庄园门口,跟守夜的两位铁枪门弟子寒暄两句,便径直步入庄园。借着沿途散布的火把,看清了汉子的相貌,浓眉大眼,阔口高鼻,脸色微黄。正是从潘阳湖星夜兼程赶回的戚长歌。

    戚长歌没有回自己的住所,而是来到铁枪门门主自己师父的屋外。屋内的烛火还在燃烧,一道略微有些驼背的影子映在纸窗之上。

    “师父,弟子戚长歌求见。”戚长歌对着房门躬身一拜,朗声说道。

    “嘿,你小子还知道回家,怎么不住明剑山了。”房内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略有些调笑的意味。

    “进来吧。”

    戚长歌闻言,直起身子,推门而入。屋内老人正坐在床边,眼眸含笑。猛然瞧见戚长歌神色郑重,微微一皱眉头,收敛神色,问道:“这么急急忙忙的来找师父,怎么发生了什么事儿。”

    戚长歌双眸闪动,沉默半响,终于开口问道:“铁枪门有什么秘密,您老人家还瞒着没有告诉我。”

    老人一怔,一时间想不通自己这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弟子所指何时,无法回答。

    “为何会这么问?”

    “蛟帮的念帮主,虽然为人霸道强悍,但对一双子女的婚姻之事,甚是开明。”戚长歌见自己师父神色不似作伪,忍不住将心事道出。

    “我与奴娇。。”说到这里,这位作风豪迈的汉子却红了脸,支支吾吾起来。

    老人初时有些茫然,不知为何会突然提到蛟帮念帮主,等看到魁梧汉子提起念奴娇之时的神色,明白了过来。老人沉默半响,似是想到了什么,脸色突然凝重了起来。

    端坐在床上,抬头看了眼身前汉子,眼中闪过复杂之意,深深一叹。

    ‘也罢,是时候让他知晓了。’

    “你可知为何苏州官府会容忍一个子弟近两千的江湖二流门派就堂而皇之的在苏州这等重要的城镇郊区三十里外落脚?”

    “你可知为何本门收徒不重天赋,只重体魄心性,每回开门收徒,不是广收弟子门徒?”

    “你可知为何本门明明营生收入不多,为何能支撑这么多弟子练武吃住的花费?”

    戚长歌被这三问,问懵了。铁枪门弟子众多不假,但有和尚众多的南少林在前;收徒重体魄心性或许是本门的薪火传承,规矩如此;对于营生这方面,戚长歌更是不在意,从没想过。

    此时被老人点出,往日种种在戚长歌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也变的有些奇怪起来,心中这升起了疑虑,低头深思不语。

    “铁枪门立派不过一百多年,跟那些历史传承悠久的江湖门派相比,远远不及。”老者起身踱步到窗前,背对着戚长歌悠然说道。

    “今夜我便为你解答那三个为何。”

    “本门创派祖师,原本是南楚一位偏将,卸甲归田之后,落叶归根,回到苏州老家开山立派,创建了本门。”

    “那时我南楚国都不在金陵,而在杭州。祖师爷未曾卸甲之前,乃是当时南楚第一步兵营,铁枪营副手。便是这铁枪营为我南楚开拓了大江以北的广陵等南北百余里的土地!”

    老人语调激昂,微驼的身子微微颤抖,虎目含泪。

    “那片土地一寸一寸都沾满了铁枪营的鲜血!”

    “而那一代楚皇,雄才大略,见江北终于有了南楚北进一块跳板。便依然决然趁着当年北齐‘三龙夺嫡’之乱,御驾亲征,挥军北进,气势如虹,仅差百里便要进逼到北齐都城临淄城下。”

    “然天不遂人愿,正值壮年,意气风发的楚皇,突染重病,昏迷不醒,原本下一步便要一鼓作气,攻破北齐国都的南楚大军军心大乱,加之频繁的战争以及天灾,使得富饶的南楚粮草断绝,南楚大军止步于那触手可及的百里之地!”

    “解决夺嫡之乱的北齐,回过神来,尽起残余兵马,趁势追击,南楚大军乱作一团,不知多少士兵不是死在了敌人手中,而是被慌乱的大军才在脚底下,不甘心的咽了气。”

    “危急关头,铁枪营主将,冒着不尊帅令的滔天罪责,率领五千铁枪营,于广陵城北二百里悬湖之畔,誓死阻击追击而来五万北齐大军。为楚皇以及其余诸军战士拖延时间。”

    “持续三天三夜的悬湖血战,五千铁枪营,南楚大好男儿,全数葬身于此,唯有咱们的祖师爷,重伤昏迷,坠入悬湖,为渔家所救,侥幸存活了下来。”

    “之后借助五千铁枪营用命换下来的三天时间,南楚大军稳了下来,守住了我南楚在大江以北最后一片跳板。”

    “战事停歇之后,昏迷了三个月的楚皇这才醒了过来,但被病痛拖垮了身子,已经是神佛难救。弥留之际,颁下最后一道谕旨,便是迁都金陵,隔江而望北地,意图用‘天子守国门’之策,鞭励后代子孙,时刻不忘一统天下之心。”

    “北齐收复失地之后,以进犯楚国国土作为威胁,提出了诸多条件。新继任的楚皇无力掌控朝堂军方,几番推拉之后,答应了北齐提出的部分条件。”

    说道这里老人,转过身子,神色悲痛,深深一叹。

    “其中一个条件便是,取消铁枪营番号。生生世世不得再建铁枪营。”

    “不过新继任的楚皇还不算太笨,明面上答应,暗中连同军方各位大佬,给本门祖师爷领了最后一道军令,卸甲归田,在苏州创建了铁枪门。”

    “山河将崩之际,便是铁枪营重新现世之时。”

    戚长歌听完老人的这一番话,终于明白为何本门作为二流门派,为何长老弟子练的都是同一套心法,而且必练那一套看似粗糙不堪的入门枪法。

    师徒二人相视无言,沉默良久。

    “如今齐凉两国,西凉以西乃是茫茫戈壁,北齐以北乃是无边冻原,两国皆是扩无可扩,或许不日三国战乱再起,如此你知道念帮主为何会这般相阻了吧。”

    戚长歌心神摇曳,仿若雕塑。

    生于铁枪门。

第153章 风起() 
齐、楚、凉三国所在的大陆已经逐渐步入微凉的秋季。一道海峡之隔的琉球却依旧是炙热的夏日。

    一道略显憔悴的身影,坐在茅屋院内石凳之上,杯中的茶水已经索然无味。

    “阁主,北齐那边有传信送到。”一位须发皆白,身穿白衣的老者站在茅屋门外,轻声禀报道。这位老者正是当年主持天机阁奇珍会的算了老人。

    那石凳上的身影,回过神来,放下手中的茶杯,示意算了进来,接过手中的书信,默然打开。

    “秋收”

    信封内只有一张不大的宣纸,也仅有这两个字。

    不过一年有余,这位天机阁阁主的头发已经半白,不过四十多的年龄,面相上看已经有五十有余。

    沉默良久,明禹突然出声,却不是说书信的事儿。

    “明苇他们如今怎么样了?”

    算了神色复杂,在心中一叹,应道:“上个月刚送回了一封书信,说已经顺利抵达南洋诸岛,一切还算顺利。”

    “那边好,即使这边风浪再大,天机阁也总算能保留下一缕香火。”明禹神色微松,微微一笑轻声说道。

    “留守的长老弟子们,现在如何了?”明禹抬头望着远处,再次问道。

    “近两个月已经没有人擅自离开。剩下的人大约还有年初的七成左右。”算了神色平静的应道。

    “嘿,比我想的要好很多了。”明禹嗤笑一声,起身,双手负于身后,多少有了一丝往日天机阁阁主的风采。

    “北齐那边?”算了见此情形,心中稍安,出口问道。

    “按照原本的计划行事。川蜀一带的残余暗桩立马撤出来。”

    “广陵等地的暗桩不动,如何动作已经早已知会过了。”

    明禹沉思片刻,一挥衣袖,眼神一狠,凝声说道“南楚大江水师内的暗桩,想办法通知他们先静观其变,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北齐那边既然有了卸磨杀驴的心思,不妨让他们先崩掉几颗牙齿,再说。”

    “可是。。”算了有些迟疑。

    “年前的时候,南楚水师不是揪出了些潜的不深的的探子吗,以此为借口推脱过去便是。”明禹打断了算了的话,不容置疑的说道。

    “等到西凉大军渡江,我看北齐还能不能安坐如山。”

    明禹回身看到算了脸上的表情,和煦一笑,说道:“放心,虽然这些年我们的布局主要散布在南楚境内,但北齐那边也有我的后手,如今在北齐朝堂也能说上话,应该能周旋一番。”

    “可是那枚棋子,如今身居高位,怕是不会这么心甘情愿的接受摆布。”算了知晓明禹说的是谁,有些担心。

    “别忘了,那棋子的跟脚可有些不清不楚,若是不答应,先死的肯定是他。”

    明禹颇为自信的说道。如今天机阁已经到了悬崖边,既然已经留下了一缕香火,那就再无顾及,舍命相搏便是。

    明禹说完,正了正衣冠,大踏步走出院门,沿着小径,向不远处的那天机阁建筑群走去。

    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一道声音。

    “这茅屋已经没有用了,烧了吧。”

    呆立在院中的算了闻言,愣了片刻,神色有些复杂的仔细的看了眼阁主居住多年的茅屋。等他踏出院门,沿着明禹方才走过的路,缓缓前行之时,身后的那茅屋悄然冒出一缕青烟。

    等他追上已经走远的明禹之时,远远抛在后方的茅屋,火焰滔天。

    “我明禹还在这棋盘上呢,想要让赶我走下棋盘,那便拿命相赌吧。。。”

    苏州城,铁扇门。

    端坐在客厅内的孔兆,手中握着一纸升迁总部的调令,面上却无喜色。

    按理说自己才会铁扇门不久,任职苏州铁扇门分部门主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若论功绩的话也只有当初刚到苏州时的那一桩,而且估计早已经抵消了。

    这一纸升迁令,着实让孔兆有些摸不着头脑,有些不安。想了许久都没想明白,索性不再去想,难道自己还能拒不升迁。

    正在此时,早些时候着人通知的那杨姓一等扇卫已经走了进来,长冉飘飘,相貌端正,着实气度不凡。

    “杨兄可知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孔兆微微一笑,和煦的说道。

    “在下不知,不过在下猜测有,应该是好事儿吧。”这段时间以来,对孔兆已经十分熟悉的长冉兄,略带调侃的意味应道。

    孔兆苦笑一声,收敛神色,说道:“此时看来是好事,谁知以后呢。”

    “此乃调我回金陵总部的调令,具体职务还没定,不过一应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