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帝-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青一恍惚,在叶青看来,人事权一分就被架空,军权一分别人就要黄袍加身了,但治权必须分,不分就要累死,不分也要变相分。

    在这制度下,皇帝本身只抓人事和军权,是皇座的命脉,治权分给了内阁,皇帝不承担责任,有错,都是下面的错,军队在君王之手,就好象清朝,有着八旗当后盾,雍正可以肆无忌惮,使士大夫一体当差,一体纳税。

    所谓的人事权和军权掌握在手,这治权根本不需要管,只需要问责。

    而在明朝,有内阁议政,皇帝可以三十年不上朝,就是有着皇帝私有的亲军(锦衣卫和厂卫),只是除此外,国家军队和任免尽受士大夫影响,故军制松弛,无力回天。

    再举一例,此新汉制度内,为什么朝廷本身无有一兵之权,而太守却可领军?

    为什么不学后世,建立完整的军队体制?

    而不建立完整的军队体制,又可以“汉以强亡”?

    这种少许摘取一点展开,就是经天略地的大文章,这微妙的调整,非体制已经登堂入室者不能。

    而今开始,皇帝不干事,却可始终掌握国家大权,这正是龙气尚青的一部分原因,正寻思着,就听着下面有人大声颂着。

    “自皇上起兵,屡战屡胜,而自县中治政,就宽猛相济,薄征赋、减徭役、轻田税,使百姓安康,万业复苏,并且才是数年,仓廪渐渐充盈,精兵百万。”

    “能有此基业,全赖皇上昼夜勤政,运筹帷幄,现在皇上应天受命,登基称帝,此是社稷和万民之福。”

    “吾皇,真天子也!”

    “真天子……”叶青听了低语,许久,露出一丝微笑,眸子幽静。

第635章 诸葛亮(上)

    应武元年·洛阳

    深秋,气候还是有些炎热,局部有些干旱,年景比五年前好多了,总还是能下几场雨。

    城郊,阳光照耀在修葺一新的官道上,虽平整,但过于繁密的人流和车辆来往还是激起沙尘,同时催生了沿路的茶水行当。

    高档一些是驿站官营的酒水店,一般就是民户支起的简单棚子,煮着凉茶和米浆,都是解渴的佳品。

    一个骑着青驴的十五六岁的少年似乎犹豫了一下,环顾回周,遥遥望着太阳,它照耀着大地,把附近城市和村庄笼罩在光环下……

    此时接近中午,远处有着霭霭的炊烟中,静谧中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太平盛世的气息啊!

    少年笑了,在挂两枚五铢钱做风铃的茶水棚,翻下青驴,叫了杯粗茶煮的水,咕嘟喝了滋润咽喉,又抛下几枚铜钱,声音清朗:“请问老丈,太学院可是就在附近?”

    “你是说帝国太学么?”店主人的冀州口音有点浑浊,打量一下这少年身上的道服,笑着指点西面:“顺着柳荫河堤一路走,二十里就到了。”

    这时路过的车队里,马车上的车帘微掀,显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目光扫过对方手中的粗劣茶水,声音阴柔:“看你这年纪,是太学院的新生吧?九月份就已开学,你这报道可是有些晚了……”

    “家叔病逝,在下扶灵回荆州,一年服丧刚满。”少年如实说着,望向这少年,目光温和:“在下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敢问兄台是?”

    “去世一年,荆北诸葛家?你叔父莫非就是今上潜邸旧臣诸葛玄?”这少年眸子一闪,敏锐判断着对方的价值,收起刚才刻意摆出倨傲,诚挚的说着:“叫我司马懿就可,我是太学附属学院学生,明年就会是正式的太学生了,诸葛学弟你是几年级?”

    “我是四年级,也就是正式生。”诸葛亮跨上马,和对方并列行进,心中却一丝异样,自己与叔父随驾许昌时,听今上说起过此人。

    此时诸葛亮已有些修行,目注司马懿一眼,但见本命悠长,隐隐有着贵气,却看不出底细,心中不由一动,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生出一丝莫名其妙的反感,于是暗中小心审察。

    “……”司马懿无语一下,本能反应是不信,迅速思索后,发觉这三年并无此人印象,但看对方不是乱说话的人,不由抚掌说:“我猜诸葛兄是自荆州书院转学过来的?”

    诸葛亮摸了摸怀里的《云水纪图》,微微一笑:“这一年确实是在荆州学院,我的学籍一直挂在帝国太学的道院,还是今上在许昌初设道院时入学……”

    “今年刚迁移过来的道院,你是术师?”司马懿皱眉,心中生出一丝忌惮,故作好奇问着:“我想起一些传闻,你们这些术师真会呼风唤雨,阵图破军,奇功续命?”

    诸葛亮笑笑不言,都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人,谁也瞒不了谁,但炼气四层在身,自己更胜一筹,几句交谈看出对方的一些秉性,心中就已经不是很喜欢,更不可能泄露本院情况。

    这时随口敷衍两句,就拱手告别:“司马兄,我还要赶着去向院长报道,下次有缘再见。”

    “哦,下次请你一起喝酒……”司马懿笑容可掬挥手,望此人骑驴离开。

    诸葛亮一消失视野中,司马懿脸色就阴沉下来:“此人似知道我,我却不识得此人,给我查查他的底细……”

    “还有新近这个神秘道院,现在越来越明白今上重视的程度,查一下要转进去需要什么条件!”

    “是,少主!”几个随从躬身应着,态度恭谨无比。

    这司马少主自小表现非凡,四年前就崭露头角帮助自家站队正确,甚至受到今上的召见和嘉勉,现已注定是未来家主。

    全族的延续、荣耀、未来都寄托在他身上,不是寻常的少年士子可比。

    阳光渐渐西斜,秋风习习地吹,青驴在河堤上走的速度也慢,诸葛亮到太学院时,都已快要傍晚。

    夕阳余晖挂在天边,金色染在河面,波光粼粼,又折射辉映在对岸古老的城池上,每一道墙牒、砖石都沉凝着青意,而洛水蜿蜒而过,再不远北面就是黄河,这里是中传闻伏羲氏河图、洛书出水的地点,悠悠历史和厚厚气运在这里交织,成就千年不倒的古都。

    这就是洛阳。

    城南是大片官方礼仪建筑,包括灵台、明堂、太学都建立在这里,正是太学生陆续放学的时候,熙熙攘攘的人流背景下,就望见四十六座汉白玉大碑高高耸立,壮观磅礴,文气如海。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小脸上洋溢着幸福。

    他自小熟读各家典籍,知道这就是左中郎将蔡邕主持的大规模石刻碑林——“熹平石经”,篆刻了从天下遗卷里搜集校正的《周易》、《尚书》、《鲁诗》、《仪礼》、《公羊传》、《论语》、《春秋》,七部正经,总计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一字。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有一种赤色文气冲霄而起,代表有史以来文明精粹的结晶,原本要被董卓下令和太学一起摧毁。

    幸今上兴兵拯救了洛阳,也拯救了高祖刘邦庙、灵台、太学、熹平石经、府藏书库、少府将作监等一系列承载特殊历史和意义的建筑。

    进去报名,没有见到本院院长真人,过去的一个儒学老师给他办理的入院手续,只听他絮叨说:“院长又被太后请去,据说是请益道法,啧……”

    诸葛亮瞥一眼这个五经博士,清楚这与今年文坛纷争有关。

    自古以来强朝都是文武同兴,今上的武功自是不必说,力挽狂澜都不夸张,而似乎是为即位做舆论铺垫,今年文事动作很多,不仅扩建太学、确立国家图书馆、改造灵台上旧有的观星台,还在各郡重建官方学校。

    朝廷榜文请避难山林的学者出来担任教授,不拘泥于古文、今文学派,甚至不限制儒家以外的法家、墨家杂家流派出身,很是吸引了一些被排除主流之外的寒门子弟。

    对奉行现世主义、拿来主义的今文学派来说,这一点不算什么事,但他们现在是非主流。

    对奉行统一章典、好古尊圣的古文学派儒家来说,新帝这种引用五经外学者的做法无可容忍,各地官学都有不少五经博士撰文指责皇帝,是效秦法,甚至有人要请故尚书卢植出面,被卢植一个手杖敲破了脑袋,直接轰出门去。

    可见在人心趋定的大氛围下,九州内部的格局正趋向稳固,文坛上些许逆流终究只是族运洪流中的小水花,动摇不了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汉风的器量很广,洛阳朝廷方面听说这种事情,只是一笑置之,罚了那个倒霉家伙三月俸禄了事,在神州灵气渐浓郁,新生力量体系兴起的鼎革时期,根本无所谓过去这种学派之争。

    别人怎么想不清楚,诸葛亮自己是没心思参与,心忖:“有这闲工夫不如自己多修炼修炼,以期功参造化,俯仰天地,得至理于一心,而后躬身就世,引着大汉洪流攀至巅峰,万世与共,岂不快哉!”

    直到进了安排给自己的独立寝室,稍事休整,展开手掌,丝丝白色的灵气,在手指尖凝聚,解封了一枚讯盘,开始浏览道院内部的最新讯息。

    在一堆学弟学妹的修炼提问中,寻找自己感兴趣问题,最后在一个深入偏门的问题后面,标注上自己答案。

    关闭讯盘出去时,余光滑过提问人名字……庞统?

    诸葛亮晃一下脑袋,总感觉名字有点印象,但又不记得这个人,或是哪个道术杂志上看过。

    “世界已经变了……”

    诸葛亮早在十一岁时就知道了这点。

    那次叔父带着去赴宴会,今上赠送一本《云水纪图》。

    这次偶然的机缘,他珍惜研读起此书,似对道法有种天然适应性,海绵一样饥渴的吸收着里面的知识。

    每一天都在不断尝试、总结、积累,只四年间就达到了练气四层,离灵池开辟只有一步之遥,却遇到鸿沟一样,怎么都无法突破。

    他寻思着,或这是自己气运和灵力积蓄的不够,无法成功。

    “离去水府实习条件不足,或去军中历练一段时间,比较容易积攒气运,加速灵气积累……”这个才十五岁的少年,虽失去了叔父的官方渠道,又长期滞留在乡下,但有道院学子的专属讯盘,基于自己获取的信息,还是能做出了一些判断,所以兄长诸葛瑾一来讯相召,马上就启程水路过来。

    日夜兼程,才半路就听闻了应王称帝的轰动性消息,怕事情有变,紧赶慢赶终于赶到洛阳,平静气氛让诸葛亮舒了口气。

    “无论如何,谁都不能阻挡汉德三兴……第三次,是个很重要的意味……”

    “这已是今上称帝后的第十五日,洛阳平静,天下平静,这过渡顺滑,不得不让人佩服今上对时机的判断……”

第636章 诸葛亮(下)

    今年丰收刚过去不久,多赖春夏几场及时雨,在江汉平原、江淮平原、河南平原、洛阳平原,由南至北的产粮区逐一丰收,都趋于稳定,而空匮了十几年的洛阳常平仓,首度得到新的一批余粮,虽只填了设计储量的十分之一,但这就是一个好的预兆。

    这时就朝廷发布的官方邸报数据来看,所辖郡县报上逃荒的人口半数归返,仓储多有恢复,其中或还有些被大族隐匿的逃户,总体上的复兴味道谁都能感觉出来,今上在这样一个时候选择称帝,无疑也是符合人心。

    “不过这一个帝位的稳固,正需要一场血祭……”

    傍晚时分,诸葛亮进城去拜访兄长诸葛瑾时,自熙熙攘攘的进城队伍中,可看到人心的一点点躁动,市面上和军事有关的物资都在涨价。

    结合今上入主洛阳以来再没离开过这座城池,武事上只分遣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张辽、张郃至各路,将洛阳以东地带由南到北平定的风格,洛阳居民有了些心理预期,同时对新的胜利保持信心。

    两年前江东士族叛乱,面对关羽、张辽、黄忠的三路并进,时年二十岁的江东少主孙策先斩杀尽所有叛乱士族,合族投降,这狠辣的作法反让孙氏一族在新朝没有了潜在旧怨宿敌。

    关羽表示了对孙策的欣赏,但难以决定如何处置孙氏一族,尤其他暗闻消息,大哥对一个叫孙尚香的五岁小姑娘有兴趣。

    讲义气的关将军就把这个小姑娘安置,按着名册搜罗到了刚刚十五及笄的大小乔姐妹,打包送往洛阳……

    孙氏兄弟似因妹妹而得到了今上接见的机会,被朝廷特许调入西北边军防御羌族,听说最近干的不错,拉一批打一批,手段狠辣压服了大批不驯的野羌……就连袁氏遗族在去年开春请降,获太后宽宥后迁出了邺城,申配等遗臣辅佐着几个公子转去南方交州开拓。

    天下混乱不到二十年就进入收尾,只遗留下巨鹿、长安、兖州、益州尚未纳入控制。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新生的汉第三帝国不由将目光投向这几处钉子,臣民们对应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场用兵方向都猜测不已,由于有报纸渠道传达上下,朝野之间甚至兴起过大辩论,至今在民间议论纷纷。

    “该是对长安伪帝先用兵……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更何况长安只是孤城,一战可下……”

    “未必,听说益州四年粮食丰产,稻谷满仓,子云将军已兵临剑阁,随时准备攻击……”

    有人奇怪:“怎么不说曹贼?”

    “还不知道么?邸报上说其已上表请降,曹贼就是狡猾,一直没撕破脸,这时估计是打不起来了。”

    诸葛亮一路上静静听着,没听几个人说起巨鹿,冀州四年间持续的干旱、血祭、逃户,在人们看来,那块地区已是千里无人区,谁也不信太平道残部能在里面坚持到现在,也就没有讨论必要。

    “但实情……真的这么顺利么?”

    这几年在两汉驿传体系上改造的讯盘网蔓延各州,官方邸报和民间报纸兴盛,让帝国的信息交流变快许多,政治上的宣传更加有力,统治力得到深化。

    何太后将传国玉玺呈递给今上的实录,至今让民众津津乐道,这是汉第二个帝国向汉第三帝国平滑交接的标志。

    只少表面上看起来是如湖面般平滑,政体没有太大改变,军事上如此顺利,一切都是顺风顺水,使人叹息今上当年白兔山祖坟的赤烟,果是老刘家余气不尽,三兴汉室是天命所钟,任谁也无法动摇。

    但平滑湖面下的暗流,种种惊心动魄的斗争、转折、成败,这许多真正隐秘的事情,官面报纸永远不会提起,私下传不到民间来。

    总体上,这些外围的兵事对洛阳人来说,似乎已变得遥远起来,四年的时间还不至于使人们忘记饥饿、兵祸、失去亲人的痛苦,董卓和西凉军让洛阳人口几乎削减了四分之一,许多家庭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但生活还是要继续,人心大抵如此。

    诸葛亮思索着收回目光,复兴的民间气象让初来洛阳的他感到十分新鲜,以少年人的眼光来看,这里比南都宛城、襄阳城更热闹许多。

    “亮儿?”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急回视。

    一个校尉摘下头盔,显出年轻的面孔,神情有些粗鲁,似乎故意留着小胡子以显成熟些……这是个心思很细的人。

    这瞬间的念闪判断过后,诸葛亮才有些迟疑问:“兄长?”

    理智上觉得是,情感上无法接受以前以风雅闻名士林的兄长,才入军追随今上三年就变这模样。

    诸葛瑾哈哈一笑,声音响得半条街都听得见:“才三年不见,你就不认识大哥了!”

    “你不是要来实习么,别怔着……”

    他压低声音在弟弟耳边说一句,回头对一帮老兵:“都来见见,这是我小弟诸葛亮,未来的大人物,你们可都要记得了。

    一众老兵知道是照顾意思,嘻嘻哈哈起哄:“长官的弟弟,必是极厉害。”

    “以后前途无量……”

    诸葛亮:“……”

    稍稍的不适应并不影响这少年的敏锐思考,他瞬间醒悟过来,低声问诸葛瑾:“今上要对冀州和青州用兵?”

    “这是我们人脉熟悉的老家,所以点到兄长你了?”

    “就知道瞒不过你这家伙……但你一定想不到,主公还点了你的名字,不然我怎么会急着传道讯召你过来?”

    “咦……今上亦知我诸葛亮?”少年皱起眉头,突发现,四年前随叔父去的那次宴会赠书,怕不是偶然。

    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呢?

    他把这个疑念埋在心里,扬起脸,对周围军士抱拳微笑一笑:“亮以后同在军中,就多仰仗诸位了!”

    夜色,就在这时降临。

    冀州·巨鹿

    灰暗高大的城池,有望气士观望,都看不见多少人气,只有一片片黑暗笼罩,仔细辨认,才能看出一丝丝灰白的活人气息,都快汇集不成洪流了。

    一处高大祭坛,有坛墙保卫,总占地百顷,非常宏大,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把建筑连接起来。

    祭坛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