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道剑影-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言念及此,抬起头来,道:“方丈大师,少林派若有用得着晚辈之处,尽管吩咐!我秦川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还有,大风堡、百戏帮和丐帮上下,亦可听奉方丈大师号令。”

    灵渡双目凝视着秦川,微微一笑,合十道:“善哉,善哉!小施主一番美意,少林寺上下,同感大德!”略一凝思,又道:“难道小施主还未明白敝寺此举之用心?”

    秦川一怔之下,立时恍然,叫道:“原来大师也是将计就计。不对,应该说是缓兵之计!”

    灵渡一笑,微微颔首,道:“且说来听听!”秦川沉吟道:“天道盟为害天下苍生,动辄灭门,中原武林各派均是措手不及,是以伤亡惨重。若是如今仓促应战,只怕败多胜少,徒添无谓死亡。方丈大师的意思,是希望在这三个月当中,中原武林各派有所防备,不致再惊慌失措!”灵渡叹道:“不错。沐施主经营天道盟多年,从华山派、青城派、黄蜂帮等各大帮派皆已归附的形势来看,武林中隐患甚多。老衲担心一旦双方兵戎相见,不少门派之中会有变乱发生!”

    秦川心中一惊,随即想起百戏帮的连栋、泰山派的宁虚、松云庄的过少夫人等,这些人何尝不是天道盟的内应或卧底?又想到牛超兄妹,背上不自禁的感到一阵寒意。

    灵渡缓缓道:“那位在邙山大会上意欲取你性命的牛施主,便是莫非邪施主座下的弟子。灵济师弟回山说及此事,令老衲大感意外。倘若当日秦帮主命丧铁锤之下,势必引起武林大乱,后果委实不堪设想!”(未完待续。。)
七十、柔情似水(一)
    ps: ; ;读天道剑影,品侠客人生。侠情一往,云可赠人,这部武侠小说自2014年1月10日左右正式与读者见面,迄今已有4个多月了。期间作者将原存稿略作修改一一上传,后期更是日日构思新章,始知创作之艰辛,迥非常人可及也!

    作者所居之地遭遇拆迁,下一阵子还要张罗着租房子等回迁。精力颇难以兼顾小说创作,更新速度或许会放慢些,祈读者朋友们谅之。但只要可能,必有佳章奉上。

    且喜小说也快完稿了

    七十、柔情似水(一)

    秦川想起当日牛超举锤往自己面门猛砸的狰狞一幕,兀自心有余悸,微一点头,叹道:“晚辈只盼天道盟的人能及早放下屠刀。须知正邪相争,难有宁日。一旦兵戎相见,无论谁胜谁负,都免不了无谓死伤!”

    灵渡口宣佛号,微笑道:“江湖上盛传秦帮主仁侠无双,得饶人处且饶人,近来又曾义释河间六雄。今日听施主一席话,果然传言不虚,确有慈悲心肠!”顿了一顿,叹道:“我佛曰:色身无常,无常是苦。说起来倒是老衲太过着相。既如此,但愿如秦帮主所言,双方能止息干戈,免除一场武林浩劫。倘若沐施主能迷途知返,放下屠刀,更加是善莫大焉!”

    秦川低头寻思:“若让沐、莫、仇、满等一干大魔头改恶向善,只怕难于登天!”叹了口气,说道:“还好贵寺丝毫无损。只是难为了寺中各位高僧,要大师们委曲求全,三个月内不得自由,连下山一步亦不可得!”灵渡微笑道:“出家人以清静无为,有道是‘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遥想当年达摩祖师在五乳峰的一处山洞之中尚能面壁九年。我辈只是在寺中足不出户三个月而已,又谈何委曲?”

    秦川见灵渡如此洒脱旷达,不由得肃然起敬,连连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晚辈也便放心了!”

    灵渡听秦川言下之意,似欲起身离去,微一转念,道:“其实少林上下平安无事,说起来多亏了那位沐大小姐。是她居间斡旋。极力劝阻她父亲少造杀业,并说服她父亲与老衲约法三章。她还严令一众豪士爱惜寺中一草一木,不得损毁。这位沐大小姐确是菩萨心肠,跟沐施主大大的不同。”

    秦川听得德高望重的灵渡方丈称赞沐青兰,微感意外。一时之间,脑海中尽是沐青兰的倩影,心头甜滋滋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灵渡方丈察颜观色,微笑道:“小施主此来。是想见沐大小姐罢?”

    秦川一怔,随即想起二哥散布的江湖传闻,以少林寺耳目之广,灵渡方丈晓得自己跟沐青兰的渊源。自是不足为奇。他脸上一红,点头道:“沐姑娘于晚辈恩情非浅。我,我二人已缔三生之约。晚辈不敢负盟!”

    灵渡微微一笑,轻轻拨动念珠。道:“‘虽千万人吾往矣’!小施主明知少林寺如此危险重重,仍然孤身前来,足见是个有情有义的奇男子、大丈夫。沐姑娘是一位名门闺秀。知书识礼,心性良善,确是佳配。”

    秦川红着脸道:“晚辈这些俱是儿女情长之事,倒令老方丈见笑了!”

    灵渡摇了摇头,微笑道:“不然。我佛门讲究万法随缘,因果报应。既然秦帮主和沐姑娘有此良缘,亦是前生所修,应于今世。老衲虽是方外之人,却也不致如此不通情理。”顿了一顿,沉吟道:“沐施主父女一直住在少林后山的一座偏僻的小院之中。周围皆有高手守卫,常人接近不得。你若想见到沐姑娘而不被其父发觉,倒是大大的不易!”

    秦川道:“无论如何,晚辈都要见兰妹一面!”

    灵渡问明秦川如何进入寺中,默然半晌,缓缓道:“秦帮主,以老衲愚见,今夜你不妨在此禅房之中歇息一宿。明日再行计议,不知你意下如何?”

    秦川听灵渡言下之意,意欲设法相助自己,他本不愿连累少林诸僧,但转念一想,如此深更半夜去见沐青兰,诸多不便,更何况有沐长风在侧?既来之,则安之,不如依灵渡之言,明日或有机会亦未可知。便道:“一切全凭老方丈安排!”

    二人又谈了一阵武林情势。灵渡把秦川安排在一间斗室之中睡了。他径自来到外间,招呼了玄光、玄明二僧,细细嘱咐了一番。

    秦川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听得屋外哗啦啦声响,那雨竟未止歇,反而下得更加大了。

    他起床走出斗室,来到外间,不由得微微一惊,却见灵渡方丈居中端坐,罗汉堂首座灵济和另外两位身披破旧袈裟的老僧各自环坐在周遭的蒲团之上。四名老僧端坐不动,俱似入定一般。

    秦川不敢打扰,便即悄悄的在四僧对面的一个蒲团上盘膝坐了。

    便在这时,一股奇异的力道斗然奄至,往他全身席卷而来。

    秦川一惊,立知是四僧之中的一人以内力在攻击自己。他见四僧寂然不动,均是目无表情,竟不知出手的是哪一位,或是哪几位?

    当下也自安然不动,运起“大悲玄功”,抵御那股力道。

    但觉那股力道越来越强,直欲从四面八方挤压自己,由外而内,更无半点空隙。霎时之间,自己便如同溺水之人,沉入无边无际的水底之中。

    那水势更似钱塘怒潮一般,一浪强过一浪,不断的压迫着自己。秦川愈益呼吸艰难,当即将峨眉之巅数年苦修的“大悲玄功”在体内飞快的流转开来,真气外溢,对抗那股力道。

    但他的内力愈强,对方那股力道随之增强;同样对方那股力道增强,秦川的内力亦随之增强。

    一时之间,方丈的禅房之中,弥漫着强悍之极的罡劲!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忽听得敲门之声,有人在外面连叫:“方丈。方丈!”

    那人呼喊数声,见无人应,便即推门而入。岂料他一脚刚踏进门槛,蓦地一股力道奇大的劲风,从房门中激扑出来,将他身子一撞,便似雷轰电击一般,倒飞而出。蓬的一声大响,重重的仰天跌倒在禅院雨水之中,早已昏了过去。

    室中秦川陡觉身外一轻。忙即跟着收功。但见少林四僧袈裟仍是气流鼓荡,正自缓缓恢复原状。隔了半晌,四僧面面相觑,脸上均露出不胜骇异之色。

    一名高鼻深目的老僧忽道:“秦帮主,你的大悲玄功到底是何人所授,可否告知贫僧?”此僧一看便知乃西域胡人,听其口音奇特,更非中土人氏。

    秦川此时已知师父便是魔教教主“十面魔王”项挺,但他尚未承认自己这个徒弟。想起父亲之言,便缓缓摇头,道:“请恕晚辈无法奉告。”那西域老僧摇了摇头,闭了双目。不再作声。

    灵渡微微一笑,对秦川道:“适才敝寺‘心禅堂’和‘达摩院’的两位师叔以少林‘易筋经’的功夫跟秦帮主角力,双方不相上下。想不到秦帮主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内功修为。当真令老僧大开眼界!”

    秦川此时已明白刚刚少林四僧是在伸量自己内力来着,点头道:“少林高僧果然功力非凡,晚辈便似身在深水之中一般。连透一口气,也是为难之极!”

    灵渡向灵济微一点头。灵济便即起身,将躺在院中淋雨的那名被罡劲震晕不醒的小沙弥抱了进来,横放在榻上。

    那名高鼻深目的老僧忽又睁开眼睛,向另一名枯瘦如柴的老僧说道:“这少年的‘大悲玄功’,似乎脱胎于我少林寺的‘易筋经’和‘洗髓经’,只是神妙之处,犹在此二经之上!唉,想不到天下竟有这等神功,善哉,善哉!”

    那名枯瘦老僧开口吟道:“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如何知见离,得了涅盘意。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

    秦川听得“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等句之时,吃了一惊,冲口而出的叫道:“大悲玄功!是大悲玄功,这是家师所授的‘大悲心经’!”

    这几句确与秦川平素修炼的“大悲玄功”口诀颇为相似。灵渡听了秦川之言,微微一笑,道:“秦帮主,这位是敝寺心禅堂的首座昆达普尔师叔,他是天竺人。这位是达摩院首座妙谛师叔。二位师叔坐禅诵经,精研佛法,已多年不问尘世之事。但听得贫僧和灵济师弟齿及小施主身怀‘大悲玄功’,这才特来相见。”

    秦川此时已知自己的功夫确与少林一脉相承,又不尽相同,一霎时心中疑窦丛生,低头寻思:“我师父明明是七星教教主,被世人称为魔教教主,他老人家的武学之中,何以会跟少林扯上干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西域老僧昆达普尔斗然间双目如电,向秦川全身细细打量,微一点头,对那枯瘦老僧妙谛和尚道:“妙谛师弟,这位小施主所修的内功心法确系源于本门而更上一层楼,传授他功力之人……”轻轻吁了口气,缓缓的道:“但以他如此年纪,便是一出娘胎开始修炼。也决计到不了如此境界。除非是昔日燕南天大侠的‘嫁衣神功’或有此神通,但他体内的功力明明源于沙门,而‘嫁衣神功’乃道教功夫,此事令老衲好生难以索解!”

    妙谛和尚眯着眼沉思半晌,忽地双眼一亮,口中叽哩咕噜的念了几句经文。秦川不知这是天竺话,甚是纳罕。昆达普尔和灵渡、灵济三僧却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脸上充满了惊疑不定的神色。

    妙谛向秦川微微一笑,问道:“小施主。你可曾服食过灵芝仙草之类的东西?”秦川一怔,点点头道:“有!”便把服食“千年火龙参”的经过始末详细说了。妙谛、昆达普尔等僧听罢,面面相觑。昆达普尔合十道:“善哉,善哉!千年火龙参确有迅速激发潜力,提升功力之效,但若服食之人本身功力不纯,欲念太重,反而会有莫大危害!”

    灵济点点头,对秦川道:“一言以蔽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小施主,你要好生克服火参之性,一年之后。便会功力纯正,不再受心魔所扰!”

    秦川听到“心魔所扰”四字,微微一凛,颤声道:“什么心魔?”

    昆达普尔和妙谛相对一笑。同时站起身来,向秦川合掌行礼。妙谛道:“难得小施主仁侠为怀,盼以此佛门无上神功。造福众生!”却不回答秦川所问,向昆达普尔一点头,便即双双出门而去,更不回头。

    灵渡、灵济齐道:“恭送二位师叔!”

    大雨之中传来妙谛和尚的声音:“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语声未歇,而人已杳!

    灵济向灵渡道:“方丈师兄,妙谛师叔此时以金刚经之语相示,似有所指。师弟愚昧,却不知是何用意?”

    灵渡瞧了瞧灵济,又瞧了瞧秦川,见二人均是脸现迷惑之色,便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大约在四十年前,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谛字辈的弟子之中,有一名俗家弟子,惊才绝艳,不到三十岁,便将莆田少林的诸般绝学,尤其是‘洗髓经’,修炼成功。”

    灵济不由得耸然动容,情不自禁的冲口而出:“若果真如此,这位前辈可谓是少林第一人!”

    灵渡点头道:“如此人才,凡我少林本门中人,自然是欢喜赞叹。当时本寺众高僧极力劝说方丈法门大师,着人赍书前往莆田少林寺,邀请这位前辈来嵩山本院,共参本门武学。”

    灵济微笑道:“善哉!若是那位前辈能将南、北少林的武学融会贯通,当真是福莫大焉!”

    灵渡苦笑一声,道:“世事无常,是福是祸,却也难以说得清楚!”

    灵济和秦川听得惊诧不已,齐问:“此话怎讲?”

    灵渡道:“那位前辈来嵩山之后,只用了三年时光,便将本派的易筋经和大智无定指 ;、去烦恼指、拈花指、大力金刚指、般若掌、摩诃指、寂灭抓等绝技尽数练成。老方丈甚是欢喜,认为少林自达摩祖师以来,僧俗弟子之中,从未有如此杰出人才。”

    秦川听得灵渡方丈之言,心下对那位前辈也是不胜神往,暗想:“世上竟有如此了不起的高手,当世之中,也只有沐前辈或有此天赋。”

    灵渡叹了口气,道:“不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偏生出了岔子。”灵济问道:“却是怎么回事?”灵渡道:“法门方丈当时年事已高。有一日,他将那位前辈叫到方丈禅院,说道:‘师侄,依你现下的武学修为,足以震古铄今,更足光大我少林之门楣。老衲欲将少林掌门之位相授,你意下如何?’”

    “那位前辈淡淡一笑,道:‘多谢法门师伯厚爱。但弟子乃俗家之人,焉能擅做少林掌门之位?’法门方丈道:‘这却不难。你若有意皈依沙门,老衲即行替你剃度,不须沙弥戒,直接授比丘戒,如何?’”

    灵济见秦川听得摸不着头脑,显是满腹疑窦,便对他解释道:“本来按照佛门规矩,俗世中人若要出家为僧,须先授沙弥戒,共有十戒。尔后才能授比丘戒,共有二百五十条,因此又叫具足戒!”

    秦川点头道:“既如此,法空方丈能大开方便之门,直接授那位前辈比丘戒,又传以少林主持之位,对他实是偏爱和倚重之极!”

    灵渡叹道:“此乃天大福缘,可遇而不可求。岂知那位前辈当场拒绝。说道:‘弟子平生只对武功感兴趣,从未想过出家做和尚,请方丈师叔收回成命!’又道:‘弟子明日一早便决定下山。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须当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大业!’法空太师父见他执意如此,便不再相劝,心下甚感遗憾!”

    “谁知此事被寺中的一众师兄弟听到了,议论开来。不久便传到心禅堂两名老僧的耳中。那两名老僧夜间便来游说劝解,说你既习得南北少林之绝技,理应留在寺中,将此绝学发扬光大。也不知是二僧劝得言辞过激,还是那位前辈生性刚烈,说到后来,双方面红耳赤,言语冲突,最后竟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