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魏巍文集:新语丝-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功篇(7)
二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的土壤上产生的,它带有中国的特点,但并不是说它不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在地球上至今仍占有很大面积的那些与中国国情类似的国家,那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地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也就是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部分,例如在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争取领导权的思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三###宝的思想,将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当然,这必须依据他们各自的民族特点,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殊情况作为借鉴。事实上毛泽东思想已经在世界上广泛传播,那些地方的革命家们正在艰难的环境下进行着各种探索。这些探索,虽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都存在着巨大的希望。人们看到,即使距美国最近的古巴,他们的革命不就取得了光辉的胜利吗古巴革命是在著名的马列主义者卡斯特罗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取得的,并且很快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们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和长期封锁中仍然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着,完全说明了古巴革命的生命力。毛泽东思想的普遍意义,并不限于上面所说的那些国家和地区,他的建党学说、群众路线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等等方面,对于其他共产党人也并非没有参考价值。
三 毛泽东思想的长远意义。要谈这一点,不妨从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起。从1989年起,两三年内在国际上发生了一连串震天动地的事件,这就是东欧以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剧变。这种剧变,西方称之为“民主”战胜了共产主义,我看实际上是由无产阶级专政蜕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人民已由国家的主人变为资本的雇佣奴隶。所有这些国家,没有一个不是通货膨胀,债台高筑,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失业大批增加,社会犯罪率恶性上升,社会主义的成果丧失殆尽。人民重新跌入革命前的黑暗中。这一变化来得如此猛烈而急速,令人震惊。而世界帝国主义却兴高采烈,额手称庆,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彻底崩溃,从此是或者不久就是他们的一统天下了。究其事件发生的原因,当然因立场的不同各有不同的说法,而就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一个是西方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发生了作用;二是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亦即修正主义势力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后者更为重要。对东欧来说,戈尔巴乔夫这个大叛徒篡夺了权力之后,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也是搞垮这些国家的重要因素。这些触目惊心的现实,不能不使我们想起三十多年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的惊人预见。50年代末,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指出了现代修正主义的危险。此后,他又提出,在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以及关于反修防修、关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理论。这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所作的重大贡献。对于已经变质的原社会主义国家,和还未变质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都是异常宝贵的理论武器。人们看到,在那些资本主义已经复辟的国家中,不仅“休克疗法”宣告失败,经济日趋陷入崩溃;在政治上也一步步抛去“民主”的面纱,露出法西斯的狰狞面目。谁也不会想到,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以坦克大炮轰击人民代表的奇闻,真比当年的希特勒毫不逊色了。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处在这种境遇中的人民,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弄清楚了他们的国家何以会发生这种剧变,这种演变的性质是什么,以及他们的敌人究竟是谁,他们究竟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悲惨的命运。这正是真正的悲剧所在。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修正主义的统治时间过长,人们的思想武装被解除了。由此可见,毛泽东反对和平演变,反对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理论是多么重要在今后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斗争中是离不开这个理论武器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是本世纪出现的历史巨人,他的理论影响并不因他的逝世而消失,而是会像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一样跨过本世纪,长远地影响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时代。当前的问题是,虽然中国是毛泽东思想的故乡,但我们对它仍然学习得不够,研究得不够,我们还未充分挖掘出有用的东西来,为我们的事业服务。现在毛泽东的信仰者已经遍布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欧美各国都拥有众多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学者,日本还设有毛泽东思想研究院,可见他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近些年来,有人提出对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的问题。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当然要发展,不发展它的生命就会停止;但是这种发展,只能是在坚持前提下的发展,只有很好地坚持,才能更好地发展。连坚持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发展呢有些搞自由化的人嘴里的“发展”,只能说是异己思想的输入和其他不相干的思想的嫁接,是为了否定毛泽东思想,并不能称做什么发展。总之一句话,我们要无限珍惜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无价财富,并很好地运用这个财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德篇(1)
何谓大德?难道“德”还有大小之分吗?依我看还是有的。小德多半指个人范围内的一些操守,例如在人际关系上,对朋友诚实,言而有信,对师长和长辈尊敬,对父母兄弟友爱相处,夫妇间互敬互爱之类,这些都可称为小德,亦即古语谓之小善也。而大德则是指大范围的,其标准自然有阶级立场的不同。例如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来说,其阶级立场的坚定性,对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对民族利益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和献身精神,以至对国际无产阶级道义的信守不渝,这些都属于大德的范围了。总之,一个人对无产阶级,对人民,对民族愈忠实,愈有利,贡献愈大,其德也愈大。衡量毛泽东的一生,我看在大德上也不愧是个典范人物。
一、无产阶级立场的坚定性
毛泽东的大德,首先表现在他对无产阶级的忠诚及其阶级立场的坚定上。这一点,特别在与资产阶级合作和在统一战线中表现得最鲜明。
统一战线被毛泽东列为中国革命的三###宝之一,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是与争取革命的领导权,与保持共产党的独立自主和正确处理团结与斗争的关系分不开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毛泽东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一点前面已经涉及,此处不再详述。而在抗日战争中,也就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毛泽东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典型。一方面,他用极大的精力,全神贯注地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在他的书信集中,我们看到,他给国民党人士和非嫡系的军队将领,如张学良、阎锡山、傅作义、宋哲元等写了许多亲笔信,以宣传团结抗日的主张。这一工作一直持续到西安事变的正确处理,使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主张成为现实。而另一方面,他又鲜明地提出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放手壮大人民力量的方针。在抗战爆发、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前夕的中央洛川会议上,我们党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促进国民党改变片面政府抗战为全民抗战。此外,毛泽东又提出了我军应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这一条是有深刻含义的。一方面游击战是我军的拿手好戏,充分发挥我军的这一特长,才能起到配合正面战场的战略作用;二是以此来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因为毛泽东早已识破蒋介石的阴暗心理,即用日本人之手“借刀杀人”。如果我军把自己的长处弃置不顾,而将有限的两三万人纳入国民党的所谓正规战,实行单纯的消极防御,还不是拼几下子就完事了?那么国民党一旦动摇投降,谁来坚持抗战的局面呢?此后的历史发展,已经完全证实毛泽东这一方针的正确。
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演说。在这篇演说里,他鲜明地提出了反对两个投降主义,即民族投降主义和阶级投降主义。毛泽东之所以提出反对民族的投降主义,是因为他已看出,国民党不要人民群众参加的片面抗战,是一定要失败的。抗战开始不久,国民党的复兴社中有一部分人即已动摇,CC团中也有一部分人在动摇,尤其是统一战线的右翼集团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他们更是投降主义的大本营,既害怕战争对他们的财产带来破坏,又害怕民众起来,动摇其统治地位,他们的投降是必然的。毛泽东并且预言,他们从民族统一战线中分裂出去是为期不远的。这一预言没有落空,此后不久即为汪精卫集团的树起降旗所证实,仅仅只在国民党的国旗上添加了和平二字就跑到南京去了。显然,不提出反对民族投降主义,不制止这股逆流,抗战是无法坚持的。
与此同时,毛泽东为什么又提出反对阶级投降主义呢?这是指共产党内说的。1927年陈独秀投降主义路线使中国革命遭到失败的痛苦教训,对毛泽东是极其深刻的。而且在抗日统一战线实现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消极倾向。由于从国共内战转到国共合作,我军从山沟里走出来,党内军内某些不坚定的分子,便模糊了自己的阶级意识。1937年7月,闽粤边区游击队领导人何鸣,在同国民党军第157师谈判时,由于丧失警惕,致使近千人的部队在漳浦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缴械。在统一战线中,有的地方过分相信国民党,因而主张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党的一切活动公开化。军队中个别人甚至以接受国民政府的委任为荣,不愿严格接受党的领导,少数人主张在国民党未改变其###的情况下,共产党员也可以到国民党政府中去做官。有人甚至对国民党特务在根据地的破坏活动,不敢进行坚决斗争。在国民党“限共”、“溶共”、“削弱共产党力量五分之二”的新政策下,如不提早注意,那是很危险的。毛泽东认为,这种阶级投降主义,将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合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和不彻底性。不克服这种倾向,就不能进行胜利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就不能变片面抗战为全面抗战,就不能保卫祖国。他认为阶级投降主义实际上是民族投降主义的后备军,是援助右翼营垒而使战争失败的最恶劣倾向。因此,他认为,“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的坚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
大德篇(2)
正当这一正确方针顺利贯彻,游击战争在敌后蓬勃发展的时候,我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代表王明回来了。他提出了另一套方针。
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对中国革命有很多帮助,提出过不少正确意见。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始终若明若暗,有许多情况是不了解的,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力量估计不足。直到进行三大决战前夕,米高扬到西柏坡秘密访问时还是如此。抗日战争开始后,他们对我党的力量和潜力更是认识不足,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都很弱小,因而把抗战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领导的政府和军队身上。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当在国民政府的基础上促成统一,不要提什么谁领导谁的问题;而应该运用法国共产党“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经验,做到共同负责,共同领导。同时,他们还担心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能否胜任新的任务。因此,需要派“能在国际形势中辨明方向的、有朝气的人去帮助中共中央”。这就是王明被派回来的背景。
据《中国共产党历史》记载:王明回国后,于1937年12月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王明为贯彻共产国际的“新政策”,在会上作了《如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的报告。报告的重点是对党中央和毛泽东在统一战线上的许多政策提出批评。他认为,过去对国民党的根本转变认识不够,对国民政府开始起到全国统一战线的国防政府的作用和国民革命军开始起到全国统一的国防的作用估计不够,过去太强调解决民主、自由问题,没有把握住“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原则;过分强调独立自主,没有采取“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他认为,应有统一的群众组织和统一领导的群众运动,在抗战条件下,不怕国民党限制,要到国民政府去立案,争取合法。他不同意公开批评国民党片面抗战的路线,认为这样的提法太尖锐,使人害怕。他不同意国民党营垒有左、中、右的提法,认为只能以抗日或亲日为标准;也不赞成谁吸引谁的提法,认为不应空喊领导权,不应说谁领导谁,而是国共“共同负责,共同领导”。他还指名批评刘少奇文章中所提出的要求过高、过多,认为不应该改造旧政府机关,在山西等地区仍应用旧县政府和旧县长,不能成立抗日人民政府。
由于王明传达的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示,许多与会者盲目信赖,一时竟不能明辨是非,就依据王明的错误观点,检查过去的工作,承认自己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有“狭隘观念”和“不策略的地方”。毛泽东在原则问题上作了辩白和说明。但会议未对分歧展开进一步的辩论。会议还决定增补王明等为书记,并由周恩来、王明、秦邦宪、叶剑英组成中共代表团派赴武汉,负责与国民党谈判。
王明到了武汉,并任中共长江局的书记后,便在工作中贯彻他的错误主张。当年12月25日,他自己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宣言》,在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问题上,从我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后退了。随后又于次年1月在《群众》杂志上发表了《挽救时局的关键》,散布了许多对国民党迁就退让的错误观点。他在武汉大学的讲演,走得更远。甚至说什么“在对内的问题上,现在也有一种恶劣倾向,就是先问民主自由够不够,然后再谈统一战线。这是不对的。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之外没有其他的条件”。还说,“现在都谈游击战,好像有了游击战什么都不成问题似的”。但是国民党政府并不以这种退让为满足,更不欣赏他的“共同负责,共同领导”那一套,还是照旧坚持它的“一个党,一个主义”。对这种叫嚣,王明不敢反驳,而是以发表《毛泽东与延安〈新中华报〉记者其光谈话》的形式来反驳。而他起草的这个“谈话”,却并未经过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的审阅。王明如此独断专行,自然引起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的不安。王明不但在长江局颐指气使,而且也不尊重党中央,甚至发展到以通知的口吻决定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上,在国民党“只要一个军队”和“统一军令”的叫嚣声中,他竟也提出建立几十个新式装备的师团,“统一编制”、“统一指挥”、“统一军令”、“统一作战计划”、“统一作战行动”、“统一待遇”的主张。这一主张,无异于响应和屈服于国民党“统一军令”吞并我军的压力。如果实行这种主张,共产党还有什么独立自主呢?敌后的游击战还怎样开展呢?尽管毛泽东等许多同志提出了正确的意见,但王明硬是不听。王明回到武汉后,并没有按中央的意见,把工作重点放在战区和敌后,仍然放在大城市和国民党的谈判上。以致武汉失守后,没有抓住有利时机,在上海、南京、武汉及其他重要敌占城市附近放手组织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没有及时地在这些地区建立起抗日民主根据地。因此,在这些地区乡村工作比较薄弱,许多自发的抗日武装,未能及时得到共产党的领导,使新四军丧失了大好时机,没有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这时华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早已蓬蓬勃勃地发展,根据地也得到了巩固。这是严重的教训。当然也要指明,大量国民党军的阻挠,使新四军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条件。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德篇(3)
正在这时,接替王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的王稼祥,从莫斯科带回了好消息。由于1938年4月任弼时到共产国际汇报了国内的真实情况,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解。在王稼祥回国前夕,共产国际负责人季米特洛夫接见了王稼祥与任弼时,他明确表示:在中共中央应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指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无疑是极端重要的。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王稼祥传达了这一指示,并指出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