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官人-第6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二四八章 王道不要脸

    乾清宫,寝殿中气氛渐渐不太融洽。

    天家父子云山雾罩的打了一针机锋,便有些话不投机了。

    朱高炽终于不再拐弯抹角,看着朱瞻基道:“朕听闻,京里最近很不太平,跟东厂胡作非为有关系。朕不是说你不该重建东厂,但要多加约束,不要让他们干扰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父皇教训的是,”朱瞻基点点头,下一句却成了:“只是治重病要用猛药,现在不是约束东厂的时候,老百姓难免苦一阵子,等到大局已定再说吧。”

    “什么时候会大局已定?”被不软不硬的顶了一下,朱高炽皱眉问道。

    “快了。”朱瞻基答道:“东厂已经搜集到王贤上千条罪状,从中整理出了十二条不赦大罪,儿臣让他们把罪名夯实,务必做到铁证如山、无可置辩。”顿一顿,他笑道:“然后便可以公布天下,盖棺定论了!”

    “哎,何至于此……”朱高炽神情一黯,叹息道:“难道就没有缓和一点的法子了吗?”

    朱瞻基最腻味他的就是这个,当了****还想立牌坊!压下心头的不快,太子沉声说道:“父皇,事关社稷存亡,来不得半点心慈手软!”

    “朕还是觉得,你做的急了点,”朱高炽眉头紧锁,缓缓说道:“万一,朕说是万一,王贤要是回来了,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父皇!儿臣已经撤掉了大都督府,将王贤在山东之外的亲故全都抓捕入狱,同时派人去河套,接管他余下的部队,此事已经没有半分缓转的余地!”朱瞻基厉声说道:“只能以雷霆手段一办到底,尽早定下大局为上!”

    “哎……”朱高炽也知道,既然让朱瞻基去做,就只能接受他的风格,说什么也都白费了。

    父子二人正准备结束这场没有意义的谈话,张诚进来禀报,说杨士奇有急事求见。

    朱高炽和朱瞻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诧,因为皇帝如今不理事,军国大事都是向太子禀报。太子这才到乾清宫一会儿功夫,杨士奇都等不了,显然是出了不得了的大事!

    “快宣!”朱高炽和朱瞻基异口同声道。

    张诚便赶紧出去,不一会儿,领着失魂落魄的杨士奇进来。

    朱高炽和朱瞻基看着平素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首辅大人,此刻却脸色蜡黄,嘴唇颤抖,脚步踉踉跄跄,官袍下襟的膝盖位置,还有两个土印子,似乎是来的路上被绊的。

    杨士奇噗通跪在二位主上面前,嘴巴张了几次,竟都说不出话来。

    “发生什么事了,竟让首辅慌成这样?”朱瞻基想显示一下自己的镇定自若,开起了玩笑道:“莫非天塌下来了不成?”

    “是,是天塌下来了!”杨士奇如丧考妣道:“陛下,殿下,你们要有个心理准备啊……”

    朱瞻基看看朱高炽,心说我爹还没死啊?朱高炽则心说,我爹早就死了啊!

    “说!到底是什么事?!”朱瞻基怒喝一声道:“这天下还有什么事,是我父子顶不住的?!”

    “王贤,王贤他还没死……”杨士奇惨声说道。

    “啊!”朱高炽脑袋嗡的一声,惊得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朱瞻基惊得一下子从锦墩上站起来!

    “他果然没死……”朱高炽无力地哀鸣道:“朕就说吧,你们操之过急了……”

    “他回来又怎样?”朱瞻基目露凶光、咬牙切齿道:“我们又不是没料到,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还怕他孤家寡人不成?!”

    “他不是一个人,还有六万军队呢……”杨士奇颤声道。

    “啊!”朱高炽闻言眼前一黑,险些晕厥过去,一下子又摔倒在床上。

    朱瞻基也一屁股瘫坐在锦墩上,再没了方才的气焰,使劲摇着头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呢?!”

    “老臣也认为不可能,可是前方八百里加急,说王贤消灭了鞑靼残部,俘虏阿鲁台父子,又全歼了朵颜三卫,阵斩格尔玛,俘虏查可韩和达尔罕,已经率领三万多骑兵,和他的两万多步兵汇合,即日便到大王城……”杨士奇像白日见鬼一样,恍恍惚惚道:“也许是他们逗老臣玩呢,这怎么可能是真的呢,王贤会妖法不成?呵呵,肯定不可能……”

    要说最恐惧王贤全师而回的,还不是朱高炽父子,而是他这位内阁首辅……

    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却很清楚,消息一定不会有误,王贤真的创造了神迹,带着他的大军横扫了草原,杀气腾腾回来兴师问罪了!

    皇帝父子俩,这才猛然想起,王贤一直是个能够创造奇迹的男人,只是这些年他不显山不露水,似乎已经让人忘记了,他过往的那些辉煌战绩。

    只是这次,跟以前都不一样啊!以前那是耍阴谋玩诡计,只要他够高招,自然会有机会翻盘。可这回是战场上,十几万大军真刀真枪的对垒啊!他怎么能在粮草断绝,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反过来把两倍于他的敌人吃掉呢?

    要不是鞑靼人和朵颜人都被全歼,阿鲁台、格尔玛等人不是被俘就是被杀,没有一个逃的掉,皇帝父子肯定以为,这是他们串通起来,联手演的一场拙劣的大戏!

    可,这不是戏剧,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君臣三人用了足足一个时辰,才接受了王贤大获全胜、王者归来的事实,至于需要多久才能消化因此带来的冲击,估计要很久很久,甚至一辈子都消化不了。

    但当务之急,是要将一切恐惧和震惊都抛到脑后,集中精力想清楚,如何应付接下来的局面。

    洪熙皇帝头晕脑胀、咳嗽连连,这次真的不是装出来的,他感觉自己随时都会昏迷过去,却兀自强撑着,看着朱瞻基和杨士奇道:“怎么办,二位可有章程?”

    “父皇也不必太过惊慌,”朱瞻基强作镇定道:“我们之前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大王城、宣大、居庸关设下三道防线,共有十几万军队,足以抵挡王贤的进犯!”

    “鞑靼人和朵颜人,同样是十几万军队,还不一样被吃的干干净净。”朱高炽可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眉头紧锁道:“何况他们还都是骑兵,你那十几万军队,恐怕十有**是步兵吧,怎么挡住王贤大军?”

    “至少有长城。”朱瞻基硬着头皮道。他也清楚大王城也好,宣大也好,都是一些城池而已,如果军队不敢出城迎敌,只能目送敌军过境。何况大王城会落在谁的手里还不一定。

    “也只有长城了……”朱高炽叹息一声,幽幽道:“如果被叩开了居庸关,轻骑一天就可以兵临北京城下,我们要考虑,是坚守北京,还是……”朱高炽看看二人,低声说道:“还都南京。”

    “皇上!”“父皇!”朱瞻基和杨士奇都大吃一惊,想不到皇帝心中竟蹦出迁都的念头。杨士奇自知犯错,之前一直不敢吭声,这会儿也按耐不住,出声说道:“皇上!那王贤孤军在外,没有地盘没有后援,可谓无本之木,对我们构不成致命的威胁!况且,那些将士也未必愿意跟他对抗朝廷,只要我们措施得当,必可分化他的部队,大大削弱他的力量。”

    “首辅说的有理!”朱瞻基马上附和道:“现在讨论迁都还为时尚早,平白让天下人小瞧了咱们,以为皇上怕王贤到了要望风而逃的程度!”

    他情急之下,话说的难听了点儿,气的朱高炽咳嗽连连,指着两人道:“要不是你们把事情做得这么绝,朕又何须如此?!”

    “皇上息怒,太子殿下的话是有些欠妥,但道理没错!”这会儿,杨士奇终于镇定下来道:“现在王贤的军队还没回来,我们不能先自乱阵脚!应该着眼于,看看能不能把他挡在口外,如果不能,臣愿意自缚出居庸关,将所有罪责揽下,给他出口恶气!”

    “哎,你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朱高炽摇摇头,苦涩道:“朕早就说过,此事一旦大白天下,朕是脱不了干系的。”说着咳嗽两声,定定神道:“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没用了,精诚团结,一起面对吧!”

    “是!”万钧重压之下,太子也终于不再和父皇别苗头,同仇敌忾起来。

    “你们办三件事,”朱高炽缓缓道:“首先,宣布大捷的消息。然后,释放诏狱里的犯人,第三,恢复王贤等人的一切名誉、官职。”

    “父皇!”朱瞻基登时急了,面红耳赤道:“我们从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不说,王贤他们也不会领情的!”

    “蠢材,”朱高炽微微摇头,低声道:“朕没指望他们领情,朕要争的是民心、占得是道理……”

    “民心?道理?”朱瞻基愣了一下。

    “皇上圣明!”杨士奇却恍然大悟,满脸钦佩的说道:“这是不可战胜的王道!”

    “什么王道?”朱高炽却面现浓浓的自嘲之色,缓缓摇头道:“朕哪还有脸称王道?只不过是不要脸的手段罢了……”(未完待续。)

第一二四九章 神坛

    乾清宫,朱高炽对太子和杨士奇,下达了三条紧急旨意,立即公布大捷的消息,释放诏狱里的犯人,恢复王贤等人的一切名誉、官职。

    虽然杨士奇对此赞不绝口,朱瞻基却大不以为然道:“做都做了,现在才想起赔不是,是不是太迟了。”

    “朕是在给你擦屁股!”朱高炽见太子依然固执己见,登时气不打一处来。

    “呵呵……”朱瞻基闻言唯有冷笑,自己这个父皇,脸皮是越来越厚。不过眼下不是抬杠的时候,他强忍着怒气道:“就怕人家不吃这一套!怎么也得双管齐下!”

    “你怎么搞,朕不管……”朱高炽疲惫的闭上眼睛:“别把祖宗的江山搞丢了就成。”

    朱瞻基心中冷笑,都到这时候了,还是要让我来做恶人!。

    从乾清宫出来,杨士奇叹了口气,对面色铁青的朱瞻基道:“殿下,皇上说的是,这时候,咱们要各司其职,一切以江山社稷为重!”

    “我知道,我知道……”朱瞻基使劲按着眉心,对杨士奇苦笑道:“皇上放我出来,不就是当恶人的吗?”说着一咬牙道:“这个黑锅我背了!”

    “殿下能识大体,实乃社稷之福……”杨士奇轻声说一句,心中却叹道:‘恐怕最大的黑锅,还得我来背……’

    两人各怀心思走出一段,又齐齐叹了一声,便分道扬镳而去。

    半天时间,镇国公大捷,连灭鞑靼、朵颜二部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城。这里就看出了洪熙皇帝的老道,就算朝廷藏着掖着,也依然不可能把捷报隐瞒下去,王贤的人肯定会到处散布消息,到时候只会让朝廷更加被动。

    乍闻捷报,老百姓第一反应是不相信,王贤的大军不是已经陷入重围,而且还断粮,不得不退入大漠了吗?怎么可能又把鞑靼和朵颜灭掉呢?莫非有天兵天将相助不成?

    “是真的!朝廷已经贴出捷报来了!”有人大声道:“快去看啊!”

    顷刻间,京城的百姓齐刷刷放下手头的活计,茶也不喝了、饭也不吃了、店也不管了、担子也不要了,一窝蜂朝最近的告示跑去!就像告诉绝症患者,你根本没得病,是误诊了一样。他们完全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非得亲眼求证了才行!

    每一处告示前,都是人山人海,后来的老百姓根本就挤不到前头去,根本看不见告示,急的在后头直跳脚,大声问道:“上头写的啥?真的是大捷吗?!”

    前头看了告示的百姓,却一个个泥塑般站在那里,后头人好一个摇晃,才泪流满面的缓缓转过头来。

    “吓!咋都哭了?”后头的百姓吓了一跳,紧紧抓着前头的人,颤声问道:“难不成不是捷报……”

    “是捷报,镇国公把鞑子一扫而光,已经率军凯旋了……”前头的人说着,便已是泣不成声。

    后头的人心头一块大石才落了地,继而涌上心头的,却不是狂喜,而是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也如前面的人一般泣不成声……

    一道道告示前,到处是抱头痛哭的京城百姓,那是喜极而泣,那是对王贤大军的心疼,那是噩梦终醒后的一阵阵后怕……

    百姓哭了整整半个时辰,这才渐渐平复了心情,也终于走出连日的阴霾,笑容重新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大明万岁!王师万岁!”欢呼声终于姗姗而来,点燃了全城百姓压抑已久的激情,所有人忘情欢庆起来,之前一个月的气氛有多压抑,如今的狂欢就有多疯癫!京城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全都走上街头,他们蹦着跳着,大声吆喝着穿街过巷,迫不及待将这一史诗般的大捷,传遍京城每一个角落。

    许多得意忘形的百姓,甚至喊出了:‘镇国公万岁!’这样大逆不道的口号,但谁能跟已经陷入狂欢的百姓计较这个?只能任由他们撒欢了。

    狂欢一直持续到深夜,百姓的兴致却更加浓郁。漫天多彩的烟花,噼里啪啦的爆竹从入夜就没有停歇,他们打着火把、提着灯笼,捧着酒坛、拿着鲜花,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夜游庆祝,文人骚客不知写下多少诗篇,来纪念这次不可思议的大捷,青楼歌妓不知唱了多少曲儿,来歌颂镇国公和他的大军!

    在这个夜晚,在百姓心中,王贤的武功一举超过了徐达、常遇春、蓝玉这样的传奇名将,甚至超过了永乐皇帝,只有古时的卫青霍去病才能与他比拟了。

    实事求是的说,这种比较很不公平。至少徐达、常遇春无论从战功还是军事才华上,都要超过王贤不少,但就像蓝玉捕鱼儿海一战,就可以与徐达、常遇春齐名一样,老百姓对那些已经是历史的人和事,总是缺少足够的认识,却对眼下刚刚发生的事情,会感到无比的震撼,继而把这个时代的英雄,看的很高很高。

    而且老百姓也不是全无道理,至少永乐皇帝数次北伐,每次都是几十万大军出征,劳民伤财却从未一战而定。而王贤,仅率八万军队,出征数月,便横扫草原,将不可一世的鞑靼人和朵颜人斩尽杀绝,这份战功非但于本朝赫赫无二,就是放眼历朝历代,也足以独领风骚了!

    在这一刻,王贤和他的大军,被百姓们推上了神坛。而那,原本是只属于一个人的地方……。

    直到狂欢次日,老百姓才从满心的狂喜中渐渐清醒过来,不少人开始意识到,虽然外敌已除,但大明的麻烦却才刚刚开始……

    酒楼中,一群士绅原本是聚在一起庆祝大捷,喝着喝着,却不知谁先叹了口气道:“哎,这下朝廷可有大麻烦了……”

    “是啊……”众士绅闻言深以为然,他们既有些幸灾乐祸,又很是担忧道:“就算要让人承担战败的责任,为什么不能等到消息确切无误再说。”

    “这下好了,撤的撤、抓的抓,正主却凯旋而归了,朝廷那些人怎么跟镇国公交代?”

    “不是朝廷已经放人,还给公爷官复原职了吗?”也有头脑简单的,不以为意道:“当时谁都以为他们死定了,朝廷的反应虽然有些过激,镇国公还能揪着不放不成?”

    “哼!别说镇国公,就是我也咽不下这口气!”有人闻言激愤道:“哦,我带着军队在草原上出生入死,刚有点不好的消息传来,你在后头就把我家里人全都抓了,弄到诏狱里严刑拷打,换了谁也忍不了!”

    “是,这事儿不可能这么算完……”为首的老者满面忧色道:“人虽然放出来了,可死了多少,残了多少,镇国公和他的部下,不可能不讨回这个公道?!”

    “那……”众人也神色紧张道:“会如何收场?”

    “谁知道呢。”老者摇头叹气道:“但愿双方都能以大局为重,不要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应该不会吧,只要朝廷不再乱来,镇国公还能造反不成?”有人脱口而出道。

    听闻‘造反’二字,酒桌上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他们一想到永乐末年,镇国公掀起的轩然大波,就一阵阵心惊胆寒,那可是个有仇必报,天王老子都敢杀的阎王爷啊!

    对局势的担忧,渐渐的取代了欢庆的气氛,老百姓都开始担心起,那位镇国公,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来?

    但与前几年一面倒讨伐王贤的局面大不相同的是,这次京城百姓的态度却十分含糊,虽然很多人认为无论如何,王贤都不能跟朝廷叫板,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在为王贤叫屈,认为朝廷如此对待功臣,实在让人心寒,王贤就算是叫板,也在情理之中。

    不知不觉中,人心已经不再只属于朱家了……不过无论如何,没有人希望看到朝廷陷入内乱、王贤和皇帝刀兵相见。毕竟神仙打架,遭殃的永远是百姓……。

    远在千里之外的大王城,同样忧心忡忡的还有朝廷派到河套的两位钦差。

    两位钦差一个是武安侯郑亨,一个是兵部右侍郎钱桉,他们一个月前奉旨率领五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