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官人-第6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太祖皇帝定的规矩,军队的口粮应该由附近的官府直接解运。但迁都以后,军粮都要从南方发运,单靠官府的漕运难以满足,所以很多粮店做起了军粮生意,将从各种渠道收到的粮食,卖给军队补充军粮。但这种生意不是谁都能做的,有后台的粮店做这种生意量大利多,就像得了个聚宝盆。没有后台的粮店想染指这种生意,会赔的倾家荡产,被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郑家粮店显然属于前者,他们同时供应十几处军营的粮草,今日的几车粮食,是发往驻守在朝阳门附近的军营。当郑老板亲自押着车到了军营门口,守门的官兵笑道:“什么风把郑老板吹来了?”

    “城里戒严,店面没有生意,闲着也是闲着。”郑老板笑着过去,将一串铜钱塞到为首的小校手中,笑道:“给大伙买点儿酒。”

    那小校接过铜钱,露出会意的笑,道:“进去吧。”

    郑老板道了谢,便押着粮食进了军营。守门的小校将铜钱分给同袍,自己只留下串钱的串子上,三五枚铜钱而已。

    不一会儿,那小校下值,正碰上准备去城头巡逻的一队士兵,小校叫住领头的百户道:“齐百户,上回借你的钱。”说着将那几枚铜钱连着串子递给那姓齐的百户。

    齐百户略一愣神,笑骂道:“你不说,我还忘了,这么点儿钱,算了吧。”

    “别介,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小校将铜钱串子塞给百户。百户只好接过来,随手塞到靴页子里,约好了回头吃酒,便带队上了城。

    百户和手下登上城头不一会儿,天色便黑下来,百户走到城墙拐角处,趁人不注意,将钱串子往外头一丢,同时咳嗽一下,高声道:“都过来,我说两句。”那钱串子便从高高的城墙上落下,啪嗒一声,掉在护城河边。

    那啪嗒一声轻响,被百户的声音完全掩盖,官兵们看着百户走到城墙另一头,自然依言围了过去,听他老生常谈道:“这两日还会戒严,都把招子放亮点,夜里不要打瞌睡,不要偷懒,不要让人靠近城墙。谁出了问题,老子扒了他的皮!都听到没有?”

    “明白。”士卒们七零八散的回应道。

    “打起精神来!听明白没有!”齐百户面带愠色。

    “明白!”这次的回答要整齐不少。

    就在士兵们背对城外的这段功夫,护城河中居然冒出一名身穿黑色水靠的男子,双手一撑,从水中上岸,然后一把抓住那钱串子,转身重新回到水中。水波在夜色中无声无息的荡开,就像从来也没有人来过一般。

    “散了吧。”约摸着东西应该已经被捡走了,齐百户这才摆了摆手,让部下该干嘛干嘛去……

    水靠男子借着夜色的掩护,从护城河另一侧上岸,悄无声息摸出一段距离,便展开身法,撒足狂奔而去。奔出去一里近远,一名牵着骏马的骑士迎了上来,水靠男子将钱串子丢给骑士。

    骑士用手指触摸着一枚铜钱上的凹痕,轻声道:“南京,太子。”又触摸另一枚铜钱,轻声道:“宣府,太孙。”然后便和那水靠男子各骑一匹骏马,分头策马狂奔而去。

第1114章 天人感应

    刚进四月,北京城按说应是最为宜人的孟春时节,然而这几日却热气蒸腾,尘土飞扬,令人烦躁难耐。到了傍晚时分,终于来了乌云,黑压压一片遮天蔽日,空气却越发闷热,天地间仿佛凝滞了一般,似乎酝酿着入夏的第一场暴雨……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开着门窗还嫌闷热。赵王府中,用来商议秘事的小书房却门窗紧闭,里头除了赵王和韦无缺,还坐着七八个赵王的心腹部下。

    为首的乃常山中护卫指挥使孟贤。赵王是皇帝最宠爱的儿子,自然有直属的三卫兵马随扈,分别是常山中、左、右三护卫。孟贤四十多岁,仪表堂堂,乃赵王妻舅,也曾经跟随朱棣靖难、北伐,算得上身经百战。他虽然名义上只是常山中护卫的指挥使,但实则统掌着左中右三护卫,乃是赵王手下头号大将。

    赵王虽然一直滞留京中,迟迟没有就藩,但他的三护卫一直在常山封地,上月才被赵王以操练的名义调入京城。这三卫一万五千兵马,自然是赵王殿下起事的最大本钱。但赵王再肆无忌惮,也不可能把一万五千多兵马统统调入京中,只有孟贤的中护卫如今在城内,其余两护卫在城外驻扎。

    所以今次起事,还不能单靠常山卫,必须有上直卫的兵马加入!

    位于孟贤之下的,乃十二上直卫之一羽林前卫指挥使彭旭,他是赵王多年的好友,正是赵王处心积虑,将他不动声色推到了这个关键的位置上。彭旭的军队对禁宫了若指掌,将在打开宫门后,带着人生地不熟的常山卫杀入宫中。

    另外还有燕山左卫指挥使高正,常山左护卫指挥使马恕,常山右护卫指挥使田子和,兴州后屯军指挥使刘强,通州右卫镇抚陈凯,这些人手中的军队,便是赵王可以信赖的全部力量。

    至于新收服的金吾左卫指挥使熊将军等人,因为时日尚短,不敢贸然与他们密谋大事,只求一旦发动,他们能按兵不动,事后能乖乖归顺,赵王殿下便心满意足了。

    除了这些武将,还有一名文官,乃吏部右侍郎钱义,他是朱高燧的文胆、铁杆支持者,也是计划中,事成之后,帮赵王控制朝政的。因为文官集团普遍心向太子,虽然眼下迫于形势,纷纷向赵王服软,但积年日久的因袭之下,赵王哪里敢信任他们?所以眼下,只有钱义一个文官撑撑场子而已。

    幸好,眼下是谋反,不是夺嫡,靠的是刀把子,不是笔杆子……

    另外还有一个格格不入之人,乃是钦天监正王射成。这王某人手里没兵,也算不得文官,但却必不可少,因为他可以解释天象,传达‘天意’。

    中国自古就讲究‘天人感应’,认为上天会通过天地自然之变,对人间的事情给予启示或警诫。故而事成事败,在事先都会有微妙或显著的天象征兆。例如紫微帝星暗淡,就是皇权遭遇挑战,贪狼星亮,便是战事要起。负责解释天象的官方人士,地方上叫阴阳生,朝廷里便是钦天监官员。

    这个年代的人深信这一套,从朱元璋到朱棣,每临大事必观星象。尤其是朱棣靖难之前,若没有姚广孝和金忠等人反复用各种天象来鼓舞,能不能提起勇气,挑战建文帝还两说。

    赵王亲眼目睹了父皇成功的全过程,在他决定复制靖难之役之时,自然不会忘了这些可以极大煽动人心的钦天监官员。事实上,赵王起初犹豫不决时,便让王射成去夜观天象,看看老天爷怎么说。

    王射成在钦天监看了一晚上星星,第二天禀报赵王说:‘观天象,不久当有易主之变。’赵王这才下定了决心。

    赵王把王射成又叫到这儿来,就是想让他再重复一下之前的话,给下面人鼓鼓劲。王射成其实是到了赵王府中,才知道赵王听了自己的话,居然决定篡位,简直要吓得尿了裤子。但赵王的刀已经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不想掉脑袋,只有乖乖听话……

    众人在书房坐定后,都看向突兀出现在这里的王射成,不知王爷把此人唤来要干什么。

    赵王已经沐浴更衣刮了面,又恢复到往常俊逸洁净的模样,虽然坐在闷热的房间里,却仿佛身处清凉,眉宇间没有一丝燥意。他看看众人,缓缓开口道:“昨日钦天监王监正夜观星象,有所体悟,孤王请他来给大家说道说道。”说着看一眼王射成道:“王监正,把你看到的和得出的结论,一五一十讲给大家,不要有半句虚言。”

    “是。”王监正拿起桌上的白帕擦擦汗,这才开口说道:“下官昨夜夜观星象,只见荧惑星冲犯紫微星,见帝星更位。这昭示着近日有皇权更替,皇上……”说到这儿,王监正两股战战,满头大汗,但在赵王的注视下,也只能颤声道:“皇上也就是这几天了,当有新君上位……”

    “嘶……”在场众人纷纷倒吸冷气,果然被这消息震惊住了。

    “那……”赵王不动声色的问道:“这征兆,当应到谁的身上?太子,还是太孙?”

    “都……不是……”王监正汗如雨下,结结巴巴道:“以天象看来,应该应在王爷的身上。”之前的话,还算是属实,但从这句开始,都是赵王逼他瞎编的了。

    “哈!”听闻此言,孟贤等人大喜过望,拍着大腿激动起来:“果然!咱们王爷才是真龙天子!”

    “这,王监正,本王与你无冤无仇,”赵王却故作姿态道:“为何要将这副苦差事推到本王头上?”

    “王爷,天予弗取,必受其疚。”王监正心下作呕,还要苦劝道:“请王爷为苍生计,务必不要退缩啊!”

    “哎,星象之言做不得准!”赵王却坚决的一摆手:“先生请先退下,这几日暂时在本王府中歇息,不要到处散播这种谣言。”

    “王爷请三思……”王监正早就如坐针毡,闻言赶忙乖乖退下。

    等王监正一走,孟贤等人赶忙劝道:“王爷!就像他说的,天予弗取,反受其咎啊!老天爷让你当皇上,你要是推三阻四,事后肯定悔之莫及!”

    “哎!”赵王点点头,沉声道:“本王自然知道,大哥视我如眼中钉,要是让他当了皇帝,本王和各位,难免就要步我二哥等人的后尘了……”说着苦下脸道:“只是这种事,须得破釜沉舟,稍有三心二意便一定不成。”说着,他定定看着众人道:“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做好了!王爷放心!”孟贤等人拍着胸脯,群情激动道:“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俺们早就等着王爷下定决心了!”

    钱义也拢着胡须点头道:“是啊王爷,如今朝野内外,都是心向王爷者,正所谓众望所归,王爷此时举事,必可马到成功!”

    赵王装作沉思,起身踱了几步,方重重点头道:“好!本王不能让诸位失望!”言罢,他看着面露喜色的众人道:“事成之后,诸位便是本王的靖难功臣!”

    “我等愿为王爷粉身碎骨,在所不辞!”众人登时满心火热,他们跟着赵王折腾,图的无非就是这个!大明朝的公卿勋贵,无非来自于开国和靖难,都是跟着皇帝一起造反的臣子!前有车后有辙,他们这些没赶上靖难的家伙,自然心心念念,想要再来一次!

    待众人平复下激动的心情,这才商议起具体的行动来。其实,对该怎么动手,赵王早就胸有成竹,此刻不过是要称称手下的斤两,看看他们有没有那份能耐。

    然而听他们七嘴八舌,说了半天也没说到点儿上去,赵王不禁暗暗失望。心说,自己确实积累太差,身边的人才比不得大哥,甚至连二哥都比不了。若非如今已是天地同力、水到渠成,自己还真不敢轻举妄动。

    见赵王沉吟不语,众人知道王爷这是不太满意,便渐渐都住了嘴,等着他的高见。

    赵王眼下也只能指望这些材料,还得和颜悦色道:“诸位说的都不错,本王综合你们的意见,总结出几条,就算是咱们的行动方略。”

    “王爷请讲!”众人暗暗得意,心说看来王爷对咱们还是很满意的。

    “首先,如今全城戒严,十分方便我等行事,但还有必要加强戒备,以免走漏风声,或者有人不甘失败,从中捣乱。”赵王说着,看向高正和马恕,沉声道:“二位将军分别负责皇城内外,行事期间,不许任何人上街走动,有擅闯者格杀勿论!”

    “遵命!”高正和马恕起身领命,后者又问道:“王爷,我等的军队何时入京?”

    “起事之前,自会打开城门,放你和田将军的军队入京。”赵王淡淡道。

    “是。”马恕点点头,和高正一同退下。

    “孟将军,彭将军,”赵王又看向孟贤和彭旭,沉声道:“待到宫门敞开,二位便率兵跟本王入西苑,包围寝殿,不许任何人靠近!”

    “遵命!”孟贤和彭旭抱拳领命道。

第1113章 太孙回来了

    次日过午时分,一队人马自西方狂奔而至,一匹匹战马口泛白沫,不断喷着响鼻,已是狂奔到脱力。马上骑士也同样疲惫不堪,但一个个神情坚定,目光严峻的望着远处高高的城墙。

    为首的男子望之二十四五岁,蓄着整齐的短须,面庞黝黑,相貌堂堂,一双虎目透着威严的目光。正是久违的大明太孙殿下朱瞻基!

    距离王贤的手下送出消息到现在,也就是十个时辰左右,太孙殿下居然奇迹般的出现在了北京城下!

    “殿下,消息没错,京城城门紧闭,我等当如何入城?”太孙身后的秦押目光忧虑道:“是不是等天黑,设法让侯爷的人接您进去?”

    “不可!孤乃堂堂太孙,岂能学那鸡鸣狗盗之辈,平白堕了自己的威风!”朱瞻基冷声道:“打起孤的旗号!直接叫开城门!”

    “是!”太孙殿下有了决断,秦押自不再劝,率众策马护送着朱瞻基向前。

    此时的北京城虽然还没有后世的繁华,但人口也有百万之多,城内早就拥挤不堪,自然向城外发展。九门之外,军营附近,已经市镇颇多,人烟稠密,相当的繁华。

    城外没有戒严,街上满是军民,看着这队飞驰而来的人马,纷纷注目观看,待看清那面明黄色写着‘朱’字的旗号,以及旗下那个黑色面庞的青年人,百姓无不惊呼起来:“是太孙殿下!太孙殿下回来了!”

    朱瞻基目不斜视,率众穿过市镇。

    这些日子城门紧闭,城外百姓一直猜测纷纷,现在看到太孙殿下回来了,哪有不跟着看热闹的道理,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跟着太孙殿下往阜成门而去。

    朱瞻基好像也有意识等百姓跟上,缓缓策马,闲庭信步一般到了城下。

    阜成门上的守军,早就察觉到城下的异动,都凑到城头往下看,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

    “那人好像是太孙殿下吧?”

    “什么叫好像,根本就是!”

    “真的?”

    “太孙殿下在京城这么多年,不知道出入城门多少回,怎么可能认错!”

    士卒们正议论纷纷,下一刻却突然全都噤声,因为负责阜成门防御的千户高正,闻声登上了城头。

    “都滚回去!挤成一团像什么样子!”高正板着脸,先把部下呵斥一通,这才缓缓走到城墙边,看着已经到了护城河前的太孙等人。

    “城下何人?”高正明知故问。

    “你眼瞎了吗?看不到是太孙殿下吗?”太孙身旁的秦押厉声道:“赶紧开城门!”

    “距离太远,看不清楚。”高正却根本不买他的账,冷冷道:“京城戒严,城门紧闭,不得擅开!”

    “大胆!太孙殿下奉旨回京,尔敢阻拦,不要命了吗?!”秦押亮出手中黄绫,愤怒的声浪传遍城上城下。

    “奉旨?哪来的旨意……”高正愣了,他没想到太孙手中竟然有旨意。

    “当然是皇上的旨意!”秦押沉声道:“你敢抗旨不遵吗?!”

    “这个……”高正虽然投靠了赵王,但借他八个胆儿,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自己就敢抗旨不遵。只好丢下一句:“等着,我请示一下。”便匆匆下了城头,赶去禀报赵王……

    西苑中,赵王一直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这几日自然很不好过。他足智多谋,却缺少决断的魄力,在不需要下最后决心之前,能做到举重若轻、从容布局,但真到了揭盖子的时候,却满心都是患得患失,唯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素来极爱洁净的赵王殿下,居然脸上多了一层青色的胡渣,两眼更是布满血丝,不复往日的风采多矣。

    当他得到禀报,更是吓了一大跳,一下子打碎了手中的茶盏,瞪着通红的双眼,死死盯着报信的杨太监道:“你说什么?!”

    “启禀王爷,太孙殿下已经到了阜成门外,手持圣旨要进京面圣……”杨太监硬着头皮重复一遍。

    “怎么可能?!”赵王咆哮起来:“他哪里来的圣旨?!”歇斯底里的背后,是深深的恐惧。太孙者,乃是皇帝册立,天下共认的大明储君!是他这个亲王永远都比不上的……

    “自然是杨士奇他们给他的。”赵赢阴测测的声音,在赵王殿下耳畔响起,老太监出现在门口,冷冷道:“殿下,当断不断,恶果立现了吧。”

    “这才两天时间……”赵王想辩驳一句,却又黯然低头住口。老太监说的没错,要是自己当机立断,两天时间,不论成败,都已经有结果了。

    “殿下,”赵赢看看赵王,眼下大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能压下怒火,沉声说道:“如果您能下定决心,老奴豁出这条命去,也把你送上大宝!”顿一顿,他拉下脸道:“若您还不能下定决心,老奴只有让人打开城门,放太孙殿下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