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官人-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四卷欲把西湖比西子 第三零三章 讨伐诏
接下来的八天里;王贤都在军营中度过;八天后本来该回家了;那天是冬月二十;突然有旨意传朱瞻基翌ri上朝。朱瞻基因为早晨要读书;所以是不上朝的;这次皇上特意下旨让他上朝;自然是有大事要宣布;而且他也必定在其中。
接到旨意;王贤和朱瞻基都猜测;应该是北征的事情。果然下朝回来;朱瞻基兴奋的朝他叫嚷道:“是的;是要北征了赶紧召集众将;我要宣读圣旨
升帐鼓声隆隆敲响;三十息的时间;众将便齐集一堂;队列笔直、昂首肃立、鸦雀无声;一片肃杀……仅看军官的军容;便能感受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再想想王贤初到时的样子;简直判若云泥;这都是ri复一ri磨砺出来的;容不得半分投机取巧。
在王贤的陪伴下;朱瞻基大步走到堂前;众将齐刷刷摘掉头盔;单膝跪下;齐声道:“拜见殿下;参见军师”
“有旨意。”朱瞻基立定在众将面前;沉声道。
“臣等聆听圣训”百多个声音如同一人。
“上曰:瓦剌残虏既弑其主;又拘杀朝使;侵掠边境、违天虐人、义所当伐尔等其秣马厉兵、以大举;作尔志、奋尔勇;共成大功钦此”朱瞻基高声宣读永乐大帝的亲笔手谕。
“臣等接旨吾皇万岁万万岁”众将高声应道;因为早有准备;是以无人感觉突然;反而都激动的热血沸腾起来。
“诸位;”朱瞻基收起圣旨;沉声道:“好男儿当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就在此时”
“建功立业;就在此时”众将重复着太孙殿下的话;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在每个人的血液中苏醒过来。
王贤看着一屋子问战则喜的战争贩子;不禁有些感慨;大明朝经过洪武、永乐二位大帝;如今正是的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官兵们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丝毫不把蒙古鞑子放在眼里;亦不把流血牺牲当回事儿。帝国的自信;体现在士兵的自信上;这话一点不假。
在中军帐中;他也受那种狂热气氛感染;有种好男儿当马革裹尸的冲动;可是一回到房间就冷静下来……尼玛;这是上战场啊;虽说跟着太孙应该安全的很;但战场上瞬息万变;谁又说得准?不就是混口饭吃么?犯得着这么拼命
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除非他想当逃兵;把一生都钉在耻辱柱上;否则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调整好心情;王贤便下达了命令;年前取消一切休假;全军进入二级战备状态。
在王贤指定的幼军规章上;二级战备是仅次于部队出战前的状态;此时军队的主要工作有五项;一;深入进行战备动员;全军严守岗位;二;搜集情报;严密掌握敌人动向;三;抓紧落实后勤;装备等各种保障;四;抓紧临战训练;五;制定作战预案;预先进行演习。
五项之外;还有一项没有写在纸面上的;就是建立duli的通信系统。
在当初制定规章时;对于纸面上的五项;众将都没有异议;但那纸外的一项;连睿智如莫问都私下表示;建立和维持通信系统的成本太高;既然朝廷有完备的驿传;何必还要去挤占本就很紧张的军费呢?
但朱瞻基对这一条分外赞同;他甚至私以为;前四条都是正常的参谋水平;只有第五条;才能最体现王贤的过人之处;不枉自己如此礼遇于他。
不过个中原因;不便与众将说明;他只是淡淡表示;到时候自己会掏这个钱;不用从军费里出;便把这一项定下了。
早有一定之规;临战就不会慌乱;在稍后的会议上;王贤便将具体任务分配下去。战备动员由太孙殿下亲自抓;搜集情报和作战预案的制定;王贤交给了莫问等一于武举人;训练则由薛家兄弟主抓;后勤军需保障;他交给了吴为。至于那个通信系统;在朱瞻基的授意下;由他亲自负责建立。
命令下达下去;按说各司其职就好;但结果是王贤成了最累的;因为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他把关汇总;别人只需要专心负责一个方面;他却什么都得过问。从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饭都顾不上吃;每ri睡不到两个时辰。
这时候他年轻力壮;又坚持练武的好处便显出来了;虽然riri高强度的工作;王贤却依然能保持旺盛的jing力;用注册会计师的jing密;为各方面查遗补缺;使备战不出岔子。
王贤的表现也落在东宫一于属官的眼里;因为不放心朱瞻基和他的小伙伴们;太子殿下派了杨溥和金问来营中辅佐太孙。应该说;朱棣的眼光是很犀利的;至少给太子找的属官;都是人品贵重、德才兼备之人;杨溥和金问二位在观察数ri之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王贤的调度下;幼军运转良好;他们中途插手只会添乱而已。
两人之前在军演时;对王贤就刮目相看;现在亲眼看过他的工作能力;更是对他推崇备至。有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王贤自然也对两人十分尊敬;遇事都虚心的向他们请教;两人本就是来帮忙的;若一直插不上手也未免尴尬;自然十分卖力的帮他出主意;相处的很是融洽。
这天从早晨忙到过午;三人才有空吃热在炉子上的午饭。看着金问食yu不佳;一手持筷;一手直按太阳穴;王贤关切问道:“金师傅不舒服么?”
“无妨;”金问摇头苦笑道:“十年寒窗落下的毛病;一累了就头痛;稍歇歇就好。”
“是我不对;让金师傅太劳累了。”王贤歉意道。
“仲方这是奚落我么?我才分担了你两成不到”金问笑骂道:“不必理会我;不然我得找条地缝钻下去了。”
“呵呵;”王贤又问杨溥道:“杨师傅呢?”
“我没事儿;我又没有头疼的老毛病。”杨溥少言寡语;但外冷内热;有时候也会冷不丁说笑一句。
“那就好;不过还是要出去呼吸下新鲜空气的;换换脑子总是好的。”王贤笑道:“下午王爷要到辎重营验收一些玩意儿;二位何不暂时抛开案牍;一起来呢。”
“也好。”两人欣然应下。吃过午饭;王贤便和二人去寻朱瞻基;然后一起到辎重营去;便见众将早已经在那里;正围着两辆车在那评头论足。现场还有几名木匠和铁匠。
见殿下驾到;众将赶忙上前行礼;朱瞻基点点头;炫耀似的对两位师傅道:“今天来;主要为了看看工匠们改进过的战车。在上次演习中;我们发现原来的战车组成的车阵;对士兵的防护不足。回来后我和军师;还有莫问他们几个研究了好一阵子;想把它改造成行动灵便、防护力又强的新式战车。”
“怎么个新式法?”金问好奇问道。
“看了不就知道……”朱瞻基笑着指指那两辆改造好的战车;笑道。
朱瞻基说话的功夫;王贤朝个面相老成的年轻工匠笑道:“蒯兄这么短时间就改进成功;可谓神速哇。”
这工匠叫蒯祥;在一群工匠里;数这个小伙子最年轻;但显然以他为首;闻言只是淡淡道:“军师先别夸奖;看看能不能让殿下满意再说。”
“看看就看看。”朱瞻基说着亲自下场;动手cāo作起战车来;一边还为两位师傅解说道:这车最大的改进;是每辆车上配了八扇折叠木板;平时放在车辗上;作战时全部打开;树立在一边;以代替车箱。展开之后每辆车的挡板都有一丈五长;六尺高;足以抵挡矢石。每辆车的挡板边缘还有环卡;可以把许多辆战车并肩衔接起来;摆成圆形或方形的车阵;可以抵御敌骑冲击。而且车厢两头还可以打开;以便士兵在车阵后防御;车上士兵则以长兵器和火器击敌;敌骑必退”
听了太孙的讲解;金问觉着挺好;看看杨溥;后者便缓缓道:“听殿下这么说;这似乎是专门克制鞑子骑兵的;可防弓矢shè击、骑兵冲突;使他们的长技无法施展;我们则可以凭着车阵;用长矛、弓箭、火铳御敌;对吧?”
“杨师傅说的对极了。”朱瞻基点头赞道;不愧是号称智者的杨师傅;这种从没接触过的东西;都能轻易理解。
“但是;敌人若远逃怎么办?”杨溥追问道。
“这个……”朱瞻基有些汗颜;其实他对这种乌龟战法也颇有微词;只是每次王贤都能说服他罢了。
“这就不是我们的职责了。”王贤替太孙解围道:“朝廷有三千营、龙骧卫;这是他们该于的事儿;我们幼军的职责是守卫殿下。我想;皇上不可能让太孙殿下冲锋陷阵吧?”
“有道理。”杨溥点点头;他觉着王贤的思路对极了。
“没办法;谁让我们幼军以步兵为主?”朱瞻基觉着有些没面子;忙道:“但也有两千之数的骑兵;我从中挑出一千jing骑作为亲军;可为我皇爷冲锋陷阵”
第四卷欲把西湖比西子 第三零四章 无米之炊
众人只把太孙殿下的话;当作年轻人在维护自己的面子;谁都没往心里去
看完了战车;众人又看了铁狼筅;经过军演的检验;官兵们发现军师‘灵机一动;;用毛竹作成的武器;在对付敌兵时有奇效;虽然无法杀敌;但可为己方提供强大的保护;令火铳、弓箭的jing确度和杀伤力大增。所以回京之后;官兵们特意弄了一批毛竹回来cāo练;但发现没几次就出现竹节开裂;狼筅便报废了。而且有原籍北方的官兵说;北边气候于燥;竹节更容易开裂;王贤干脆找铁匠;按照原样改成了铁皮包木的狼筅;这样更加坚固锋利;而且分量还轻了不少。
看完了武器;众人又进到屋里;朱瞻基道:“通过那次军演;我们还总结出一个教训丨”
“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殿下却长了好几智;这一堑吃的值啊。”金问打趣笑道。
“呵呵。”朱瞻基笑着看看王贤;这时候由副手来说;显得更牛一些。王贤便笑道:“上次军演中;我们因为经验不足;有时候刚把米下锅;就要急行军;有时候连yin天;生不着火;将士们饭都吃不上。这还是在演习中;若是在战场上;官兵们吃不上饭;在塞外饿着肚子;根本不用敌人发动进攻;我们便会不战而亡的。所以我们回来后;便琢磨一种方便携带;又便于食用的于粮。
“有道理。”金问道:“我听说;别的军中都是提前烙好了大饼……”
“大饼我们也有烙;但那玩意儿吃起来太硬;也没什么营养。我们还捣鼓出一种布袋炒面;携带很是方便……”王贤说着;拿过一条鼓鼓囊囊的长布袋;斜跨在肩上道:“这样一袋;就是一个士兵五天的口粮;要吃的时候;打开布袋……”他将袋口的绳子解开;抓出一把面道:“二位师傅若不嫌弃;可以
两位东宫讲官也不是娇气之人;闻言一人欣然抓了一把;yu往嘴里送时;金问笑道:“这是要吃生面么?”
“尝过再说。”王贤笑道。
两人便不再说什么;各自送到口中;闭嘴尝了片刻;恍然道:“面是熟的。”“还是咸的。”“这到底是什么面?”
“炒面呗。把大豆、高粱、大米炒熟了、磨碎了;再加上盐;就着凉水便可以吃。”王贤让人给二位大人端来茶碗漱口;笑道:“这比吃大饼有营养多了;而且能放很长时间;吃起来也方便;还不用生火;省得在草原上暴露目标
“考虑的真周全。”金问和杨溥是彻底服了;对朱瞻基笑道:“我们可以请太子殿下放心了;太孙殿下比我们想得细多了。”
“嘿嘿;我父亲总担心我冒失;这下没什么好说的了。”朱瞻基乐得合不拢嘴道:“走走;再去看几样新玩意儿;还有更有意思的呢……”
王贤跟着朱瞻基他们出了屋;刚要去下一间;便看见周勇快步走过来。
王贤站住脚;与众人拉开一段距离;问道:“什么事?”
“陈管家在营外;说夫人请大人家去一趟。”周勇轻声道:“大人都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
“我走不开啊。”王贤皱眉道:“全军都在备战……”
“那……我怎么回话?”周勇有些为难道。
“就说过几天……”王贤叹口气道:“我会抽空回去一趟的。”
“是。”周勇便出去回话了。
“唉……”王贤又叹了口气;便进去屋里了。
皇城中更也是一片忙碌。自从向各衙门下达了征伐令后;庞大的战争机器便运转起来;整个帝国都转变为战时体制;开始为五十万大军的出征准备着。
对这个年代的大明军队来说;出征作战是不需要动员的;将士们将为皇帝打仗视为建立功勋、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都抢破头的想上战场。但从来不是有军队就可以开战的;尤其是这种几十万大军的征伐;打得其实是后勤;是粮秣给养。而经过多年的大兴大建、大鸣大放后;大明朝的财政;已经极度枯竭了。了解内情的官员都说;若非户部尚书夏元吉这个大管家是腾挪筹措的天才;大明朝的盛世外衣;早就被扯得一丝不挂了。甚至有人刻薄的说;今上比之隋炀;就是多了个夏元吉
不过就算是夏元吉;摊上这么好大喜功的主儿;也是心力交瘁;难以为继;供给出征的军粮迟迟无法筹措到位;让朱棣大发雷霆。发了好一阵火;朱棣才想到自己还得靠他支撑局面;只好收摄了心神;要过热**饮了一杯;沉声问道:“朕再问你一遍;二月之前;到底还能有多少军粮运到居庸关?”
“回禀皇上;”夏元吉还不到五十岁;但常年殚jing竭虑;已经让他须发花白;如六七十岁的老人一般;缓缓回禀道:“能运去居庸关的军粮;具以呈报上来;夏收之前;府库中再无可调之粮了。”
“你要让朕的大军在塞外喝西北风么?”朱棣的火气又上来了。
“臣万万不敢;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夏元吉叩首道:“臣这个户部尚书的账下;已经一于二净了。”
“……”朱棣的脸sè异常难看。
“其实还是有粮可调的;”眼看着皇帝又要爆发;向来对国事不太发表意见的赵王出声了。
“哦?”朱棣看向赵王道:“老幺说说看”
殿上众人都望向赵王殿下;大部分人不信他能比夏元吉还厉害。
“儿臣窃以为;”赵王殿下一身华贵的蟠龙亲王服sè;头戴翼善冠;腰缠白玉带;比在促织斗场斗蛐蛐时;更显高贵无比;卓尔不群;只见他朗声道:“夏尚书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怎么会忘了天下两千个常平仓呢?”
此言一出;众人都露出失望之sè;朱棣也皱眉道:“胡闹常平仓是百姓的救命粮;一旦发生饥荒;百姓还要靠它活命;万万挪用不得?”
“父皇容禀。若不是夏尚书没办法了;儿臣不会出这个主意;要是这个主意真得臭不可闻;儿臣也不会提出来的。”朱高燧却冷静回道。
“……”朱棣十分喜爱这个酷似亡妻的小儿子;耐着xing子道:“那你就讲讲;这主意不臭在哪里?”
“儿臣动这个念头;是在邸报上看过几起有关常平仓的贪污案有感;奇怪那些贪官污吏为什么敢打常平仓的粮食?便去查阅了过去多年的记录;终于发现一个现象;”朱高燧依旧不疾不徐;声音珠圆玉润道:“每年全国常平仓开仓的数量;最多不过两成;大多数年份里;连一成都不到。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粮食;都在陈陈相因中被浪费掉;所以那些贪官才会打常平仓的主意”顿一下;朝皇帝深施一礼道:“所以儿臣斗胆以为;我们不妨搬开教条;从常平仓调出部分粮食;以供大军之用;并不会影响到百姓的生计。”
朱棣闻言颇为意动;沉吟片刻;问夏元吉道:“赵王说的有道理么?”
“恕老臣直言;太过冒险了。”夏元吉却断然摇头道:“常平仓是百姓的救命粮;今年谁也不知道;明年哪里会闹灾荒;仓里有粮才能心里不慌。百姓沉得住气;哪怕一时灾荒;粮价也不会飞涨。反之;要是仓里的粮食被调走了;一有灾荒;百姓必然惊慌;要是有人再煽风点火;可能会酿成民乱的。”其实还有个原因他没说;那就是经过这些年的透支;很多常平仓的粮食;都被官府用来堵了别处的漏。所以绝大多数仓库都有账实不符的现象;甚至连半仓都不够……这些;他这个户部尚书都是知道的;但他不能说;因为那些地方官都是被他逼的没法子;才会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
过硬的理由说不出;说出来的理由不过硬;皇帝的反应可想而知;朱棣的表情明显轻松起来;竟也有了笑意:“这好办;朕允许各县之间互相借粮;就由你夏尚书做个中人;一方有灾;八方支援么。再说朕也不是强征他们的粮食;我是用钱买的;这下总没问题了吧?”
“……”夏元吉心说;别提买好不好;大明朝都要被陛下滥发的宝钞给买于净了;他又要分辩;却见皇帝手一抬;像往常多次那样;已经力排众议;乾纲独断道:“就这么定了下密旨;调黄河以北各县常平仓三到五成粮草;运往居庸关;五成者官升一级四成者考评记优一次;不足三成者;原地免职;钦此”
“臣等接旨”永乐大帝这样说了;就是不可更改的圣旨;群臣只有依命而行的份儿了。
恭送声中;皇帝离开大殿;群臣起身也要退下;却见夏元吉颓然跪在地上;竟爬不起来;还是杨士奇和杨荣两人上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