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茅蓬语录-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只个无念,是名真念。
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无所念,一切处无心。
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转凡夫观念,至绝对境界,即是证性。
以不着相故,虽事来即应,而天君泰然不为所动;以相非断灭故,虽心不着相,而条理秩然毫无废事。
我佛原为度世而来,故所说法,无不世出世间一切摄尽,惟须融会贯通如是真实之义,则事事皆可奉持,时时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处处皆是佛法矣!
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空。
由心净故得身净,非身净故得心净。
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皈依佛即是皈依自心觉,皈依法即是皈依自心正,皈依僧即是皈依自心净。
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缠绕心中。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须心药治。心要正时身亦净,心生还是病生时。
平常、平实、平凡、平持、平静、平定、平息、无所不平、亦无所平之处。
倘不能一往直前,以期真脱。转念之间,白云万里,欲望般若种智,复入于心,犹败谷之芽无复萌矣!
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虚。有亦不管,无亦不拘。
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
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不作人天业,不作地狱业,不起一切心,诸缘尽不生,即此身心是自由人。不是一向不生,只是随意而生。
本自无缚,不用求解。
但莫染污自性即是修行,莫自欺诳即是修行,大用现前即是无等等法身。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勤修一切出世间法,于诸世间无取无依,于深妙道正见牢固,离诸妄见,了真实法。
佛性本来现成,故无有法发菩提心,无修无证。
见无所见即真见,知无所知即真知。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普行恭敬,念念常行佛心,即是无上庄严佛土。
不思善,不思恶,屏息诸缘,勿生一念,根尘不偶。色声香味触法诸尘,我人众生寿者诸相,一切皆舍,舍相亦无,心如虚空,名之为正。
证入则妙觉圆明,悟本则因果交彻。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证真,无一尘而非佛国。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如实而知即客观;如实而言即无私,如实而行即清醒。
事情来了,以本性对应,事去了,心随空。
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正觉。
无明心中学得者,终是无用。若能了然不失正念,无为心中学得者,此是真学。
以一切法,本来无想,念念不生,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收来,住于正念。
起信论云: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
信成就发心者,发何等心?略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者深心,集一切善行故。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得第一义空即明心见性,佛性遍虚空名为中道。
停止一切造作和努力,不要东搞西搞,松松坦坦的放在那儿就对了。
吾之法门,先佛传授,不论禅定精进,唯达佛之知见。
一切不安,名真安心。
真空不坏有,真空不异色。
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
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便成妙有。妙有即摩诃般若,真空即清净涅槃。
如来知见者,知心空寂,见性无生。
存心时时可死,行事步步求生。
定水凝清,万相斯鉴。
无为而无不为,顺应自然不勉强。
佛法虽奥妙,不出平常心。
念力: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故。
正见:七觉均调,得真觉慧,谛理分明。
正思惟:理与无漏智相应故,意不邪思。
正念:住无漏智,念正助道法,心无动失。
定慧即调,举心动念,无非正道。从正道中安稳而行,疾至佛地。
于衣、食、住、香、味、触、法中不起贪念。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修行的方向
选择一位善知识,等于选择修行的方向。
得到心灵进化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默默地在奉献,甚至是以不为人知的方式,发挥他们的影响力。
佛陀所教的法,是人类所应聆听的。因为,人类有明了真理的能力。
善恶就在我们内心里。佛陀并没有办法给予任何人任何东西,他只能告诉我们,怎么做会带给我们利益。
世间的文化是以欲望作为它的向导;而佛陀的文化则是以慈悲、「法」作为它的导引。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佛法不是偶尔受用而已,它须要时时在心中。
在任何时刻,佛法一直在示现着,但只有在心灵宁静的时候,我们才能了解佛法
所教导的,因为佛法不用语言文字教导。
医生开药方是为了除去生理上的疾病;佛陀的教法则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药方。
「法」并非遥不可及,它一直与我们同在。观照你自己,有时快乐,有时痛苦,
有时舒服、有时疼痛…………,这就是「法」。
只要我们仍不知该如何给人类的心「穿衣」和「喂食」,在这世界的某一角落永远会有难民的问题。
时时刻刻去聆听佛法;在老师的开示结束了之后,你仍然听到法,因为法是无处不在的。
如果没有苦,就不会出现佛教,这也是佛陀被称为天人师的原因,因为他教导所有众生脱离苦。
翠竹黄花,无非般若;青山碧水,尽是真如。
假如你拥有智慧,无论你在哪里看,哪里都会有佛法。
当我们看清一棵树的自然本性时,我们将会知道,这与我们自己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并没有不同;如果我们拥有了这种了解,我们就是了解了法。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佛法以众生世界为地,菩提心为种,大悲为根,智为全体,力为大用。
佛法依国土众生而显现,因有众生国土,所以有佛法显现。
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
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处都是道。
如果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在人生道场上,则随时随地,都能找到真实。
我们要多创造因缘给众生,令其也能享受到佛法清凉甘露的滋润。
「光」——对于从来不考虑它从那里来的人,也会照亮他。
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但有綠杨堪画马,处处有路透长安。
茅舍竹篱养廉处——自觉。鸟啼花落尽化机——自悟。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语默不失玄微,动静岂离法界?佛心岂有他,正觉觉众生。
一切声色是佛之慧目。
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
真佛无口,不解说法;真听无耳,其谁闻乎?
随处触着撞着,皆是本来面目。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五蕴、六尘、十二处、十八界,皆如来藏、妙真如心。宇宙山河大地皆是如来妙
真如心,返观父母所生之身,如大海一沤,若存若亡。
夫古佛真宗,常随物现,堂堂应用,处处流辉,隐显坦然,高低尽照。
不假外求,落实生活即是大用现前。
道无方所,名大乘心。
见了性之后,那一法不是佛性——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
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故名一切法。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赶靡不周,而长处此菩提座。
佛法在行住坐卧处,着衣吃饭处,痾尿撒溺处,没理没会处,死活不得处。
随拈一法,皆是佛法。
山河及大地,常露法王身。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示人?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因缘果报
某些时候,你只得耐心等待;就像风车不能自己去找风一样。
聚在一起的人群总有散开的时候,旧壳总有蜕去的时候,不脱皮的蛇终至死亡。
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类之所以可爱,正因为他是一个跨越的过程与完成!
正因为人生的不圆满,更要格外珍惜彼此难得的缘份。
如果它真的是你的,不管怎样,它必然会随你留着;如果它真的不是你的,为什么还要拼命去获得它呢?
好称人恶,人亦道其恶;好憎人者,亦为人所憎。
任何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有它的原因。一旦你善巧地观想它,直到知道它的原因,便能够超越它。
一切事物本然如是——身体只是身体,念头随因缘来来去去,一切都只是人性的一部份,但是没有一个是属于我们的,这些事物都是因缘的生起与消逝,分分秒秒都在生生灭灭啊!
「自以为是」仅是一种随其他因缘生灭的因缘罢了。
无论心生起什么,都只是无常的——因缘和合的事物,实际上是空的。
无知的人将一切归咎于命运;智者则服膺于因果定律。
命运是一个好的女神,她不愿让小人永远得志。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一念能动鬼神;一行克动天地。
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今生一照面,前世多少香火缘。
没有所谓的幸运或恶运,每件事有果必有其因。
多行不义必自毙。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我是自己业的主人。
惭愧和恐惧是世间的护法,没有了它们,世间会比现在的情况还糟糕。
「业」是我们真正拥有的,其余一切都是借贷的,除了「业」以外,我们什么也带不走。
我们这些仍然渴望生存的人,业便成了我们轮回的护照。
业贯穿了我们的生命。
想了生死的人,忙用功;不知道有生死的人,忙辛苦。
念什么就种什么因。当人现前这一念,念众生苦,发菩提心,即是向上修佛因;
这一念造杀、盗、淫,即是向下做地狱、饿鬼、畜生因。
必须在自己的因缘中找到希望和光明。
每个人都应依自己的因缘生活和修行,以成就其菩萨行。
身和心,拥有的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存在。
当那些不了解「法」的人做不良的行为时,他们会四处张望,确定没有人在看。
可是,我们的业,却不时地在看着我们,我们从不曾真正地逃脱过任何事物。
当你做恶事时,是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藏的,就算别人没看见,你势必看得到你自己。
每件事物都是依照因果的,然而佛陀却教导我们去超越因和果。
比丘是见到轮回之危险的人。
去见到一个因缘条件的真相,也就是去见到所有因缘条件的真相。当我们了解了
真理的本然,所有的问题也都解决了。
事物生起之所在,在于「因」,那就是我们必须停止它们的地方;因生起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必须思惟的地方。
一切法皆因缘所生。当它们停止时,那是因为因缘条件终了了。
所有自然的过程,都依据它们因缘条件的支撑。
执着是苦的因,苦是执着的果。
万事万物本来如是,一切都只是缘起。
生生世世要广结众生缘。
因不孤起,仗缘方生,缘不自成,助因而有。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因缘条件随着它们的自然法则,不管我们对它们笑或哭,一切事物最后终归于毁坏。
无论你拥有什么,都只是因缘和合罢了。
愿心即是因心,有因心才有果觉。
一切善恶因果之源,起于心念。
佛说无量法门,即是说明因果的道理,世上一切兴衰存亡,即是证明因果的事实。
佛法根据因果循环之理,视一切平等,打我骂我,可消宿业;贫苦病厄,可生菩提。
人类的灵魂或性格,总合了过去的思想和行为。
业的意思是行动及其反应,主宰着一切存在。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
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因种下,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
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
现在的起心动念,制造往后的六道轮回。
佛教的基本原则,就是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逆恼之境,定是宿世恶业所感。
如谷应声,语雄而声厉;似镜鑑相,形曲而影凹。以知万行由心,一切在我。内虚外终不实;外细内终不粗。善因终值善缘;恶行难逃恶境。
前五识取尘,第六识为因,第七识计我造业,第八识为依,以此生死苦果不断。
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凡栽下不良的种子,而期盼有好收获的人,是徒劳无功的。
我们所犯的恶业,虽如新挤的牛奶般,不会马上凝固,但它却像被灰烬掩埋着的柴火,那袅袅轻烟,永远跟在你的背后,扰乱你心灵的安宁。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不懂佛法的人,只看到果报,而终日惶惶,恐惧灾难的来临。佛法乃是教人看清苦的因,时时检讨自己的思想、言行,以远离恶果。
行善之人,如春园小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若磨刀砺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我承认我是世界上最懦弱的人,因为,我不敢做任何一件坏事。
你现在的起心动念,决定了你的行为,而你现在的行为,也影响到你的将来。
掘陷阱者自落圈套,伤人者自殁其身,而不知灾从何来。
人的意念可以化为行动,善念成就光明,恶念导向黑暗。
为别人而做的事情,其实也是为自己而做,因为所有慈悲的行为必跟着一种善感,所有残酷的行为则伴着一种恶感。
你所拥有的思想,或你一向的行为,终究会变成你为善或为恶的力量。
一个人走错了方向,必自食其果,假如我们了解这一点,就不会再对人感到愤懑,也不再跟人有争执。
你不用怨恨,因果从来不误人。
有时生命所呈现的是一种无奈,若你懂得透视因缘的生灭,则随时无不解脱、自在。
虽然一切皆是虚妄的尘境,但仍要对因果负责。
人可凭他的意志、决心以及今生的行为去改变他的命运。
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若你去伤害别人,别人并不一定会被你伤害,反而是你自己的第八意识中产生了坏的种子,而破坏了你自己的清净心。
忍受逆境,欢喜接受,一切自有因果定律。
果报并不能论断你现在的善恶,好好的安住于你现在的生活,无善不为,并欢喜地接受果报。
每个人的八识田中皆有一亩田,种善、种恶皆是自己的念头。
善因招善果,种粟不生豆,大福德人修,大福德人受。
我们要掌握因缘,但是要接受果报。
了解因果者必定了解心性。
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各有因缘莫羡人。
智者善植因果。
错误必生烦恼,罪恶终归毁灭。
法律是事后追诉,但伤害已成事实。因果是事先防范,能杜渐防微。
人类的意志行为,决定着他未来的去处。
因加缘等于果。
创造一个天堂来赏赐善人,或创造一个地狱来惩罚恶人,是没有这个必要的,因
为善恶因果终有报。
人能逃过法律制裁,却不可能逃过因果业力。
美丽的花果,是由好的种子产生的。
伤害别人的人,必受果报。
如同铁锈,生自铁而腐蚀铁,恶出自人而侵蚀人。
当死亡来临时,你所面对的,是一生所造邪恶的负担。
因果是——下雨天不带伞,就一定会淋到雨。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行善得乐,为恶得苦。
今夜睡着,明朝仍醒来,怎说死后便一了百了呢?
因果不曾亏欠我们什么,不要抱怨。
人就像一头被拴在柱子的野兽,为业力所束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