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还珠同人)还珠后续-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获罪于世宗,这一满汉通婚的谕示也随之成为大逆罪状之一,如今既已追封,此谕可否沿用,还望皇上圣裁。
  话才落音,便听得一声厉喝:旗民不结亲,是为祖制,祖宗之法,岂可随意更改。
  说这话的正是理亲王弘皙,所谓旗民不结亲,后来俗称为满汉不通婚,其实也不尽然,旗人不尽是满族人,□□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又将蒙古和早期归附的汉人编成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统称八旗,实则24旗。后来的八旗子弟凭祖宗荫蔽,可以从朝廷那里领取数量不等的粮饷,只是兵有常数,饷有定额?,有些人不得不出旗为民,即失掉特权的一般平民,同是满族人的可以通婚,但非旗内汉族人是不可以的,这是祖训而非律法,但违者却是一样会被杀头的,故理亲王如此厉喝。
  一旁的和亲王弘昼也出班走到纳亲跟前,指着纳亲的鼻子骂道:你这奴才,吃里扒外,放什么臭屁。纳亲见两位王爷发怒,忙陪笑道:二位王爷息怒,奴才只是如实上奏,还请皇上圣裁。弘昼道:你这奴才,不必圣上圣裁,来人呀,拉下去掌嘴。说罢,一拂手袖,转身欲返回朝班,纳亲见弘昼欲去,忙道:王爷息怒,听奴才给你回话。弘昼不理,纳亲情急之下,伸手去拽弘昼袍角,弘昼见纳亲欲拽自己,立时发飚,口中骂道:狗奴才,你要打本王不成。纳亲自知失礼,在八旗制度里,奴才当多大的官,在旗主贵族门的面前还是奴才,当官只是暂时借给朝廷使用,不当官了,归旗之后还是奴才,弘昼身份极尊,纳亲虽也位列公卿,但依然是奴才,伸手来拉,便是大不敬,弘昼更是素来骄横荒唐,一边说着,一边拿圭板朝纳亲头上狂打,殴打纳亲,满朝文武无人敢言,乾隆自及帝位之后,对这个兄弟恩眷尤厚,以至于恃宠而骄,行为乖谬?,甚至荒唐,弘昼因为小事而殴打纳亲,《啸亭杂录》上是有记载的,弘昼”尝以微故,殴果毅公讷亲于朝,上(乾隆)优容不问,举朝惮之。?被殴打的纳亲喊又不敢喊,更不用说还手了,虽为一等公,可打他的却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便是乾隆,也是经常被这个弟弟气得不行,念在兄弟之情,往往也就一笑了之,可这次弘昼当着自己和文武们的面殴打大臣,的确有些过头了,纳亲缩着脑袋,护着脸,狼狈之极。乾隆面上有些挂不住了,先是隐忍,正欲发作之时,只听得,正在打的起劲的弘昼哎哟一声,接着便捂着腮帮子,又见他弯身从地上拾起一个小拇指大小的石子,然后环顾左右,眼睛睁得老大,呼哧地问道:是谁,是谁用石子弹本王,快给我站出来。连喊数声,也没人出来答应,乾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弘昼见没人回应,又四下环视,但见大殿边角幕帐下面悉悉索索,似是藏的有人,便捂着腮帮子近前,果见有只脚尖露在外边,他气急地用手一撩幕帐,用手往里一探,说道:你给我出来。果然从幕帐里拉出一个人来,那人用手半遮着脸部,扭着头,不敢正视,可弘昼还是认得,他不是别人,便是深受乾隆喜爱的第五子爱新觉罗,永琪,也是他的亲侄子。弘昼一脸诧异,永琪一脸尴尬,支支吾吾地说道:皇。。。。。。皇叔。?弘昼半晌也没想明白一向懂事守礼的五阿哥永琪躲在这幕帐后面干什么,弘昼不及细想,似乎这幕帐后面还有人,便要伸手挑帘,并问道:后面还有谁,给我出来。永琪挡在弘昼前面,陪著笑脸说道:皇叔,里面没别人。弘昼哪里肯信,永琪想挡也挡不住,幕帐被弘昼给撩开一角,赫然现出一个人来,不是别人,正是被乾隆封为格格的小燕子。小燕子双手反抄在后面,大大的眼睛正瞪着弘昼,眼珠子咕噜咕噜直打转。弘昼认得是小燕子,他捂着被打疼的腮帮子,正找不到人撒气,见小燕子古里古怪,又反抄着双手,定有情况,便问道:你手上拿著的是什么?小燕子被弘昼如此喝问,一时间,还真不知如何回答,直在那里眨眼,却急坏了一旁的永琪,又是挤眉弄眼,又是打手势,突然,小燕子冲弘昼一笑,道:你猜?弘昼正没好气,被她这么一问,有些哭笑不得,他也是有名的荒唐,但这个小燕子更是荒唐,他们在这里的一问一答,早惊动了龙榻之上的乾隆,问道:是谁在这里面?此时是躲不掉的,永琪,小燕子,弘昼一起来见乾隆,乾隆见到小燕子,心情立时舒畅了不少,他打自心里便觉得和这个小燕子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联系,一见之下,便生欢喜,仿佛就是失散了的亲人一般,无有理由,全凭感觉。乾隆一扫方才的不快,声音一下提得老高,半是质问半是调侃地问道:小燕子,这大殿是朕和大臣们议政的地方,你不呆在淑芳斋,躲在这里面干什么?小燕子在乾隆面前,也不觉得拘束,用银铃般的声音说道:听说皇帝坐殿,好威武,我就是想看看皇阿玛威武的样子,因为不允许女子上朝,我只好躲在这后面悄悄地看了。小燕子虽说着话,却将一只手藏在身后,乾隆问道:你手里拿著的是什么?,小燕子支支吾吾,扭扭捏捏,在一旁的弘昼地催促下才将手里的东西亮出,这不是别的东西,却是一个弹弓,一旁的弘昼立时明白,指着小燕子,气呼呼的说道:方才拿石子弹本王的是你?难怪你不敢拿出来,还叫本王来猜,真是岂有此理。永琪在一旁替小燕子圆道:皇叔,小燕子不是有意地。小燕子脑残地来一句:皇叔,我逗你玩的。永琪用胳膊去碰她,乾隆亦忍不住一笑,方才还大气也不敢出地群臣也偷偷地掩嘴,大殿中的气氛一下变得轻松了许多,乾隆又问小燕子:小燕子,你为什么拿弹弓弹你皇叔,这可是大不敬,要杀头的。永琪忙道:小燕子不是有意的。弘昼在一旁催问道:你说,为什么弹本王?,小燕子已经想好回话的词了,说道:皇叔,我本来是要弹那个气你的叫什么的,可皇叔的脑袋总在他的面前晃来晃去,我明明看得很准的。弘昼半信半疑,但气已消了不少,问道:你说的是真的?小燕子一再保证,乾隆趁机从中调解,安抚兄弟,并说道:退朝之后,让纳亲去你和亲王府登门道歉,此事就算过去了,你若气出病来,叫为兄以后依靠谁去。一句话,说的弘昼很是受用,纳亲更是连称愿意登门道歉,弘昼也就不再殴打他了,永琪小燕子退出大殿,乾隆依旧同众位大臣商议国是。
  这时有户部尚书上前奏道:启奏皇上,今年是三年一次的秀女大选之期,臣已写在奏章里,呈送皇上龙目御览。早有太监将奏章接过呈与乾隆过目,乾隆边看边吩咐一旁的太监,道:小桂子,把世宗选秀女的谕示口诵一遍,给众位臣工们听一听。那太监得旨,便大声道: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户部行文八旗二十四都统,直隶各省八旗驻防,及外任官员,将应阅女子年岁,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及族长逐一具结报部汇咨户部,户部奏准日期,行文到旗,各其清册,委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兄弟之妻送至神武门,依次序列,侯户部交内监引阅。有记名者,再行选阅,不记名者,听本家自行聘嫁。如有事因故不及与选者,下次补行送阅。未经阅看之女子,及记名之女子,私自聘嫁者,自都统、参领、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皆分别议处。有残疾不堪入选者,由族长、领催、骁骑校、佐领具结呈报都统声明缘户部奏闻。
  八旗选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户部主持。挑选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实皇帝的后宫,就是为皇室子孙拴婚,或为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当然,这些人中虽然也有一部分后来升为妃嫔,但绝大部分都成为后宫妃嫔的使女。
  秀女们要走进紫禁城高高的宫墙,必须经过一道道的考察。
  首先要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顺治朝规定: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4岁至16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秀女挑选,17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乾隆五年进一步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阅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20岁也不准私自聘嫁。乾隆皇帝命令“户部通行传谕八旗,所有未经选看之秀女,断不可私先结亲。”
  每到要挑选秀女的时候,先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
  ??乾隆乾隆看完户部承送上来的奏章,又开尊口,谕示:“嗣后阅选秀女无论大小官员及兵丁,每女子各赏车价银一两,今岁看过者皆令不给,著动用户部广储司库银。?
  今年总管选秀女一事,乾隆谕示由理亲王弘皙总管,和亲王弘昼监督协办,两位王爷领旨,弘皙何许人也?爱新觉罗·弘晳,胤礽次子,康熙帝长孙,子凭父贵,自幼深受祖父喜爱,养育宫中。在其父被废黜太子后,时有传言因“皇长孙颇贤”而有三立胤礽为太子的可能。康熙帝去世第二天,28岁的弘皙被雍正封为郡王,累加多罗理郡王。雍正八年晋和硕理亲王。弘昼又是谁,是雍正帝的第五个儿子,乾隆帝的亲兄弟,雍正十一年正月封和硕和亲王。?议完朝政之后,已是将近正午,传旨太监一声:退朝,百官散去,乾隆亦回转后宫。
  话说乾隆退朝之后,径直来到御书房,早有太监奉上茶水,乾隆坐定不久,有人在门外禀告:果毅公求见皇上。乾隆吩咐一声:传纳亲觐见。果毅公就是纳亲的爵号,不多时,纳亲捂着额头进来了,乾隆见他这副模样,心里也是好笑,只是忍着没笑出来,纳亲倒头便拜,口中说道:奴才见过皇上。乾隆道:平身,起来说话吧。纳亲起身,一副委屈地样子,说道:皇上,奴才照着你的吩咐,可是,你看。说罢,将额头露出,却是一块淤青,方才弘昼像是打死狗一样,胡乱地打下去,纳亲是护住了脸却顾不着额头,顾着了头却顾不着屁股,敢情这纳亲如此不识时务,竟是乾隆的授意,这叫投石问路,纳亲就是乾隆手上的石子,乾隆有心推行满汉结亲的政策,但也知道祖训难违,便趁给多尔衮平反之机,重提此事。乾隆自己不好贸然提出,于是授意纳亲,纳亲自知这是去找霉头,可皇命难违,没奈何,只好硬着头皮上,但这和亲王下手没个轻重,打得他都满地找牙了。乾隆见他这副模样,便安抚道:你为朕分忧,朕心里有数,待会儿让御医给你看看。纳亲闻听此言,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精神又上来了,仿佛光明大道就在前方,所有的痛苦和屈辱都是值得的。临出门的时候,乾隆不忘交代:待会别忘了去和亲王府登门道歉,给他一个面子,此事就算过去了。纳亲领命,退出御书房。去街上购置了一些礼物,拎着来到和亲王府。
  尚未进入弘昼的王府,便已听见府内传出来阵阵哀乐,纳亲由下人领着进入,但见府内高搭灵棚,一帮丫鬟婆子披麻戴白,正围着一口大棺材嚎哭,声音婉转,鼻涕横飞,和亲王端坐在供桌前,大口吃肉,大腕喝酒,好不惬意。一定有人不相信这是事实,然而事实的确如此,清史稿记:和恭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乾隆间,预议政。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尝监试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中,弘昼请上退食,上未许。弘昼遽曰:“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明日,弘昼入谢,上曰:“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待之如初。性复奢侈,世宗雍邸旧赀,上悉以赐之,故富于他王。好言丧礼,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作明器象鼎彝盘盂,置几榻侧?。
  ?以上文字,简言之:弘昼,雍正第五个儿子,乾隆当政期间,弘昼参与议政,有点骄傲抵触,乾隆总是宽容,有次考试,正中午,弘昼让乾隆先去吃饭,乾隆没答应,弘昼于是说道:你是不是怕我向这些考生索贿呀?第二天,弘昼自觉不敬,向乾隆请罪,乾隆说道:假使我昨天发一句话,你就成肉泥了。依然待之象从前一样,弘昼还奢侈,雍正府邸遗物,乾隆都赐给他了。他还爱好办丧事,说是:世上没有不死的人,有啥好忌讳的。经常亲手制定丧葬礼仪,坐在大厅,让家人哭祭,他神色不变,开开心心地照吃照喝,并将作法事用的法器放在床头。
  弘昼正在大吃大喝,见纳亲到来,更是来了精神,冲纳亲说道;你来得正好。纳亲忙上前请安,谢罪,弘昼却道:本王这里正差个扮死人的,你就去棺材里躺着吧。纳亲心里头可是一百个不愿意,无奈王命难违,纳亲不依也是不行,待纳亲躺下,和亲王命下人们分头去请人来看纳亲扮死人的样子,不多久,来了好几十,济济一堂,都来看纳亲的扮死人的样子,纳亲重提满汉结亲的事已在王公贵族们之中流传开了,好似天大的新闻被口口相传。和亲王这一派人来请,皆是和亲王平日情投意合的人,无有不来的,棺盖尚未盖盖,纳亲此时躺在棺材里,一动也不动,十足像个死人,有人还嫌纳亲不够狼狈,拿手扯胡子,用牙签戳鼻孔,使手指头挠痒痒,纳亲只是强忍着,心里面却将这些人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
  和亲王吃饱喝足,吩咐盖上棺盖,他换上祭袍,手拿招魂铃,口中念念有词,便是那些被迫哭嚎的丫鬟婆子也忍不住掩嘴,结果招来和亲王的一顿斥骂,于是更加放声大哭,实在哭不出来的便用手指掐自己的大腿,弘昼上前致悼词:呜呼纳亲,半夜三更,起来如厕,一不小心,跌入粪坑,无人搭救,英勇牺牲,哀哉纳亲。
  看热闹的人跟着大笑。
  不说纳亲狼狈不堪,和亲王荒唐不羁,却说御书房,乾隆正在批阅奏章,这时有太监上前奏道:启奏皇上,五阿哥求见。乾隆准见,不多时,五阿哥永琪急匆匆地走进来,行过礼,急急地说道:皇阿玛,你还不知道吧,果毅公被皇叔罚扮死人,这事都传开了。乾隆霍地站起身来,一拍桌子说道:这个弘昼,越来越不像话了。永琪道:皇阿玛,皇叔是不是哪里有毛病了。乾隆道:朕看他不是有毛病,而是肚子里有气没地方撒,借题发挥,故意跟皇阿玛置气。永琪不解,问道:皇阿玛这是什么意思?乾隆环顾左右,吩咐一旁的太监,说道:你们都退下,没有吩咐,谁也不许进来。太监们都退出门外,远远地站着,永琪愈是不解,乾隆见没有旁人,便说道:皇阿玛比他只是早出生了一个时辰,先帝在我二人还小的时候,就以各种方式考验我们,后来先帝有意传位于我,他便开始荒唐了起来,常常借着荒唐来跟朕斗气,先帝登基之后,杀戮太重,以至于手足相残,兄弟失和,晚年他老人家每每对朕提及此事,颇有悔意,朕念在兄弟之情,对他处处包容,多方忍让。无非是不希望旧事重演,可他一直找机会跟皇阿玛斗气,让朕难堪。
  雍正晚年对于迫害兄弟一事颇有悔意,这在乾隆给胤祀等人的平反诏书中有所叙述,并非妄言。乾隆对永琪所说的,正是他发自肺腑的言语,也是他此时的心境。永琪忙道:皇叔虽然行事荒唐了些,可并不曾为非作歹,请皇阿玛息怒。乾隆听永琪一番说道,气也消了大半,这弘昼荒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次出纳亲的洋相,分明是做给乾隆看的,纳亲可是乾隆的心腹嫡系,谁不知晓,可弘昼的荒唐,在朝中也是无人不知,仗着这份荒唐,乾隆拿这个兄弟也是又气又无奈。永琪趁机提出一个存放在心中许久的疑问,便向乾隆说道:皇阿玛,有件事情,不知当问不当问?乾隆道:是什莫事情,但说无妨。永琪于是说道:三叔因何事要削籍处死?还请皇阿玛明示。乾隆先是一愣,继而沉思,这疑问恐怕不光是永琪有,在很多皇族心中,也是一个解不开的疑惑。三阿哥弘时之死,可以说是雍正家庭中的一大悲剧,雍正为何要处死弘时,便是乾隆本人,所知亦是十之一二,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弘时一事,一直以来,就是忌讳,雍正本人不说,别人更不敢提及。永琪此时提起,乾隆沉吟半晌,方才说道:这件事情,皇阿玛所知也是一星半点,朕曾经就此事问过先帝,先帝告知我此事涉及机密,牵涉甚广,不可使人知晓,之后,更是将所有关于你三叔的文字记载全部销毁,并不许任何人提及此事,皇阿玛念在兄弟情谊,若不将他收回宗籍,日后恐怕更无人敢做这件事情了,此事已交宗人府办理。听乾隆如此一说,永琪也不便多问,便道:皇阿玛自登基之后,开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