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26之崛起-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王德焕还要争辩,史泽波一摆手,正色道:“不要再争了,这是命令。”
史泽波还是头一次用这种语气对王德焕下达命令,这让王德焕不禁一愣。
史泽波戴上钢盔,拍拍王德焕的肩笑着说:“我的经验要比你多,战士们都是第一次见到苏军,难免紧张,还是我去更好些。”
走到掩蔽部门口,史泽波转身对王德焕叮嘱道:“战斗打响后,要充分发挥我们的火力优势,在冲锋前要尽可能多杀伤老毛子。记住,只要不是团长直接命令冲锋,你就等我的信号再下令。”
王德焕见史泽波下了决心,知道自己不能再阻拦,一边点头答应,一边喊来警卫排长,命令警卫排长带着警卫排保护史泽波的安全。又命令营防空排,派一个高射机枪组,带一挺12。7mm高射机枪,跟着警卫排一同行动。
山地师在山地作战时,携带笨重的重机枪行动不方便,山地师一直没有配备马克沁重机枪,因此,缺乏步兵压制支援火力。自从北方机械装备公司自己生产出了高射机枪后,下发给各部队做防空武器后,这种弹链供弹的大威力高射机枪,就很受山地师包括其他部队喜爱,在平时训练中,跟多的时候是被山地师作为步兵重机枪使用。
由于考虑到这个团要读力在敌后坚持,没有重武器很难对苏军造成威胁,李瑞芳特意把分配给山地师的火箭筒拨给了他们30具。现在,这个团三个营每个营有10具,各成立了一个反坦克排。一营的这个排,现在都配属在一连阵地上。
一连的阵地在整个伏击阵地的最南端,这次能否全歼苏军,关键就看他们能否堵住苏军。
一连的阵地距离河滩仅有100多米,是伏击圈内距离河边最近的阵地。
一连连指挥所设在一个只有几米高的大土丘后面。到了一连阵地,史泽波首先抓紧时间对反坦克排的阵地进行了调整。
因为苏军押运队伍调整了部署,加强了前锋的力量,史泽波也要适时做出变化,做到敌变我变。
反坦克排的十具火箭筒,原本都部署在了阵地上,如果是打击四辆坦克,即使是在火箭筒有效射程的边缘,两具火箭筒暴打一辆,十具火箭筒也足以让四辆坦克首轮即报销。
可是,现在多出来两辆。而且不仅是打真正的坦克,并且还是移动目标,对于这些拿到火箭筒还没几天的火箭筒手来说,这还是第一次,把握可就不是那么大了。
调整后的部署是,反坦克排把阵地前移40米,警卫排随行掩护。十具火箭筒分成六组间隔二十米横向排开。头四组是两具火箭筒为一组,目的就是要保证战斗一打响,就在最短时间内歼灭苏军坦克。否则,一旦让苏军坦克冲起来,一百多米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坦克几秒钟就能冲到阵地上。
如果让苏军的坦克冲上阵地,部队的伤亡会很大。甚至因为战士们都是第一次在战场上面对这种钢铁怪物,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万一苏军步兵及时跟随上来,一连的阵地还有失守的可能,苏军的车队冒死冲出去,那这次伏击就彻底地失败了。史泽波不能冒这个险。
为了激励火箭筒手,同时也为了不让他们过于紧张,史泽波告诉反坦克排,每击毁一辆苏军坦克,他就用自己的薪饷奖励给他们100元。
一个胆大的年轻战士笑嘻嘻地说:“营长,这可是六辆坦克,那就是六百元,你一个月的薪饷全拿出来也不够。”
排长一瞪眼,训斥道:“就你小子话多。”
史泽波要的就是这种气氛,笑着说:“傻小子,我这个营长的一个月薪饷肯定是不够给。可是,如果你们真把这六辆坦克给我干掉了,我们消灭了老毛子的运输队,我史泽波就立了大功了,战后论功行赏,奖金那是跑不了的,这不就够了。而且,你们打好了,说不定我还能就此升官了,当上团长也说不定,那样一个月的薪饷也足够给你们了。”
史泽波的话,让战士们很兴奋,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紧张心情也消失了大半。
反坦克排和警卫排进入阵地后,史泽波又命令一连长检查部队掩蔽情况,并再次强调宋哲武颁布的“三杀令”。
刚刚部署完毕,一个排的伪蒙军骑兵,就顺着河滩一路跑来。
伪蒙骑兵们有的手中挥舞着雪亮的马刀,有的单手握着横担在马背上的莫辛纳甘骑枪,一路上时而催马奔跑,时而停下来四处查看。
在他们后面三四里,则是苏军那浩浩荡荡由120辆卡车和12辆坦克组成的运输押运车队。
伪蒙军骑兵很警惕,一路上,他们在马上不住地东张西望,有时甚至打马冲上河滩,到他们认为可疑的长满长草的草原上,用手中的马刀拨弄着草丛查看情况。如果没有发现什么,就再打马跑上一阵。
三个营中,除了负责截尾的三营的机炮连和营警卫、侦查等直属部队被部署在河对岸,其他部队的伏击阵地都在这边一字排开,整个伏击阵地有四公里多一点。这是按照苏军车队中卡车的数量计算好的,这么长的距离,正好可以不大不小地把苏军运输队全部装进去。
河谷中,除了伪蒙军骑兵的细碎的马蹄声和运输车队的马达轰鸣声,以及风声和潺潺的流水声,再无其它任何声音,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不过,在这宁静中,又透着那么一点诡异。
伪蒙军骑兵很快就通过了四公里长的伏击圈,来到了一连阵地前面的河滩上。
眼看着这股伪蒙军就要通过一连的阵地了,只要他们一走过去,这次伏击基本就算成功了。
可就在这时出现了意外,正在策马奔跑的一个伪蒙军突然勒住马,向着一连的阵地方向凝神查看起来。
其它伪蒙军也纷纷勒住马,一边询问,一边都端起了手中的骑枪。
伪蒙军的举动吓了史泽波一跳,按他的目测,这时候苏军的运输车队只有一半进入了伏击圈,如果一连的阵地被伪蒙军发现,这次的伏击就失败了。全歼苏军根本不可能,甚至苏军里外配合支援,还很有可能连进到伏击圈内的这部分苏军也会跑掉。这让史泽波不仅冒出了一身冷汗。
是什么情况引起了苏军的注意呢?难道是战士们的钢盔?
第四路军的钢盔,在进入太原前都是从德国进口的,不过并不是德军的M16式钢盔,而是宋哲武按照德军在35年才正式配发的M35式进行了部分改进,在钢盔上加上了伪装网。
这次伏击,为了防止钢盔反射阳光被苏军发现,团里统一要求全体人员都要把钢盔涂抹上泥土。难道是那个战士的钢盔没有按要求做?或是做得不完全,出现了闪光被伪蒙军发现了?。
趴在草丛中的史泽波偏过头,看了看已经转到西边的太阳。现在是下午十四点左右,把伏击时间选在下午,就是为了在伏击苏军后,能利用夜色的掩护,躲过苏军的飞机搜索,安全撤出阵地。
史泽波示意紧张地用目光询问的一连长稳住,然后又透过草丛观察起伪蒙军的动静。
带队的伪蒙军上尉,按照第一个发现情况的那个伪蒙军手指的方向,单手举起骑枪,“啪”第一声,对着远处的草丛就是一枪,然后紧张地注视着那里的动静。
从伪蒙军射击的位置看,那里正是土丘左侧一连的阵地,显然是有什么东西引起了伪蒙军的注意。不过枪声过后,阵地上并没有什么动静,这让史泽波紧张的神经略微放松了下来。
不过,这枪声也让后面的苏军车队猛然停了下来。
观察了一会没见有动静,伪蒙军上尉有些狐疑地又问了那个伪蒙军几句,回头看看已经停下来的车队,一挥手,看样子是命令那个伪蒙军过来查看。
那个伪蒙军有些不情愿地催马走上河滩,直奔一连阵地……
第四百八十九章 抗战苏军很顽强
即使掩蔽的再好,只要这个伪蒙军走到一连的伏击阵地上,也一定会发现那里有埋伏,那时只能提前发起攻击,打一场并不成功的伏击战。
眼看着伪蒙军越走越近,史泽波一颗心又紧张地悬了起来。
突然,伪蒙军的战马猛然发出一声悲鸣,前蹄高高抬起,旋转了一个角度才又落下。由于事发突然,差一点就把这个伪蒙军骑兵摔下马背。
虽然为了不暴露目标,史泽波不敢抬起头来仔细观察,看不到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伪蒙军骑兵所在的那个位置,可是史泽波判断,那个伪蒙军所在的位置,应该离其中一组火箭筒手埋伏的地方不远。
一定是火箭筒手被伪蒙军发现了,史泽波下意识地举起了手枪,准备下达攻击命令。
不过,前面并没有响起枪声,这让史泽波一阵犹豫。
由于草丛的遮挡,从史泽波的位置看去,只能看到那个伪蒙军和他骑的那矮小的蒙古马,看不到埋伏的火箭筒手们的掩蔽位置。
伪蒙军骑兵在马背上低头查看了草丛一会,回过头来有些气急败坏的用蒙语大声喊了几声,引来后面伪蒙军们一片笑声。
伪蒙军上尉远远地又大声用蒙语喊了几句,走上河滩的伪蒙军不再向前搜索查看,而是骑在马背上,在那里端起骑枪,对着一连的阵地连打了几枪,然后又对着一连的阵地仔细查看倾听了一会,见没有什么可疑的动静,这才一勒马,调转马头跑回河滩。
正在史泽波有些不明所以的时候,旁边的一连长,碰了碰史泽波,然后一指两人脸前不远处的一丛高高竖起的坚硬的针茅。史泽波这下明白了,这一定是伪蒙军的马匹被针茅扎伤了,这才没有到阵地附近查看,史泽波不禁暗呼侥幸。
伪蒙军上尉拿出一面小红旗,对着后面的车队摇晃了一阵,然后一催马,带着这一个排的伪蒙军骑兵纵马跑出了伏击圈。
一百二十辆卡车组成的车队足足有三公里长,开动起来浩浩荡荡,十分威风。虽然车队是沿着河滩行驶,可是由于现在是枯水期,河滩相对要干燥许多,车队经过处卷起滚滚烟尘。
尤其是车队中当先的六辆坦克,更是气势惊人,在轰鸣中,钢铁履带将河滩上的鹅卵石碾压的石屑分飞。
因为苏军的行军路线是按照他们的大部队走过的路线在行进,在河谷中是沿着河滩前进的。河滩上,水层浅,只要稍经翻动,就会向上反水,极易被发现,所以这次伏击没有在河滩上埋设地雷。
六辆威风凛凛的t…18,率先进入一营的伏击区域。1000多米的路程,以时速接近20公里的车速行进的坦克,引领着车队很快就来到了伏击圈最南侧的一营一连阵地前面。
当搭载着一个排的苏军步兵的六辆t…18,在快要驶出一连的伏击区时,史泽波手中的枪终于响了。
随着清脆的枪声响起,河谷中平静的气氛被猛然打破。
几公里长的伏击区突然响起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山炮营的十二门75mm山炮和个步兵营的迫击炮发射的密集的炮弹,呼啸着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混乱的车队中,然后在车队周围猛然爆出大团的火光,并掀起大片的烟尘,十几辆卡车当即被掀翻在河滩上,被打中油箱的卡车更是燃起了大火。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苏军车队立刻混乱起来,多数卡车都选择了紧急停车,然后司机和押车的苏军都惊慌地跳下车寻找掩蔽,以躲避横飞的弹片和密集的子弹。
不过,也有部分卡车加大油门冲出了车队,或者选择向前猛冲,试图快速冲出伏击圈;或者慌乱地试图调转车头,想要退回去,这让苏军的车队更加混乱。混乱中,许多来不及跳下来的苏军士兵被摔下了卡车,有的甚至被自己的卡车碾轧而死。
在枪响的同时,一连阵地前几十米处的草丛里,十颗黑黝黝的火箭弹突然飞出,它们拖着长长的白色尾迹,猛扑向六辆耀武扬威的t…18。
对于这样诡异的场面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搭乘在坦克上的那一个排的苏军,他们都惊愕地张大了嘴巴,不知所措地呆坐在坦克上。
这种怪异的东西,从飞行速度来看,它们肯定不会是炮弹?也一定不会是人工投掷的手榴弹?
就在苏军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的瞬间,这些怪异的东西就猛烈地撞击到他们搭乘的坦克上,随即产生了更加猛烈的爆炸。
第一辆和第三辆t…18,都是履带和炮塔分别中了一枚火箭弹,第二、第四和第六辆坦克则只是履带上中弹,而射向第五辆坦克的火箭弹则是擦着坦克的炮塔,越过车队远远地落到了河里爆炸。
侧面装甲只有六毫米的t…18的炮塔,在火箭弹的猛烈爆炸中,两座炮塔连同坦克上的苏军都毫无悬念地被炸飞,同时还引爆了车内的炮弹,两辆坦克破碎的残骸瞬间即被大火和浓烟所包围。
被炸断了履带的三辆坦克,随着履带的脱落,它们的负重轮都陷入沙土中,只能在原地打转而无法前进。车重仅有5。3吨的t…18,在苏联甚至没有被称为轻型坦克,仅被称为小型护卫支援坦克。在被火箭弹炸中履带的瞬间,坦克的一侧被爆炸产生的猛烈冲击波掀起十几厘米高,把车上的苏军都甩了出去。
没有中弹的t…18在急停后,慌乱中本能地转动炮塔搜寻目标,准备还击。
外面猛烈地爆炸让苏军坦克兵明白遭到了伏击,作为坦克兵,他很清楚静止中的坦克是最易遭到反坦克炮袭击的,保护自身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的坦克动起来。因此,稍作停留后,这辆t…18就迅速地调整坦克的走行方向,然后加大马力冲出车队。
就在他冲出车队的瞬间,一个庞大的黑影歪歪斜斜的突然出现在他的前方,完全遮挡住了坦克驾驶员的视野,来不及停车的t…18狠狠地撞在这个不速之客身上上,随着一声巨响,一辆几乎就要凭借速度冲出伏击圈的卡车被撞翻在地,满脸是血的驾驶员刚刚费力地推开车门站起身,就被一发在附近爆炸的炮弹的弹片削去了半个脑袋。
卡车上的苏军都被摔倒地上,摔晕的苏军还好些,能动的刚刚直起了身子,就被密如急雨的子弹打成了筛子。
肇事的t…18虽然没有因为撞车受到什么损伤,可是侧翻的卡车,不仅挡住了它的去路,还完全遮挡住了它的视野和坦克炮射击的角度。这时,已经有部分苏军本能地聚到它的后面,等待着跟随它冲锋。
这辆t…18无奈,只好用车体前原本是用来越障的支架去撞击卡车,意图推开它,清理出前进的道路和设计的角度。
三辆被炸断履带的坦克,这时也以经完全清醒过来,虽然车体无法移动,可是他们的炮塔还都完好无损,都调转炮塔,开始射击起来。这种完全是壮胆般地匆忙射击,完全没有准头,炮弹都远远落到了一连阵地的后面。
史泽波很清楚,这些坦克很快就会找准目标,坦克炮在一二百米内,拔除机枪火力点那可是毫不费力地,必须要尽快把它们打掉。
已经重新装填完火箭弹的火箭筒手们,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又开始发威了,十发火箭弹再次凶狠地扑向这三辆坦克。十发火箭弹都十发准确地击中坦克的铆接炮塔,三辆无法移动的坦克马上被炸得面目全非,腾起了熊熊火焰。
眼看着十发火箭弹都发射出去,而没有中弹的那辆坦克又正在推开翻倒的卡车,气得史泽波狠狠地一拳砸在草地上。暗叹他身边要是再有一门37mm反坦克炮就好了,可惜的是他没有!
焦急的史泽波一眼看到正在扫射惊慌失措、四处乱窜的苏军士兵的高射机枪,这让史泽波眼前不由一亮。
史泽波疾步冲到机枪手身边,对着机枪手大喊:“打那辆汽车的油箱位置。快!”
侧翻的卡车的上部对着一连的阵地方向,油箱在另一侧,要想击中油箱,必须要击穿车厢上的木板。一般的枪支要完成这个任务可能要费些时间,不过这可难不住14。7mm口径的高射机枪。
机枪手略一瞄准,扣下了扳机。
“咚、咚、咚。”随着一阵好似密如急雨的细碎的战鼓声的枪声响起,遮挡住油箱位置的车厢板立刻变成了随着这“战鼓声”起舞的纷飞的白色木屑,那里的车厢板几乎瞬间就不见了踪影,卡车油箱完全暴露出来。
油箱那薄薄的铁皮毫无疑问是阻挡不住高速飞行的14。7mm穿甲弹的,只见火光一闪,一大团火球猛然腾起,卡车和正在试图推开它的坦克瞬间就被这一团火焰笼罩起来。
烈焰中,那辆t…18嘶吼着推开了燃烧的卡车,带着一身火焰冲了出来。
只不过,这时t…18的坦克手已经无心再寻找攻击目标了,坦克上的汽油箱很快就会被引燃,接下来一定会发生爆炸,再不跑,车内的两名乘员都会被活活烧死在坦克里。
可是外面并不比里面安全多少,两人刚刚从火焰中跳了出来,他们的身体就向被疾风吹断了枝干的小树,在十几发高射机枪大口径穿甲弹的打击下,两人的半截身体就飞到了一边。
负责押运的苏军这个步兵营隶属于远东步兵第二军,这个军在中东路时配属在滨海边疆区,他们见识过东北军的战斗力,对于中队很是看不起。加上这一次自从越过唐努山以来,并没有遇到中队的任何抵抗,这更让他们认为中队不堪一击。因此,一路上防备相对要松懈很多。
在猛烈火力突然打击下,毫无准备的苏军立刻乱成一团,苏军营长有心想要指挥部队就地抵抗,可是对方的火力十分猛烈,根本无法聚拢部队,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见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