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26之崛起-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哲武手指一边在地图上滑动着,一边恶狠狠地说:“骑兵军分北上和东进两路,北进的部队就由魏广惠带着他的真正的3万骑兵部队组成,先在锡林格勒盟、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一带待命。在我们到达海拉尔附近时,穿越额仁达布散淖尔(今二连浩特)一带的戈壁滩进入外蒙,直插库伦,既然他们不愿意统一,那就用马刀去和乔巴山以及他的那些蒙古骑兵说话。”
“其余的7万余骑马的步兵,编为两个师,为了掩人耳目,番号暂为补充一师、补充二师,师长就由徐放和赵凤武担任。他们的部队机动能力强,就由他们的部队在一师的左右两翼行动,韩光的骑兵旅在前开路。至于出发的时间,当然是越快越好,只是我们还要等张学良的消息,看他是否答应我们的要求。”
宋哲武的方案,几个人都认为可行,陶蓉补充说:“我们在内蒙草原行军易于保密,可是张学良如果给我们运送弹药物资就不好说了,还要提醒他注意保密。”
箫国栋想了想,提醒宋哲武说:“文戈,救援东北的事是不是还要跟南京方面打个招呼?”
宋哲武点头说:“当然要打招呼,不然给蒋委员长留下我们不服从命令的印象可不是好事,不仅要给蒋介石打招呼,还要让张学良给阎锡山打个招呼。我看这样,一会把我们的要求告诉葛光庭,让他尽快赶回北戴河找张学良。我们下午召开师以上军官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出征的各项工作。张学良那边一有回音,我们就马上给蒋介石去电,我想他是会同意我们救援东北的。”
在下午的军事会议上,除了魏广惠已经回骑兵军,第四路军在涞源的所有旅以上军官都参加了会议。既然宋哲武要亲自率军出征,那他对第四路军的留守部队就要有所安排,宋哲武在宣布他将亲率由张亚飞第一师、骑兵军、韩光的骑兵旅组成的出征大军支援东北军对苏作战,在他离开涞源期间,第四路军留守部队由箫国栋全权负责指挥后,会场上立刻热闹起来。
虽然因为保密的原因,宋哲武并没有提收复外蒙的事情,可仅仅是对苏作战就足以让这些将领们兴奋异常。这些将领中,除了原桂系十九军和西北军过来的,其他的师旅军官都是宋哲武和箫国栋等人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人,这些人中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五六岁,这些年轻人原本就是一听有仗打就乐得蹦高的人,听说要去东北和苏军作战,更是兴奋的了不得,要知道这可是和列强中的传统强国的军队作战。
第四路军自建军以来从没打过败仗,特别是近一年来更是连战连捷,不仅占领过汉口,打败过桂系的绝对主力,还在和国内号称最善战的西北军的交手中屡屡胜出。这样的战绩已经让第四路军的各级军官包括士兵都打出了一种无往而不胜的气势,他们在心理上现在已经不惧怕任何一个对手了。这让宋哲武是既高兴又有些担忧。
会议室里最高兴的人是以张亚飞为首的有出征任务的将领,特别是一师的将领们更是充满自豪和兴奋。每次一有重大的战役、战斗任务,宋哲武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的一师,这足以说明他们第一师是第四路军当之无愧的绝对主力。
当然,在这些人中,最高兴的要数张亚飞这个第一师的师长了。除了他认为这是宋哲武对他的第一师的战斗力绝对满意,他还能感觉得到宋哲武在军事上对他的绝对信任,甚至还有些其它的感受,这些让张亚飞在心里狂喜不已,只是脸上不敢表示出半分。这个时候要是得意忘形,立刻就会被没有任务的众多将领的嫉妒的眼神杀死。
还有一件事也很让张亚飞高兴,那就是他的第一师一次出了两个师长,虽然赵凤武只在他们第一师呆了两个多月,可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一师出去的人。这以后他在师级军官中可就明显要压高宗宝、张涛、梁芳、李思炽这几人一头了。

第二百零一章 大战序曲备战(二)

对于这次出兵东北最不满意的就是张涛,张涛的第三师近一年可是没捞到一次作战的机会,他至今也没有一次可以炫耀的战功,这让张涛早就憋了一口气。所以,在宋哲武出兵湖北时,一肚子怨气的张涛带着他的第三师把太行山的土匪狠狠地清剿了一遍,一时间把太行山里的土匪们打得鸡飞狗跳,都纷纷躲到山西境内,至今也不敢重回河北地面。
虽然第四路军的几次整编,都有很多其它师有战斗经验的骨干编入他的部队,就是十九军和西北军的官兵也是分给他的师最多,让他的第三师战斗力有所提高,可是第三师毕竟没有经历过大战的考验。张涛几次想开口争取任务,可是都被箫国栋的眼神给瞪了回去,张涛知道命令已经下达,要更改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只好暗暗叹口气。
还有两个人虽然也没捞到任务,可是心态比较平静,那就是梁芳和李思炽。虽然他们两人也很想跟宋哲武去东北,可是他们知道这次他们是不可能的,李思炽刚刚加入第四路军,虽然他的师不论从人员编制,还是武器装备都跟张亚飞的一师是一样的,可是李思炽明白,他现在还没有跟宋哲武手下这几个大将争任务的资格;梁芳也很有自知之明,他这个炮兵旅长刚刚升为步兵师师长,不仅对部队需要熟悉,就是步兵战术也需要狠下一番功夫去专研,特别是这是和苏军作战,是决不允许出现一丝的纰漏的。
将领们的神态宋哲武都看在眼里,虽然他也很想率张涛的第三师出征,让第三师也经历战火的考验,积累宝贵的作战经验。可是这是在同苏军作战,这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事,是绝对不容许失败的,张亚飞的第一师在孝感就先行整编了,是全军最先整编完的部队,军官和士兵都已经互相了解熟悉,指挥更运转如意。
接下来,箫国栋又宣布,各师都要抽调一批优秀军官到第一师的各级部队任副职,并一再保证打完这一仗这些人都返回各自的部队。
这是宋哲武的主意,他一向认为第四路军建军时间短,不像桂系和西北军这样的老牌劲旅,他们的各级军官都是经历大小上百战历练出来的,都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而第四路军的各级军官们最缺的就是经验。苏军是世界上数得上的强军之一,同他们作战,无论胜败,对第四路军都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都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虽然受种种原因限制,宋哲武不可能率领更多的部队去东北参战,可是如果能有更多的军官参战,感受到现代战争的气息,对他们也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宋哲武的这个主意,陶蓉尤其赞同,虽然此次作战只有第一师和骑兵军的部队参战,可是这样一来,第四路军的各个部队都可以说具有了和苏军这样的强军作战的经验,这对于快速提高第四路军这支年轻部队的战斗力的益处是十分明显和巨大的。
对于这一点,几个师师长都很理解,也都很支持,在向宋哲武确认打完仗一定要放人回来后,都争着多派些人到一师去。对宋哲武的这个心思理解最深的李思炽和梁芳两人,甚至还主动要求派自己部队的正职军官到一师暂时任副职。
剩下的援军司令部的人员组成、部队的后勤组织、物资的调配等工作,就不用宋哲武来艹心了,这些工作都有箫国栋、陶蓉、李文田几人来安排。
宋哲武估计张学良最快也要明天下午才会给他回话,如果张学良同意他的计划,他再给蒋介石去电,等蒋介石同意,基本也得有一天时间,也就是说,他还有两天的时间来做出征的准备。
宋哲武打算抓紧这两天的时间,到武器研究所和医药研究所去安排布置一下工作。特别是他需要燃烧瓶,对付苏军的坦克那东西也许会管用,他可记得后世那鼎鼎大名的“莫洛托夫鸡尾酒”,只是他只记得好像是用汽油和橡胶末,有的还要添加一些镁粉。好像用白糖和汽油混合也可以。只是不管是哪种方法,具体配置的各种原料的比例他都不知道,他要抓紧要武器所的那些专家们搞出来。
可是还没等他出门,就被一脸焦急之色的麦克拉着伍进把他堵在屋里。这两人是来请战的。
原本给麦克配了一个翻译,可是因为这次会议需要保密,他的翻译进不了会场。所以,对于会议的内容麦克是一无所知,不过麦克从会议上的热烈气氛和那些将领们的不同神态上可以明显感觉到要打仗了。想要问伍进,可是伍进不懂英语,仅靠手语是解释不明白会议内容的。不过,麦克焦急的表情也让伍进眼前一亮,那就是他的空军也许能参战?他现在可不是辎重旅长,他是空军总队司令,看来这个思路是需要尽快转变了。
想到这里,伍进在散会后,立刻就领着焦躁的麦克去找王叙,他知道王叙会说英语。
通过王叙的翻译,麦克知道了会议的内容。同苏军作战!麦克已经不仅是焦虑,他的内心里升起了一种不可言状的兴奋,那是他第一次穿上军装,加入加入航空营时才有的感觉。立刻拉着伍进来找宋哲武。
宋哲武明白两人的来意后,笑着说:“首先,我很想让你们,让我的空军参战,否则我要这么些飞机干嘛?可是我们的飞行员在哪?现在,我们第四路军的飞行员只有你一个人,你也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光杆司令了。我可不能让我们的空军副司令一个人驾驶一战的老飞机上战场去和苏军的战斗机拼命。”
麦克连连摇着头说:“no,no。尊敬的司令,我要纠正你的错误,我们第四路军的空军不是仅仅只有我一个合格而优秀的飞行员,而是有四个;其次,我们的DH…10并不老,苏联人的飞机我见过,他们的许多飞机也是一战时的,姓能要比我们的DH…10差很多,何况我们的DH…10经过您极富远见的建议,现在已经做出了重大改进,它已经焕发了青春,它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如果您同意,我会带着四架飞机参战,我们的飞机一定会给司令一个巨大的惊喜。”
“四名飞行员?”宋哲武对突然冒出来的飞行员既感到惊讶有有些疑惑。
伍进告诉宋哲武,在麦克的劝说下,又有三名教官要求加入第四路军的空军,他还没来得及说,麦克说,他们都参加过一战。
如果有飞行员,宋哲武倒是很想带着飞机去的,他是不会傻到让他的DH…10去和苏军空战的。他的飞机要用在最关键的地方,至少会给苏军的炮兵和坦克制造很大的麻烦。
只是宋哲武还是决定不带飞机去,宋哲武安慰麦克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抓紧时间训练我们的飞行员,这次去东北你们空军就不要去了。”
见麦克又要急得发飙,宋哲武解释说:“从我们这里到满洲里有三千多公里,DH…10的航程只有965公里,一路上需要有四到五座机场,这个工程量太大,而且还要有部队守卫。最关键的是你虽然又增加了三名飞行员,可你要作战,最多也只能带两架飞机去东北,作用有限。”
麦克见宋哲武的语气有些松动,麦克忙说:“司令,您说的很对,DH…10的最大航程虽然有近千公里,可是考虑到天气和草原上没有明显的参照物可以不断地纠正航向,两座机场之间的距离不应该超过700公里。我认为最初的3个机场相距700公里就可以,在接近战场时,因为要给DH…10保留足够的滞空时间,后面的两个机场的距离要近一些。至于机场很简单,只要在草原上随意找到一块平整的地方,修一条200米长的跑道就可以了。”
“只需要200米长的跑道?可是我们的机场跑道为什么那么长?”宋哲武怀疑地问。
对宋哲武这个外行的疑惑,麦克一耸肩说:“这是我们的基地,我们的机场自然要把跑道修的长一些,现在的飞机的发展趋势不仅强调航速,还要求起飞重量要大,对轰炸机尤其如此,为了我们以后新飞机的需要,跑道必须要尽可能的修的长一些。可是我们的DH…10其实起飞和降落姓能非常好,只需要有不到200米就可以,这在草原上并不困难。”
搞清楚机场的问题后,宋哲武下了决心,笑着说:“好!我同意你率两架飞机去参战,你直接受我的司令部指挥。”
马克兴奋的一把抱住伍进,伍进听不懂两人用英语进行的谈话,不过他从麦克的兴奋样子知道宋哲武一定答应了麦克出征的请求,也高兴地说:“司令,我这就回去准备油料物资和地勤人员。”
麦克兴冲冲地说:“司令,我可以带四架飞机出战,而不是两架。”
麦克给宋哲武解释说:“我们已经改装好两架教练机,这两架教练机都加装了滑动的飞行员座舱护罩和12。7MM口径的机关炮,机头和机腹、油箱装上了防护钢板。虽然因为起飞重量增加了,它们不能再携带炸弹。可是12。7MM航炮很管用,对付坦克的上部装甲一点问题都没有,坦克上部的装甲是最薄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驾驶一架飞机,机上的其他人可以从学员里挑选,我们到达战场还要有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如果只是训练他们投弹和射击还是没有问题的。在我们的教练机上还可以安装电台,还可以为地面部队提供苏军的情报。”
“好!”麦克的话让宋哲武大喜,既然有飞机助战,那就要给飞机准备弹药,现在的航弹威力小,他可是已经要武器所研制出了几种高爆炸药。还有燃烧瓶,能不能做得大一些也从飞机上扔下去……
送走了伍进和麦克,兴奋的宋哲武一溜烟的直奔武器研究所。

第二百零二章 大战序曲战和两难(一)

八月,正是素有中国四大火炉城市之称的南京一年中最闷热的时期,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道路、建筑物、车辆,甚至行人,总之是一切的一切都在散发着令人无法忍受的热量。如果说这时南京什么生意最红火,那就非买凉茶的茶棚莫属了。
许多满头大汗的行人都是一头冲进茶棚,扔下一把铜圆,然后连喝几大碗酸甜爽口的酸梅汤或者清凉芬芳的薄荷茶,才满意地结账走人。
虽然,南京的气候及其闷热,可是在蒋介石的新官邸息庐蒋介石的办公室里,虽然门窗紧闭,却是温度适宜。侍卫们早就在屋子里的四角都摆放了盛满冰块的的大铜盆,阵阵凉气正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
不过与屋中适宜的温度不同的是,屋子里的气氛显得有些沉闷。
蒋介石坐在他的巨大的红木写字台后面的靠椅上,微闭着双眼,不停地扫视着坐在沙发上的人们。
在沙发上坐着的人有总参谋长、代理军政部长何应钦、国民政斧军委会参议杨永泰、国民政斧考试院院长、宣传部长戴季陶、国民党政治会议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张群、国民政斧财政部长宋子文、总司令部参谋厅厅长林蔚、北平行营主任何成浚,在角落里还坐着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他就是近来颇受蒋介石宠信的调查通信小组,也被称为“十人团”的首脑戴笠。
他们正在听戴季陶关于“中东路事件”,以及近来苏军在边境大量集结兵力不断越界挑衅的情况介绍。
“……张学良近曰连电中央,倾向于尽快以和平方式结束争端。7月20曰电称:‘现在苏联政斧调动军队,积极筹备,迫近满洲里、绥芬等处,确有以武力压迫情势,决非局部之事故,应请中央预定方策,详为指示……事机危迫,不容再迟,否则,牵动大局,关系重大’。22曰电说得更加明白:‘中央所说苏联未必敢于宣战自然正确,惟某方处心积虑,惟在坐收渔利,就之百般煽惑,惟恐衅端不开,曰来连得报告,昭然有据,倘不幸引起战事,牵涉甚大,诚有不可思议者,钧座洞明国际情形当不以良言为过虑,值此甫告统一之际,元气未充,百务待举,但有避免纷争之术,总以避免为宜,非为东北一隅而言,实为全国前途着想’。”
戴季陶缓了口气,无奈地说:“情况就是这样,张学良现在一心想要由中央出面,跟苏联人谈判。”
这些人里,最了解“中东路事件”前因后果的当属戴季陶、张群、杨永泰和林蔚四人,他们也深知蒋介石现在对东北和张学良的态度;其次是何成浚和戴笠。何成浚是北平行营主任,蒋介石在北平会见张学良,他虽然不在场,可是从张学良见过蒋介石后,马上就返回沈阳发动“中东路事件”来看,何成浚认为中东路事件是蒋介石同意的,至少也是蒋介石默许的。而戴笠最近颇得蒋介石赏识,他主管的情报工作虽然开展工作时间不长,可是颇有建树,关于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甚至还有新近快速蹿红的宋哲武第四路军的情报,都源源不断的递到蒋介石的手中,有关这次“中东路事件”的情报他更不敢马虎了,所以他也大致知道这件事的原委;而对“中东路事件”最不清楚的要数何应钦和宋子文。
宋子文虽身在南京,可是他主管着财政部,现在各处都需要钱,而花钱最多的又是军费。现在国民政斧虽然统一全国,可是财政税收还很混乱,许多地方实力派控制的省份税收根本就收不上来,都以各种理由拖延、甚至拒不上交国库。对于这些地方实力派,不仅他拿他们现在没办法,就是蒋介石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