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杨钊有求于他,按理说,他应该做些手脚。一是因为此前杨钊给了他一些好处,他想还他一个人情。二是他为人老老实实,不愿意害人。因此还是给了他一个合理的答复。

    他对杨钊说道:“杨大人的图谶上有“金刀”二字,如果只是一般的人,并无大碍。但杨大人并非一般之人,乃皇上的心腹,伴君如伴虎,这金刀虽然是握在皇上的手上,但也不是一个吉利的象征。”

    杨钊心急的说道:“丞相知道图谶上的不祥之兆,一定知道如何破解。杨钊诚心诚意请丞相赐教。”

    听了杨钊的几句好话,陈希烈心肠便软了。立即说道:“对你来说,破解也很容易,请皇上更名就免除了灾难。”

    杨钊送给陈希烈一千贯钱作为酬劳,陈希烈说道:“杨大人太客气了,举手之劳用不了这许多。”杨钊说道:“大人为我消除灾难,远不止值这点钱,就是一万贯也不为多。大人放心,这钱是我做生意赚的,不是利用官职弄来的,干净得很,只管收下。”

    吃了别人的手软,拿了别人的手软。陈希烈临别的时候说道:“请皇上更名,杨大人最好不要亲自向皇上说明,也不要让贵妃娘娘说。由其他人向皇上提出,就能免除一切灾祸。”进一步安了杨钊的心。

    回到家里,杨钊显得特别兴奋。妻子裴柔说道:“这样高兴,是不是又升官啦?”杨钊手舞足蹈的说道:“今天解决了一件大事,比升官还要好。你知道吗?我的名字上的这个钊字不好,对我不利。”

    裴柔说道:“那有什么了不起的,京城中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了,我一直把它作为耳旁风,当不得真的。”

    杨钊说道:“真是妇人之见,这图谶乃是人的命根,命根子有了缺陷,那就不得了哪。说不准将来那一天突然发作,让我防不胜防。现在好了,有了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了。你说我应不应该高兴一下?”

    裴柔说道:“什么方法啊,既然是命中注定,就不能解。那些江湖骗子胡乱忽悠你一下,能管用吗?”“什么江湖骗子,是陈宰相告诉的办法。他是朝中公认的玄学大师,当然管用了。我这就去找虢国夫人,请她向皇上提出更改名字。”杨钊说完之后,匆匆离开了杨府。裴柔望着他的背影直摇头,嘴里唠叨:“既然是命中注定的,神仙都不能解,一个玄学大师就能解吗?真是莫名其妙。”

    虢国夫人正准备进宫,杨钊忽然来到面前。她上前握着他的手,笑着说道:“哥哥如今是大忙人了,怎么有时间到我这闲地方来啊?”

    杨钊转身对身后的一名工匠挥了一下手,那名工匠立即走到准备出发的虢国夫人的车旁,在上面一阵忙碌,车蓬的檐子上立即加上了几颗夜明珠。夜明珠闪闪发光,本来已经十分豪华的马车,更显阔气。

    “哟,这珠子很昂贵吧,装到车上,我这车子就提高了一个档次。哥哥在万忙之中还想到小妹,真是万分感谢。”

    杨钊说道:“吃水不忘挖井人,如果不是妹妹带我进宫,哪有我杨钊的今日?给妹妹做点小事,还不应该吗?不用谢。”

    “哥哥是要进宫吧,坐我的车一起走好了。”杨玉瑶拉着杨钊向车门走去。杨钊说道:“现在已经十月了,过几天皇上便要去华清宫了。来回一百多里,去一趟也不容易,我还真有要事向皇上汇报。”

    两人上了车,杨钊对虢国夫人说道:“不知妹妹知不知道我的图谶的事。”杨玉瑶不以为然的说道:“这事到处传,我早就知道了,那些流言蜚语不要信它,皇上宠爱,那来祸事。”

    杨钊说道:“不信不行啊,其实解除也很容易,只要皇上为我更名就行了。”虢国夫人说道:“这事容易,就包在我身上。今天中午你就在宫中吃午饭,我向皇上提起准能成。”

    进入宫殿,殿内传出唐玄宗吹奏的特别萧声。杨玉瑶旋风似的飘了进去,杨钊停下脚步。皇帝正在吹萧,现在正在兴头上,他不敢打扰。呆在宫外,围绕着太液池散步。

    他安排好时间,要等待到快吃午饭的时候,再向唐玄宗汇报。完成之后,正好到吃午饭的时间。如果早了他不便久留宫中,错过了时间,就达不到此行的目的。

    宫中乐曲一支接一支的演奏,杨钊对此不感兴趣。他是门外汉,乐曲虽然十分动听,但杨钊享受不了。此时此刻他只想一件事,就是尽快换了名字。因此虽然是在散步,心情却十分不安。好不容易熬了半个上午,杨钊进了宫门,唐玄宗已经有些累了,正想换换口味。

    见到杨钊立刻向他招手:“是不是有事向我汇报啊?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宫来了。”杨钊上前,行君臣之礼,唐玄宗说道:“免了,力士为杨爱卿搬把椅子来,让他坐着汇报。”

    杨钊立即说道:“谢皇上,杨钊不敢,杨钊还是站着向皇上汇报吧。”朝廷的礼仪有规定,大臣在皇帝面前是不能坐着的,那样不就是与皇帝并肩了吗?如果追究起来,那可是欺君之罪,杀头都不过分。

    杨钊在名字未改之前,显得小心翼翼,不敢做越格的事。这次汇报,杨钊作了充分准备,他说得很仔细很具体。唐玄宗十分满意,他吩咐高力士,中午设家宴,招待杨钊。

    酒桌之上,唐玄宗对杨钊说道:“爱卿辛苦了,有了林甫、王鉷和爱卿,朕才能这样放心的享乐。你们为朕掌管朝廷,朕决不会亏待你们,好好干。”

    杨钊说道:“能够为皇上办事,是杨钊的光荣,为了皇上,杨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就是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皇上的恩典。”

    虢国夫人乘机说道:“哥哥对皇上忠贞不渝,应该改名叫国忠,衷心为国,为了皇上的社稷江山。”唐玄宗说道:“姨娘这提议很好,以后你就叫国忠,朕叫起来也顺口。”杨钊立即跪下:“谢皇上赐名,国忠永远牢记在心。”

第五十二章 杨钊犯忌请求改姓名 仙芝好战兵败怛罗斯(三)() 
天宝九年十月,唐玄宗准备去华清宫休养,临行前上了一次朝。当大臣们奏报完工作之后,他说道:“太府卿杨钊,掌管钱粮,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对国家一片忠心。朕今天特别为他赐名“国忠”,但姓氏不改,仍然姓杨。”

    杨国忠立即跪下高声说道:“臣杨国忠谢主隆恩。”从此杨钊便成了杨国忠。

    回到家里,他将所有的家人都招集到一起,对他们说道:“皇上已经为我赐名,从今之后,我不再叫杨钊,叫杨国忠。你们都记住了,如果听到有人背地里叫我杨钊,你们要告诉我那人是谁。”

    裴柔说道:“皇上为你更名,多气派啊,只有他特别宠信的人,才有这种待遇。”杨国忠说道:“那当然,从此以后,我的图谶没有了刀剑,好运会接踵而来。”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确实官运亨通,两年之后就接替李林甫,成了首席宰相,但并没有改变他的结局。

    虽然唐玄宗为他改名,从名字中去掉了金刀,但并没有改变他刀剑加身的命运,不到六年,他便死于刀剑之下。

    高仙芝在与吐蕃的战争中,连续取得胜利,而且缴获了许多财宝。名利双收,极大的膨胀了他的信心和对财富欲望。但是程千里、毕思琛等人与他并不是一条心。如果稍不注意,将他的不光彩的事通到朝廷,那就不好办了。他不能为所欲为,内心装着事,自然就表现出来了。

    封常清知道他的内心,对他说道:“程千里不是易予之辈,在安西都护府不起好作用。元帅得想法子,给他安个什么罪名才好。”高仙芝说道:“你的心思我知道,不就是程千里挡了你的道吗?只要我还在安西都护府,他程千里就不会超过你封长清。”“要是你高升了呢,和夫蒙灵眢一样进了京城,安西只怕要落到程千里的手上了。我们这些跟随元帅的人,只怕要靠边站了。”封常清说道。

    高仙芝若有所思,对封常清说道:“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不够厚道。给程千里定罪,你下得了手吗?再说皇上是什么人啊,天子,能忽悠吗?弄得不好,会惹来一身的麻烦。一起共事的人,不能太刻薄。我是想将他弄走,但不是定罪,最好是能体面的到别的军镇去。”

    段秀实早就来到两人的身边,他们是一路人,高仙芝也没有回避。他插嘴说道:“元帅的想法的确仁义,最好能让皇上知道元帅的心思。皇上一旦知道了程千里不能与元帅合作,一定要调离他。”

    高仙芝说道:“我总不能直接向皇上上奏折,请求调走程行里吧?”段秀实说道:“元帅不必提程千里的名,只推荐封将军为安西都护府副都督,皇上一定知道元帅内心想的是什么。”高仙芝眼睛一亮,笑着说道:“你这家伙鬼点子不少,本帅就试一试。”

    高仙芝的奏折到了唐玄宗的手上,打了胜仗,唐玄宗当然信任他。立即叫来夫蒙灵眢,对他说道:“封常清这人如何?仙芝上奏他担任安西副都督。爱卿以为如何?”夫蒙灵眢说道:“启奏皇上,封常清是一文人,形象极差,不能上阵杀敌。与程千里相比,他文才高些,但武艺差得太远。”

    唐玄宗说道:“这段时间仙芝打了许多胜仗,他向朝廷不断提这个要求,是想将千里调离安西啊。”夫蒙灵眢立即说道:“启奏皇上,程千里的本领不在高仙芝之下,两人在一起,难免相互不服。臣上奏程千里到北庭都护府担任都督,他一定会效忠皇上保卫边疆。”

    唐玄宗采纳了夫蒙灵眢的建议,让程千里到北庭都护府担任都督。圣旨到了安西,程千里调走了,但封常清没能担任副都督。不大合拍的毕思琛也调离了安西都护府。经过几年的内部整顿,原来的对立面,强硬的都搬走了,剩下的也都附和他,跟在他的身边。他的亲信,都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他更加崇拜。

    他成了安西都护府的土皇帝,一言九鼎。这使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便想用武力征服西域各小国,从中得些好处。

    这天他与封常清、段秀实闲聊,对封常清说道:“边境安宁,久无战事,军士们戎边辛苦。单靠朝廷的奉禄,不能满足,要想些办法让他们安心。但是向那里要钱呢?”

    封常清说道:“现在大食国勃兴于西方,不断向东扩张,他们征服了一些小国,这些小国立场不稳,我们可以拿他们开刀,以争夺西域的统治地位为名,捞些好处,为官兵加加奉禄如何?”

    段秀实说道:“安国、火寻、戊地、石国、吐火罗等国,前一段时间倒向大食国。元帅正准备对他们用兵,不想大食国要按时交纳沉重的赋税,这些小国不堪重负,他们又倒向我们大唐,向我国称臣。动武没有口实,找不到借口,不好办啊。”

    封常清说道:“由于大帅在西域的声誉高,这些小国闻风丧胆,加之实施了有效的对策,有效地遏止了大食向东继续扩张的势头。他们全心全意维护大唐,不好用兵。”

    高仙芝说道:“现在的局面大好,我们反倒无用武之地。长时间没有胜仗报到皇上那里,皇上会逐渐的忘记我们的。”封常清说道:“皇上好大喜功,特别喜欢边疆打胜仗,元帅是想顺从皇上的喜好,打个大胜仗报上去。”

    段秀实说道:“你这是歪注意,元帅怎能不顾大局,欺凌已经顺从了的小国。肆意作威作福,有损大唐在小国中的形象。”高仙芝说道:“这些小国都是墙头草,他们现在臣服我们,如果长期不闻不问,他们就会逐渐疏远,认为我们不行,会倒向大食。虽然我们安西军在西域这些小国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但如果久不用兵,他们就会淡忘的。”

    封常清知道高仙芝心里想的是钱财,立即说道:“元帅分析得透析,现在的石国就有不服的苗头,我们就拿石国开刀。”高仙芝说道:“封二的这注意好,石国虽然对我们表面臣服,但他们的国王内心不服。他们仗着有几个钱,趾高气扬,有必要给他们一点教训。秀实做好出征的准备,封二留守。”

    段秀实答应一声:“是﹗”起身离开。走出之后摇了摇头,自言自语的说道:“醉翁之意不在酒,钱财是个好东西,人人都喜欢,元帅也不例外。他早有此心,想好了计策,准备夺取石国的钱物了。可是边境从此就不得安宁了,这些小国无力反抗,他们就会请大食国的帮助。如果皇上要求征讨大食,鹿死谁手,不得而知。”

第五十二章 杨钊犯忌请求改姓名 仙芝好战兵败怛罗斯(四)() 
石国是昭武九姓之一,都城设在拓折城①,地处丝绸之路的中间。当时那里的农业发达,而且居民善于经商,可谓富甲西方。高仙芝垂涎石国的财富,早就想要掠为己有。天宝九年,高仙芝诬告石国王“无蕃臣礼”,上奏唐玄宗,请求领兵前去讨伐。

    其实当时石国与唐朝关系是很不错的,据《册府元龟》记载,石国对唐朝一直朝贡不断,天宝八年,还派王太子远恩入关朝觐。唐玄宗没有作调查,不知真实情况,听了高仙芝的一面之词。立即准奏,让高仙芝挂帅,征讨石国。

    对比西域各国,石国国王对唐朝的态度可以说是比较恭顺和真诚的。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继位之后,因为对唐朝忠诚,曾被唐玄宗皇帝册封为怀化王,并赐予优待以及免除罪责的铁券。

    接到皇帝的圣旨,高仙芝立即亲自点兵,任命李嗣业为先锋官,段秀实为裨将,带领两万唐军,浩浩荡荡向石国进发。

    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十分尊敬唐朝,根本没有想到唐军会来攻打他们。唐军到石国,兵临城下之后,石国的军队并没有抵抗。

    国王那俱车鼻施亲自到两军阵前,对唐军的先锋官李嗣业说道:“石国臣民,心仪元帅已久,我特来迎接高仙芝元帅进城,以示我们石国对大唐的尊敬。”对方没有抵抗,李嗣业不好进军,报告高仙芝。

    高仙芝没有进城,而是在军营中接见了那俱车鼻施,对他说道:“皇上认为,石国的臣民轻视大唐,特命本帅前来征剿。”

    那俱车鼻施说道:“此乃无稽之谈,元帅明察,石国自国王以下,人人敬仰唐朝,送给皇上的贡品,都是我们石国的国宝,是最好的。”

    高仙芝说道:“本帅遵照圣旨行事,目的是消灭石国,没有进行谈判的责任。没有必要设立谈判桌,你现在只有投降,让大军进城。”

    高仙芝无视那俱车鼻施的要求,一定要用武力征服他。那俱车鼻施心想,如果让唐军进城,少不了要付出大量的财富,那样对石国的利益损害太大。

    但在军事上又无法与唐军对抗,万般无奈,他拿出了唐玄宗赐给他的免死铁券,对高仙芝说道:“我是玄宗皇帝封的怀化王,有皇上的免死铁券,我要面见皇上,向他说明情况。”

    高仙芝便对那俱车鼻施说道:“我就是根据皇上的旨意办的,你去长安也没有用。”那俱车鼻施见高仙芝阻挠,但他现在只有这一根救命稻草,降低身分说道:“请求元帅让我进京面圣,皇上听信了谣言,不了解我们这里的情况,我向他说明情况后,一定会改变主意的。”

    高仙芝非常吃惊,他的确蒙骗了唐玄宗,如果让唐玄宗知道了内情,唐玄宗从边疆安宁的总体利益出发,就不会同意他穷兵黩武的政策了,说不定他的安西都督的头衔都保不住了。

    高仙芝不能让那俱车鼻施见到唐玄宗,一时之间犹豫不决。段秀实上前说道:“国王要见皇上,元帅可以破例,在皇上面前说清楚了,免得妄动干戈。”他想出了一条计策,能以最小的代价,灭掉石国。立即将上疏送到了高仙芝的手上。

    高仙芝看过之后,眼睛一亮,对那俱车鼻施说道:“既然达不成一致的意见,怀化王要面见皇上,当然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要有皇上的圣旨,我一切照办。”

    那俱车鼻施信以为真,带了随行官员,向长安进发。双方协议好,那俱车鼻施不回转,唐军不得动武。

    高仙芝假意遣段秀石送那俱车鼻施到长安,立即写了一份奏折,向唐玄宗报告,灭了石国,活捉国王那俱车鼻施,现押解进京。

    段秀实拿着密奏,在到达长安之前将那俱车鼻施杀害,并向唐玄宗报告,那俱车鼻施等战俘,在途中企图脱逃,万不得已将他们正法。

    唐玄宗接到高仙芝的奏折,十分高兴,让段秀实带口谕:“仙芝西征有功,凯旋之后进京上奏,必有封赏。”

    整个石国,都把希望寄托在国王的身上,没有对唐军进行有效防备。高仙芝就在那俱车鼻施出走两日之后,断然下令,出兵掩袭,对石国进行血洗。

    石国的军队本就不是唐军的对手,加上乘其不备,唐军攻击奏效,石国的军队乱成一团,很快就被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