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亨对李辅国招了一下手,示意他坐下,对他说道:“你说的不假,不但那个卢其儒,还有那两个只有一条胳膊的,也经常在东宫的门前活动。这两人一定也是杨国忠的人,我在遭受煎熬,日子难过啊。”

    李辅国奏到李亨的跟前说道:“他们三人是一伙的,卢其儒是头,一切都得听卢其儒的,我观察他们对杨国忠也不是死心塌地。如果能和崔光远一样,帮助殿下,那就可以不让杨国忠拿到把柄了。”

    李亨说道:“我现在郁闷的很,父皇宠信贵妃娘娘,十几年来每个冬天都要在华清宫住上半年,朝政都交给首席宰相。前十多年李林甫主持朝政,打击有才能的人,但还能讲些规矩。任用杨国忠之后,朝廷中的规矩都没了。朝政的风气坏了,要改正就十分艰难,这是将来的事,还可以慢慢来。但现在迫在眉睫的事是杨国忠对我的威胁,我与他格格不入,他也知道父皇年事已高,将来的日子不好过,派人盯着我,要拿到把柄除掉本宫。要不是安禄山反判,我只怕已经中了他的暗算。”

    李辅国说道:“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张均在太子府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太子左庶子,对殿下甚是忠心,殿下也很信任他。何不请他来讨论一下对策?再不想办法,只怕要任人宰割了。”

    李亨说道:“张均兄弟确有治国之才,曾经写过一封信,对时局十分清楚。现在东宫到处都是杨国忠的耳目,我怕他到东宫来会惹下麻烦。”

    李辅国说道:“以前宫中的护卫都是高力士安排,现在贵妃娘娘也插手进来了,她安排的人都是杨国忠选的,但他们只能在东宫之外。太子请张氏兄弟来,我为太子打掩护挡在门外,量他们也不敢来。”

    李亨说道:“不行,你还记得天宝五年的皇甫惟明和韦坚的案子吗?那样更会惹火烧身,杨国忠是铁了心要与我作对,还是先忍一忍吧。”

    李辅国说道:“郭子仪已经拿下了太原,河北省已经有一大半回到了朝廷的手里了,刘正臣也攻克了平卢,两面夹击蓟城,叛军的老巢就要被端掉了。洛阳的安禄山也是四面楚歌,皇上已经命令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东出潼关,直击洛阳。南阳的鲁炅,河南的李祗,都在向洛阳进军。叛军瓦解在即,再不想办法,让杨国忠占了先机,殿下就被动了。奴才认为,殿下是到了搏击的时候了,不能再等。”

    李亨犹豫不决,正在这时,宁亲公主来了,走进宫门便大声叫道:“三哥在那里啊?妹妹来看望你了。侄儿李侗的一岁生日就要到了,也不庆贺一下。”

    李亨眼睛一亮,起身迎接。进入房内,宁亲公主将一个信笺交给他。轻声说道:“我来的时候,有一个少一只胳膊的护卫跟着。天下缺人了,让没有胳膊的残废来守卫皇宫,真是有辱皇宫的体面。”

    李亨说道:“是贵妃娘娘选的,隔墙有耳,说话注意分寸。”看过信后,对宁亲公主说道:“驸马的想法很好,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做生日父皇不会同意,强行举行,又落下口实。以后你多来东宫,哥哥亲自迎接。”

    宁亲公主向门外瞟了一眼,大声说道:“平常人家的儿子到了生日,也要庆贺一番,这太子的儿子做生日就不行了吗?宫中那来这多规矩?哥哥胆小,我去向父皇说去,皇帝的亲孙子还不如一个平民百姓人家的孩子吗?他不能只顾着和贵妃娘娘玩乐,就不管儿孙了。”

    李亨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轻声对她说道:“有劳妹妹了,但不能硬来,要讲讲策略,你向父皇提出来,只能软泡。”

    第二天唐玄宗招见李亨到紫宸殿,对他说道:“孙儿的生日就要到了,我们帝王家里,也不能不过生日。你小范围的庆贺一下,不要闹得太大。”

    李亨说道:“现在国难还没有消除,儿臣想前线的将士都在血战,为平定叛乱流血流汗。小孩子的生日不是大事,没有打算庆贺。”

    “前方的战事已经好转,这仗不会打得太久,朕已经下旨,两月之内平定叛乱。生日嘛,不要太奢侈,但也不能不过,小范围搞一下。朕就不参加了,送两个字给孙儿吧。”唐玄宗让高力士拿来一幅字递到李亨的手上。李亨恭敬的接在手上。

    有了皇帝的恩准,李亨便以庆贺儿子的生日为名,举行家宴,邀请客人,张均兄弟自然在其中。张均第一个到达太子宫内,李亨将他接入书房。两人便直接进入主题,讨论起大事来。

    李亨说道:“这些年我过得并不轻松,自从被册立太子之后,就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了,一直倍受煎熬。李林甫掌权的时候,我是胆战心惊。现在杨国忠更是不把我放在眼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我现在虽然正当壮年,但两鬓已经出现了白发,显出了老态。而父皇似乎越活越年轻,不但身体十分健旺,而且对权力的欲望丝毫没有减弱,至今不让我这个储君插手任何朝廷事务。开始我并没有想做太子,现在已经做了,就不能轻易退让。你是我信得过的人,帮我出出注意。”

    张均说道:“皇上已经进入古稀之年,年轻时虽然英明果决。但年老之后,难免不出现糊涂。如果按现在的局面,太子殿下的威胁巨大。安禄山反叛,这样大的事情,按理说平叛应该由殿下来挂帅,朝堂之上我几次上奏,请求殿下挂帅,可是皇上为了照顾杨国忠的要求,让荣王李琬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

    李亨说道:“父皇是不想交权啊,李琬薨故之后,军中竟然不设元帅,由宰相府和兵部统筹全国平叛战争,我这个太子仍然是个闲人哪。我就是不甘心,国家到了生死存亡关键时刻,我这个储君成了无为之人。”

    张均说道:“皇上只听杨国忠一人的话,其他大臣的任何建议,只要杨国忠反对,他不会赞成。主要原因是贵妃娘娘,她硬挺杨国忠,皇上爱屋及乌。”

    李亨说道:“现在前方战事发生转折,朝廷用三倍于敌人的兵力进行围剿,如果不犯错误,叛军很快就会被消灭。平息叛乱之后,杨国忠的地位就更加巩固了,而本宫的日子就会越来越艰难。”

第一百二十五章 形势有利唐臣怀心事 陷入苦战燕皇解忧愁3() 
    张均没有想到李亨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但还是为他打气。【道:“我知道殿下不是一个认命的人,当年李林甫下好了套,让殿下去钻,企图废掉殿下太子的头衔,殿下都能忍让,得到皇上的同情,保住了储君的地位。现在的杨国忠比当年的李林甫还要恶毒,而且纠结了一帮人。殿下要学习越王勾践,明里忍让,暗中积蓄力量,到时一击成功。”

    李亨说道:“目前的形势比当年又不相同了,杨国忠视我这个太子如无物,全然不把我当回事。更令我担心的是,父皇对杨贵妃的宠爱超出了常规,现在他年龄虽大,还比较精明,但随着年龄的老化,他不可能保持这样旺盛的精力,总有犯糊涂的时候,我最担心的是,父皇会不会走上高宗皇帝的老路。”

    张均说道:“有杨国忠的支持,逐渐架空皇上,借皇帝的口,将权力转到贵妃娘娘身上,不是没有可能。殿下要防患于未然,必须抓住两个人,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和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能有这两个人支持殿下,贵妃娘娘想架空皇上,就不可能了。”

    李亨说道:“高力士对父皇忠心耿耿,但会不会偏袒贵妃娘娘就很难说了,陈玄礼掌管禁军,皇宫的安全捏在他手上,是应该争取过来。但只有这两个人,还是显得力量不足。你精通史集,对杨国忠也十分了解,对朝堂上文武官员,也很熟悉。我不能坐以待毙,找你来就是商量对策。不要有任何顾虑,将来登基,你就是首席宰相。”

    张均说道:“我对殿下一片忠心,怒我直言,殿下的处境是很不好,杨国忠敢这样肆无忌惮的在朝中胡作非为,一方面是仗的是贵妃娘娘的势。另一方面,他拉拢了一帮人,还有一帮为他出谋划策的人。他逼反安禄山可能是对付殿下的一个阴谋。他想拉拢安禄山,但安禄山不买他的账,因此便与安禄山斗,要置他于死地。皇上因为安禄山军功太大,不好动他,采用中立的立场。他就千方百计的对他施压,捉拿他的门客,剪除他的亲信,直至将他逼反。他阻止殿下参与平叛,由宰相府直接协调军队,便与前线的军官有联系。如果平叛成功,他就会与一些功臣建立牢固的利益关系。那时候他集中力量对付殿下,宫廷之内有贵妃娘娘支持,朝中有一帮跟随他的官员支持,再加上军队里将帅支持。说不定他还想做一回武三思,让贵妃娘娘做武则天呢?因此殿下必须有所准备,在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我们兄弟是可以为殿下两肋插刀的人,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兄弟在朝中物色人员,殿下私下里也要找人帮助。军队之中,郭子仪直得信赖,殿下可以拉垅他。此人年龄虽然大一点,但文韬武略了然于胸,是个帅才。而且办事公正,军中有他支持,就不怕杨国忠胡来。”

    这话说到了李亨的心坎里了,他说道:“我最担心的就是杨国忠胡来,这段时间一直郁郁寡欢,并非担心安禄山的叛军,实则是担心杨国忠,生怕我有什么错处被他拿到。现在要下定决心,生死存亡面前,搏上一回。”

    有人来喊,客人都到齐了,开宴了。李亨与张均匆匆入席,与张自同坐一桌,席间,几人又讨论了一回。

    这段时间,杨国忠是最高兴的,前线的战事好转,他就要成功了。心情舒畅,便在宏发酒楼举行宴会,请他的几个谋士喝酒。

    窦华说道:“安禄山造反被丞相言中,说明丞相有前瞻性,比皇上的见解还要高。如果用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平息了这场叛乱,便更是功不可没首席宰相的位置进一步巩固,没有人能取代,其地位要超过当年的李林甫。再加上贵妃娘娘的支持,皇上的宠信,再也没有人敢于和丞相作对了。这当今的朝政就得姓杨,由丞相说了算。”

    宋昱说道:“皇上在位的时候,有贵妃娘娘的支持,相爷不用怕谁。但玄宗皇帝已经七十二岁了,李林甫、鲜于仲通、章仇兼琼等人都没有活过七十岁。高祖皇帝、太宗皇帝、高宗皇帝、中宗皇帝、睿宗皇帝都没有活过五十五岁。皇上到了这个年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不测。一旦皇上驾崩,太子就是继承者,一旦李亨登基,相爷就要靠边站了。”

    杨国忠说道:“宋昱说的很对,目前我与太子的关系太恶劣了,去年想打击他一下,将张氏兄弟贬到州郡。不想才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又进了京城。朝堂之上,张均公然要让太子挂帅平叛,如果不是我极力反对,很可能让他得逞。现在皇上全部心思都对着安禄山,一心一意进行平叛,安禄山不除,他不会做其他的事。因此现在不是攻击太子的时候,必须拿到安禄山的人头之后,才有机会对李亨下手。”

    窦华说道:“安禄山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他有多少兵,还能坚持多久。只要全面出击,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这时候就要着手废除太子的准备,我敢断言,如果李亨顺利登基,丞相不是靠边站的问题,而是要人头落地。”张渐说道:“新加入的卢其儒怎么样?他在宫中监视,找罪证还不容易吗?就把这任务交给他。”

    杨国忠挥了一下手说道:“还是张渐了解我,他已经答应,三个月之内找到罪证。他是个很有见地之人,建议潼关主力攻击洛阳。现在的问题还是要尽快消灭安禄山。目前朝廷虽然占了上风,但安禄山还在顽抗。只有解决了安禄山之后,再来解决太子的问题。”

    出了宏发酒楼,杨国忠急不可待的到皇宫,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河北的进攻非常顺利,郭子仪李光弼节节胜利。潼关有二十万大军,应该有所作为。安禄山已经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了,李祗和鲁炅也应该主动进攻。早一天平叛结束,老百姓就早一天过上太平的日子。”

    上奏内容与唐玄宗想法完全吻合,他更是急不可待,对杨国忠说道:“从社稷稳定的角度上说,老百姓更需要安静的生活。因此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叛乱。目前朝廷节节胜利,证明叛军的锋锐已经过去,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了。”

    杨国忠说道:“皇上英明,叛军黔驴技穷,已经没有能力与朝廷相抗了。为了减轻朝廷的负担,越早歼灭叛军越好。臣上奏向叛军全面进攻,四面出击。”

第一百二十五章 形势有利唐臣怀心事 陷入苦战燕皇解忧愁4() 
    唐玄宗听了杨国忠的上奏,十分兴奋。对他说道:“中书省立即拟旨:催促平卢节度使刘正臣和安东副都督王玄志快速出动,自东北向西南进攻蓟城。郭子仪兵分两路,一路向东北进攻蓟城与刘正臣合力夹击史思明,一路南下,渡过黄河进攻洛阳。哥舒翰出潼关从陕郡方向进攻洛阳。鲁炅率领岭南、黔中、荆襄之兵从南面进攻洛阳。李祗、李随攻击陈留、邺城,从东面进攻洛阳。”

    消息传到了洛阳,安禄山十分担心,但他嘴上并没有软弱,对大臣们说道:“唐朝摆出四面合围的架势,五路军队从多个方向攻击洛阳和蓟城,想一举歼灭我们。谈何容易,李隆基的这个想法已经脱离了现实。他想得美,但脱离了实际,就很难做到,朕已经有破敌的策略了。”

    燕朝军队受到节制,在各个战场上陷入苦战,原先那种势如破竹的气势一扫而光。前线传来的战报,都是败退。奏折雪片似的传到洛阳。安禄山看到的到处都是请求朝廷派兵增援和退却失利的报告和奏折,心急如焚。开始还能强忍着批阅,将前线将帅的奏折放到朝堂之上讨论。但前线的战事十分艰苦,上奏的全部是失利的奏折,将帅叫苦连天。他手中无兵可调,无可奈何。到了后来,再也按捺不住了,在燕朝的殿堂之上,大发脾气。

    严庄出班上奏:“皇上息怒,我军虽然一时受到挫折,但根基未动。只要将士团结一心,还有获胜的可能。”

    安禄山说道:“可能个屁,现在平卢已经丢了,云中、太原、常山都丢了,我军被分隔两处。南边被鲁炅阻于滍水河边,东面受阻于雍丘,主力卡在潼关,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当时你教我反,说是万无一失,这万无一失何来?”

    高尚又接着上奏:“启奏皇上,前线虽然没有了开始时的锐气,但两军仍然是处于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现在调整部署,有意放弃一些地盘,集中优势兵力,攻南一点,打几个象样的胜仗,主动权还在我们手上。”

    安禄山说道:“你也是一个只会出歪点子的人,蛊惑我学习刘邦,好了,现在陷入困境,你这狗头也只会说空话。到处受制于人,如何调整部署啊?”

    张通儒上奏:“启奏皇上,现在唐朝改变战略,重点进攻河北,平卢、云中、太原、常山已经丢失了。史思明和蔡希德收缩防守,部署是正确的。但是河北地区,我军与唐朝相比,是一比三。长期下去,史思明、蔡希德等人未必顶得住。臣上奏从潼关抽调田乾真军团回攻河北,从侧面攻击太原,以解蓟城的围困。蓟城是我们燕国的根据地,一旦丢失,对全军的士气打击太大。没有了士气,离失败就不远了。请皇上定夺。”

    安禄山坐得久了,全身上下都不舒服,内脏隐隐作痛。没有好气的说道:“田乾真军团去增援河北,潼关哥舒翰的二十万主力,谁来抵挡?他们要挥兵南下,攻击洛阳,朝廷怎么办?”

    达奚珣上奏:“启奏皇上,今年的春耕,各个郡县抓得很紧,各种作物全部种下去了,而且小麦的长势很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军粮不用发愁了。”他见安禄山一直在发脾气,想缓和一下气氛。

    安禄山并没有高兴,但是达奚珣与严庄、张通儒等人不同,他不便发作。冷冷的说道:“长势好也要得两个月之后收割,又有何用呢?现在的急所是要止住唐军对河北的攻击。”

    燕朝的群臣一个个灰心丧气,搭拉着脑袋,有精无彩,提不起精神来,朝堂之上死气沉沉。呼延宝金本想上奏,看到安禄山的心情不好,知道也会招来一顿臭骂。这样太不划算。他与田乾真情感深厚,担任太府卿之后,就在洛阳为田乾真找到了一幢房子,前几天将诸葛芙蓉接到了洛阳。

    田乾真想念诸葛芙蓉念,向安禄山上奏折,请求回洛阳汇报当前局势。他与崔乾佑商议:“唐军人数多,物资供应充足,能长期坚持的特点,现在四面合围,如果坚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战术,我们很难对抗。应该说李隆基的这个部署是一个很好的战略部署。要打破它,就只有利用他急于求成的心里,干扰前线主帅的的战术,使唐朝的前线将帅与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