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十五章 不赏功臣玄宗两边扶 寻找罪证李岘查安府(一)() 
北虏烽烟乱如麻,将士血战净胡沙。

    消灭敌国风波静,遥望京城心不佳。

    安禄山虽然有心事,他还是比较乐观的,面对情绪不好的将军们说道:“契丹人杀乐静公主反叛我大唐之后,闹了几年,现在全歼了他们,我们为朝廷立了大功。大家的心情都放好一些,杨国忠是跟我们过不去,但皇上是英明的,一定会重赏我们,大家都高兴起来。喝酒,我敬你们一杯。”

    啊史那承庆说道:“安帅好心情,我们可高兴不起来,贾副元帅在蓟城留守时说,大帅这次不管是消灭了契丹,还是让契丹跑了,都得进京。但是朝廷中已经没有位置了,安帅打仗行,治理朝政没有优势,只有养老了。安帅进京养老,我们这些跟随安帅出生入死的战将怎么办?”

    蔡希德说道:“贾循心术不正,与杨国忠打得火热。皇上已经老了,在内宫宠爱贵妃娘娘,处理朝政事务上依赖杨国忠。现在东北太平了,安帅就无用武之地了。如果让贾循来做范阳节度使,我就解甲归田。”啊史那承庆当即附和:““跟着他还不如去做茶叶买卖。”还有人叹气,众将情绪低落,以至胜利后的庆功宴搞得不欢而散,高级将领都有不祥之感。

    打扫战场之后,缴获的军用物资堆积如山,史思明都没有心思去分配。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走进安禄山帅帐,此时蔡希德和啊史那承庆已经在坐。安禄山见史思明进来,高兴的说道:“思明来得正好,这一仗平卢军损失很大,可以在投降的俘虏中补充兵员。将缴获的军用物资先由你们挑选,剩下的再分给其他军队。”“谢谢安帅对平卢的关爱,契丹人灭了,安帅很快就要进京了,平卢的前线已经不存在了。我们这些跟随元帅出生入死之人,不知将如何安排。”史思明走到安禄山的身前说道。

    “皇上不封我为丞相,我是不会进京的,这些年你们跟着我吃了不少苦,我们就驻守东北,同命运共进退。从现在起,你们的军队建制不变,平卢军由思明负责,范阳、河东两个军镇的军队,由希德、承庆、乾佑、令珣、承嗣掌管,除了本帅的命令之外,任何人都可以不听。你们五个人,要牢牢的将军队握在手中,不让副节度使钻空子。”安禄山郑重的说道,并示意他的这些爱将坐到他的身侧。

    蔡希德说道:“这个可以办到,我的军队绝对只听安帅的。但是朝廷诏安帅进京怎么办?”安禄山说道:“本帅不进京最好,进京之后,新节度使也要以功劳来定,不能让朝廷委派。如果你们这些跟随我出生入死的人,都得靠边站了,还有什么公正可言。如果我做丞相,就会建议皇上封思明为范阳节度史,希德为河东节度使,承庆为平卢节度使,乾真、乾佑、承嗣为副节度使。”阿使那承庆说道:“如果安帅进京了,朝廷又派新节度使来。我还是那句话,解甲归田。”安禄山说道:“我们这些人为大唐守卫边疆,是朝廷的功臣,应该得到应有的封赏。”

    史思明说道:“我听到的消息是杨国忠推荐贾循为范阳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吕之诲为平卢节度使。安帅要是走了,我们这些人都要受这些人的鸟气,心里不痛快。”安禄山说道:“杨国忠是想用他的人,但皇上不会同意。”

    蔡希德说道:“皇上已经七十了,对贵妃娘娘宠爱得很,有她帮忙杨国忠可以为所欲为。要是皇上驾鹤西归,太子登基,安帅还会不会受到重用啊?如安帅这棵大树倒了,我们也会跟着倒霉。东北三镇的军队,应该捆在一起。我建议改变现在的建制,按战时的机制,改建成几个军团,便于安帅统一指挥。”

    安禄山右手扶案,加重语气说道:“这个提议很好,你们现在就可以扩充军队,长期处于战时状态,就可以保持现在建制,撇开贾循、杨光翙等人的干扰。”

    经过一番密议之后,安禄山决定,平卢镇的军队不动,仍由史思明坐镇。对所属其他两个军镇的军队进行秘密改编。组建五个独立军团,每个军团两万人,由蔡希德、啊史那承庆、崔乾佑、田承嗣、武令珣等人担任主官,不受朝廷节制。同时组建蓟城帅府卫队,安禄山点名,由田乾真担任统领。史思明虽然舍不得,但安禄山要,他只好给。

    围攻契丹军队的唐军,在平卢休整五天之后,返回各自的驻地,不但得到了一大批缴获的军用物资,而且还扩充了兵员。蔡希德等人还获得了特权,直接受安禄山指挥。

    回到蓟城之后,安禄山马上让严庄起草一份奏折,连同迪辇俎里的人头一起上报朝庭。同时上报了一摊子的讨封名单,这些人都是这次战役的功臣。

    迪辇俎里的人头到了朝廷,连同安禄山的奏折、上表一起到了唐玄宗的案前。奏折报告了这次战役空前胜利的经过。上表报了一大批功臣名单,一百多人晋升将军,晋升三品以上的就有十多人。唐玄宗看过奏折之后甚喜,对高力士说道:“叫国忠进宫,禄山消灭了契丹,稳固了边防,让中书省提出奖励办法。”

    杨国忠进宫,唐玄宗将安禄山的奏折递给他,忍不住说道:“胡儿真能打仗,他说两年拿到迪辇俎里的人头,没想到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而且全歼了契丹军一十五万,活捉对方主将和八部酋长。打出了国威,这些功臣应该奖励晋升。”

    杨国忠看了安禄山的上表之后说道:“启奏皇上,安禄山上报的晋升官职的人员太多,如果批准,不合朝廷的规矩”唐玄宗说道:“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胜仗啊,立功受奖的人多一点合符情理。将契丹人一锅端掉,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有多少兵将流血牺牲?朝廷不奖励,边疆将士就没有积极性了。”

    杨国忠说道:“启奏皇上,安禄山拿到迪辇俎里的人头,只是完成了他在皇上面前立的军令状,充其量只能算是履行了职责,完成了任务,怎么能说是立了大功呢?所以这些功臣不能晋升,皇上赐一顿酒肉,犒劳一下就行了。”

    唐玄宗说道:“他们全歼了契丹军队,怎么没有功劳呢?不要妒嫉别人的军功。有功不赏,便打击了那些为朝廷奋战的将士。没有这些人的出生入死,朝廷就不会这样安宁。有功必赏,这是我大唐的规矩。”

第八十五章 不赏功臣玄宗两边扶 寻找罪证李岘查安府(二)() 
,杨国忠说道:“朝廷在东北设立三个军镇,目的就是防御契丹的骚扰,保护边疆地区的安宁。现在他们消灭了契丹,能保证边境地区安静一段时间,说明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嘉奖一下就行了,用不着为这多人升官。他安禄山狮子大开口,一下子晋升一百二十六个将军,十三个三品将军,一个二品将军数目太大,等级太高,没有先例啊。”

    唐玄宗冷静下来了,安禄山要的东西是多了一些。但不给予奖励,说不过去。他对杨国忠说道:“你们吏部和兵部商量一下,具体怎么办?你和韦见素一起来向我汇报。”

    杨国忠到兵部,韦见素说道:“杨丞相亲来兵部,是要指导工作啊。”“韦丞相客气了,我是来传达皇上的旨意的。”杨国忠将安禄山的奏折递给韦见素。韦见素说道:“这么多,太多了吧。”杨国忠说道:“我也是这样说的,但皇上还是宠信安禄山啊,硬要我们两人一起向他上奏。”

    韦见素说道:“现在就去吧,我也有事向皇上上奏。”杨国忠说道:“安禄山打了胜仗,皇上对他更加宠信了。对你的位置威胁很大,不能不防啊。”“都是为朝廷办差,防什么啊?安禄山会打仗,不一定会理政,担这些心干什么?”韦见素从座位上站起来向门外走去。

    杨国忠在前,韦见素在后,二人进了皇宫,唐玄宗说道:“两位爱卿,对禄山的奏折商量得如何?”杨国忠说道:“启奏皇上,兵部也认为安禄山的要求太高,不应该滋长他的贪心。”唐玄宗说道:“见素,国忠说的是你们的意见吗?”

    韦见素说道:“启奏皇上,安禄山的确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胜仗,朝廷应该表彰。但安禄山的要求太过份了,那能一下子晋升那么多军官的。臣认为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但对功勋卓著之人,还是要晋升的。”

    唐玄宗说道:“这话还比较公正,你们商量一下吧。有功就要奖励,不然的话,谁还愿意立功呢?谁愿意舍命为朝廷出力呢?”杨国忠说道:“启奏皇上,安禄山与别人不同,他有野心,拥兵自重。朝廷应该加以防范,不能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臣奏请免去他三镇节度使,担任尚书左仆射。”

    唐玄宗说道:“兵部认为妥当吗?见素说说你的意见。”韦见素上奏道:“启奏皇上,安禄山会打仗,在前线守卫边关比在朝廷中任职更能发挥他的长处。臣认为皇上给他一些赏赐,让他继续守卫边关,对朝廷有利。这次战役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人,也应该升官,后继有人,朝廷才能安然无恙。”

    唐玄宗瞅了一眼杨国忠,挪动一下身子说道:“见素的奏疏比较公正,禄山暂不进京,继续留任,给他增加一百户的奉禄。朕已经说过,并不是要批准禄山的奏折,是让你们重新上奏。适当的择优晋升,人数少一些。这事由兵部起草,三省研究,最后报我审批。”

    皇帝已经作了决定,杨国忠不敢再反驳了。准备离开,韦见素突然跪下,手上举着奏折上奏首:“臣还有一事上奏。”高力士拿过奏折,放在案桌上。

    唐玄宗拿起奏折观看,韦见素跪在他的面前说道:“启奏皇上,京兆尹鲜于仲通已经去世数月了,皇上新任命的京兆尹李岘,到现在还没有进京履行职责,然而京机重地,不能无人管理,臣请奏京兆尹李岘立即脱离魏郡太守的职位,进京履行职责。”

    李岘是唐高宗时期吴王李恪的孙子,也是皇族中人。唐玄宗对他也很了解,便说道:“李岘是皇室之人,政绩突出,由四品晋升从二品,虽然越级提拔,但朕已经下了圣旨,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到职。。”

    杨国忠说道:“启奏皇上,李岘虽是四品太守,他世袭国公爵位,而且为官清正,乐善下士,长于吏治。宽政惠民,勤政廉洁,颇有政绩。百姓称他爱民如子,口碑载道,深得人心。所以当地的百姓一再挽留,臣认为他既然在魏郡博得众誉,就让他在魏继续干下去,管理京城的人选,另外再选。”

    韦见素说道:“启奏皇上,任命李岘为京兆尹的圣旨已经下了,他就是最好人选。请皇上再下一道旨意,催促他即日上任。有皇上的圣旨,魏郡的百姓会放行的。”“准奏﹗让翰林院拟旨,催促李岘即日赴京上任。”杨国忠想反对,已经来不及了。

    韦见素按照唐玄宗的旨意起草奏折,晋升史思明为二品将军,田乾真、蔡希德两人为三品将军。同时提拔了三名四品将军,六名五品将军。草拟奏折送到中书省,中书舍人窦华收下后,按照杨国忠的心意,将它扔到一边,一直没有拿到中书省审议。

    李亨进宫向唐玄宗请安,唐玄宗说道:“你来得正好,契丹已经彻底消灭了,朕的一块心病去掉了。”李亨说道:“启奏父皇,契丹人不易管理,让安禄山统管他们不大合适。儿臣建议,让在国子监读书的契丹王子李楷落,回到契丹担任松漠都督,由他来管理契丹。”

    唐玄宗说道:“这方法好,让契丹人管理契丹人,比我们派人管理好得多。就按你说的,让李楷落速来见朕。”

    李楷落急匆匆进了皇宫,跪在地上说道:“臣李楷落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唐玄宗抬了下右手说道:“楷落王子,你父与大唐为敌,起兵造反,杀了乐静公主,袭扰中原百姓,已经被击毙。你认为此事该如何处理?”李楷落伏地说道:“启奏皇上,父王做了唐朝的郡王和都督还不满足,起兵造反。已经是犯下了滔天罪行,皇上处置他,是他罪有应得。臣是他的儿子,愿意承担责任,接受处理。”

    唐玄宗端正姿态说道:“看来在国子监没有白学,礼仪规范多了,也明白了许多事理。契丹既然归附了大唐,也是我们大唐的子民。所以一视同仁,朕让你继承父职,担任松漠都督,你可愿意?”

    李楷落趴在地上说道:“感谢皇上恩典,皇上不但不治臣的罪,反而委以重任,臣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君恩。只有一心一意跟着皇上,服从大唐的法典,做大唐的好臣民。”唐玄宗对高力士说道:“将军告诉国忠,让中书省拟旨。”

    杨国忠进了皇宫,将草拟的圣旨呈上,唐玄宗打开一看,竟然有两道圣旨。一道是李楷落的任命书,另一道是招安禄山进京的诏书。唐玄宗说道:“国忠想得周到,让禄山到京城来休养一段时间,也是对他的一种奖赏。由谁去传达朕的旨意呢?”杨国忠说道:“臣举荐中书舍人宋昱去蓟城传达圣旨。”高力士说道:“启奏皇上,宣读圣旨,派宫内的人较好,臣举荐中使冯神威去蓟城。”唐玄宗说道:“准奏,就按将军的意见,让神威去一趟蓟城。”

第八十五章 不赏功臣玄宗两边扶 寻找罪证李岘查安府(三)() 
,唐玄宗整天陪着杨贵妃,忘记了对安禄山奏折的批复,奖励军功的事,就这样搁置起来了。俘虏和奏折送到朝廷已经两个多月了,朝廷没有任何表示,安禄山感到不安,他在作最坏的打算。暗中与严庄高尚商议,如何应对朝廷。

    严庄说道:“主公的奏折已经送到京城两个月了,皇上还没有作出决断,对主公十分不利啊。”安禄山说道:“这样的大胜仗,不给我们一点奖励,对士气的打击太大了,军心不可悔,我要亲自进京,向皇上奏明。”

    高尚说道:“主公不能进京,狡兔死走狗烹。皇上已经不在乎前线军队的士气了。他担心的是主公手中的十几万军队,主公上奏的军官,一个都没有批准。证明皇上已经在怀疑主公,进京就回不来了。只要主公脱离了军队,权柄就握在别人的手上,危险得很。”

    忽然得报,中使冯神威到了蓟城,安禄山就要去接见,严庄说道:“冯神威来的意图不明,主公先避一避,搞清他的意图之后再接见不迟。”安禄山说道:“你们两人代我招见他,本帅要慎重考虑一下今后的事情。”

    严庄和高尚将冯神威安排在驿站,冯神威说道:“我持皇上手诏,招安元帅进京,为什么不来接旨?”严庄说道:“安元帅劳累过度,身体有恙,不便接见钦差大臣,还请原谅。有什么事?我们可以转告元帅。”

    冯神威说道:“皇上想念安元帅,诏他进京。并带来了朝庭任命的契丹可汗李楷落和送到朝廷的战俘耶律涅里等人。李楷落是皇上封的契丹可汗,松漠都督,由他接管契丹顺理成章。你们就将捉到的契丹俘虏交给他,带回他们的领地。”

    严庄安排好冯神威等人之后,进帅府向安禄山说道:““冯神威说皇上想元帅,要元帅进京”安禄山的心里不是滋味,问严庄:“范阳军官任职的事,他没有说吗?”“只字未提,主公,这不是好兆头,从现在起要多个心眼,京城不能去呀。”严庄揍近安禄山的身边说道。

    安禄山说道:“你说得很好,既然有病,就装到底,让他到病床边宣读圣旨好了。契丹战俘,能留下的都留下,执意要走的,就交给李楷落。”

    冯神威在驿站里住了两天,李楷落已经带着他们的人走了。圣旨不能不传,他要求严庄带他到安禄山的面前宣读圣旨。

    安禄山平躺在病床上,冯神威高声说道:“安禄山接旨。”安禄山并没有跪下,缓慢的从床上坐起来。宣旨的时候,他坐在床上微微起动身体,也不下拜,听了诏书后淡淡地说:“圣人安稳。”也不谢恩。

    严庄说道:“元帅病情很重,不能全礼,还请中使大人在皇上面前说明原委。进京的事只有等元帅病好之后了,请钦差大臣回复皇上。”冯神威说道:“我是专程来请元帅的,就到驿馆住下了。等元帅的病好之后,和他一同进京。”安禄山已经感到玄宗皇帝要抛弃他了,王忠嗣、皇甫惟明的下场,就是他的前车之鉴,摆在他面前的路是一条不归路。进京以后要么成为摆设,顺从权贵直到老死,要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这些他都不愿意,他有实力,不能任人宰割。他闭着眼睛想心事,不再理冯神威。

    冯神威十分尴尬,呆立一会之后说道:“既然安元帅身体有恙,我就在驿站等待几天,元帅病好后,一起进京。”离开了安禄山的房间。安禄山立即起床,去了帅府。高尚和严庄跟在他的身边为他出主意,安禄山一直视他们为心腹谋臣,十分信任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