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穿越以来,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舒适生活。

这里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唱片,没有电脑,也没有汽车,没有一切现代化工具,一切很原始很落后。可是赵朴却喜欢上了这个社会,在这里他是王爷,人格得到尊敬,活得有尊严。

哪像在前世,有着诸多的现代化工具,可是睡得比狗迟,起得比驴早。可是最后,爹妈看不起,老师看不起,同学看不起,老板看不起,客户看不起……最后过得特别没有尊严。

他可以忍受一切苦难,就是不能忍受没有尊严的日子。

在他的世界中,尊严最高,为了尊严他可以舍弃一切;同样谁若是夺去他的尊严,他就跟谁拼命。

为了尊严,他要避免靖康之耻发生。他可不想过被金军狗一样的牵着,又是打,又是骂,自己的女人还被圈圈叉叉无数次。那种没有尊严的生活,他宁愿死去。

看着太学生游行,前往皇宫面前请愿,赵朴的冷静的心再度火热了起来。

这群太学生可能有些冲动,可能有些无知,可能容易被蛊惑,可能容易被人利用,可能有太多的缺点。但是至少有一个热血之心,有着向往自由,不屈服于强权的意志。

让他们死在情愿愿中,无畏的牺牲,太可惜了。

想到这里,赵朴再也无法镇定下去。这群热血青年可以死,但是绝对不能死在无价值的请愿中。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够一个。在没有杀死两个金军前,这群热血青年,不能死。

迈步急速的走向楼,加入了太学生的队伍中。

“朝廷出了奸臣了,汴梁还有十万禁军,足以守住城垣。城内还有百万居民,可以随时组织起二十万青壮年,形成民军。远处的西军不久将要达到汴梁了,里应外合之下,金军必败,可是奸臣却是蛊惑管家,要割地称呼臣,献上城内上万妇女,论斤卖两,送给金人,卖祖求荣!”

“这不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可以赎钱买太平;可是这是汴梁城,我们已经退无可退,金钱无法买来太平,只能助长金军的嚣张气焰。金军灭了辽国,俘虏了辽国的天诈帝,现在,又要灭我宋国,俘虏官家。”

“晋朝有永嘉丧乱,我朝靖康之耻,不远了!”

“奸臣乱国,五胡乱华不远已!”

“不妥协,不退让,不签订城下之盟,泱泱华夏,岂能屈服于蛮夷!”

“宁可汴梁被屠城,不愿城下之盟!”

太学生喊着口号,声音惊动了整个汴梁城,一些市民,一些商人,一些军士,五花八门各色人群都纷纷加入。原本仅有千人的队伍越来越大,渐渐变为了上万人之多。而队伍还在不断的壮大。

听着这些口号,赵朴心脏也是砰砰乱跳,前世网络上总是说宋朝抗战意志薄弱,都是投降派,多是软骨头。现在才发觉,口号一个比一个激进,恍然间由衷回到二十一世纪愤青横行的岁月。

第14章太学生请愿

“那个喊着,宁可汴梁被屠城,不愿城下之盟,太学生是谁?”

“他是秦桧大人的二子,秦禧!”

“当今,满朝上下,都言议和,只有寥寥几人坚决抗战,其中就有秦桧大人!”

靠!麻痹的,太疯狂了!

一瞬间,赵朴的世界观凌乱了。竟然是秦桧的儿子!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诸多的奸臣,若是排上一个奸臣榜,秦桧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的第一。蔡京童贯之流,比其他来差了很多;王莽董卓之流,在他面前抬不起头,似乎只有后世的汪精卫可以媲美。

正如同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人一般,坏人往往是由好人变成的。

例如秦桧,在前期可以说是坚定的抗金分子。金兵进攻宋朝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要求宋徽宗割让三镇: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这时身为职方员外郎的秦桧,提出了较为重要的四条意见。一是金人贪得无厌,要割地只能给燕山一路;二是金人狡诈,要加强守备,不可松懈;三是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进盟书中,四是把金朝代表安置在外面,不让他们进朝门上殿堂.当时要弭兵就得割地。北宋派秦桧和程璃为割地代表同金人进行谈判。秦桧在谈判中尚能坚持上述意见,于是又升为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后来,金统治者“坚欲得地,不然,进兵取汴京”。朝中百官在讨论中,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桧等三十六人认为不可。

可是到了后期,陷害岳飞,自以为杀了岳飞也没有什么,顶多是相当于杀死蔡京、童贯之流,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遗臭万年。排在奸臣榜第一,牢不可破,世人再也没法动摇,更是留下了“青山有幸埋忠臣,白铁无辜铸造佞臣”。就连是后代也是以他为耻辱!

而在后世,一些叫兽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为秦桧辩白,说这是曲线救国,是为了百姓安乐,但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投降的本质。

前后为何差距会这样大,赵朴觉得理由只有一条:初生的牛犊不怕虎,长了犄角反而怕了狼。

年纪轻时,缺乏成熟的政治手腕,思考的也比较少;可是年岁大了之后,思考的多了,也越发的保守了,甚至是有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蜕变为一个政客。

在赵朴精神恍然,跟随者队伍继续前进。

游行还在继续,口号也越发的响亮,最后成群结队的人群,聚集在了皇宫门前。一些代表请求面见管家,而一些宫中侍卫则是紧张的维持着秩序,生恐一个不慎惹恼了这群爷爷。

宋朝奉行的原则是,赵氏与士人共同治理天下。

这也使读书人的脾气被彻底的惯了出来。可以大声的议论,胡乱的说话,不管有道理,没有道理,就是无法堵住读书人的嘴。可以嘛王安石,骂司马光,骂蔡京,而不用担心诽谤国家领导人的罪名。

也不能武力镇压,不说朝中大臣一致反对,还怕青史上留下恶名。总之最后还得好言相劝,说服读书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言论自由。可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言论太过自由了,导致思想有些混乱,缺乏统一的思想。若是在太平时代,思想混乱,顶多是出一些乱子,可是在金军兵临城下,却是致命的。

……

“官家不好了,外面的太学生又闹了起来!”一个小太监慌乱的喊着。

“太学生又闹了起来,也不知是那一个混蛋泄露议和的消息,真是该死!”宋钦宗眼镜中闪现出厌恶。从他即位以来,读书人就没有安生过。老爹给他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内忧外患,而读书人的心思也是乱糟糟的。读书人四处集会,清谈不断,大骂蔡京,大骂童贯,还有大骂李纲,总之只要是权臣都骂。似乎不骂这些权臣,就显示不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而在前不久,更是在宫前集会,大骂蔡京误国,童贯乱军,一举打倒了六贼;而如今,议和的风声刚刚走漏,读书人又闹腾了起来。

宋钦宗早就麻木了,那年劝解只是下意识的问道:“该怎么吧!”

周围的一些近臣鸦雀无声,读书人是恐怖的,臭鸡蛋、烂白菜扔过来,密密绵绵,躲都躲不开。

“官家,读书人也是义愤填膺,时间久了,闹够人自然会退去!”一个近臣道。

“那就让他们继续闹吧!”

宋钦宗有气无力的道。这群读书人太懂事了,国家大事,又岂是他们可以议论的。他也不想议和,签订那样咳咳的和约,可是内无良将,外无强兵,国库空虚,可以说除了议和之外,再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时间在流逝,已经一个时辰了,可是宫门还是关闭,也没有官员出来劝说,也没有士兵驱赶,只是这样僵持着。开始时还兴致勃勃的喊着口号,可是渐渐的嗓子也发痒了,想喊也喊不出。只是静静的坐在宫门前,似乎想要等着官家出来,亲口许诺不签订城下之盟。可是官家沉默人,以冷漠的态度应对他们火热的激情。

一些人渐渐失去人兴致,黯然离开了队伍。可还是有些人坚定的跪在那里。

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的时间,赵朴也是随大流一般的跪着,膝盖都有些发麻了,可还是看不到宫门打开的迹象。

这时,天上传来一阵打雷声,天色渐渐发阴,不久之后稀稀拉拉的下着小雨,最后小雨变成了大雨。这时,旁边的跟班连忙将蓑衣递过来,披在了赵朴的身上。赵朴心中不觉暗自庆幸,当王爷就是舒服呀,吃饭有人送上口,起床有人穿衣,如今下雨了,依旧有人送上蓑衣,不用担心感冒了。

雨越下越大,一些读书人站起身来,再度离去。人群又少了三分之一。而赵朴也是站立起来,扭头离去。这样的大雨,被淋着迟早的生病。赵朴是自私之人,他可不想这样稀里糊涂的病倒,这样太糟蹋身体了。

可是宫门还是没有打开。

看着在雨中淋雨的太学生,赵朴心中黯然。

这时,那些离去的人群,再度回来了一些人,他们身上穿着蓑衣,手上也拿着几套蓑衣,给同伴们穿上。

“官家,这是老天爷在流泪呀!为大宋衰败,签订城下之盟而流泪。只要死战,再无它途,请求管家死战,绝不签订城下之盟!”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道,正是这次太学生请愿的首领,陈东。

“死战,绝不签订城下之盟!”

跪在地上的太学生,还有请愿的市民,声音一波高过一波。

“精神可嘉,只是……”赵朴叹息道。在这样僵持下去,毫无一丝意义,只会将局势变得更加恶化。是该采取行动了!下定了决心,赵朴心中的顾略也少了很多。

走上宫门前,侍卫连忙挡住,喝道:“来人止步,这是宫门重地。”

“我是仪王赵朴,我要见皇兄!”赵朴道,说着,取出了代表着身份的令牌。侍卫在吃惊之后,快速的让赵朴进如宫门内。左转右转,很快的在一个王宫中,见到宋钦宗,他的便宜哥哥。

“皇弟,大雨天不在府中呆着,到宫中所谓何事?”宋钦宗面色温和的道。

“皇兄,外面的读书人太能闹腾了,臣弟倒是想要在雨天睡一个糊隆觉可是天不从愿!”赵朴故作哀叹之色,“我大宋养士百年,可是这群读书人却不体谅皇兄的苦楚,尽在外面捣乱!”

“读书人说的对,城下之盟是耻辱呀!我也不想签订城下之盟,可是不签订,金军就要攻城了,城内兵少将寡,汴梁有着城破的危险!”宋钦宗哀叹道,“可惜,朝廷没有人。若是有着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名将,有着韩信那样的帅才,我有岂会这样被动,忍受金军的城下之盟!”

城下之盟,是一个帝王最为耻辱的事情,这可是在青史上留下骂名的,只要有一丝生机,他就不会接受金人的条件。可是一想到,城内宋军的情况,宋钦宗就有种心灰意冷的感觉。

签订城下之盟,是屈辱;不签订城下之盟,是城破,当亡国君。

两害相较,权其轻。相较于城破,城下之盟又算得了什么。

“读书人一向热血,只管慷慨言辞,那里知道为国艰险!”赵朴口中这样道。可是心中却是鄙视着这个皇兄。战争本就是两国实力的碰撞,只有知道自己的底细,还有知道敌人的底细,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不吃亏。

即便是吃亏,也可以化大亏为小亏。

可是这个皇兄,既不知己,不知道禁军人数,编制,乃至是具体的战斗力,也不知道府库存粮,民众心思;也不知敌,不知道金军的战斗力、军事目标、军队弱点,内部纷争。

可以说对战局,两眼一摸黑的境地,走一步是一步,还举棋不定,一会想着迁都,一挥又是与汴梁共存亡,一会是惩治六贼,一会是干倒李纲。

可以说,这位大哥举棋不定,一会议和,一会抗战,战合和之间,始终拿不定主意,这不仅是害了他,也是害了宋朝,引动了靖康之耻。

“皇兄,读书人这样闹下去,也不是会事情。我愿意出面劝说!”赵朴开始说出了目的。

“你要劝说太学生!”宋钦宗道,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太学生性子如烈火,可不好劝说?”

“太学生也是一群可怜人,只要皇兄答应我权变之权……”赵朴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第15章屈辱不可怕,就怕忘记

就那这次太学生请愿,说好听些是反对城下之盟,反对金人的无理要求,可是说难听些就是起哄,威逼官家。

从宋钦宗那里请到了旨意,赵朴立刻赶往了宫门外,雨还在下着,稀稀拉拉,渐渐小了很多。一边走着避开水潭,一边思考着如何劝说,组织着具体的语言,这次是危机,也是他崛起的唯一契机。

错过了这一次,再也没有下一次了。

宋太宗赵光义,用着不光彩的手段,夺取了皇位,让哥哥赵匡胤不明不白的死去,后来,赵匡胤的几个儿子,都是以各种理由,先后被赵光义除去。这让宋朝的皇室一直笼罩着血腥的味道。

宋朝的皇室一直不平静,一直隐藏着各种血腥的斗争。可以说历代皇帝,都对皇室的成员保持着警惕之心,好似养猪一般,养着各个亲王。

这些宋朝的宗室,可以锦衣玉食,可以**斗狗,可以做任何事情,可就是不能参与政治。可以说宋朝的皇室,一直都没有诞生人才,或是诞生了人才也被压制住了。若是没有意外,他一辈子也就是过着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直到生命的尽头。

可是靖康之耻来了,乱世来了。

乱世中,人命不如一只狗值钱。在乱世,想要活着,只有获得强大的实力。

在宋朝,什么是实力?

对于岳飞来说,军队就是实力;

对于秦桧来说,合纵连横,培植党羽,就是实力;

而对于赵氏皇族而言,好的名声就是实力,至于所谓的军事才能,强大的理政才能,超高的权术,这些都是浮云。

康王赵构,军事上的文盲,被金军打得抱头鼠窜,掘开了黄河大坝,丢掉了长江防线,最后更是在海上逃窜了三个月;论起理政才能,以苟且获得了和平,可是和平之后,人民并没有迎来幸福的生活,而是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徒弟兼并更加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幸福的也只是少数的上层而已。而在权术上,打击了抗金派,结果朝局失去平衡,可以说被秦桧架空了权力。

可就是这样的“三无人员”,最后成了皇帝。因为他有名声,获得了士大夫阶层的认同。当年进入金军营垒,为人质为他赚取了足够的政治资本,使天下群雄群体相应。

而赵朴也要捞取政治资本,只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才能在乱世活得如意。这次劝解太学生离去,就是他最好的机会,也是他唯一的一次机会。

……

宫门打开,赵朴走了出来。

这时稀稀拉拉的小雨也消失了,天边的乌云缓缓散去,露出来一丝阳光。

“来了,有人出来了!”

“大人,我们绝不议和,绝不签订城下之盟!”

“君臣死,社稷亡,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时,在雨水中浸泡了一个时辰的太学生们,斗志昂扬的说着自己的观点。在雨水中浸泡,即便是有着蓑衣的保护,也难免受潮感冒,一些人已经收了凉,鼻涕流了出来。可是他们的斗志依旧不减,丝毫没有一丝退去的迹象。

“我是仪王赵朴,我说的话,代表着官家的意思。谁有疑问,可以一个一个提问,但是不得喧哗。”赵朴冷着脸道,“你们可以问任何东西,但是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不要大脑一发热,想要说什么,就说什么!”

“殿下,管家真的要议和吗?与金人签订城下之盟!”一个太学生问道。

“城下之盟,可以签订,也可以拒绝?”赵朴极为狡猾的道,“朝中可有霍去病,朝中可有卫青,朝中可有蒙恬蒙毅,朝中可有李靖,朝中可有韩信?只要朝中有这样的名将,谁若是议和,我就那剑突突了他;官家若是议和,我就撞死在大殿的柱子上,以死明志!可是朝中有嘛?朝外有嘛?”

那个太学生立刻哑口无言,朝廷的武备已经松懈了很多,一直没有出名的将领。世人说熟知的是柳三变,苏学士等人,而不是那类莽夫宋朝无名将。

这次金军濒临城下,竟然找不到一个适合的武将,只能是李纲一个不懂军事的书生上场。

可还是有读书人反驳道:“我朝多义士,自然有韩非那样的名将!”

“那你指名道姓说出是谁?我让官家三顾茅庐去请他出山!”赵朴道,“议和,我也不想。议和,官家也不想。可是实力不达,内无强兵外无名将。黄河防线一夜之间,彻底失守;汴梁郊外的两座大营,一夜之间飞灰湮灭。我只看到我宋军连连败北,而没有看到卫青出世,击败胡虏!”

太学生都沉默了,书到用处方恨少,兵到用处方觉差,将到战来才知道贵。读书人一向都鄙视武夫,可是到了这一刻才发觉武夫也很重要,没有武夫谁去抗金!

“种老将军不久将要带着援军到来,种老将军就是我朝的韩信。我汴梁有着百万人口,几十万青壮足以组成军队,将金军彻底击溃。怎么能议和,签订城下之盟?”这时,又一个太学生问道。

“西军不久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