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魏文魁-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有趣的是,主战场虽在荆襄,最后收效的却是千里外一颗闲子——是勋率幽州水师南下,骚扰吴会,迫使孙权召返周瑜。周瑜一退,黄祖独木难支。乃举江夏以降曹操,则曹操大龙虽覆,却得一角,在整体盘面上扳回了不少的优势。所以曹操不是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一路败逃回许都的,而是勉强打着得胜鼓,对外宣称是奏凯班师。
里子没丢光,面子也有了,曹丞相心中虽有遗憾,返京途中的心情倒还不算很糟。眼瞧着即将抵达许都。郗虑得信而来,禀告曹操。说天子打算亲自郊迎。曹操口头上谦逊了几句,心中却颇为受用。
正在此时,突然有快马送来了鲁肃的急信。曹操展开书信一瞧,突然间双眉一竖,双目充血,暴喝道:“贼子敢耳!”
鲁肃向曹操汇报了什么消息呢?原来周瑜回师途径春谷,竟为孙权族兄孙暠所刺!
经过江陵、西陵城下两仗,曹操对周瑜是恨得牙痒痒的,心说待我重整兵马,乃可放着江陵孤城不理,直取江东,再与小辈一较短长!某自起兵以来,再没有打得那么难看的仗,简直是被周瑜玩弄于股掌之间。无论战略谋划,还是战役调度、战术运用,周公瑾皆当世之人杰啊,若不能当面催破,如何消我心头之恨?!
可是没想到周瑜竟然死在“自己人”手里了,曹操不觉得丝毫的欣喜,却反而怒气填膺,心头憾甚——我靠小辈竟然就这样带着败曹的光环挂了,这场子我再也找补不回来了呀,是可忍,孰不可忍!
鲁肃在信中叙述,说他从很早以前就秘密遣人去游说孙暠——既然孙暠曾经起意夺权,失败后为孙权所疏远,那便正是我等分化江东的一大契机。本来这事儿曹操是知道的,鲁子敬当然禀报过,曹操还承诺说,孙暠若降,可将孙贲的扬州刺史之职转让给他,并封将军号和亭侯甚至县侯爵位。鲁肃以之引诱孙暠,孙暠颇为意动,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他手头本部兵马仅仅两千多人而已,又被调出腹心之地,即便作乱也动摇不了孙权的统治;直接渡江投曹吧,一则并无尺寸之功,怕曹操不守承诺,二则即便得了扬州刺史之职,那也是空头衔呀。
这回周瑜退兵返回吴会,鲁肃再遣人去通知孙暠,说机会来了,若能于路劫夺下这支兵马,您还担心孙权不亡吗?“肃期望将军入吴之日也。”当然鲁肃对孙暠没报太大希望,也不相信他可以夺得下江东西征的三万兵马,不过想闹点儿乱子出来,自己或可从中取利。
没想到孙暠这家伙疯了心了,竟然假请周瑜饮宴,便在宴间劝说周公瑾降附。周瑜坚决不肯,孙暠一怒之下,干脆掷杯为号,伏兵齐出,直接取了周瑜的性命,随即夺周瑜之印绶去接收所部兵马。他可没有想到,这会儿程普、黄盖等老将早就已经不肯听从周瑜调遣了,理都不理,继续东归。而周瑜久不返舟,反而见人取印绶来要求将兵马都交给孙暠统领,董袭、贺齐、周泰等将尽皆起疑,很快双方就在春谷县内冲突起来。孙暠兵败,欲图渡江北降鲁肃,结果被董袭赶上,直接撞翻了他的舟船,这位东吴的定武中郎将竟被活活淹死。
鲁肃闻讯,赶紧通报曹操。曹操见信真是怒不可遏啊——当然他不好责怪鲁肃,鲁子敬站在自家的立场上,欲图乱敌,不但无过,而且有功,再说鲁肃也没叫孙暠杀了周瑜啊。满腔怨恨,就全都撒到了孙暠头上,不禁连声冷笑:“彼若不溺毙,吾必车裂之!”
顺道还又迁怒孙权:“孙氏皆狼豺也,惜乎公瑾不识其主!”我不是没机会从长江里捞出孙暠的尸体来车裂吗?没关系,改天我可以车裂孙权,以及孙权、孙暠二人的大票兄弟!
曹操的好心情瞬间即被淹没,当下板着脸就返回了许都,倒使得亲自前来郊迎的天子刘协心中忐忑。刘协是听说了,丞相此番南征,表面上得了半个南郡和整个江夏,其实损兵折将,差点儿就得不偿失。他一开始还暗中窃喜来着,这种心情能够瞒住旁人,却瞒不过皇后伏氏和老丈人伏完、大舅子伏典、小舅子伏德——不会是那几位泄露了什么消息,才使得丞相不给朕好脸色看吧?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刘协回宫之后就对着老婆流泪啊,说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了,不定哪天就会废掉我……“卿观旧史可有先例,废天子能得活耶?”
伏后面如土色,答曰:“恐不得活……”从汉末往前推,历史虽然不长,先例倒是不少:首先是西汉朝后少帝刘弘,为朝臣诛诸吕、迎孝文的时候,污蔑他非惠帝亲子,直接就给宰了;然后孺子刘婴,王莽篡位,他五岁即遭囚禁,后为李松所杀;最后是弘农王刘辩,董卓使李儒进了一杯鸩酒……
这都还是同一个朝代呢,真要改朝换代了,废天子还可能不死吗?
要说还真的可以,在原本的历史上,曹丕篡汉之后,就还算大度地把刘协给软禁起来,一直软禁到老死,结局不算很糟糕。问题改朝换代废天子得活,刘协那是头一个(刘婴勉强也算,只是很快便天下大乱,乃欲苟活而不得矣),这时候的他可想不到自己还有那份最后的运气。所以夫妻二人是抱头痛哭啊,完了多事儿而又孝顺的伏后就写入书信,告诉自己老爹了,吓得伏完连续一个多月称病不敢上朝。
再说周瑜遇害的消息传到吴郡,惊得已然隐居的孙静身穿丧服,亲自跑孙权门前来跪着请罪。孙权匆忙出门,扶起孙静,说叔父这不关你的事情啊,我也不会迁怒于旁的兄弟的——不过当即下令,把孙暠之名从族谱中删掉,并且从此不准他姓孙,凡谈到的时候都说“恶暠”。
随即孙权大设灵堂,亲自为周瑜守祭,当着群臣的面哭得如同泪人一般。孙权这倒并非做作,想当初孙策才殁,孙暠欲乱,张昭在内为谋主、周瑜在外掌兵权,但凡这俩有一个不肯保自己,自己就断没有坐上吴侯宝座的机会。从感情上来说,他当然比不上自家兄长,能与周瑜情同兄弟,但从政治利益来考量,尤其在这个紧要关头,我是真不能失去周公瑾啊!
岂天欲亡我孙氏耶?
张昭前来致祭,同样哀哀恸哭——他跟周瑜虽然政治理念有差,但并无私怨,而且同僚多年,周瑜又始终“张公”前、“张公”后的态度恭敬,张子布也不忍见他落到这般下场啊。不过感情归感情,国事是国事,随即张昭就擦干净眼泪奉劝孙权,说公瑾遇害,如同梁柱崩塌,则大厦将倾也,您还是赶紧下定决心,向朝廷遣质,表示顺从为好啊。
孙权正待答应,程普、黄盖等人不干了,说公瑾言犹在耳,如今尸骨未寒,主公您就忍心背弃他的理念吗?公瑾虽亡,吾等见在,必不容曹贼染指江东也!
双方几乎就在灵堂上吵了起来,最后步骘跳出来做和事佬,说咱们可以既遣质又不遣质——主公的兄弟不能往许都送,咱们可以送从兄弟啊,孙暠那几个弟弟不都是合适的人选吗?
最后决定把孙静的第四子孙奂送到许都去做人质,暂且敷衍曹操。曹操老实不客气,直接把孙奂就给下了狱了,且等逮着他其余几个兄弟,一并就戮,好为周瑜报仇!(未完待续。。)
第二章、是仪北上
曹操既得黄祖之降,则荆州的江北地区除了江陵一座孤城外尽入掌握,荆北和淮南的两大战区得以打通,消息传递也比过去来得方便。曹操还在归途之中,便即遣使书信通传鲁肃、太史慈,再由他们转递陈登、徐宣,最终把指令送抵是勋手上。曹操的意思很明确,战争已然结束了,我短时间内还无力攻取吴会,所以宏辅你也可以收兵回去啦。
就理论上而言,是勋当然可以长驻如皋岛,继续骚扰江东,这么着用不了两三年,恐怕不待曹操再度挥师南下,江东孙氏政权自己就先崩溃了。问题数十条海船、数千兵马屯驻在如皋,对徐州的压力实在太大,别没等把孙家搞垮,先就把徐州给吃穷喽……故此,收兵可也。
是勋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徐宣跑如皋来哭穷也不是一回两回啦。于是他就把所征调的会稽海船先都放了回去,货物大多转运发卖,剩下的也直接偿付给徐宣了,无可归还,乃以徐、登、幽、平四州五年内减免商税作为补偿。
这事儿是勋禀报过曹操,也通知过各州刺史,估计不会遭到批驳。其实对于商业问题,是宏辅也就比这年月大多数官僚看得远些而已,还说不上是划时代的商界奇才——他虽然来自于一个现代商品社会,却并没有正经学过商贸。是勋用来说服众人的理由,是以农业为譬:“赋重则民逃,民逃则田荒,田荒则仓空。仓空而赋益见重。天下因此而乱。商贾亦同。税重则商不肯至,商不至又何以刻之?涸泽乃不得鱼,先养育之,乃可得鱼也。”
当然啦,他还提醒诸位统治者,养到一定程度就得开始收割了,不能跟后来明朝似的,商税轻得几乎没有。商业倒是因此繁荣,国家却得不着一丁点儿好处,全肥了地方缙绅了。
徐州刺史陈登为是勋姻亲兼好友,登州刺史是仪乃是勋之大伯父,他本人镇守幽州,对平州也有很大影响力,这都不用说了。至于瀛、青、海三州的刺史,交情不到,就不去碰壁了——再说你们那儿商业是否繁荣,又关我屁事啊。
当下即循原路返回幽州。途中又多次遭遇风浪,好在离岸较近。水手又皆得力,没受太大的损失。路过登州,老规矩再去拜见是仪——是勋本人不是很想见那老头,但礼之所在,过其门而偏偏不入,恐怕旁人说嘴。
是仪也照样设宴款待,详细询问南征之事,是勋娓娓道来,听得是著颇为心动,转过头去就对老爹说,我闲在家中反正无事,咱们不如也搞一两条海船来,我领着贸易去吧。是仪当场驳回——“不闻宏辅云,海上风浪不测,汝为是氏嫡长,安可履此险地?!”
其实冒险不冒险的,还在其次,乱世未息,各地的盗匪仍层出不穷——光曹操南征这半年多以来,中原各地因为抗税所造成的动乱就不止一两起啊——即便长居陆上,也终究难保万全。只是是仪了解他这个长子,只知道读死书,不但没有从政的本领,抑且无置业之能力,所以开口说想去搞海贸,不过被老爹管得烦了,找机会逃开几日而已。故此一口回绝。
酒宴之中,是仪突然关照是勋:“辽东既平、乐浪已复,汝家早破,汝又长居中原,何不迁亲归于乡梓耶?”你合着不能把老爹一个人远远地扔在乐浪,多少年不去祭拜一次吧?不如把他迁葬回营陵祖坟来。
是勋闻言,心中不禁“咯噔”一下——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一直掩耳盗铃,能拖一时是一时。当下嗫嚅着道:“吾本愿也,惜无闲暇……”是仪一瞪眼,说你如今守牧幽州,出海数日即可抵达乐浪,请几天假很难吗?怎么说没有闲暇?“孝为先也,汝以经学立身,而若不孝,天下人孰之谓耶?”
是勋想想也是,汉人以孝立国,就连天子的谥号都必加一个“孝”字——什么汉武帝、汉明帝,那都是后世的简称,这年月提起来可必须全称“孝武皇帝”、“孝明皇帝”的——东汉抑且崇儒,儒家那就更加注重孝道啦。自己闪亮的“古文宗师”的招牌上,要是给抹上一丝“不孝”的污秽,那整个儿就没法看了。无奈之下,只得应承是仪:“待侄返幽,即择日办也。”
再登舟启程,一连几天都觉得心惊肉跳,似乎有什么不好的预感。诸葛亮见他神色不豫,动问缘由,是勋就问他啦:“孔明信鬼神乎?”诸葛亮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远之可也,孰言信耶?”是勋再问:“然孔明信命乎?”诸葛亮说:“天地运转,自有其运,合之于人,斯谓命也。然天有阴晴,人有祸福,命数虽定,亦可更改,不足虑也。”是勋微微点头,心说这年月的人多多少少的都有些迷信思想,不可能完全否定鬼神和命运的存在啊,我是压根儿不信的——问题这心里就是不舒服,怎么回事儿呢?
等到抵达幽州的时候,已是初夏,草长花繁,气候宜人。关靖、诸葛瑾等属吏皆至海边相迎。是勋先安排好水师,然后骑马返回蓟城,郡守司马懿早在郊外等候,乃与是勋并辔入城。随即耽搁那么长时间的各路公事,就全都摊到他的面前来啦,好在诸僚勤勉能干,绝大多数都处理得颇为妥当,是勋只需要关注属下不敢遽拿主意的十几件就好。即便如此,他也一连忙活了小半个月,刚刚得点儿闲暇,是峻就跑过来问:“七兄何日前往乐浪,去迁葬叔父?”
是勋知道这事儿躲不过去,可是既然没有逼到眼前,那还是本能地找借口拖延,就这么着,又扛了一个多月,已是仲夏。某日,突然是峻又拿着一封书信过来了:“家父来书,已辞刺史之任,正欲北上,同七兄共往乐浪迎亲也。”
啊呦,是勋说这是要干什么?是仪你跟是伊也不是情感甚笃的嫡亲兄弟啊,用得着这么热心吗?!
要是按照原本的历史,是仪福寿绵长,足足活了八十一岁(古人论虚岁,那实岁怎么也得八十了吧),比他小得不止一轮的诸葛孔明都挂了很久了,他那儿还活蹦乱跳的呢。
是勋前世母家姓是,所以对《吴书》中虽然有传,其实也属半酱油众的这位是子羽,那是仔细研究过的——虽然他的事迹也并不多。倘若没有自己的掺和,是仪在青州动乱之中将会南下投奔同乡刘繇,等到刘繇为孙策所败,即迁至会稽隐居,孙权上位后才“优文征仪”——以文辞优雅、华丽的书信去召他出来做官。也就是说,要搁原本的历史上,这年月是仪在东吴的宦途才刚起步,前程似锦啊,那是断然不会想到致仕的。
此后是仪就一直呆在孙权身边,后来还跟着孙权继踵吕蒙,跑去荆州打过关羽。不过他的职位一直不怎么高,讨灭关羽以后才做上裨将军,破了曹休以后才当上偏将军——估计是因为不会打仗,没啥军功,破羽、破休两仗,他都只是主帅身边的文书,沾了点儿光而已。是仪本人也很清楚自己的斤两,孙权想要授他私兵,被他婉言谢绝了——我根本不会打仗啊,要兵干嘛?
估计得等到孙权称帝以后,是仪这路二流文士才得以站立朝堂,得授显职,一直做到尚书仆射。不过东吴又有丞相,又有大将军,尚书台的品级和作用比汉末和曹魏那都要低得多,作为尚书台副手的仆射,估计也就给个副国级甚至只是正部级待遇,实权并不怎么大。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是仪为是勋“内举不避亲”,一步登天为登州刺史,诸子、从子除了一个废物是著外,也皆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可以说发展前景要广阔得多啦。老头子善于养生,五十多岁的人了,眼不花、耳不聋,一鼓力气还能健步如飞,搁这时代人一眼就能瞅出来有寿星的潜质啊,为什么就突然间会想到辞官呢?而且还巴巴地跑来要陪自己前往乐浪去呢?
诡异啊诡异,难道老头子是想让是著继承自己的事业?可那小子如此颟顸,若没有老爹在官场上保驾护航,恐怕走不上两步就得栽跟头,说不定还连累全族。还是说,老头子不愿再任外官,而想进入朝中发展?那你应该先来跟我打招呼啊,以我的能量,召汝还京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么?
嗯嗯,或许他如此热心地跑来要帮我迁葬“亡父”,就是想讨好我,进而请我为他在曹丞相驾前美言几句吧……可你有必要先辞了职吗?就不怕失者已失,得者不得,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老东西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是勋是百思不得其解,一直等到是仪真的来至幽州,才终于得以揭开谜底。(未完待续。。)
第三章、姻不如族
一般情况下,史书为官僚做传,传后都会附上其子女之名,以示传承,然而很奇怪的,《是仪传》中却压根儿就找不到是著他们哥儿几个的名字。
唯一的解释就是:儿子们都先老子挂了(就是仪的寿数来说,那是很有可能的),而且还没有足可继承家业的孙辈。是仪受孙权封为都乡侯,也就是等级同于乡侯,但并无具体的封邑,理论而言,他死以后,儿子或孙子应当袭爵,若袭爵就会留下一个名字来。可能是儿孙多亡,剩下的不是年纪太小,就是不成材料,所以无可袭爵,这都乡侯遂一代而绝。
就是勋看来,是著是废物,是宽、是纡、是峻那哥儿仨,起码都是中人之才,只要打开上升途径,想当官是不难的。那么是仪久仕孙吴,那是个非常注重血缘传承,裙带关系蔚然成风的腐朽政权啊,则三子必能出仕,仕至千石以上即可能传留下名字来。所以不着一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是仪为孙权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